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9月周测卷(二)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82.5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9月周测卷(二)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9月周测卷(二)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9月周测卷(二)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9月周测卷(二)含答案.doc,共(11)页,8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f0e7b5d7b557e84ff7a4ae9392d6f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届高三历史9月周测卷2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2.

周代的礼制十分复杂,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在众多的礼制中,出生礼、冠礼、婚礼都是由家族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并且,周代的礼制强调“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凸显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意识。材料表明()A.是维护政治等级的工具B.利于凝聚宗族力量C.体现“亲亲”“尊尊”原则D.繁杂且涉

及面较广3.《剑桥中国明代史>记载:“丞相胡惟庸和他的党羽陈宁、涂节以及几千名忠实的追随者一起被处死。中书省被废除,同时被废除的还有御史台和大都督府。由此,权力和责任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材料中的做法A.导致丞相的权势过重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

度C.造成了明朝皇权不稳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可以推断言论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左丘明《左传》溥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欧阳修《新五代史》A.西周实行分封制B.天子与诸侯具有血缘关系C.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D.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5.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阿卡奈人

》中描绘一雅典公民:“我可总是头一个到场……一个人坐好了以后,只好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打哈欠、伸伸懒腰、转过来、转过去、画画符、拔拔鼻毛、算算数目、向往着田园、向往着和平。”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C.参

政是民众的义务D.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6.《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A.注重兼顾多方利益B.强调维护公共利益C.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7.西方学者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6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降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希腊民主政治存在着严重弊端B.技

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社会问题C.希波战争促进了奴隶贸易的繁荣D.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地位逐步增强8.“他们(罗马人的祖先)赞扬一个值得称许的人时,他们的赞辞总不出乎好农人、好庄稼汉等等,受到这种赞扬的人也被认为受到了最高的推奖。……最勇敢的人和最坚强的战

士也都来自农民,他们的称号受到最高的尊重,他们的生活最稳定,最少惹人妒忌,而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也最少受人嫌恶。”材料说明古罗马A.属于蔚蓝色的海洋文明B.农业在当时的重要地位C.严禁公民从事商业活动D.农民的地位十分高贵9.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

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B.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C.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D.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

发展10.近代法国政体屡遭变更,1875年宪法颁布后,共和政体虽不被看好,但最终却巩固下来。法国共和政体巩固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B.封建保守势力日益衰落C.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11.史学家指出:“这场革命展示社会契

约实践的历程,证实了自然法学说之可行性。(人民)在挣脱旧政府,回归“自然状态”后,重新建立政府,宣布是人民所创造,权利由人民授予。有人视这为一个人们可以自行设计——以避免过去错误的国度,有人赞扬这是一个平等的乐园”,这场革命A.是近代代议制的

开端B.开创了民主共和制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2.美国总统杜鲁门20世纪50年代卸任后生活拮据,度日艰难。美国国会认为,杜鲁门曾服务于国家,应该获得额外津贴和福利,而且作为前总统,不应生活于贫困之中。国会1958年通过《卸任总统法案

》,确保杜鲁门及以后的卸任总统能够领取补助,每年可以获得相当于内阁部长一年薪水的退休金。这表明美国A.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B.用立法方式保证总统尊严C.总统的权力在不断增加D.国会欲缓和与总统的矛盾13.1790年法国国民公会将所有教会财产没

收,1792年法国关闭一切教堂,开展反天主教化运动。而1804年12月2日在教皇的出席下,拿破仑于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这说明1804年的法国A.天主教会的影响力减弱B.大革命取得了成功C.宗教仇恨分裂得以终止D.旧制度基本被废除14.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首先是作为

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

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体制B.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C.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15.1873年的宪法案子中,最高法院拒绝了一名芝加哥妇女的要求。该妇女宣称:

从事法律工作的权利是美国公民权的一个标志,它受第14条修正案中优惠和豁免条款的保护。然而,当时最高法院的决定是:美国各州可视各自情况,自行规定是否允许妇女担任律师。材料重在强调A.联邦法院有最高司法解释权B.女权诉求未获主流政治认可C.美国民主宪政

仍有完善空间D.地方政府存在就业性别歧视16.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如图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折射出A.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B.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C.知识分子利用

广告形式发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D.民主共和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民众的普遍共识17.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认为“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失去了自主权B.放弃了保卫国

家主权的立场C.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D.灵活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18.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

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A.迷信落后B.爱国进步C.救亡图存D.正义理性19.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英、德等国希银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

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最后,英德等国转变态度,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并约定A.英商进口税宜秉公议定则例B.“他人毋得骚扰”天主教传教者C.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D.缔约各方领土间有“通商航海之自由”20.某年9

月5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次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D.北方抗战己转入反攻阶段21.191

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适当的杜会政治组织形式。列宁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存在B.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C.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D.

