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西省南昌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共(30)页,1.3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85714a9e2e634e173d230d78dae52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三生物月考2023102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25小题每小题3分,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
得分,漏选得1分,共55分)1.西蒙斯等人提出细胞膜外侧有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称为“脂筏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叙述错误的是()A.该结构区域的组成元素有C、H、O、P等B.该
结构区域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C.该区域与其它区域流动性一定不存在差异D.该区域胆固醇分子既有亲脂性,也具有亲水性【答案】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
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该结构区域是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组成元素有C、H、O、N、
P,A正确;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质,因此该结构区域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B正确;C、胆固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该结构区域是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与其它区域流动性存在差异,C错误;D、胆固醇是一种亲脂性物质,具有亲脂性和亲水性两种基团,因此该区
域胆固醇分子既有亲脂性,也具有亲水性,D正确。故选C。2.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调控因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D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受
精卵的是AB.过程①发生了mRNA种类和数量的改变C.过程②发生过中心体、染色体、核DNA的倍增D.单核细胞能与血红细胞相互转化,说明自然发育中细胞分化是可逆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起源相同的一种或一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
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分化的细胞一般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详解】A、受精卵分化能力很强,A细胞能分化形成单核细胞和血红细胞,因此在图中A、B、C、D四类细胞里,分化能力最接近受精卵的是A,A正
确;B、过程①D细胞发生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故该过程发生了mRNA种类和数量的改变,B正确;C、过程②发生细胞分裂,故该过程发生过中心体、染色体、核DNA的倍增,C正确;D、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D错误
。故选D。3.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组①②③④⑤底物+++++RNA组分++-+-蛋白质组分+-+-+低溶度Mg2++++--高溶度Mg2+---++产物+--+-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C.RNA是酶P具有催化活性必需
的成分D.蛋白质与RNA组分在低浓度Mg2+条件下的催化作用表现为相互促进【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
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也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B、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
是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错误;C、第④组和第⑤组对照,自变量是RNA组分,第④组有RNA组分,有产物,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①②③组比较,②③组分别加入RNA和蛋白质都没有产物,①
同时加入有产物,说明低浓度Mg2+条件下,RNA和蛋白质同时存在才能催化,故RNA是酶P具有催化活性的必需成分,C正确;D、蛋白质与RNA组分在低浓度Mg2+条件下共同存在酶P具有催化作用,说明二者是必需成分,但二者都不具有独立的催化作用,不能说明催化作用表现为相互促进,D错误
。故选C。4.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PIP2s蛋白质磷酸化可为物质转运提供能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Gβ与
AT1蛋白结合,能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B.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是提高H2O2外排能力所必需的C.增强AT1基因表达可提高禾本科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D.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T1蛋白通过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而抑制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从而导致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减弱,进而引起细胞死亡。AT1蛋白缺陷,可以提高PIP2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从而提高植物抗氧化的胁
迫能力,进而提高细胞的成活率。【详解】A、Gβ与AT1蛋白结合,能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A正确;B、由题图右侧的信息可知,AT1蛋白缺陷,可以促进PIP2s蛋白的磷酸化,进而促进H2O2排出膜外,B正确;C、敲除AT1基因或降低其表达,
可提高禾本科农作物抗氧化胁迫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成活率,C错误;D、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D正确。故选C。5.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
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形成如图所示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有4种B.若形成图示细胞只经历过一次有丝分裂,则该细胞中含32P的核DNA有4个C.图示细胞中含有
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形成图示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畸变【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可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结合图中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的情况可知,a所在的姐妹染色体与b所
在的妹染色体发生了交换,二者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与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C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其基因型为AAaaBBbbC
