【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老高考旧教材) 第3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答案.docx,共(6)页,843.5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ade52ed09c93b19afc47956df1bef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隋朝开皇十四年饥荒的记载,这说明()记载文献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唐)
吴兢《贞观政要》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实证历史须凭靠考古B.历史记载没有客观性C
.历史真实需多重考辨D.历史解释具有多样性2.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
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C.君主专制制度发生变化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3.(2023山西晋中二模)下表为唐朝前期浙江人口变化情况。引起这一时期浙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占全国人口比重(%)6
40年(贞观十四年)7922077.783.84713年(开元元年)226631922.264.94752年(天宝十一年)452931544.497.54A.安史之乱的影响B.经济重心的南移C.江南经济的发展D.北方人口的南迁4.(2023河南五市二模)唐宪宗时,商业领域出现了“飞钱”。“飞钱”
亦称“便换”,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长安的进奏院,或者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合券再到指定地方取现钱。“飞钱”的出现()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直接催生了商帮出现C.有效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有利于完善货币体系5.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
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造出了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6.(2023四川绵阳一模)初唐诗人郭震《古剑篇》云: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在《塞上》写道:“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这两首诗折射出当时()A.铸剑技术的革命性突破B.民生凋敝的社会现
实C.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D.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7.(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数武将照做。后来宋真宗在《劝学诗》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
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8.(2023重庆高三9月月考)从唐代中后期到宋代,宰相逐渐被纳入政务裁决
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更多地作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而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这一看法揭示出,唐宋时期中枢权力的演化趋势是()A.中央行政分工明确B.中枢体系运转有序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地位逐步抬升9.(2023重庆模拟)宋代书籍出版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由此形成了许多印
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据此可知()A.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B.商业资本主导城市手工业发展C.理学传播促进文化教育走向兴盛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10.(2023辽
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主要原因是远距离运粮成本高。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A.
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11.(2023江西南昌二模)观察下面两图,与隋朝相比,元朝水运的变化
缘于()图1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2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A.政治中心的转移B.对外贸易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疆域面积的扩大12.(2023河南郑州二模)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山水画展现的题材、主题、思想感情,与六朝以至唐代的人物画有较大不同。如下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
人赏花游园,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描绘了运载货物的商旅行进在山径中。这反映了宋代()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C.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势D.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二、非选择题13.(2023湖南岳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一早期儒家传统中,士的形象往往会与“贫”分不开。但到宋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豪门阶层渐次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布衣阶层。宋人郑樵总结道:“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这种不问家世而取士的姿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严密化,无疑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应地,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社会中也出现了都市贫民阶层。——摘编自张文涛《宋代救济制度与当代扶贫》材料二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化为士、农、工、商四等,商
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郭户,
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摘编自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
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商人地位变化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4.(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上图中任选3个
及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运用所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予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1.C根据材料中不同文献对隋朝开皇十四年饥荒的记载,可看出不同时代对同一历史事件解
释不同,故历史真实需要多重考辨,故选C项。2.D根据材料可知,对于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要对其进行行政能力方面的铨选考核,且考核合格才会被授予官职,反映了重视官员的实际的行政能力,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变化,并没有体
现中枢权力机构的运行,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铨选选拔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员,与士人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生变化,排除C项。3.C结合材料及
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前,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浙江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及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提升,故选C项;752年安史之乱尚未发生,且唐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故排除A、D两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排除B项。4.A由材料可知,飞钱使得商人在商品交易
活动中不必携带大量现金,凭合券可到指定地方取现钱,既安全又能免去许多麻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飞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政府财政无关,排除C项;飞钱是古代的一种汇兑业务形式,不属于货
币,排除D项。5.B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故选B项;“难以超越”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隋唐时期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是明君,排除C项;材料只有书法艺术,并未提及其他的艺术
表现形式,无法体现出多元化,排除D项。6.D根据材料可知,这两首诗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感奋激发的作用,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铸剑技术在当时并没有取得突破,排除A项;唐初民生并
未凋敝,排除B项;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属于唐朝中后期的特征,而材料属于初唐诗歌,排除C项。7.A根据宋太祖和宋真宗的话可知,材料反映出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故选A项;材料提到的是宋代皇帝宋太祖和宋真宗对文官和武将的态度及舆论导向作用,而不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排除B项;
材料提到的是宋代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变化,而不是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宋代皇帝对文官和武将的态度,与土地兼并的政策无关,排除D项。8.C根据材料可知,宰相职权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说明宰
相职权受到限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宰相权力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央行政分工,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宰相权力的变化,没有涉及其他职位,不能判断运转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宰相逐渐被纳入政务裁决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可知,宰相权力受到限制,而非地位抬升,排
除D项。9.A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书店已经不是单一的经营活动,而是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与印刷相关的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由商业资本推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发展,没
有体现文化教育的兴盛,排除C项;商人只是通过出版、销售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之一,不是知识的生产者,排除D项。10.A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宋代粮食长途贩运兴盛,运河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重镇,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地域性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C项错误;D项因果倒
置,排除。11.A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都是漕运,隋朝政治中心在洛阳,所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政治中心在大都,所以大运河和海运的目的地都在大都,因此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是政治中心的转移,故选A项;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
完成南移,排除C项;大运河的变化与疆域面积扩大无关,排除D项。12.C由材料可知,随着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绘画中由贵族妇人赏花游园到运载货物的商旅体现出绘画更关注普通市民的文化生活,反映出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的政策,并未改变,排除A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
向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开放包容强调对其他地域文化的吸收融合,由材料无法推知,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变化:豪门阶层衰落;平民阶层兴起;都市贫民阶层出现。原因:科举考试和婚姻不问家世,加速社会阶层的流
动;商品经济的繁荣,贫富分化加剧。(2)示例一论题: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繁荣。宋朝政府让商人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入朝做官等措施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得到社会、国家
的肯定。这一切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城市也得到很大发展,社会阶层流动加快,适应市民需要的文艺、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繁荣。示例二论题:社会生活的进步有利于商人社会地位
的提高。宋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手工业发展,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政府让商人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入朝做官,商人得到社会、国家的肯定。社会生活的发展客观上推动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也有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14.参考答案示例一选取信息: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诗歌;胡旋舞。主题:隋唐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论述: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国家统一,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其具体表现有: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诗歌;胡旋舞。就三教合一而言,经
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以及外传宗教佛教,均在中国有了广泛的受众,它们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起,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就李白、杜甫诗歌与胡旋舞而言,这一时期,唐诗的创作达到顶峰,李白的诗歌体现了盛唐气象,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反映了安史之乱以
后唐朝的社会境况;在各民族频繁交流的大背景下,来自西域地区的乐舞如胡旋舞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人民的娱乐生活。示例二选取信息: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都护府与藩镇的设立;三教合一。主题: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论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时期,其主要表现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都护府与藩镇的设立;三教合一。在经济上,伴随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为沟通汉族与西域各族及丝
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隋唐中央政府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设置都护府,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外传的佛教、本土的道教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中华
大地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儒家学者,如韩愈,以弘扬“道统”为己任,积极推进传统儒学的复兴。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看,隋唐时期的制度文明、物质基础及思想文
化均高度繁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