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91.0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7)页,91.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a9f4dc9aa2d4a5ea3f079e43c7c68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màn江瀛yíng洲芣苢yí荫yìn庇B.纶guān巾譬pì如悲戚qī方遒qiúC.遏è止拾掇duō天姥mu契qì阔D

.殷yin岩泉羁jī鸟淘táo尽百舸k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A项,苢yǐ。C项,掇duo,姥mǔ,契qiè。D项,殷yǐn,舸gě。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A.暝钟谢公屐峥嵘岁月性本爱秋山B.薄言祮之橘子洲魂悸魄动鼓瑟吹

笙C.水澹澹慷概惊起长嗟书生意气D.剡溪暧暧远人村稠密青冥浩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考生应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项,“性本爱秋山”应为“性本爱丘山”;B项,“簿言祮之”应为“

薄言袺之”;C项,“慷概”应为“慷慨”。故选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全球2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引起广泛关注。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D.琳琅满目的

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

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题中,A项,“扩大……吸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吸引力”应是“提高”,即改为“提高……吸引力与知名度”。B项,“全球2000多位科学家经过……,人类史上首张……”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科学家”,“经过……”是介宾短语,在句中做状语

,由此可见句子中没有谓语,这一句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以“照片”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可以改为“经过全球2000……努力”。C项,“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该句把“旨在……”和“以……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故选D。4.下列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现代新诗。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B.《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赋、比、兴的运用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C.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人置身于古赤壁战场,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

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现代新诗”错,《沁园春·长沙》虽然写于现代,但不具备现代新诗的自由形式,所以它仍然是一首旧体诗词。B项,“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错,《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源头。D项,“词人置身于古赤壁战场”错,《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写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到壁古战场的鏖战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

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

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

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

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費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

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眼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

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竟有別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

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侯,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竟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

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俳徊,所以,

沉浸、徜在这样的徴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的消息说是咋天的,可照片和视颇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

可以変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求得转发量,不情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很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

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別人,也误了自己。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若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

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贯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

落魄,这己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

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

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

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B.阅读微信一旦成,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

会有所表现。C.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环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

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答案】5.B6.C7.C【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

的差别。B项错在“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和“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原文中“恐怕是数一数二”表猜测,“另外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也并不是定论。所以选B。【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原文和备选答案之间的差别。C项,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

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所以选C。【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原文和备选答案之间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道德绑架,让人不得不转发”错误。原文说“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所以选C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

,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三、古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张惠言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虽有特

达之才,廉耻之念,其入于势利也,犹靮[1]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呜呼!今之有志于吏道者鲜矣。今各省自州县至丞尉,谒吏部而出者,岁数百余人。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其间亦有知名义识廉耻者。

然吾观其所以进争尺寸之捷,较出入之势,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及其选而得官,则哗然曰:某地善,某地恶。得之者忻戚色然。问其所以为善恶者,则非政之险易也,非民之淳浇[2]也,曰某地官富,曰某地官贫。呜呼!士未莅官,未治

民,而所汲汲者如此,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海盐张文在,强毅慷慨,喜任侠,然敦为孝弟..。少举于有司,困不遂,走京师,供事国史馆,积若干年,以勤能,例得府经历。又几年,史馆移选人入吏部,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今年秋,以赀入,

请试用,分发得甘肃。甘肃地边塞,民穷官贫,自长吏以下,不能具舆马。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而文在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余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而当远绝西徼[3],家又甚贫,虽相知者皆为文在不乐。而文在处之晏然..,且曰:“吾闻甘肃,民朴而政简,长官无奔走,宾客无徭役,此

真吾所乐者。”君子于是知文在之贤,其不躁进也,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他日莅政治民,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于其行也,序以送之。选自《清文选》【注释】[1]靮:马缰。[2]淳浇:敦厚和浮薄。[3]西徼:西方

的边界。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莅政:当政、执政B.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司牧:管理、统治C.然敦为孝弟..孝弟:对父母孝顺D.而文在处之晏然..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必有趋势之.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及其选而.得官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C.以.勤能,例得府经历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

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B.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C.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D.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

得已。11.下列各句中,属于良有司应有表现的一项是()A.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B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C.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D.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叹有志于实践为官之道的人太少了,因为那些当官之人虽然都负有管理百姓的责任,但其中已经没有懂得名誉道德知道廉耻的人了。B.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他一旦陷入权势、利益之中,就很难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官了。C.张文在少年