Ccc,由题干可知,基因a所在的染色单体与b所在的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则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Aabcc(A与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和abBBCC(a与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与C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故图示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有4种,
分别为Abc、Aac、aBC、BbC,A正确;B、该图是减I后期,因此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复制了2次,正常情况应该是有4个核DNA含32P,但因为发生了易位,因此可能有4或5个核DNA含32P,B错误;C、图示细胞中的染
色体已经发生复制,1条染色体上2个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正确;D、结合题干可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结合图中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的情况可知,a所在的染色体与a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二者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故选B。6.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
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
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
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设基因A/a控制芦花非芦花。【详解】A、设基因A/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子代为ZAZa、Za
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AZA×ZaW,子代为ZAZa、ZA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B正确;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AZa
×ZAW,所产雌鸡ZAW、ZaW(非芦花),C错误;D、正交子代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正确。故选C。7.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胞内有大量固氮能力强、不能繁殖的类菌体,这些类菌体是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细
胞内大量增殖后转变而来的。研究发现,类菌体周围有大量能结合和释放O₂的豆血红蛋白,类菌体中游离O₂浓度与固氮酶活性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类菌体的固氮酶活性越大,类菌体的有氧呼吸强度也就越高B.豆血红蛋白与人的血红蛋白都可以与O
₂形成不稳定结合物C.大量的豆血红蛋白可以使类菌体内游离O₂浓度保持相对稳定D.根瘤菌转变成类菌体的过程中,细胞表达的基因种类会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类菌体周围有大量能结合和释放O₂的豆血红蛋白,类菌体中游离O₂浓度与固氮酶活性呈负相关。说明类菌体游离O₂浓度越高,固氮酶活
性越低。【详解】A、类菌体中游离O₂浓度与固氮酶活性呈负相关,说明类菌体游离O₂浓度越高,固氮酶活性越低。A错误;B、豆血红蛋白能结合和释放O₂,人类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供给机体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C、豆血红蛋白能结合和释放O₂,故大
量的豆血红蛋白可以使类菌体内游离O₂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类菌体是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大量增殖后转变而来的,根瘤菌转变成类菌体的过程中细胞表达的基因种类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A。8.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A.图中膜结构表示线粒体外膜,上面附着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O₂和H+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C.图中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中有水的生成D.H+通过ATP合成酶
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A侧,以驱动ATP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为线粒体内膜,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AC、图中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中有水的生成,图中膜结构表示线粒体内膜,上面
附着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错误,C正确;B、O2和H+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少部分合成ATP,B正确;D、由图可知,H+通过ATP合成酶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A侧,以驱动ATP的合成,D正确。故选A。9.科研人员为了探究一
种抗乳腺癌的药物M(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前先对药物M进行荧光标记,然后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培养液中添加物乳腺癌细胞荧光检测结果乳腺癌细胞凋亡率/
%第一组乳腺癌细胞无荧光3.86第二组乳腺癌细胞+药物M无荧光4.12第三组乳腺癌细胞+囊泡包裹的药物M有荧光20.59第四组乳腺癌细胞+空囊泡无荧光3.93注: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A.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B.乳腺癌
细胞的呼吸作用能为直接吸收药物M供能C.药物M进入乳腺癌细胞后,可促进该细胞的凋亡D.无药物M的作用,乳腺癌细胞内凋亡基因不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
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附性降低。【详解】A、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A错误;B、药物M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乳腺癌细胞不能直接吸收药物M,B错误;C、对
药物M进行荧光标记,对比4组实验的结果可知,第三组有荧光,且凋亡率最大,说明药物M进入乳腺癌细胞后,可促进该细胞的凋亡,C正确;D、无药物M的作用,乳腺癌细胞也会凋亡,只是凋亡率小,故无药物M的作用,乳腺癌细胞内凋亡基因会表达,D错误。故选C。10.从在微重力、强辐射环
境中生长的植物上取根的分生组织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甲内大部分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一条染色体明显偏离中央位置;细胞乙内大部分染色体位于细胞两极,一条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滴加染液后再进行漂洗B.细胞甲的
中央区域内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C.细胞乙中处于细胞中央的染色体将随机移向细胞一极D.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都与细胞甲或乙的情况类似【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和制片时压片的目的都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最
后观察时,应该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详解】A、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应先进行漂洗再染色,A错误;B、细胞甲内大部分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一条染色体明显偏离中央位置,推测细胞甲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核
