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42.5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共(11)页,4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b7e2e8ec5fb60d0b9e226e9baea0c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12月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

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

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

,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历史上它曾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

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以及“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

征,这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使得霸权主义有可乘之机。建立平

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当前,在全球化发展大势中,中国致力于公平互惠的全球贸易规则的达成,致力于地区合作的共赢。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正在广泛凝聚共识,并已经开始对全球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求同存异,着眼于摆脱因科技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人类整体性困境。B.

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能够有效地杜绝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纷争和冲突。C.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是以中国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为支撑而提出的。D.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精神,这是它同其他强势文化最为本质的区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多角度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特点。B.文章以未来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为立论前提,重点论

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C.第四段指出了全球交往中强推“普遍性”价值的弊端,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先提出理念,

然后分析理念特点,最后总述其可行性,层次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的全球观,不利于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必将迅速退出历史舞台。B.如果我们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不加以反省,建

立国家之间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就难以实现。C.“天人一体”“天下一家”“民胞物与”等中国哲学观念,对解决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仍具借鉴意义。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若能被广泛接受与实践,将对达成公平互惠的全球贸易规则、实现地区合作共赢产生实质性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

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

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

学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专业和规模。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

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

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材料二: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

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

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

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

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

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

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

,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材料三: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

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

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

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

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的录取招生改革成果。(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4.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B.“强基计划”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但它限定了基础学科,限定了招生专业,所以招生范围上比自主招生狭隘。C.“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

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首先在一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D.“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以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基计划”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华为在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大批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分不开。B.材料一主要介绍“强基计划”,从培养目标、试点的高校、报考要求以及录

取的原则方面进行阐述。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原来的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6.“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

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灯如红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

会掉下眼泪来。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

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

,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

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⑥年年如此。⑦后来,我们家又有

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

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

?”“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

,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⑨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

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

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

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

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B.第⑤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C.第⑧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

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D.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8.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6分)9.本文在叙述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

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授知伊阙,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拜右

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徽之讼曰:“举正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

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

,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

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赐黄金百两。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

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选自《宋史·王举正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克.期待迁彼竭我盈,故克.之B.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停车坐.爱枫林晚C.虽.守边累年者虽.千里不敢易也D.力

争不能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B.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

/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C.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D.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

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举正以荫入仕,屡获升迁。他先入仕,考中进士后担任过地方知县、馆阁校勘、国史编修官等职,后经调转又逐渐升至左丞。B.王举正为人正直,议不避亲。在任给事中时

,他的友婿李徽之被御史台推荐为御史,但他却认为李徽之不适合此职不予通过。C.王举正治理有方,保州平安。任许州知州时,光化叛军侵扰临近州境,有本州士兵准备响应,他暗中逮捕并斩杀了罪魁祸首。D.王举正心系国家,积极进言。居家时,他曾就张尧佐重任宣徽史一事共上奏

七次,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嘲讽治乱之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2)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二)古代

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14~15题。黄山道中赵沨小穀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注】①

黄山:一名穀(ɡǔ)城山,在山东西路东平府东阿县境内。诗中的小穀城即东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山路屈曲盘旋,岩底碧绿秋水闪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感伤的基调。B.颔联设色精巧,

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调明亮,二者对比鲜明。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已经深入“膏肓”,“莫厌”加强语气,情味盎然。D.诗歌以第三联综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脉络清晰,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15.诗人赵沨因“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两句而被称为“赵驴”,请赏析这两句好在何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正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两句是:“,。”(3)《论语》中论述学习三个层次的句子是:“,。”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

一项是()(3分)A.按捺.(nà)扼腕.(wǎn)殚.(dān)精竭虑引亢.高歌B.积攒.(zǎn)菲.(fēi)薄琅琅.(lánɡ)上口文恬武嘻.C.籼.(xiān)米瞠.(chēng)目结舌似.(sì)是而非溘.然长逝D.

