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docx,共(7)页,1.70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2ddf240231195aaf6b991cb831a8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①自然地理特征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行政区划④生态系统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四个生态大区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属于
()A.自然区域B.行政区域C.经济区域D.文化区域解析第1题,生态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生态大区是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划分的,C项正确。②③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故可排除。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四个生态大区是按照自然要素划分的,因此属于自然区域。答案1.C2.A读甲、
乙、丙、丁所示景观图,完成3~4题。3.有关各个区域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自然区域B.都属于经济区域C.四者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D.甲、乙属于文化区域4.对甲所在区域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
动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油菜为主解析第3题,四地都有人文建筑工程,不属于自然区域,同时也不属于经济区域;从景观图来比较,四地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都江堰不属于文化区域。第4题,甲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主要种植水稻。
答案3.C4.A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5~6题。5.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动态性6.江苏省三大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和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①→②→③开放性B.
③→②→①整体性C.②→①→③差异性D.③→①→②动态性解析第5题,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各要素存在明显不同,所以主要反映区域的差异性。第6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南、苏中、苏北,所以人口主要从苏北流向苏中、苏中流
向苏南,即从图中①地区流向②地区、②地区流向③地区。体现的区域特征是开放性。答案5.B6.A7.读下图,有关图中各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差异B.③地形区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同属于低山丘陵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④⑤
两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气候干旱D.⑥⑦两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⑥为畜牧业,⑦为种植业解析①地位于太行山西侧;②地位于太行山东侧,两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答案A赣江新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北部赣江之滨,努力打造为长江中游地区滨湖临江、宜居、宜业的新城
区。读图,完成8~9题。8.关于赣江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开放性越来越小B.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C.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D.该区域不具有动态性9.设立赣江新区的目的主要是()①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③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④提升南昌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8题,赣江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会越来越大;该地区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相同;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该地
区未来会继续发展,空间范围会变化,具有动态性。第9题,设立赣江新区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提升南昌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答案8.C9.C10.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图乙中的B地区是(地区),按自然区域的分类,它属于。(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
识,分析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3)以图乙中A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及地形轮廓判断,B地区位于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应是三江源地区;自然区域可分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三江源属于自然区。第(2)题,倒淌
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主要从入湖水量增多引起湖泊面积、水位及盐度的变化方面分析。第(3)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要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方面来阐述。答案(1)三江源自然区(2)面积增大,水位升高;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3)自然地理环境组成
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中A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多大风;自然景观以草地和高山寒漠为主;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河流水量小;土壤发育程度低、速度慢,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小。关键
能力提升练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A.①—土壤比热容减小B.②—地面蒸发的水量减小C.③—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大D.④—气温年较差变大12.①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蕴含的地理原理是()A.地理环境
的动态性B.地理环境的开放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11题,土壤湿度增大,水分增多,土壤比热容会增大,同时地面植被覆盖率也会增大,A项错,C项对;②表示土壤中水分增多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加,B项错;④表示因蒸腾作用加强,大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导致气温年较差变小,D项错。
第12题,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土壤湿度增大,则其比热容也随之增大,地面增温和降温的幅度减小,大气温度的变化幅度也随之减小,其蕴含的地理原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项对。答案11.C12.D南岭是中国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
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等。读下图,完成13~14题。13.诗句“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是当地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
热力环流14.以下对“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气候暖湿,食材丰富B.烹饪质朴,风味独特C.天然佳肴,饮食喜好D.美食汇聚,交流改进解析第13题,南岭南北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热力环流的差异不大,但是
南岭对寒冷的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且背阴,气温相对较低,而南坡为冬季风背风坡且向阳,气温相对较高。故导致“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第14题,南岭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工业污染小,食材纯天然,山区交通不便
,与外界交流少,区域开放性差,久而久之形成了质朴天然的烹饪手法,美食文化自成一派。答案13.C14.D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B.科学种田
、提高单产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16.该区域生产活动从①转变为③,对区域的发展影响极大,这反映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动态性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推出①②③分别代表了毁林开荒、水土
流失、农林牧综合发展。第16题,结合上题,①毁林开荒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而③农林牧综合发展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动态性。答案15.D16.D17.(拓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
若干地理信息分布示意图(左图为地形图及海陆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方框内水系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一中四个地点气候数据图。材料三上述两个材料中,④地位于世界著名海洋公园麦夸里岛,该岛是从海洋深处逐渐升出海面形成的,为火山岛
,平均海拔约240米。下图为麦夸里岛典型景观照片。(1)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体现了整体性特征。根据材料一、二,举一例说明材料一左图中两大岛屿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并说出形成该整体性的主要原因。(2)比较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
并说明原因。(3)相对于②地所在岛屿的河流,麦夸里岛的河流发育程度(填“高”或“低”),请说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4)材料一左图中最大的岛屿东、西部河流特征差异显著。相对于P河上游,Q河上游向下和向源头侵蚀能力(填“更弱”或“更强”),请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
气、生物、岩石、土壤等。两大岛屿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论述;由于两大岛屿大致位于36°S~48°S,属于温带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纬度,所以形成两大岛屿该整体性的主要原因是该两大岛屿位于中纬度地区;或者根据地形图判断,两大岛屿大部分海拔在
500米以上,所以可以判断出两大岛屿的地形特征是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其成因为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一般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第(2)题,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可以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3)题,由材料三可以看出,相对于②地所在岛屿,麦夸里岛为火山岛且形成时间较晚,平均海拔约240米,面积较小,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不明显,所以河流发育程度低。第(4)题,相对于P河,Q河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地形陡峻,所以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水能
丰富,上游河流下切侵蚀和向源头侵蚀能力更强。答案(1)突出表现:温带气候。主要原因:地处中纬度地区。〔或突出表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或地形陡峭)。主要原因:处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地带)。(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是该区域突出的整体性表现,主要原因必须与表现对应
)〕(2)气温:①地年均温高于③地。原因是①地纬度低于③地。降水: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③地,①地冬季降水比例更大。(或①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于③地或③地降水季节分配更均匀)原因是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③地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终年受西风影响。(3)低面积小,海拔低。(4)更强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流域内降水更丰富,流量更大,能量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