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B正确;C、细胞乙已经死亡,不会发生染色体的移动,C错误;D、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与细胞甲或乙的情况不同,D错误。故选B。11.为了让目的基因沉默(基因表达不能进行或不能完成),科学家先合成与目的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
,然后将该双链RNA导入目的基因可以表达的细胞内,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基因沉默的效果。如图表示人造双链RNA使目的基因沉默的部分过程,其中沉默复合体是蛋白质与人造双链RNA结合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人造双链RNA需要了解目的基
因的碱基序列B.图示形成的沉默复合体内有新合成的磷酸二酯键C.抑制图中④过程,也能达到目的基因沉默的效果D.细胞内mRNA被及时降解,可能存在某种诱导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合成与目的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然后将该双链RN
A导入目的基因可以表达的细胞内,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基因沉默的效果。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核翻译两个过程。【详解】A、人造双链RNA需根据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合成,A正确;B、其中沉默复合体是蛋白质与人造双链RNA结合而来的,磷酸二酯键是链接核苷酸的化学键,故图示形成的沉默复合体内没有新合
成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图中④是转录的过程,若抑制转录的过程,也能达到目的基因沉默的效果,C正确;D、由图可知,细胞内的mRNA与人造双链RNA的一条链结合后,mRNA被降解,故细胞内mRNA被及时降解,可能存在某
种诱导机制,D正确。故选B。12.“单亲二体性”(UPD)是指受精卵的23对染色体中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下图为某种UPD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异常,可能形成二体卵子
B.“三体胚胎”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造成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C.若“二体精子”与“单体卵子”结合,丢失一条染色体后也可能形UPDD.若某女性UPD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亲也一定患红绿色盲【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
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二体卵子中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
或母亲,说明可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减数第二次分裂后由同一条染色体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的两级,故次级卵母细胞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异常,可能形成二体卵子,A正确;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正常胚胎细胞多出一条染色体称为“三体胚胎”,该变异属于染
色体数目变异,可能造成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B正确;C、受精卵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若“二体精子”与“单体卵子”结合,可形成“三体胚胎”,若丢失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后也可能形成UPD,C正确;D、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女性“单亲二体
性”个体的两条含红绿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方,则其父亲可能不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不是色盲患者,D错误。故选D。13.加那利海枣是一种棕榈科植物,图为某研究小组在夏季水分充足的晴朗天气下测得的加那利海
枣24小时内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与曲线b的差值表示呼吸速率B.由曲线可知,10:00后由于温度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10:00~12:00该植物的呼吸速
率逐渐增大D.18:0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总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
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是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即净光合作用是指单位时间吸收的二氧化碳),总光合速率是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A、分析坐标曲线可知,a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
消耗量,此指标可以代表总光合作用强度,b曲线表示的是CO2吸收量,即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故曲线a与曲线b的差值表示呼吸速率,A正确;BC、10:00以后图中曲线b吸收CO2速率下降,但是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增加,总光合速率上升,说明此时是因为呼吸
速率加快引起的,B错误,C正确;D、大约18:00时CO2吸收量为0,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以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或者只有呼吸进行,故大约18:00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D正确。故选B。14.小香猪的体
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体色黑色、灰色分别由基因D、d控制,但只有基因E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为白色。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香猪的三种体色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黑色B.白色小香猪杂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若两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基因型为DdEe的小香猪杂交,后代白色个体的比例是1/4D.由于灰色是由d控制的,所以灰色小香猪之间杂交,后代全部为灰色【答案】D【解析】【分析】小香猪的体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D
_E_表现为黑色,ddE_表现为灰色,__ee表现为白色。【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黑色猪的基因型是D_E_,灰色猪的基因型是ddE_,白色猪的基因型是__ee,基因型种类分别是4种、2种、3种,A正确;B、由于白
色猪的基因型是__ee,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然是__ee,所以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C、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基因型为DdEe的小香猪杂交,后代白色个体(__ee)的比例=1×1/4=1/4,C正确;
