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宝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一)语文试题.doc,共(25)页,16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848f0d31dcb7dbbf93c3ad5628a5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试题高一语文(一)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
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
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
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
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班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
、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
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
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
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以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
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条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
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C.珠与玉的
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2.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C.人们
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答案】1.B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题干问的是:下面各
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选项B,“乐音”属于听觉,“水灵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选项A,是声觉;选项C,视觉;选项D,是听觉。
故答案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与选
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C,“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文本中的没有这个意思。故答案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的观点的归纳概括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故答案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
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79.10万亿元,比上年的500强企业增长了11.14%;资产总额为299.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08%;共实现利润
总额44864.25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20.7%;净资产利润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等几项指标都稳中有升。今年的500强企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发明专利占比实现了六连升。从企业税负情况看,今年5
00强企业的综合税负(纳税额/营业收入)为5.12%,2016年以来这一数据实现了“三连跌”。从今年进退榜企业所在的行业看,我国大企业群体在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今年500强企业中的金融行业企业净增8家,其中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服务
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成绩斐然,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业、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都有企业新进榜单。(摘自《2019中
国企业500强发布》,《经济日报》2019年9月2日)材料二长江商学院大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产业结构以及企业内部产业结构都在调整与升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大企业群体向制造业产
业链的中高端跃升。企业去杠杆继续取得积极成效,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有所缩小,2019中国企业50
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一升一降,反映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如今,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
势头;未来,这种态势也有望得以延续。”李锦说。(摘自《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高质量发展势头明显》,《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2日)材料三(摘自《图说2019中国企业500强》,搜狐网2019年9月2日
)材料四我国经济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大企业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企业领路人弘扬新时代民族企业家精神,将责任作使命,化挑战为机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必须立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和规模效益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互助共进,共同发展,放眼当下,科学技术正处于新一轮大变革、大发展、大跃升的阶段,特别是
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前沿创新科技正在逐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广泛而深入地向各行各业渗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并对相关产业构成巨大潜在威胁。因此,
在新形势下,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企业必须自主研发并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摘自《2019中国500强企业榜单观察: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界网)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同口径比上年大幅增长,表
明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B.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主要集中在通讯、网络领域,而能源和制造业投入费用较少,这与信息时代的背景相关。C.2019年华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105亿元,远超阿里巴巴,这与两家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正相关。D.在2019年研发费用
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汽车制造企业仅占两席,表明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减弱。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9中国企业500强多项指标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特点,说明我国经济总体
保持良好发展态势。B.中国大企业群体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尤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势头强劲。C.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的持续提升,使实体企业的专利数量增加,从而使金融和实体经济
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D.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金融企业增加,但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缩小,表明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6.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中国企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应对这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A5.C6.挑