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被推翻22.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及时清除混入公社领导机构的坏人,可以罢免和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及时纠正公职人员的错误和失误。这些规定体现出巴黎公社A.赢得广泛支持B.实行直接民主C.是社会主义

政权D.人民主权的特点2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

命A.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24.“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

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A.资产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B.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C.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D.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我完善的

表现25.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有材料可知,“这次革命”A.开创了西方民

主政治的先河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级尝试C.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非选择题(共3题,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建立

在激进革命逻辑上的国家体制是非常脆弱的,单纯的革命固然可以打破一个旧体制,但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因为、这个新体制缺乏赖以立国的坚实基础。——高全喜《英国宪政中的妥协原则》材料二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是,资

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一样,绝不会自觉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无产阶级就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

革命看成是无产阶级摧毁资本主义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邢梅萍《社会价值交迁下对马克思暴力革命思想的再思考》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渊派,其代

表堪称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城邦民主制。……这类民主制尚无议会等复杂的机构,作为国家权力的立法、行政、司法的各项职能,还未有相应的机构分别行使。……这种只遵循多数原则而没有少数原则的极端民主化倾向,是直接民主制的明显缺陷。——应克复《西方民主史》西方模式的形

成可追溯到西方商业革命时期意大利地中海汤岸市场级济的兴起。从那时到20世纪50年代达列成熟,历时约600年。……西方模式就是在这一系列伟大革命和重大历史事件中……构建起来的,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类自觉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和

主流文化体系。……西方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现代科枝、民主政治、法律制度。这四种基本要素在20世纪以前已经基本具备,但直到20世纪才逐步达到完善。——江畅《构建超越西方棋式的先进社会发展棋式》(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古代民主的特点。依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材料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指出:“当现实有需要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可以修订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标准,改进基础设施,促进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这些议题在西方国家的讨论和执行,需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弗里德曼的这段文字,从高效角度对中国国家治理模式进行了肯定。从国家治理层面可将中国棍式内涵概括为“四个统一”: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分与合有机统一,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统一,循序渐进与跨越式发展有机统一。——王义桅《中国模式既发展中国又造福

世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对中西方发展模式的启示。28.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史学家刘易斯·纳米尔认为:“1760年不存在正规的政党组织,尽管流行政党名称和术语。”1714~1760年,部

分辉格党人大权独揽,实行寡头政治。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期间,未遇到强有力的反对派,很多议员行动散漫,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纪律,对党派活动漠不关心,使反对党投票能力大受限制。1760年乔治三世继位时,辉格党分为)个派别。19世纪

30年代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分别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英国两党制度迅速形成。——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884~1932年,美国两党制发展进入了它的第二阶段。……从两大党的内部构成和政纲性质变化上看,两党的政治倾向都在向自身的对立方向转化。它们在竞选政纲上的重

大对立和政见分歧已经缩小,甚至出现相互靠拢、渗透的“趋同”现象。……两党的趋同还表现在第三党——人民党的冲击下,出现了共和党向“保守主义政党”和民主党向“自由主义政党”演变倾向。……于是也就引起了两党支持者的队伍发生了“对流”现象。……19

08年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美国通史第4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政党的特点并分析19世纪

英国两党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英国的政党政治相比,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并进行评析。答案1.A【解析】材料中“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不但组织严密,政令的

执行也比较隐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参与决策的信息,故B错误;C和D项均于出来主旨不符。2.B【解析】A项不选,题干只体现了礼制,没有体现乐制;由“在众多的礼制中,出生礼、冠礼、婚礼都是由家族成员

共同参加的活动”可以看出家族成员共同参加可以凝聚宗族力量,故B项正确;C项不选,题干只是提到“凸显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意识”没有体现原则;D项不选,题干只是提到周礼的多没有提及涉及面广。3.D【解析】材料“丞相胡惟庸……被处死。中书省被废除,……权力和责任都集中到了

皇帝手里”说明了废除丞相制度后,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故D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这种做法加强的皇权。4.A【解析】“天子经略,诸侯正封、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字眼表明西周是实行分封制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子与诸侯不一定具有血缘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夏商周实行

的是分封制度但并不是处于分裂状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才有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D【解析】材料“我可总是头一个到场……一个人坐好了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要求全体公民的民主,不是“

一个公民的民主”,故D项错误;AB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6.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以便通行、不至影响邻地”等字眼均在强调《十二铜表法》是注重兼顾多方利益的,选A是符合题

意的,正确;不是维护公共利益而是兼顾多方利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还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才有这样的理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才有这样的理念,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7.B【解析】从材料中“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可以看出他认为技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奴隶减少的问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在与“希波战争”无关;D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

。8.B【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古罗马农民的生活稳定,受人尊重,说明在古罗马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故B项正确。A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9.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认为暴君政治比雅典民主

政治还好,因为他看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直接的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和政体才是理想政体,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贤人政治是柏拉图的理想政体,雅典民主没有排除“贤人”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

的民主,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但与材料“全体人在做坏事”矛盾,排除C。所以选D10.D【解析】法国共和政体确定的过程非常曲折艰辛,但最后能够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业革命基本完成,D正确。宪法的颁布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封建保守势力衰落是客观原因,主要