D、如果灰色猪的基因型是ddEe,则这种基因型的小香猪杂交,后代会出现白色小香猪,D错误。故选D。15.据研究分析,某种化合物Y可诱导细胞中DNA链断裂并阻止断链修复。为验证以化合物Y为基础开发出的新药X对肿瘤治疗的具体效果,研究者利用肿瘤细胞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了新药XB.新药X虽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可能会增加正常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C.由于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所以DNA链断裂后可能会影响染色体的结构D.由于新药是以化合物Y为基础开发的,所以该实验可以用化合物Y替代新药X【答
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加入X后,A组细胞总数相对值大于B组,B组染色体畸变率大于A组。根据某种化合物Y可诱导细胞中DNA链断裂并阻止断链修复。而新药X是以化合物Y开发出的,因此新药X可增加染色体畸变。故B组为加入药物X的实验组,A组为对照组。【详解】A、根据
研究目的和图中的曲线可知,A组没有加入新药X,B组加入了新药X,所以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了新药X,A正确;B、比较细胞总数可知新药X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比较染色体畸变率可知,新药X会提高肿瘤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所以也可能
会增加正常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B正确;C、因为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DNA,所以DNA链断裂后可能会影响染色体的结构,C正确;D、药物X和化合物Y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本实验不能用化合物Y替代药物X,D错误。故
选D。16.图一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实验组,图二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可能的数量变化趋势。下列对于图示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
是()A.图一中的实验如果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低,则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可以用18O或3H替代图一中的32P,因为被标记的物质中既含有O也含有HC.能正确表示上述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数量变化
的是图二中的②D.图一和图二中的实验均不可以证明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详解】
A、图一中的实验是标记了噬菌体的DNA,该组正常情况下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如果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低,则可能是因为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A错误;B、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H和O,所以不能用18O或3H替代图一中的32P,
B错误;C、图二所示的实验开始时只有R型细菌,然后发生转化的一段时间内S型细菌开始出现并数量逐渐增多,而R型细菌数量减少,所以图①能正确表示题干中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数量变化,而图②不能,C错误;D、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需要
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除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外,还需要进行其他实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存在“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D。17.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卵子死亡”的新型单基因遗传病,其病因是细胞中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如图
所示PANX1通道蛋白异常激活,从而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导致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已知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B.
PANX1基因发生多处基因突变的类型是碱基对的增添C.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的原因是该基因甲基化D.导致该遗传病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改变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该病是基因突变导致了蛋白质结构改变,继而发生细胞内部ATP的释放,使细胞能量供应出现障碍,
细胞发生凋亡。该基因男性可以携带,但男性不会患病,可以把致病基因传递给子女。【详解】A、从题干信息无法推知该遗传病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即无法判断该遗传病是否为伴性遗传,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基因发生了多处基因
突变导致蛋白质异常,但从题干信息无法推知基因突变的类型,B错误;C、该基因在男性中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该基因甲基化,也可能是其他原因,C错误;D、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增添或缺失,即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所以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
改变,D正确。故选D。18.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是一类非常美丽的昆虫。蝴蝶的体色有多种,常见的颜色为黑色、黄色、红色、花斑色和白色。科研人员对蝴蝶体色的遗传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蝴蝶的体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三对等位基因决定B.蝴蝶种群中能够得到F2实验结果的亲本组合一共有6种C.F2黑色个体中共有基因型18种,其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6种D.若F2中纯合红色和花斑色蝴蝶杂交,子代再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占9/16【答案】D【解析】【分
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根据黑色与花斑色杂交,F1的表型全为黑色,其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为黑色:黄色:红色:
花斑色:白色=48:9:3:3:1可知,控制蝴蝶体色的基因至少为3对,且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设体色由B/b、D/d、E/e三对基因控制,则F1的基因型为B/b、D/d、E/e,雌雄交配,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应该为27:9:9:9:3:3:3:1,而题中的性状分离比为48:9:3:3:1,即黑色占48/64=3/4,假设含B基因的为黑色(B_____),黄色为bbD_E_,红色为bbD_ee,花斑色为bbddE_,白色为bbddee,要获得F2实验结果,则F1的基因型必须为BbDdEe,所以
亲本组合一共有4种,分别是BBDDEE×bbddee、BBDDee×bbddEE、BBddEE×bbDDee、bbDDEE×BBddee,B错误;C、F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_____,所以基因型种类数为2×3×3=18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种类为1×3×3=9种,C错误;
