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51.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精准解析】.doc,共(22)页,45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e129ca532c4aa96771a7cccc6c45c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和许多动物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α链(含141个氨基酸残基)和β链(含146个氨基酸残基),以下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主要作用是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B.高温使血红蛋白变性后肽键的数量一般不变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血红蛋白时水中的氢仅来自羧基D.血红蛋白中至少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共有574个肽键【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存

在于红细胞中,A项错误;高温使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而变性,一般不会使肽键水解,B项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项错误;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至少有4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共有2×(141-1)+2×(145-1)=568个肽键,D项错误。2.如下图所示,甲

、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一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S一S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约含有20种甲B.由不同的甲

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832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学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如果甲中的R基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分子,丙是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是合成DNA

和RNA的原料;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具体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再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数、肽键数、水分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

和m个-COOH,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18-2×(二硫键个数)。【详解】A、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A正确;B、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

,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健。故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4×2=4832,B正确;C、核苷酸组成的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细胞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核苷酸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核苷酸只是合成DNA和RNA

的原料,C错误;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甲的分子式为C5H9O4N,两分子甲脱去一个水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H为2×9-2=16,D正确。故选C。3.组织液可对细胞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物质转移是双向的B.生成和回流的组织

液中氧气浓度相同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D.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答案】B【解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双向交换,A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

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B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C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较少,D正确。4.为研究大豆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科研人员在适宜温度、大气CO2

浓度条件下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I。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后,他们又做了一组实验,得到图中曲线II。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合成速率大于b点B.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C.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或CO2浓度D.不同实验条

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分析:a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点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

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详解】A、a点与b点相比,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较慢,生成NADPH的速率较小,A错误;B、b点的光合速率低于c点,所以b点叶肉细胞中RuBP的再生速率大于c点,B错误;C、题中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温度或CO2浓度或成

熟的大豆苗,C错误;D、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较多,不同实验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光饱和点不同,D正确。故选D。5.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

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D.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答案】D【解析】小囊虫发出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化学物质、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属于化学信息

,而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属于物理信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6.下面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C.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

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中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而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A正确;B、由图甲中的Ⅰ和图乙中的Ⅱ,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B正确;C、由于在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所以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存在等

位基因,因此,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则着丝点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正确;D、从图甲和图乙中染色体的颜色和形状可知,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D错误。故选D。7.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

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B.6h后,甲组幼苗因根

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6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A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3-,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3-,到6小时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错误;12h

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C正确;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

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

;主动运输,例如Na+、K+穿过细胞膜。8.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物质c为[H],在过程②中也有产生B.催化反应③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

基质中C.晒干的种子不含水分,因而细胞呼吸的强度较低D.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答案】D【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图中物质c为[H],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H]的产生,A错误;B、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错误;C、晒干的种子水分含量较低,因而细胞呼吸的强度较低,C错误;D、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各个字母代表的

物质。9.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a、b、c、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B.图中a、b、c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C.图中e内,丙酮酸彻底氧化

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中没有O2参加D.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因为原核细胞中无a、b、c、d、e等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A表示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场

所;b表示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c表示高尔基体,能够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表示细胞膜,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分泌蛋白分泌出去;e表示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依靠线粒体供能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中a、b、c、d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A错误;B、图中a、b、c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和再加工过程,B错误;C、图中e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中没有O2参加,C正确;D、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

,因为原核细胞中无b、c、e结构,原核细胞存在a核糖体,D错误;故选C。【点睛】辨析题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注意辨析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所示范围的不同。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生物生活的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因此可遗传的变异能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A错误;B、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B错误;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会导致生物间的差异增大,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C错误;D、变

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存在,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D正确。故选D。11.下图为人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所指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

病率很低B.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①所指遗传病C.②所指遗传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D.新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②③两种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形的分析,判断3条曲线代表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由题图曲线可知,各类遗传

病在青春期发病风险都很低,A正确;B、图中①表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该遗传病,B正确;C、②表示单基因遗传病,③表示多基因遗传病,后者易受环境影响,C错误;D、图中显示新生

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②③两种遗传病,D正确。故选C。12.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甲和丁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B.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C.该生态系统很可能是一个人工养殖的高产鱼塘D.