被有司选拔,却困窘不得志,在国史馆供事若干年,后来,张文在捐官进入吏部,被派发到甘肃某地。D.作者赞叹历经摧困始得边地一官的张文在是良有司。全文前后呼应,把一个风尘小吏的坚强而有操守的品质刻画得非常生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

守也可知矣。(2)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3)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答案】8.C9.D10.C11.D12.A13.(1)观察他用来急切追求的(东西),那么他在(坚持)操守方面如何就可以知道了。((2)古代的好官吏

大概永远不能见到了吧(3)张文在按惯例应能参与其间,可是主管者压制他,没能被选入吏部。【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C项,孝弟: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

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C表原因;连词,表目的关系。D代词,他。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之间的并列关系,“其势”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

能力。A项“有担心贫穷之心的,就一定有贪污行贿的苗头”是不良官吏的一种表现。B项有的官吏追求的是进退手段的精熟。C项是说当官的士大夫把甘肃看成可怕的地区,他们怕穷,条件艰苦。D项是对张文在安然去甘肃就任的评价。他不怕

贫穷,他有自己的操守,这正是一个好官员应有的表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A项,错在“已经没有懂得名誉道德知道廉耻的人了”,应为“其间亦有”。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重点词语“所以”“汲汲”“守”“

有司”“其例”“与”“抑”的翻译。参考译文:古代所说的好官吏,不必等到他到职治理百姓,观察他用来急切追求的东西,那么他在坚持操守方面如何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有急于进取之心的,就一定有依附权势的手段;有担心贫穷之心的,就一定有贪污行贿的苗头。即使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他一旦陷入权势、利

益之中,就像缰绳套上了脖子,遮布蒙上了眼睛,在磨旁转圈,即使想自己拔出脚来,那形势已经是不能了。呜呼!当今有志于实践为官之道的人太少了。现在各省从州县官员到县里的丞和尉等,拜谒吏部而分派为官的,每年有数百人。他们都负有管理百姓的责任,其中也有懂得名誉道德知道廉耻的人。可是我看他们在争比同事走快几

步的方法,思虑自身的形势,进退的手段(方面),却没有不追求精熟的。等到他们被选而得到官职,就吵嚷着:某个地方好,某个地方不好。得到官的人或高兴或忧伤都表现在脸上。问他们说某地好某地不好的原因,并不在于为政的艰难与容易,也不在于民风的淳厚与浮薄,而是某地当官富有,某地当官贫穷。哎!士人还没有到官

位,还没有治理百姓,而他们所急切追求的是这些,古代的好官吏大概永远不能见到了吧。海盐张文在,性格坚强刚毅,刚直不阿,为人仗义,又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少年被有司选拔,却困穷不得志,来到京师,在国史馆供事,持续若干年,因尽心而且有能力,按惯例得到府经历的职位。又过几年

,国史馆选人进入吏部,张文在按条例应能参与其间,可是主管者压制他,没能被选入吏部。今年秋天,张文在捐官进入吏部,请求试用,被派发到甘肃。甘肃地处边塞,民穷官贫。从长吏以下官吏,不能配备车马。士大夫做官的人都把甘肃看作

可怕的地方。张文在凭磊落的才华,负有奇俊的英气,浮沉为小吏十余年,经历坎坷挫折困穷,才得到一个官职,却又要远赴极西的边陲之地,他的家境又很贫穷,即使是了解张文在的人都替他不高兴。可是张文在却处之安然,而且他说:“我听说甘肃,民风朴素而且政事简单。在长官方面我不需要去应酬,也不必派人

为过往宾客服劳役。这真是我所高兴的。”君子由此可知道了张文在的贤德,他不急于进取名利,他不担心贫穷,他有自己的操守。日后他到职治理百姓,他会成为一个好的官吏是没有疑问的了。在他出发的时候,我写了这篇序文送给他。(二)诗歌鉴赏(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

》,完成下列小题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

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

助词。15.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D.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1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

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答案】14.B15.B16.C【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的疏通能力。B项,“莫我肯劳”,劳,慰劳。【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A项中的“乞求”应为“指责”,敬

畏不对,应该是指责硕鼠贪婪寄生的本性;C项中的“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不正确,应是对理想的追求;D项中的“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不当,只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没有实现理想。【1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C项,“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