D、F2中纯合红色(bbDDee)和花斑色蝴蝶(bbddEE)杂交,子代基因型为bbDdEe,再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色(bbD_E_)占1×3/4×3/4=9/16,D正确。故选D。19.2023
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以下是对生活常见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①可腐烂垃圾,如剩菜剩饭等,直接运往堆肥池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②不可腐烂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弃电子产品等,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收集,进行资源化利
用处理;③不可腐烂垃圾中的不可回收垃圾,如塑料袋、建筑垃圾等,用专用车辆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腐烂垃圾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城市中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B.废弃电子产品除
了资源化利用处理外,也可以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深埋处理C.对塑料袋垃圾直接进行地下掩埋处理,不会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D.参与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可减少吸纳废物的土地面积,从而减少生态足迹【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
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详解】A、可腐烂垃圾进行堆肥无害化处理有利于分解者快速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B、废弃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
有害有毒的物质,如果随意丢弃、焚烧、掩埋,则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环境,B错误;C、需要对塑料袋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地下掩埋处理,否则仍然会污染环境,C错误;D、生态足迹,又叫生态
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可减少吸纳废物的土地面积,从而减少生态足迹,D正确。故选D。20.宋代诗
人苏轼的诗中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作为“南国四大果品”之一,荔枝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培育无核荔枝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B.过程②
不仅需要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还需要诱导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C.过程③获得的无核荔枝可能具有荔枝A和荔枝B的优良性状D.三倍体荔枝的培育过程中用到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的体细胞
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壁,获得的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A正确;B、过程②诱导植物原生
质体融合时,不能用灭活的病毒作为促融剂,B错误;C、由于无核荔枝具备荔枝A单倍体和荔枝B的遗传物质,所以无核荔枝可能具有荔枝A和荔枝B的优良性状,C正确;D、三倍体荔枝的培育过程中用到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D正确。故选B。21.如图为C、H、O、N、P
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乙、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B.若图中结构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C.若图中结构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结构丁为染色质或染色体D.物质乙、丙和单体1、单体2都有物种特异性
【答案】ABC【解析】【分析】1、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2、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根据是否
出现相应的颜色可以鉴定化合物是否存在。3、题图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丙都是生物大分子,则C、H、O、N构成的单体1表示氨基酸,物质乙表示蛋白质;C、H、O、N、P构成的单体2表示核苷酸,物质丙表示核酸;C、H、O构成的单体3表示单糖,而物质甲表示多糖。【详解
】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物质甲为淀粉,其单体3为葡萄糖,由C、H、O组成,A正确;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该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C、若图中结构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质或染色体,物质丙为D
NA,物质乙是蛋白质,C正确;D、物质甲乙丙是生物大分子,则C、H、O、N构成的单体1表示氨基酸,物质乙表示蛋白质;C、H、O、N、P构成的单体2表示核苷酸,物质丙表示核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有物种特异性,但它们的单体没有物种特异性,D错误。故选ABC
。2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被水解成单糖后,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被吸收。为研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阶段实验处
理实验结果第一阶段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0第二阶段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
率=0第三阶段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0A.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小肠微绒
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C.随着外界葡萄糖浓度的增大,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一直增大D.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5mmol/L【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表:第一阶段实验表明小肠微绒毛转运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
第二阶段实验表明小肠微绒毛转运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且小肠微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大于5mmol/L,第三阶段实验表明小肠微绒毛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转运葡萄糖。【详解】A、用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0,说明运输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
助,转运蛋白只允许部分物质通过,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B、题表实验第一阶段表明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蛋白,实验第二阶段表明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实验三阶段表明小肠微绒毛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蛋白,转运蛋