甲、乙、丙组成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1、由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碳元素

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流动,A正确;B、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4)÷(7.5×104)=20%,B正确;C、人工养殖的高产鱼塘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且应没有次级消费者,C错误;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正确。故选C。13.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

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子代,则子代的成熟植株中()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答案】D【解析】【详解】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无茸毛基因型为dd,

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茸毛:无茸毛=2:1,A错误;由于DD幼苗期死亡,所以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只有6种基因型,B错误;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占4/12=1/3,C错误;高产有茸毛玉

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AADd和AaDd,占2/12+4/12=1/2,D正确。【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

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14.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A.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D.等位基

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答案】A【解析】【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进行均等分裂,为雄性动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

胞,A项正确;BC、细胞①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细胞①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

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④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细胞④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C项错误;D、等位基因的分离与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细胞②中,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

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能准确识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1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

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答案】C【解析】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人类活动能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人工群落在人的干预下,也可能很难调控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C错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D正确。16.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

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茎、芽、根生长的最适宜的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成熟的细胞

对生长素反应灵敏【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生长素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10-4mol/L、10-3mol/L、10mol/L,并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B、图中A、B、C点对应

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错误;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作用都是促进,C错误;D、由该图不能判断幼嫩的细胞和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D错误。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

及作用的两重性17.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

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种群是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进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

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

性突变,C正确;D.通过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B.辅助性T淋

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分子识别呈递的抗原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抗体结合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答案】A【解析】【详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是特异性的,A正确;辅助T细胞必须依赖自身MHCII分子呈递抗原,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

蛋白质类的,C错误;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也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点睛】各种免疫细胞在来源和功能上的不同点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

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增殖并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19.如图表示将

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

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C【解析】【详解】A、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A错误;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但增长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故B错误;C、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

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体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C正确;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绵羊为素材,考查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

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易错题。20.某兴趣小组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6.47.

87.81.3注:a1、a2、a3、a4依次增大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A.a4浓度的2,4-D促进生根效果差B.组别1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D.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答案】A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1组是对照组,2、3、4、5组是实验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的平均数目,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

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详解】A、a4浓度下生根数目少于对照组,说明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A错误;B、组别1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正确;C、a2与a3浓度下生根数目相同且最大,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以推测,促进生根的最

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C正确;D、a1、a2、a3浓度下生根数目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促进生根,a4浓度下生根数目少于对照组,说明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故2,4-D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意在考

查考生的分析实验以及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二、非选择题21.为研究铁皮石斛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铁皮石斛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1)在有光条件下,铁皮石斛吸收的CO2在_________中被固

定为_________,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虽然黑暗条件下,铁皮石斛通过_____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铁皮石斛CO2吸收总量始终_________,这不同于一般植物。(3)科研

人员进一步测定了铁皮石斛中酸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________储存起来,在光期_______。但是在暗期,并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________。(4)为了研究这种作用的生理意义,科研人员测定了铁皮石斛气孔开放程

度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结果发现,暗期气孔开放程度________光期。综合上述结果推测,铁皮石斛在光期条件下吸收CO2不足,而暗期可以________,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答案】(1).叶绿体基质(2).三碳化合物(或“C3”)(3).细胞呼吸(4).大于零(5).酸性物

质(6).释放出来(7).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8).高于(9).吸收CO2并储存起来,为光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解析】【分析】1.分析上图可知:在暗期,铁皮石斛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

原因是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2.分析下图可知,暗期气孔开放程度高于光期,综合上述结果推测,铁皮石斛在光期条件下吸收CO2不足,而暗期可以吸收CO2并储存起来,为光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进而提高光合速率。【详解】(1)在有光条件下,铁皮石斛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

质中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虽然黑暗条件下,铁皮石斛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铁皮石斛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0。(3)分析题干,酸性物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酸