原因应从主观考虑,B错误。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也是工业革命完成的产物,C错误。11.B【解析】材料“展示社会契约实践的历程,证实了自然法学说之可行性”“权利由人民授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是指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国家,故B项正确;A项是英国,排除;C项是法国大革命,排除;D项是指俄国的十月革命,排除。1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通过《卸任总统法案》以立法的方式解决总统卸任后生活拮据

的实际问题,这是在用立法方式保证总统尊严,充满人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和社会保障制度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是在解决总统的实际问题而非增加总统的权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国会与总统的矛盾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3.C【解

析】从材料中世俗政权和教权的纷争来看,教皇参加了拿破仑加冕的仪式,所以可以得出C选项。A选项错误,在教皇的出席下,拿破仑于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表明天主教会在法国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B选项无法从材料体现;D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14.C【解析】材料“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

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中可以看出这是英国政治体制,体现了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故C项正确,AD项错误;B项是法国,排除。15.B【解析】根据

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对女权的歧视,即女权诉求并未获主流政治认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重在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民主宪政的问题而是强调对女权的歧视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地方政府存在就业性别歧视而是最高法院即主流政治存

在就业性别歧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6.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而材料的时间是1911年11月,即武昌起义已经结束,排除A。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与材料时间不

符,排除B。辛亥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排除C。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发展的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故D项正确。17.C【解析】从咸丰皇帝的“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即

不尊重所签条约,到恭亲王奕䜣的“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说明清政府认识到遵守条约的重要性,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维护权益”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8.A【解析】五四时期的主流是“反传统﹣﹣启蒙”,义和团主

要是盲目排外和利用迷信活动,所以五四时期对于义和团没有利用思想启蒙的局限性将给予批判,也就是批判义和团的迷信落后,故A正确;其他主题不符合该时期思想主流。19.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我们要从材

料中得出参与国有英、法、德、沙俄等国,由此可以确定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D选项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20.B【解析】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坚定了中国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故答案为B项。材

料所述为百团大战,不属于国共两党军队的摩擦,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C项;北方抗战转入反攻是在1944年,排除D项。21.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17年4月”和“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适当的杜会政治组织形式”,可知列宁主张把权力收归苏维埃政府,这是基于

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局面,A正确。此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C错误。二月革命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D错误。B选项片面,排除。22.D【解析】选民有罢免权和监督权、换失职的公职人员等说明了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即体现了人民主

权的特点,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广泛支持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公社是选民选代表,是间接民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的信息,十月革命才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3.A【解析】根据“世界革命”的定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人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由此可以确定,这种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格局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突出的是社会性质;C选项

是从经济及角度来分析,有些局限;D选项只局限在俄国。24.C【解析】“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周期性的重复”等字眼意在强调资本主义社会是存在着无法解决的自身的基本矛盾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调整生产关

系而是反抗现代生产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而非自我完善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5.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马克思认为,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

形式……的革命,其目的是为了粉碎旧的阶级统治的机器,让人民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可见,这次革命旨在改变旧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B正确;A是雅典民主政治,排除;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C错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26.示例一:论题:单纯的革命难以构建一个新体制。阐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

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还颁布了《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袁世凯上台后,逐

渐倒行逆施,一步步复辟帝制,最终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因此,一个国家宪政体制的建立不能仅仅凭借激进的革命,还应采取相应的配套举措,广泛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宪政体制。示例二:论题:暴力革命是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俄

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但是临时政府难以满足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

针。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例如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因此,暴力革命是一个国家推翻旧政权,建立新型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手段。(示例仅供参考,其他史实,如英法资产

阶级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国巴黎公社等均可)27.(1)特点:末设置复杂权力机构,尚未休现分权制衡色彩;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有极端民主化倾向;直接民主。论证: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近代民主主义者逐渐摆脱神学束缚,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

约、分权制衡等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革;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英、美、法等国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以资产阶级代议制取代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历史性变革;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生产

力快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在社会中逐渐确立了主导地位,并不断分化出自由资产阶级、垄断资产阶级等,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革(2)原因:历史方面,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现代化

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现实方而,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需要,借鉴西方发展经验,等。(3)启示:国情不同,各国民生发展模式不同;各国的民本发展道路,既有对历史的继承,又有发展创新;东西方国家.可以互相借鉴。(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任答3点28.(1)特点:权力制衡作用微弱;组织纪律涣散,派系庞杂(2分)原因:工业革命时期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议会制度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完善;无产阶级斗争(宪章运动)迫使统治集团改变和完善政治体制;自由主义、放任主义思潮盛行,助力两党展开自由竞

争。(2)特点:两党的政治倾向出现趋同现象。原因:垄断资本的直接干预和经济资助下,两党成为其代理人;人民的斗争促使其做出改变,其纲领和宣传主要是为了获取选票;工业化导致社会结构变动,影响两党的内部结构成分变化。影响:是调节社会矛盾的手段,有利于政局稳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广大民众参政的途

径。评价:两党都是垄断资产阶级代表,意识形态无本质不同,无重大原则分歧,“趋同”说明两党无论谁获胜都不是因为纲领和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而是经济实力和政治手段决定的。两党目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不是全体美国人民利益的纯粹代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