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共(14)页,41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c74cb1abd30fdea4d3eb237c76d5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A.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
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D.正式设置进士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而不是隋炀帝;其余选项ACD都与隋炀帝相关,因此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
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巩固隋朝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
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选项符合题意。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后,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A选项不符合题意。加强北部边防本身与大运河无关
,说法错误。B选项不符合题意。巩固隋朝的统治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但是隋朝短命而亡。并不是其最深远的影响。D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ABD可排除,故选C。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
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
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选
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4.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玄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太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答案】A【解析】【详解】看图可知,“?”所处
位置属于唐朝鼎盛时期,之后,唐朝发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符合题意;“?”处在唐玄宗统治时期,BC
排除;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D排除。故选择A。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
则天()A.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改国号为周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答案】A3【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的统治措施是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
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A选项符合题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题干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改国号为周与题干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说法不准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写哪个城市的诗句()A.长安B.扬州C.洛阳D.成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长安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区划分为整整齐
齐的坊,形状近似一个棋盘,A项符合题意,故选A。7.柳宗元曾赋诗:“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A.他主张对外开放B.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C.他拥有强大
的军事力量D.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B符合题意;ACD项与唐太宗相关,但不是他被称为“天可汗”
的原因,排除。故选择B。8.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
考生,她注意生产,选拔贤才,国力增强,C符合题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A排除;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B排除;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排除。故选择C。49.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
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0.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
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贞观政要》D.《金刚经》【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时,印度半岛被称为天竺。玄奘曾历尽千辛,前往天竺,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进行游学
和讲学,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并以亲身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1.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
唐肃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朱温是黄巢起义的将领,后投降唐朝,907年,建立后梁,唐朝灭亡,黄巢、朱温不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C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安禄山、史思明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
物,A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的背景是开5元末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李林甫,提拔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任宰相,这些人把持朝政,营私舞弊致使朝廷黑暗腐败,杨贵妃、杨国忠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B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先攻占洛阳,又攻下
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肃宗,唐玄宗、唐肃宗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题干中“安史之乱”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安史之乱”背景、爆发、过程等内容,通过
对比得出正确答案。1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③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④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的内容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题意;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符合题意;③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符合题意;
④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体现了中日友好往来,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13.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图片唐三彩体现了唐朝的手工业中制瓷业的发展状况;乐舞俑中的“西域人”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驼背上“乐舞队”体现了唐朝
艺术的繁荣状况。图片唐三彩骑驼载乐舞俑反映不出唐朝农业方面的信息,B符合题意,故选B。614.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A
.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和“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
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C项符合题意;农业、手工业与题干的内容无关,AB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5.“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
是A.陈桥驿兵变B.澶渊之盟C.靖难之役D.郾城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陈桥驿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
就是宋太祖,故A符合题意;澶渊之盟、靖难之役、郾城之战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6.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A.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B.削夺朝中大将兵权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D.分离统兵与调兵权7【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
所学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从而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符合题意;BD项是宋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与题文中“财权”不符合,应排除;“派文臣出任州
郡长官”,是宋太祖实行的行政措施,与题文中“财权”不符合,故C项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17.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答案】B【解析】【分析】【详
解】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
此题选择答案B。1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B.C.D.8【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10世纪初,我国北方的契丹族
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定都上京,辽国在北宋的东北。11世纪前期,我国西部地区的党项族元昊称大夏皇帝,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所以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19.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故“靖”、“康”与金灭北
宋有直接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在1038年建立,B项是发生于1004年北宋与辽国之间,D项是蒙古族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0.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
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请问,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A.颉利可汗B.皮罗阁C.耶律阿保机D.铁木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C正确;颉利可汗为东突厥可汗,排除A;皮罗阁是云南地区南诏国第一代国王,南诏
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排除B;铁木真统一蒙古族各部,排除D。故选C。【点睛】题干“统一契丹族各部”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契丹政权建立的基础上解答此题。921.“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歌曲《
精忠报国》反映了我国古代著名将领岳飞的戎马一生,下列关于岳飞的表述,错误的是()A.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B.岳飞被视为抗金英雄,被后人尊崇和怀念。C.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后,达成澶渊之盟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南宋时期,岳飞
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与辽签订的,C符合题意;ABD项内容都与岳飞的相关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C。2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
金对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杭州作汴州”可知,这是说南宋统治者将南宋首都当作北宋首都,讽刺了在南宋与金对峙的情况下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的心态,故B符合题意;宋辽对抗中,产生了澶渊之盟,故A不符合题意;宋夏和议,促进
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故C不符合题意;北宋与金对峙发生了靖康之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澎湖巡检司B.回回司天监C.市舶司D.宣政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负责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所以“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选项C符合题意;澎湖巡检司
是管理台湾的机构,排除A;回回司天监是掌管领回回人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官职,排除B;宣政院是负责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D。故选C。24.穿越时空,来到宋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A.在京城逛“夜市”,看杂耍B.在南方吃到香喷喷的占城稻C.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D.在四川
经商时携带纸币1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C符合题意;ABD项都能在宋朝做到,排除。故选择C。25.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秧马是宋代的农具;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我国历史上最
早的商标;宋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这些都充分说明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6.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1)________年,隋文帝灭
掉陈国,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2)唐朝发明的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3)唐朝陶瓷器________闻名中外,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
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瓷都。【答案】(1).589(2).907(3).曲辕犁(4).交子(5).唐三彩(6).景德镇【解析】【详解】(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
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此后中国历史再度进入分裂混战时期,史称五代十国。故①为589,②为907.(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11设计精妙,轻便灵巧,
操作时可自如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③为曲辕犁,④为交子。(3)唐朝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色彩亮丽。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⑤为唐三彩,⑥为景德镇。27.下列各小题的历史叙述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来并改正。(1)唐玄宗统治前期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2)贞观初年,鉴真西行前往
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3)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耶律阿保机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随后建立金国。【答案】(1)“贞观之治”错误,改正:“开元盛世”(2)“鉴真”错误,改正:玄奘(3)“耶律阿保机”错误,改正:阿骨打【解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改为“开元盛世”(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历经艰难险阻,历时4年到达天竺,变法天竺的名寺,学习佛法。在天竺10多年后,携
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鉴真”改为玄奘(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
力量不断增强。“耶律阿保机”改为阿骨打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隋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运河示意图12材料二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
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材料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
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1)材料一中运河两端城市的古今名称:A指今北京B.余杭指今(2)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是什
么?(4)材料三反映出宋朝形成的浓厚读书风气与什么政策有关?【答案】(1)涿郡、杭州(2)F-E-D(3)科举制;才能或才学(4)宋代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解析】【详解】(1)隋炀帝时,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大运河。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C段)、通济渠(D段)、邗沟(E段)和江南河(F段)。由B余杭出发去洛阳,需要经过江南河(F段)、邗沟(E段)、通济渠(D段)三段。(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
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从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可以看出选官标准是才能、才学,也就是真才实学。(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与宋代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宋
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士人地位,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13文治局面。29.识图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
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1)材料一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该事件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
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3)根据以上材料,你从唐宋时期我国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
契丹族;澶渊之盟。(3)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原则处理民族关系。【解析】【详解】(1)材料一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朝
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和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根据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
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这是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之间订立的澶渊之盟。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
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原则处理民
族关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