法”说法错误,主要运用“比”的手法。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

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17.“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18.“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气氛?表达了什么心情?19.“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简要分析。【答案】17.运用了比喻、对偶等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质。18.①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氛围,②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的心情。19.【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

他人。②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

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理解诗歌内容。题干要求分析“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的修辞及表现的友人的品质,我们就要理解这句诗的含意。从字面意思看,这句诗可译为,

朋友的内心像古井一样没有任何波澜,朋友的品质像秋竹一样,富有节操。写出友人已经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有气节,有操守。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概括友人的品格,前者可概括为淡泊,后者可概括为坚贞。【1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景物

形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意象,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分析作者的情感,要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般都有固定的寓意,意象和作者情感紧密相关。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意思是我心惆怅因

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这句用淡月、微云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再联系题目“送钱穆父”及上文内容,易知景物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认可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也可以把两种观点辩证的去看待,但是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诗歌和自己的理解把理由说清楚。解答本题,必须结合词的内容加以解读。如果认为豪放达观,则要结合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店,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表达作者豪放达面的情绪。如果认为失意惆怅,则要结合“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的环境烘托。

作者在抒发情感之前,已作了情景铺垫,用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失意惆怅的心情。(四)名篇默写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2)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3)___

_,悠悠我心。(4)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5)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6)羽扇纶巾,谈笑间,___。(7)人生如梦,___。(8)___,枉用相存。(9)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答案】(1).万类霜天竞自由(2).怅寥廓(3).粪土当年

万户侯(4).青青子衿(5).迷花倚石忽已暝(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樯橹灰飞烟灭(8).一尊还酹江月(9).越陌度阡(10).遥想公瑾当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重点字的书写,如:竞、寥廓、侯、衿、暝、摧、樯橹、尊、酹、度、瑾。四、语言文字运用2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

劾,隐居上饶带湖(41岁)。仔细阅读这首词,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诗歌短评。【答案】示例:1、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诗歌的开篇别出心裁,很有特色,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主人公内心的

不舍和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前者就离别说,以哀景衬哀情,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以乐景衬哀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

,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但最终殊途同归,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无限的思念、不舍和不得相见的无限悲伤。2、这首词的语言很具有表现力。如“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

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结句“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明

知行人已走到远山的那一边,凝望已属徒然,然而还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红楼”、“频倚栏干”,其离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题目要求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诗歌短评,看似很难,但只要抓住诗歌的特点,结合一个方面进行评说就可以了。

诗歌鉴赏通常从语言尤其是炼字、手法、意象意境、情感主旨等四个方面来考虑,写短评时不是任选一个方面即可,而是要抓住本词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地方进行点评,抓住一个点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五、作文(5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作文。生活中,我们

路过一些有名的地方,也路过一些平凡的地方;路过一些人的身边,见证了他们的生活,也曾在一些地方生活过,在一些思想中流连,又由于某些原因离开,仿佛也是一种路过。这些路过让我们认识了一些新的人事,产生新的感悟体会,在不断的路过中,我们慢慢成长。请你以“路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路过人生如同一辆在轨道上急速前行的列车,永远不变的是它前进的方向,变换着的是窗外无限的人和风景。路过我人生的有你们――敬爱的父母亲。人呱呱坠地,

妈妈温柔地抚摸是我对这世界的第一感觉;牙牙学语,父亲喜悦的神色是这世界给我的最好的礼物父母亲人,伴我成长,教我做人,领我做事告诉我世界的规则,磨去我尖锐的棱。角青春的我,一天天朝气蓬勃;年迈的他们,日日腰背佝……他们陪不了我人生全程,待他们百年之后,就成了我人生

车窗外沿途路过的风景。路过我人生的有你们――亲爱的老师同学。课堂之上,老师的谆谆教导是我对学校最大的眷恋;课堂之下,同学们热情的帮助是学校给予我最大的奖励。老师同学,伴我学习;寒窗苦读,共同回忆,告诉我万物的内

涵,教会我生存的技能。青春的我,一天天博古通今;奉献的他们,一天天红烛燃尽。他们陪不了我人生全程,待我离开校园时,也成了我人生车窗外沿途路过的风景。路过我人生的有你们――亲爱的死党好友。青葱岁月,温馨的笑容是我对青春最大的感谢;风华正茂,轻快地歌声

是友谊赠予我的无上的功勋。死党朋友,陪我欢笑,伴我哭泣,施以我最真诚的忠告,教会我如何对待友谊。青春的我,一天天健康成长;青春的他们,一天天成熟稳重。他们陪不了我人生全程,待彼此都被家务公事缠身之后,