麦糟.(zāo)轧.(yà)票不寒而栗.(lì)通关文碟.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语是现实生活中运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言简意赅、短小精悍....,以生动、简练的特点独放异彩

。B.直到锒铛入狱,这个贪污犯才痛定思痛....地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落到如此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C.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D.他酷爱文学,一有时间就前往图书

馆看书,每当他徜徉于文学知识的海洋时,总是全神贯注,目不斜视....。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20年,绵阳市高位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这一系列的措施,谁也不会否认将不会让广大市民真正感受到城市温馨。B.南山中学举办的第四届

“贺敬之杯”颂诗比赛,本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为目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C.互联网的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D.第33届富乐山秋季菊花展围绕绵阳本地文化展出9大主

题的菊花景观,这些景观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游客所倾倒。20.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甲、金、篆、隶、草、行、楷”等字体。请根据下图中“牧”字的演变过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牧”这个字很形象,其甲骨文的字体,左是迎面看的牛头的形象,右是一只手拿着鞭子的形象。这就是拿鞭子赶牛,表示放牧的意思,可见“牧”字是“六书”中的①。从甲骨文逐渐演变到楷书,“牧”字的左边已看不出像“牛”,右

边也没有手执皮鞭的模样了,充分体现出汉字字形由繁到简,②的演变规律。“牧”字的本义就是“放牧”。但如果把《汉书·元帝纪》中“失牧民之术”中的“牧民”当成今天的“牧区的老百姓”讲,那可就不对了。其实③,所以“失牧民之术”就是失去了统治人民的办法。正因如此,又可从“统治”之义

引申出官名叫“牧”,如“州长”叫“州牧”。21.请根据下面给出的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分别组成两副对联的上联。要求:语意连贯,符合节日特点,不重复使用词语。(6分)所给词语:池塘黄菊月静倚风桐叶村酒影洌

中秋节(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重阳节(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

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精神明亮,是一种笃定的风度,一种喜悦的光辉,一种昂扬的情绪,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大堰河在苦难的日子以善良、朴素的品格,母爱伟大的光辉影响了诗人艾青的一生;刘和珍在麋沸蚁动的

黑暗岁月以始终微笑彰显正义与勇气;梁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满怀忧愤与希冀。他们都是精神明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精神明亮的人,他(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选择一个典型人物,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运用细节描写;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选C。A项,强加因果,“着眼于摆脱因科技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人类整体性困境”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一段“随着科技的迅猛

发展,……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可知,“科技迅猛发展”与“一系列人类整体性困境”没有因果。B项,说法绝对,“能够有效地杜绝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纷争和冲突”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

可知,没说“能够有效地杜绝”,只是说“和平共处成为主流”。D项,文中无据,“这是它同其他强势文化最为本质的区别”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的内容,只是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和其它文化的本质区别。2.选B。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文章以未来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为立论前提,重点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立论前提应当是“人类整体性困境的出现”,同时也没有“重点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3.选A。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过于绝对,“必将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一段“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可知,只是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大

”,没有提到“退出舞台”,所以推论错误,过于绝对。4.选C。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只限于”歪曲文意,原文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B项“招生范围上比自主招生狭隘”表述错误,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

隘范畴”。D项“以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错。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5.选C。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评价文章观点能力。C项“完全不同

”表述绝对,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重合。6.①“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②“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③“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

键技术。④“强基计划”使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是一次“再平衡”。⑤“强基计划”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7.选C。“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

的课”错,是出于父亲的善良和正直。8.①“对灯相思”,是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衣的母亲、灯下对账的父亲、借灯给我的女同学等;②“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长大

;③“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9.①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我”亲见无数灯下的场景,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让人身临其境,便于抒发“对

灯相思”的种种情感,如对母亲满怀慈爱的感念,对父亲正直人品的崇敬;②以“灯”为文章的线索,串联起多个与灯有关的场景,使文章结构完整有序;③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中饱含深情。如对“母亲灯下缝衣”场景的细致刻画,再现母亲为一家操

持的辛劳,为儿女付出的无私。(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10.选A。A项中“而克期待迁”中“迁”解释为约定、限定,“故克之”中“克”解释为“攻克”;B项中“坐”都解释为因为;C项中“虽”都解释为“即使”;D项中“夺”都解释为改变。11.选B。由特殊句式“张尧佐庸

人”为判断句,以及“张尧佐一日领四使”,而非传主王举正“一日领四使”,可知,A、D错误,“不报”是“得不到回复”之意,所以,“举正因留班廷诤”才更加合乎传主的刚正性格。12.选D。“他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嘲讽治乱之事”错误。原文是“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意思是他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朝