战:①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②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③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有利条件:①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②企业综合税负减轻,盈利能力增强;③服务实体经济发
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
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B项,“中国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主要集中在通讯、网络领域,而能源和制造业投入费用较少”说法不正确。材料三的图表内容为中国企
业500强中研发投入的前10名,图中只能看到前10名的企业和投入费用,无法判断500强的所有费用投入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C项,“这与两家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正相关”说法不正确。从图表中只能看到当年研发费用多少,但不能看出研发费用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的关系;D项,“表明中国汽
车制造行业的创新能力减弱”说法不正确,研发费用投入多少与创新能力强弱无必然联系,故前后对比就不能说创新能力减弱。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
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C项,“专利数量增加,从而使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
说法不正确,材料一中谈到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材料二中谈到了“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有所缩小”,两组数据“反映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专利数量增加”与“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
衡状况有所缓解”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C。【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还是影响。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
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本题分为两个小题,回答的时候要注意回答完整,不要漏题。首先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材料一主要讲述了今年中国的500强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谈到关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材料二主要列举了中国企业500
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利润率,旨在说明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和中国的实体经济较好的发展势头,也没有谈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材料三是关于中国企业500强中投入研发的前10名,从中看不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材料四,第1自然段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第
2自然段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说明目前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第3自然段谈到“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并对相关产业构成巨大潜在威胁”,说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然后解答第二个问题:中国企业有哪些有
利条件应对挑战?从材料一“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可知,中国企业投入与研发力度加大,中国企业的创新力强;由“从企业税负情况看,……2016年以来这一数据实现了‘三连跌’”可知,
中国企业的税负减轻了,这就意味着盈利能力增强;从“其中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可以看出,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也是中国企业应对挑战的有利条件之一。(三)文
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
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
玉笑道:“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扫起来,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
,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
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宝玉笑
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
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
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个调儿,
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④”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
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
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那边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
他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误想,耽搁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
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上,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⑤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
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
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④“苗而不
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7.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
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目的是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C.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
中产生共鸣的画面。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8.选文缘起黛玉偶见宝玉品《西厢》,情节动人,请简要概括这部分选文的主要情节。9.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答
案】7.D8.黛玉担锄葬花——黛玉细读《西厢》——宝黛“戏语”表衷情——黛玉独听《牡丹》曲9.①黛玉不喜戏文,便不留心;②感慨大好春色、美丽青春无人欣赏;③感叹自己也是如此,能否与宝玉共享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④眼看着这如花
美眷在似水流年中无可奈何地消失,不觉心动神摇;⑤青春逝去,只幽闺自怜,站立不住,如醉如痴;⑥想人生短暂,爱情珍贵而不可定,愁多情浓,心痛落泪。【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小说的结构、手法、内容、叙述角度
等方面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精读全文。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小说三要素,认知理解文本要抓住故事,理清层次;关注描写,认识人物;分析环境,了解作用;多元观照,分析主题。A项是对宝玉思想性格的分析;B项