白分为载体蛋白(可用于主动转运和协助扩散)和离子通道蛋白(只能用于协助扩散),故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B正确;C、由分析可知,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输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当外界葡萄糖浓度高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输葡萄糖的方
式为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需要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转运蛋白的运输能力是有限的,在被运输物质浓度太高时会达到饱和,运输速率不会一直增大,C错误;D、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抑制细胞呼吸与正常情况下,对照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实验组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且实验组葡萄
糖的转运速率=0,说明此时细胞转运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故可推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即不低于5mmol/L,D正确。故选ABD。23.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
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验。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
”的小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只含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C.“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
伸展出来【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从卵泡中取出卵母细胞,再将经过甲基化处理的卵母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获得孤雌小鼠。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
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含95%空气和5%CO
2的培养箱中培养,A错误;B、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个体的技术;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同种生理环境
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为了保证胚胎移植的成功率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B正确;C、“孤雌小鼠”是由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结合后发育形成的,同时由于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的基因重组,或发生基因突变,将导致“孤雌小鼠”的基因型不一定
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C错误;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D错误。故选B。24.为研究某种植物高茎与矮茎、紫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预期结果正
确的是()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高茎与矮茎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C.F2中矮茎白花个体有5种基因型D.F1测交结果的表型比为3:1:9:3【答案】A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F2中高茎:矮茎=(2
7+21):(9+7)=3:1,则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高茎为显性,矮茎为隐性;紫花:白花=(27+9):(21+7)=9:7,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且紫花为双显,白花为单显和双隐。假设紫花和白花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紫花基因型为A_B
_,其余均为白花(A_bb+aaB_+aabb);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则亲本为AAbb×aaBB,DD×dd,可有两种组合方式,即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详解】A、由F2中高茎:矮茎=(27+2
1):(9+7)=3:1,可推知高茎与矮茎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D/d)且高茎为显性,矮茎为隐性;紫花:白花=(27+9):(21+7)=9:7,紫花与白花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且紫花为双显,白花为双隐和单显,则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中高茎:矮茎=(27+21):(9+7)=3:1,由一对基因控制,B错误;C、由A项分析结果,可推出F1基因型为AaBbDd,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思路,即将两对相对性状拆成一对相对性状考虑,F1中Dd
自交后代F2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F1中AaBb自交后代F2为A_B_(紫花):(A_bb+aaB_+aabb)(白花)=9:7,F2中矮茎基因型为dd,白花基因型有5种:A
Abb、Aabb、aaBB、aaBb、aabb。故矮茎白花基因型有1×5=5(种),C正确;D、F1(AaBbDd)与aabbdd测交,子代中高茎Dd:矮茎dd=1:1,紫花(AaBb):白花(Aabb+aaBb+aabb)=1:3,故测
交后代表型比为高茎紫花:矮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白花=3:3:1:1,D错误。故选AC。25.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
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
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详解】ABC、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
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ABC错误;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形成的子代DNA只有两条链均为14N,或一条链含有
14N一条链含有15N两种类型,因此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26.人工光植物工厂可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水芹是一
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因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磷等矿质元素,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研究不同光质配比(红光:蓝紫光)对水芹光合作用及品质指标数据如下表1、2(注:CK为白光对照组,T1—T4为不同光质配比,各组输出功率相同)表1:不同光质配比对水芹
光合参数的影响处理净光合速率(CO2/μ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蒸腾速率(mmol·m-2·s-1)CK12.360.1411231.33T116.210.1
210521.33T221.790.077470.81T319.880.045880.61T421.980.0712320.81表2:不同光质配比对水芹品质的影响处理可溶蛋白含量(mg·100g-1)维生素C含量(mg·100
g-1)硝酸盐含量(mg·kg-1)粗纤维含量(mg·100g-1)CK3.8840.6934800.90T15.7349.5927451.08T26.8852.1224371.04T33.8947.0127011.07T48.7749.9520070.