也将成为我人生车窗外沿途路过的风景。路过我人生的有你们――亲爱的路人甲乙丙丁。穷途末路,路人甲乙的良言给我迷途知返的提醒;磕磕碰碰,路人丙丁的双手是这世界给我最好的馈赠。路人甲乙丙丁,无处不在,叫我助人,祝我成功,告诉我

这世界温暖的所在,教会我爱心的传递。青春的我,一天天走向成功,不知名的他们一天天背影渐远他们陪不了我人生全程,待他们的背影模糊不清后后,他们,最终也将成为我人生车窗外沿途路过的风景。人生的火车还在急速前行,路过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死党好友、路人甲乙丙丁们,组成回忆

深处最美的风景相册,我称之为《路过》。【解析】【详解】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类材料兼命题作文题,写作时既要以所给题目“路过”为题,又要兼顾材料所给的立意。因此,在写作之始首先要确定立意。路过,可以是某个地方,某个风景,甚至某个现场。但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这反应了一个人特质,影响了这个人,甚至因为自己的表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因此,以“路过”为题,可以写因路过而表现出来的人物品性,进而引发的人物思考。路过,可以是遭遇的意思,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对自己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父母、师长、亲朋

等。他们的爱、鼓励、帮助等都是我们讴歌的对象。这种路过,是深入心灵的润泽。路过可以是一段心理历程,我们经历过的人或经历过的事,在自己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使自己的一生或受益不尽,或刻骨铭心。从写作体裁上来说,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

写记叙文。写议论文可应偏重于对“路过”时,不同反应的议论,不同人路过同一对象的不同表现可以是议论的对象,同一个人路过不同的对象的不同反应也可以是议论的对象;写记叙文可偏重于对某个地点、某处风景、某个场面的描写,反映自

然风景、社会面貌、社会正义等。参考立意:(1)即使路过,也要留意(2)虽是路过,却刻骨铭心(3)人生就是一场路过(4)虽是路过,却改变了一生可用素材:(1)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画起了学生公寓的黑板报。吴阿姨没有学过画画,却从13岁开始,就包办了从小学到高中班里的板

报。来到南大以后,从粉笔画到水彩画,也是凭“兴趣”慢慢摸索出来的,长城、南大校门、落花大道等多幅板报画作广受好评。有人问她,画画是否能带来额外收入,她笑笑摇着头回答:“保洁是一种生计,是为了生存必须要去一直走的路。画画是一种路过,

遇到了感到心里快乐,也就乐于去做。”(2)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形成了大小不等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人畜触雷的情况时有发生。2015年11月,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正式开始。历时3年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对中越边境云南段57.6平方公里的雷区进行彻底排除,并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对24.1平方公里的雷区实施永久封围。每一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结束后,数十名扫雷官兵都当着当地政府代表和老百姓的面,手牵手蹚过雷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同样是路

过,有的人在用生命为国家做贡献。(3)从小喜爱动物的北京大学女生李雨晗,毕业时获得了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硕士录取资格。然而,当她一次路过三江源时,看到了其中的危机和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做专业的事。她于是选择了去三江源从事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了三江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的研修生。置身保护现场,她和当地牧民一起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积极组织自然体验活动,并致力于解决人兽冲突问题。基于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思考,李雨晗被评为2017年“罗德学者”,将于明年前往牛津大学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并准备学成归国

后继续从事动物保护工作。一场路过,改变了一会青年才俊的人生之路,使她心甘情愿地做出选择,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显现,人生境界得到提升。行文结构:以例文《路过》为例来分析这篇作文的行文结构。开篇谈人之常情,以比喻句“人生如同一辆在

轨道上急速前行的列车,永远不变的是它前进的方向,变换着的是窗外无限的人和风景”。明易直白地点出本文的中心,“窗外的无限的人和风景”。文章接着以并列式的段的四个段落叙写了“路过”自己人生的四类人,父母、老师同学、死党好友和路人甲乙丙丁,热烈

深情地向他们告白,他们不仅陪伴了自己,更是给予了自己许多,但对于自己的一生来说,他们都是路过。尽管是路过,却是自己一生的至要。四个段落,平行的结构,富有文彩的语言,使文章情感至深,浑然一体。结尾同样简洁明了,呼应开

头。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