是对黛玉行为目的的分析;C项是对小说中场景的分析。D项是对黛玉心理活动的分析。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到“幽闺自怜”,可见“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错,应该是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小说情节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一是抓住场面;二是寻找线索;三是理清小说的结构。考生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这一节的故事情节有宝玉细读《会真记》;宝玉抖落花瓣于池塘;黛玉葬花;黛玉读
《会真记》;宝黛“戏语”表衷情;黛玉独听《牡丹》曲。但这篇文章以写黛玉为主,所以概括主要情节时,把前面有关宝玉的两个情节去掉即可。【9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心理描写语句,并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概括。最后一段中描写心理的关键句有:自己闷闷的
;便不留心,只管往那边走;十分感慨缠绵;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不觉心动神摇;亦发如醉如痴;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归纳起来,黛玉情感有以下几个变化和原因,一是宝玉离去、姊妹不在房里,让黛玉感到孤独悲闷;回房途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
在表演戏文,但因她不喜戏文,便不留心;听到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感慨大好春色、美丽青春无人欣赏;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黛玉感叹自己也是如此,能否与宝玉共享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两句,林黛玉心动神摇,
眼看着自己这如花美眷在似水流年中无可奈何地消失,不禁感伤不已;听到“你在幽闺自怜”,又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林黛玉感慨青春逝去,只幽闺自怜,站立不住,如醉如痴;最后情感凑在一块,想人生短暂,爱情珍贵而不可定,愁多情浓,心痛落泪。【点睛】分析人物情感变化,要抓
住以下几点入手:(1)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3)要设
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題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
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
,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
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
,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
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
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C.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共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1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B.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
0岁左右的年纪。C.“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D.“孝廉”,汉朝由下级向上级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
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农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做,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
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
恶其无行。(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答案】10.B11.D12.A13.(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
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
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首先明确涉及两个人,商隐和令狐楚,然后抓住动词,确定句中“为古文”“不喜偶对”为两个并列式短语,两句后边都应断开,排除AD;“楚能章奏”为完整的句子结构,前后要断开
,同时“博学强记”和“下笔不能自休”的主语东是李商隐,中间应断开,排除C。译文: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
和祭奠之辞。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D项,“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错,不全面,“孝廉”应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
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开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故选A。【13
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
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卒,死;为,担任;以,介词,因为;恶,讨厌;无行,品行不端。(2)明年,第二年;屡,多次;陈情,陈说内心苦衷;绹不之省,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绹不省之”,译为“绹不理睬他”。【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
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译文:李商隐,字
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
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李商隐做掌书记,李商隐得以随侍御史
。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王茂元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王茂元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
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李商隐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
排挤李德裕,并将之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
(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李商隐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
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
,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曲江二首(其二)【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
莫相违。【注】这首诗写于758年(乾元元年)暮春,当时杜甫正任“左拾遗”。可是到了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14.下列对这首诗颈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颈联对仗工整,“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整饬而富于美感。B.“穿
花”与“点水”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与“款款”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以动写静,精当而有韵味。C.蛱蝶“穿花”而“见”,蜻蜓“点水”而“飞”,春光的美景在“蛱蝶”“蜻蜓”的自由飞舞中体现,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D.颈联描写江头之景,明丽而美好,上承前两
联作者对人生境况的叙述,又引出尾联作者的感慨,全诗结构圆合自然。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叹春、惜春之情。“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如此美好的春光,转瞬即逝,人生又苦短,怎不值得叹惋、珍惜呢?②不得志
的愤激之情。每日买醉,到处赊酒,人生七十古来稀,叹息人生短暂,自己又不得志,这“醉”,这“人生七十古来稀”,正是诗人不得志之愤激。③借欣赏春光而暂忘人生失意的旷达之情。春光明媚,诗人与之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颈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以动写静”不当,这两句诗通过刻画蝴蝶、蜻蜓飞舞的情态来表现蓬勃
的春天。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