94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光质配比直接影响光合作用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是____________。(2)由表1数据可知,环境CO2浓度____________(是/否)为限制T4组净光合速率的因素,理由是
____________。(3)分析表1表2数据,____________处理为最优光质配比组,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4)若Mg2+含量增加,则会增加叶绿体中____________含量,使吸收光能增加。为进一步研究光质配比对光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类囊体膜
上PSII光复合体开展研究。研究发现PSII光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PSII光复合体上的蛋白质LHCII通过与PSII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LHCII与PSII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弱光下LHC蛋白激酶活性____________(增强/减弱),导致LHCII与
PSII结合,有利于对光能的捕获。依据该研究结果可推测,不同光质配比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答案】(1)①.光反应②.ATP、O2、NADPH([H])(2)①.否②.气孔导度小,但胞间CO2浓度较高(3)①.T4②.T4组净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
蛋白高且硝酸盐含量低(4)①.叶绿素②.减弱③.影响LHCII与PSII结合与分离/影响LHC蛋白激酶活性【解析】【分析】光合作用:(1)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ADP和Pi结合形成ATP。(2)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
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ATP和[H]作用下,还原的成五碳化合物,同时ATP水解成ADP和Pi。【小问1详解】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故不同光质配比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光反应阶段发生水光解产生[H](NA
DPH)和氧气,ADP和Pi结合形成ATP,故光反应过程的产物是ATP、O2和NADPH([H])。【小问2详解】分析表1,T4组气孔导度小,但胞间CO2浓度较高,由此可知,环境CO2浓度不是限制T4组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小问3详解】分析表1和表2
,T4组净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高且硝酸盐含量低,由此可知,T4处理为最优光质配比组。【小问4详解】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故若Mg2+含量增加,则会增加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含量,使吸收光能增加。弱光下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LHCI与PSⅡ分离减
少,PSI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依据该研究结果可推测,不同光质配比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与影响LHCII与PSII结合与分离或影响LHC蛋白激酶活性有关。27.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已知两病独立遗传且相关基因都不
位于Y染色体上。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2)I2与I4就乙病看,基因型__________(可能/一定/不)相同,为确定基因型,对相关个体基因进行凝胶电泳,电泳结果如下图,则可确定I2和I4的基因型分别为_
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B、b表示)。(3)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4)研究发现,乙病常见原因是由于控制合成纤维蛋白原(Fib)的基因突变,使Fib的192位、238位氨基酸替换导致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检测Fib基因是否异常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即可用正常Fib基因设计制作探针,若基因未发生改变,则探针与待测基因出现___________片段。为使结果便。的于观察,探针中常带有__________。【答案】27.
伴X显性28.①.可能②.Bb③.Bb29.25/5130.①.核酸分子杂交②.碱基互补配对/杂交双链③.荧光标记/放射性标记【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根据Ⅱ2×Ⅱ3→Ⅲ3,即正常的双亲生出患乙病的女儿,因此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的基因设为B/
b;题意显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有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则甲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甲病有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相关的基因设为A/a。【小问1详解】根据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其女儿Ⅲ3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中显示
,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故甲病为伴X遗传,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患甲病女性的儿子应该患甲病,与图示Ⅳ1不患甲病不符,因此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乙病,基因型为bb,则Ⅱ2和Ⅱ3基因型均为Bb,I2基因型为BB或Bb,由
于Ⅱ4基因型为bb,故I4基因型为Bb,所以I2与I4就乙病看,基因型可能相同。由于Ⅱ4基因型为bb,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可知,I2的基因型应该为Bb,即I2和I4的基因型均为Bb。【小问3详解】Ⅱ2只患甲病,而Ⅲ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Bb
XAY,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Ⅲ1只患甲病,其母亲正常,基因型为1/3BBXAXa、2/3BbXAXa,若Ⅲ1与正常男性(B_XaY)结婚,由于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故b的基因频率为1/
16,B的基因频率为15/16,正常人群中Bb的概率为(2×1/16×15/16)÷(1-1/256)=2/17,所生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2/3×1/4=1/51;不患乙病的概率为50/51,患甲病
