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姜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共(7)页,226.2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086b1a1ccb4b580ebb1c74cfd588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姜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综合测试一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创作者内容伏羲氏朴
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用网罟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用五弦瑟作乐,调和阴阳,求雨抗旱,期盼获得收成葛天氏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诉说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愿炎帝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
观念的影响D.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2.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3.从发现的商代铸铜遗址来看,铸铜作坊主要分布在都城遗址和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
,一般的村落遗址中基本不见。都城遗址中的铸铜作坊在规模、铸造技艺、生产铜器的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商代A.官营手工业集中在都城B.手工业文明相对发达C.社会各个阶层等级分明D.都城的经济职能突出4.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
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5.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
: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6.《庄子.养生主》中记载了庖丁解牛的典故。庖丁在劳动过程中探求“道”,练
习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由此达到依乎天理、出神入化的劳动境界。这表明道家A.赋予了劳动的精神超越性B.奠定了劳动观的基本框架C.开启了劳动道德化的进程D.凸显了劳动行为的重要性7.“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韩非子就提出了“霸天下”
、“制天下”、“王天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国家认同观念正在逐步形成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文化交流频繁国家实现统一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8.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
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墨、乙-法、丙-儒、丁-道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9.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材料反映了A.谭嗣同赞扬秦制所奠定的政治格局B.谭嗣同批判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C.谭嗣同批判秦朝的用人之道D.谭嗣同赞扬秦始
皇统一全国的功绩10.秦律规定: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工商业者,收钱时必须立即把钱投进“蛎”(一种容器)里,使买者看到其投入,违反法令则要被罚款;别国客商来做生意,如没有把通行凭证先交给官吏,与之交易者则也要被罚款。这些规定是为了A.打
击工商业者B.限制农民经商C.协调官商关系D.规范商业行为11.《中国史纲要》中说:“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徙民实边,修长城B.建灵
渠,出兵南越C.统一文字,焚诗书D.除谥法,废“封建”1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
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1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
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14.传说尧舜时代的“诽谤之木”,柱上那一条弯钩,方便百姓“上书”,原来立于“大路交衢”,在谤木上数落“王恶”,诽谤官府,均不得治罪。汉代重树诽谤木转立于皇宫门前,“以表王者纳谏”
,后更以石代木,雕龙饰物,改称华表,威风凛凛。从“谤木”到“华表”的演变A.说明了先秦时期专制王权尚未形成B.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C.说明了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体现了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政治转型的完成15.战国至秦汉
,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了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16.下表为
《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记述出处(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
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17.英国历史学
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
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18.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A.削夺列侯的爵位B.削夺王国的封地C.颁布“推恩令”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19.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
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以上变化反映了A.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C.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20.山越人是居住在孙吴统治地区的
少数民族。孙吴与山越人的战争,几十年连续不断。以下是史籍中的有关记载。下列对吴国伐越的解释最合理的是史学著作记载内容《三国志·吴书》公元234—237年,诸葛恪征讨丹阳郡山越,一次得兵四万人《吴志》诸将征讨山越所得士兵
人数加起来,已不下十三四万。吴亡时,吴国士兵人数大约二十多万,其中山越人约在半数以上A.根本目的是扩大其兵源B.反映了吴国统治者的穷兵黩武C.促进了江南的民族交融D.使吴成为实力最强的割据政权21.读下表,
表中的内容反映出十六国时期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匈奴羯鲜卑氐羌汉前赵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A.大部分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B.汉族政权在割据政权中占主体地位C.所有的政权都处在黄河流域D.大江南北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22.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
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来源史料《魏书·高祖纪二》“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宋书·谢灵运传》“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
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穷奢极欲盘剥人民23.孝文帝时,对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一是邺城。下表中是两地各自拥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孝文帝最后定都洛阳主要是为了地点优势洛阳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
、魏、西晋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邺城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富,是河北主要的粮食产地A.大力发展社会经济B.安定社会秩序C.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D.打击鲜卑贵族24.南朝刘宋时期,“
手不知书,眼不识字”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在南朝时A.政治颓废局面已被打破B.世
家大族已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已经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25.以下是唐代某位皇帝在位时的部分举措,其举措举措1经常与辅臣总结隋亡教训,重视与大臣论古说今,探讨治国安邦之道举措2关注百姓
疾苦,重视灾害的救济工作,“去奢省费”,注意节俭举措3知人善任,广任贤良,重视对地方官的任用和考核举措4兼听纳谏,“从谏如流”A.为唐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造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C.直接促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D.迎来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富强26.“尚书
台”原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汉武帝时常让其草拟诏令,转达奏章;东汉时期,“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27.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
社会生活B.民族交融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士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28.裴矩辅佐隋炀帝时虽居高位,却“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投唐以后,则一反常态,对唐太宗所作所为,敢于直言不
讳地批评,极力劝阻,从而颇受唐太宗的赞赏。由此可见A.唐朝的政治比隋代清明B.人才作用的发挥需要安定的环境C.唐代谏议制度更加完善D.君臣关系改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君29.下图中的内容是对唐代某一事件的描述。该事件·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使中央集权
势力大为削弱A.使李世民成为最高统治者B.沉重地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C.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D.使世家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30.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
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31小题14分,第3
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材料三2
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
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4分)(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4分)(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32.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
),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材料四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1)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分)(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
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分)(4)《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
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
纷泊。”(元稹《法曲》)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8分)(2)材料二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3分)(3)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
拥戴和尊敬的原因是什么?(2分)(4)唐太宗时把哪位公主嫁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分)江苏省姜堰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综合测试一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CCAA6--10AAABD11--15DB
BDB16--20ABCCC21--25ADCCB26--30BDDCA二、非选择题31.(1)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分)(2)寻访金人的名号。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4分)(
3)儒家思想。(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活动主流意识形态。(2分)32.(1)民本、人文思想。(2分)(2)关键:取信于民。统治者应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4分)(3)“民贵君轻
”的观点。统治者施仁政。(4分)(4)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2分。写出其中的2点得2分。)33.(1)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4分)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2分)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
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2分)(2)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3分)(3)
“天可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4)文成公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