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诗词鉴赏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
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题中,诗的前四句意思是: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
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可见“诗人不得志之愤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意思是: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如此美好的春光
,转瞬即逝,人生又苦短,怎不值得叹惋、珍惜呢”?最后两句意思是: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此处“借欣赏春光而暂忘人生失意的旷达之情”。【点睛】解答诗歌鉴赏中情感类试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②分析景语。③
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
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3)《锦瑟》一诗中,
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别时茫茫江浸月(2).唯见江心秋月白(3).万里悲秋常作客(4).百年多病独登台(5).此情可待成追忆(6).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茫”“唯”“作”“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
…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的经典名句
,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
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了这首诗在唐代的真正模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关大局遍体鳞伤失之千里耳闻则诵B.无伤大雅伤筋动骨一字千里耳熟能详C.无关大局伤筋动骨失
之千里耳熟能详D.无伤大雅遍体鳞伤一字千里耳闻则诵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B.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C.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D.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
都有明显的不同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
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答案】17.B18.C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
出正确答。第一处,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大局: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此处是针对改动大部头著作,并非针对整个局势,选用成语“无伤大雅”。第二处,伤筋动骨: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遍体鳞伤:浑身受伤,
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此处是说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受到重大损害,乃至面目全非。选用成语“伤筋动骨”。第三处,一字千里:是说差一个字意思就会相差很远。失之千里:失误
虽然很小,但是最终结果损失很大。此处是根据前文“改了哪怕一个字”“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选用成语“一字千里”。第四处,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闻则诵:记忆力好。此处是说
我们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选用成语“耳熟能详”。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
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依据文意,第一段是在阐述很小的错误都会对诗歌
产生极大影响。前有“……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面目全非”,后有“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只有C项符合前后语意。而其他几项所言均与本语境无关,文章没有涉及。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
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B项,语序不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错,后边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唐朝”,为了和后边两个句子的结构保持一致,应改成:唐朝距今已有100
0多年。C项,语序不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错,后边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唐朝”,为了和后边两个句子的结构保持一致,应改成: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偷换概念,“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
不一样”错,不是“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而是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D项,因果倒置,“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为因,“信息辗转传播”为果。故选A。【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
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20.阅读《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婉拒舅母请吃饭的一段话,请参照①的方
式,完成题目。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黛玉短短几句话能获得邢夫人微笑赞许的原因是: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爱惜赐饭,原不应辞)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答案】(1).申述了自己不能留下吃饭的正当、充分的理由(2).表示改日一定
从命,请求对方谅解的歉意【解析】【详解】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国四大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林黛玉母亲去
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
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在邢夫人邀请她在用饭时,回答道:“舅母爱恤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量。”从这段话中的“原不应辞”“只是”“恐领赐去不恭”等句可见黛玉在拒绝邢夫人
的邀请时十分委婉,不是甥女不在此处用饭,实是还要去拜见二舅舅,唯恐失了礼仪,这是很委婉的拒绝;而“爱恤赐饭”“异日再领”“望舅母容量”等句则是通过种种敬语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一言一语均是十分得体大方。可以说黛玉的回答显得十分委婉、得体,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依据以上分
析整理答案即可。【点睛】名著阅读的几点建议:这主要是根据你的年纪,专业和预期目标具体来设定的。如果你想涉猎,丰富自己阅读量,那么不必细看,粗略了解情节人物,甚至可以选择精选本来读。但如果想进一步文本细读的话,就要逐句逐句的读,对名著人物的一个表情一句话,都揣测回味。最好能借助名家
的评论导读一起来读,读到优美的句子或哲理的句子,要做好记录。而且最讲究第一感觉,你对某句话的第一见解是什么,也要及时记录下来。最后读完还要有一篇读后感想。好书不应只读一次。特别是名著,读一遍往往难以真正读
懂读透。第一遍涉猎浅读,记录下第一感觉滴第一见解。第二遍细读,深读,借助导读来读,看看你的看法与名家看法相差出入有多少,这对于你对文学敏感度,见解深读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
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进入6月以来,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进入“奋进篇”阶段,师生们结合各自学校特色,通过一首首原创歌曲的接力传递,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唱响了青春奋进之歌。在华中科技