治乱之时,必定再三委婉劝说。13(1)(王举正)入宫谢恩以后,仁宗说:“你不在意升官,从未因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入谢”“恬”“干”“不次”大意各1分,共5分)(2)任命刚刚下达,就多次更改,不到一年就两次改变,恩泽之所以未能宣扬,民生疾

苦之所以未能消除,主要是这个原因。(“甫”1分,“数”1分,“更”“易”1分,“所以”1分,大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王举正字伯仲,自幼酷爱学习,敦厚稳重而沉默寡言。因父亲的恩荫补为秘书校书郎。考中进士后,授予伊阙知县之职,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

。三次升职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在集贤院当值,编修《三朝宝训》,同时编修起居注,被提拔为知制诰。授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举正)入宫谢恩以后,仁宗说:“你不在意升官,从未因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升为给事中,御史台推荐李徽之为御史

,(李徽之)是王举正的连襟,(王举正)认为他不适合而不予通过。李徽之争辩说:“王举正妻子蛮横,他不能制约管束,如何谋划国事?”欧阳修等也议论他懦弱寡言,不能担任大事,王举正也自行请求离京,于是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的身份任许州知州。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而本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

应的,王举正暗中逮捕罪魁祸首并斩杀。(王举正)调任应天府知府,逐渐升迁为左丞。皇祐初年,任御史中丞,上奏说:“张尧佐是平庸的人,因为皇妃的关系,一天之内被任命为四个地方的转运使,使贤士大无法获得鼓励。”没有得到回复,王举正于是留在班列当廷谏诤。于是削夺张董尧佐宣徽、景灵二使的职务。又说:“

先朝用人,即使是镇守边境多年的,官职只到偏远州的知州。现在所任用的并不都是得力的人,然而限期等待升迁,那么,以后对有功的人用什么鼓励呢?而且转运使考察官吏是否有能力,百姓的喜乐忧虑都依赖他。任命刚刚下达,就多次更改,不到一年就两次改变,恩泽之所

以未能宣扬,民生疾苦之所以未能消除,主要是这个原因。”御史唐介因为上书进谏被贬官到春州,王举正竭力为他进言,唐介才能够调任到英州。过了半年,张尧佐重新担任宣徽转运使。(王举正)闲居在家里总共七次上了奏疏。等

到狄青为枢密使时,(王举正)又上说狄青出身军队不能担任宰相,极力争辩而未能改变,因而请求解除谏官职责。皇帝称赞他得到了谏争之职的根本,派人到他府第赏赐授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河南府知府,入朝兼翰林侍读学士。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朝治乱之时,必定再三委婉劝说。以太子少傅退休。去世,赠官太

子太保,谥号安简,赏赐黄金百两。(王举正)文章典雅纯厚如同他的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14.选A。“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得基调”错误,全诗得基调是喜悦的。15.①构思奇妙,角度新

颖:诗人不说用诗描写景,却说景主动落人诗句,变被动为主动,新颖别致。②运用比喻:以图画比喻黄山风景,突出黄山景色之美。③引人联想:诗人骑着驴缓缓而行,显示出山水画卷之长,美不胜收。④运用设问:“好景落谁诗句里?’明知故问,形

成语气上的变化。⑤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山道中美景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16.(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7.选C。A项中扼腕(wàn),引吭高歌;B项

中菲(fěi)薄,文恬武嬉;D项中轧(ɡá)票;通关文牒。18.选A。选项A:短小精悍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文章,两用成语,正确。选项B: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用在这里不合语境。选项C:有口皆碑:碑

,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褒贬色彩滥用。选项D: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望文生义,这里应用”目不转睛“。19.选C。解析:选

项A:多重否定不当;选项B:句式杂糅,本着...的目的;选项D主客颠倒。20.①会意字;②象形程度逐渐减弱;③牧在这里是管理、统治的意思。(第一空1分,二、三空各2分,共5分)21.中秋节:月静池塘桐叶影。重阳节:黄菊倚风村酒洌。(每句3分,共6分)22.参

考高考阅卷标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