的概率为1/2,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0/51×1/2=25/51。【小问4详解】乙病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控制合成纤维蛋白原(Fib)的基因突变,使Fib的192位、238位氨基酸替换导致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由此体现了基因突变有害性的特性。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因此检测Fib基因是否异常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即用正常Fib基因设计制作探针,若基因未发生改变,则探针与待测基因由于碱基序列相同,因此会出现碱基互补配对片段,否则检测不到杂合双链区。为使结果便于观察,探针中
常带有荧光标记或放射性标记。28.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存在清水态和浑水态两种可相互转换的状态。清水态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类群,浑水态则以浮游植物为优势类群,即常见的富营养化状态。“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以食藻虫(一类以藻类、有机碎屑等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大型浮游动物)搭配改良后的沉水植被,辅以鱼虾螺贝
等水生动物,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使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由浑水态向清水态转变。回答下列问题。(1)浮游藻类、食藻虫、肉食鱼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建立的营养关系叫做_____,投放后的食藻
虫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属于_____。(2)鱼虾螺贝等水生生物的加入,能有效控制沉水植被的数量,使相关的生物组分保持相对稳定,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3)研究发现,当进入短日照的季节或遇到连续阴天,即
使在没有外源污染的情况下,沉水植物过于繁茂的清水态水体也会转化成浑水态。①出现上述转化的原因是______。②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选择合适的生物组分,提出一种缓解转化的合理措施:______。【答案】(1)①食物网②.分解者(2)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3)①.光合
作用减弱使水体溶解氧减少,引起好氧生物死亡,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增加。②.引入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竞争阳光和营养【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少,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则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小问1详解】浮游藻类、食藻虫、肉食鱼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建立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形
成食物网。投放后的食藻虫以藻类为食是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食是分解者。【小问2详解】相关的生物组分保持相对稳定,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小问3详解】①当进入短日照的季节或遇到连续阴天,光合作用减弱使水体溶解氧减少,引起好氧生物死亡,
微生物(分解者)分解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增加,使得清水态水体也会转化成浑水态。②为了缓解这种转化(清水态水体也会转化成浑水态),可以引入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竞争阳光和营.养。29.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放开,广大民众
曾面临感染高发期,除了做好个人防护以外,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主动获得免疫力是最有效的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_,新冠病毒的S蛋白具有强抗原性,它主要与Ⅱ型肺泡细胞膜上的ACE2
受体结合后入侵细胞,导致人体患新冠肺炎,但也有少数新冠患者会出现肠道感染导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2)疫苗两剂接种时间相隔21~28天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2022年3月11日
,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样品孔处滴加鼻拭子提取液,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
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__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
结果为____________,结果为阴性。【答案】(1)①.抗原②.患者肠道细胞表面具有ACE2,进而能识别新冠病毒(2)间隔时间太短,则第二次注射的疫苗会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无法起到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的目的(3)①
.3②.只有C处呈红色【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结合垫处有抗体1,T处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Ⅳ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说明若T处呈红色则为新冠病毒阳性,C处呈红色则试剂盒正常。【小问1详解】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属于抗原,新冠病毒与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细胞,一般入侵Ⅱ型肺泡细胞,少数新冠患者会出现肠道感染导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说明这类患者肠道细胞表
面具有ACE2,进而能识别新冠病毒,导致被新冠病毒感染。小问2详解】若两次疫苗间隔时间太短,则第二次注射的疫苗会被初次免疫反应后残留的抗体结合并清除,无法起到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和记忆细胞的目的,因此两次疫苗注射的时间不能间隔太短。【小问
3详解】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的结合位点会先与结合垫处的可移动抗体1结合,随着抗体1移动到T线处,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在T线处与抗体2结合,呈红色,结合垫处未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结合的抗体1在移
动到C线处会与抗体1的抗体结合,也呈红色。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共发生了3三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则T线处的抗体2不能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结合,不会显示红色,只有结合垫处的抗体1与C线处的抗体
1的抗体结合,显示红色。因此若只有C处出现红色,则说明结果为阴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