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青年学子以歌明志,用歌声唱出炽热的爱国之情,更唱出新时代青年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在“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中,各高校运用故事化的表达和立体式传播,将活动做成了一
次特殊的“思政课”,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答案】进入6月以来,“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进入“奋进篇”阶段,各高校师生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
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应先从新闻中找出新闻7个“W”要素和一个“W”,(什么事(What,何事)?
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W(Wow,怎么样?)然后
分析内容,合理删减。题目中给出了时间“进入6月以来”,地点“高校”,人物“师生”,事件“高校网络拉歌活动”,原因“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俗,享受生活本身的美好,接地
气,有烟火气;高尚,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但高尚不排斥世俗,世俗的高尚别有境界。它真诚、朴实,是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现代文明的闪光。在生活的万花筒中,你如何看待“高尚”与“世俗”?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联想、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真正的风雅吴迪初读苏东坡之作,并不觉晦涩难懂,反而觉得简单深刻。因为根植生活,所以简单通俗;因为感情深刻,所以高尚风雅。这让我想到“非世俗无以致高
雅”这句话,在案牍劳形之外,有一点可以探究的雅人情致——这便是真正的风雅。杜甫被称为“诗圣”,大概就在于此。因为他有一双洞察世俗的眼,一颗体察世俗的心。因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真切生活体验,所以心有苍生,道出“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将满腹才情融入世俗,于是成就了杜甫之“圣”。比起李白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更爱杜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正是平凡的世俗生活,撑起了苏东坡作品的高度和厚度。被贬蛮荒之乡,过着迁谪的生活,但不管多么
不堪或困窘,苏东坡总是不改乐观旷达的性格,写出境界高妙、文采风流的作品。剥落世俗的外表,苏东坡的生活非常丰富。他结识了不少世俗朋友,“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连小孩子都喜欢与他交往;他还能书擅画
,懂得饮茶,喜欢美食,善于烹饪……心有所托,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留一点转身的余地。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情节让人感叹,说的是杜慎卿几个人游金陵雨花台见到的情景,其中写道:“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
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是令人感慨的风雅。不济的时代,出一两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不稀奇,可是,这“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风雅,却不是哪里都见得到的。所以,真正的风雅,定然体现在
平头百姓口中和日用伦常里面,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鲜活。缺乏风雅的时代,是一个鄙俗粗劣的时代,也是文化和情趣消退的时代。在世俗中保持一份高雅的情操,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向着心之所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即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境界。风雅一词,在各
行各业都应如此。但世人多把金钱、地位、名利等背负在身,将风雅变得庸俗,并沾沾自喜,浑然不觉,以至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能在闲暇之佘,想“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那该多么美好!【解析】【
详解】(一)审题:这段文字材料用“亮点”思维看世俗,揭示了世俗的正面意义和价值——接地气、有烟火气,是一种别样的精彩或生活的妩媚,接着揭示了高尚的本质,即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但强调高尚不排斥世俗,世俗的高尚别有境界,这是重点。最后高度赞扬了世俗的高尚真诚、朴实,是
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现代文明的闪光。所以考生重点应围绕“世俗的高尚”从正面来立意。文体选择方面,这道题目体现了较大的自由度,除了规范的议论文,也给记叙文、散文和小小说等文体留下了较大空间。(二)立意:1、世俗的高尚别有境界。2、真正的风
雅。3、知世俗而不世俗,才是最善良的成熟。4、俗人不俗。5、外俗里不俗。6、俗中有大雅。(三)素材:1.庄子如蹁跹的蝴蝶在花园中轻舞飞扬。隐居山林的他心不被外物所扰,吟行于林间,放歌于窗前,岂不快哉!什么王权富贵不过过眼云烟,“曳尾于涂”才是心中所向。什么功名利禄犹如一张大网,尘
网中的生活又岂是羁鸟、池鱼的归宿!归居田园的庄子放下名利的枷锁,其心如大鹏般自由遨游于天际,逍遥自在。(《放下灵魂的枷锁》)2.他,是一位平凡的小伙子,却因为他日积月累的善举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平凡。阿里木,这位来自新疆的
好巴郎,十年时间,用自己烧烤羊肉串赚的三十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为别的,而只是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他的资助让上百名贫困生可以有书看,有学上。在灯红酒绿的都
市,贫困和诱惑都没有冷却他的善心,一次次小小的善举,在人群中激起了向善的涟漪。(《点一盏向善的心灯》)3.“最美司机”吴斌用76秒的举动感动了世人。在公共汽车高速行驶在车道上时,一个从前面车辆刹车毂(gu)中飞来的金属片敲碎了挡风玻璃,打在身为
司机的吴斌身上。尽管肝脏全部震碎,他也强忍着剧痛,在短短76秒的时间内将车停在路边。刹车,制动,通知乘客报警,让乘客有序下车。车上乘客无一受伤,他却因抢救时间的延迟而离开人世。促使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如此举动的正是他那盏亮在心中向善的心灯,用善念筑起来的职业感,拯救了全车人的
生命。(《点一盏向善的心灯》)4.一句赞美,重塑他人别样人生。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会想到,许多年前他的一句话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当他还是记者时,曾报道过一次很平常的盗窃案,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结尾处作了一句点评:“以如此娴熟、细腻的手法作案,真让人惊叹,这样的人若做其他正事难保不成行业先
驱。”那名小偷为此大受鼓舞,洗心革面,如今成为台湾几大连锁食品店总经理。确实,林清玄一次衷心的赞美改变了小偷的人生,使他演绎出别样的人生传奇。(《勿以善小而不为》)5.举手之劳,改写二战进程。一位农夫发现跌入粪池正在挣扎的小孩,毫
不犹如地救起了小孩。作为回报,小孩父亲答应供农夫的小孩受教育。于是,农夫的儿子接受了最先进的教学,成为二战时挽救无数人的特效药——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亚历山大,而被救的小孩则是二战时叱咤风云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倘若不是农夫的举手之为,二战有究竟会怎样的一
番惨象?没有特效药,没有精神领袖,英国的历史定是悲剧的。(《勿以善小而不为》)6.“最美中国人”李志敏见到一面色发青、衣衫脏乱的乞丐昏倒在地,立刻做心脏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待乞丐醒来好转后才离去;烟台“最美女孩”刁娜娜为救马路上
的孩子而被车辗伤,毫不后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孩子飞身跃向车前。他们的善行就像是一颗石子,虽小,却能在社会上激起一层层向善的涟漪,久久回荡。(《顺手一小事,爱心一大步》)(四)写作思路及点评: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散文化思路。作者从苏轼作品简单深刻的特点说起
,引出话题“真正的风雅”,接下来谈及自己对杜甫“诗圣”称号的感悟与理解,再回到苏轼的作品上来,谈到“正是平凡的世俗生活,撑起了苏东坡作品的高度和厚度”这一观点,表明“真正的风雅”与世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后半部分,引述《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情节,得出
“真正的风雅,定然体现在平头百姓口中和日用伦常里面,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鲜活”的推论,使文章内容更深入一层。文末紧扣上述情节作结,得出“在世俗生活中保留一点雅趣,才是真正的风雅”的基本结论。文章行文思路灵
活而不散漫,一是在于思维的逻辑严密与层层递进,二是在于写作素材能信手拈来,并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