性物质分解,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出来,参与光合作用。在暗期,由于缺乏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4)图中显示暗期气孔开放程度高于光期,可以推测,铁皮石斛在光期条件下吸收的CO2不足,而暗期可以吸收CO2并储存起来,为光期进行光合

作用提供充足的CO2,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2.糖原贮积症为遗传因素(基因)所引起的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大量沉积,主要累及肝、心、肾及肌组织,有低血糖、发育迟缓等表现。经检测发现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体内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糖原的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1)Ⅰ型糖原贮积症是由缺乏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题中体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检测发现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血液中酮体(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的含量

明显高于正常人,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为某家族有关Ⅰ型糖原贮积症患病情况的遗传系谱图,其中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根据遗

传系谱图回答以下问题(相关基因用A、a表示):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6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若8号不患色盲,9号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则8号和9号婚配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1).酶3(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3).患病个体无法将糖原转化成葡萄糖,要利用脂肪供能,脂肪通过氧化分解产生酮体(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Aa(6).5/2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

的应用和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分析系谱图:图中表现正常的6和7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由此可见,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

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体内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是由于缺乏酶3造成的,体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

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于缺乏酶3,导致葡萄糖-6-磷酸不能生成葡萄糖,此时需要利用脂肪分解供能,脂肪通过氧化分解产生酮体,因此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血液中酮体(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的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3)①图中9号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均正常,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6号的基因型为Aa。②4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3号的基因型为AA

,因此8号的基因型为2/3AAXBY、1/3AaXBY,9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8号和9号生育的后代不患Ⅰ型糖原贮积症的概率为1-1/3×1/2=5/6,不出现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24。23.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

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1为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1)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区。(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

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KCl溶液中,刺激A点,A点_____(会、不会)发

生电位变化。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3)由于伤口过深,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又是_____(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

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同时向他介绍了破伤风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0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_____,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4)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中有调节该活

动的低级中枢。注射时,盗墓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的调控。【答案】(1).S区(2).由正变负(3).不能(4).B、C(5).不会(6).持续兴奋或抑制(7).厌氧(8).⑤浆细胞(9).内质网

、高尔基体、线粒体(10).脊髓(11).大脑皮层【解析】【分析】据图1可知,A为传入神经,B和C为突触,D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兴奋在B和C处单向传递。第二幅图中,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其中浆细胞

不能识别抗原。【详解】(1)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与说话有关。(2)A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由于兴奋经过突触(B、C)时,只能单方向传递,所以,刺激

图1中M点,则A点不能产生兴奋。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KCl溶液中,由于细胞外Cl-浓度高,刺激A点,细胞膜很难发生电位逆转。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后,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与抑制

性递质两种,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3)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物质甲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

器,即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脊髓中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兴奋传导及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4.将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具有24条染色体)的叶肉细胞

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含有营养成分全面的培养基的试管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形成试管幼苗,其过程如下图所示:(1)图中的[1]过程为__________,图中的[2]过程为________。(2)在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必须不断地从培养

基中获得________、________和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3)如果[4]是无病毒植株,则“水稻的某种细胞”应选用________或________细胞,这种繁殖方式实际上是________,培养成的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4)如果

某种细胞选用的是水稻花粉细胞,则[4]称为________植株,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植株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需用________处理,使其恢复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对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答案】(

1).脱分化(2).再分化(3).水分(4).无机盐(5).茎尖(6).根尖(7).无性生殖(8).AaBb(9).单倍体(10).aB、ab、Ab、AB(11).植株弱小,高度不育(12).秋水仙素(13).aaB

B、aabb、AAbb、AABB【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1]为组织细胞脱分化为愈伤组织的过程,[2]是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过程。脱毒苗的培养应选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来进行培养。(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为:

外植体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2)在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取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3)根尖或茎尖细胞不含病毒,因此可用根尖或茎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

生殖,其培养成的新植株的基因型与母本一致。(4)该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可产生四种花粉:AB、Ab、aB、ab,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四种基因型的单倍体植株:AB、Ab、aB、ab。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其染色体加倍后获得可

育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