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498.40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1885f9e0b51c1adbeb78c97fa530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B)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
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
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江苏省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最大,主要原因是()A.政策支持B.地形平坦C.气候暖湿D.经济发达2.江
苏省M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多盐碱地,不便于开发C.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D.产业落后,经济欠发达【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江苏省东南部经济发达,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人口稠密,D正确。政策不是导致江苏省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A错误。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因素不是导致江苏省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误。江苏省淮河以南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与气候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图中M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
势低洼,多盐碱地和沼泽地,历史上,苏北沿海是中国主要产盐区,加之沿海长期受海水浸渍,盐碱化程度高,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人口密度相对较小,B正确。M地位于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交通不属于自然因素,A错误;该地为季
风气候,水资源相对丰富,C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不属于自然因素,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地形、海拔、地势起伏和坡向;气候、光热和水分条件;水体、土壤和矿产资源等。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
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近年来,不少在城市有了资金积累、技术专长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被称为“城归”。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450万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返乡创业,这将给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
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城归”现象出现的拉力因素是()A.城市产业升级,就业岗位减少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城市生活成本高,难以融入城市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成本较低4.“城归”给乡村带来
人口红利升级,主要指的是“城归”人员()A.创业能力与技术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人口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3.B4.A5.C【解析】【3题详解】中国城市化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城市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快速发展,效益大大提高,亟需大量劳动力,A错误;由材料可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是“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拉力因素,B正确;城市生活成本相对农村较高,环境污染严重,
是促使其归家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拉力因素,C错误;由材料可知,返乡创业多是拥有资金、技术的人员,由于政策优势,回到家乡带动乡村全方位发展。因此,“城归”方向发展方向并不局限于农业,故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成本较低对“城归”返
乡创业影响小,D错误。故选B。【4题详解】“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A正确;性别结构的均衡化、人口数量的大幅度提高、年龄构成的年轻化不属于红利升级,排除BCD。故选A。【5题详
解】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正确;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
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效益,B错误;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影响: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用,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薰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最佳导向应该是()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
.接近动力产地D.接近交通线7.炼铝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加拿大铝土矿蕴藏很少,但它从其他国家进口铝矿大力发展炼铝产业,推测其主要原因是()A.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的C.铁路运输发达,便于原
料输入D.科研力量强,具有人才优势【答案】6.A7.B【解析】【6题详解】题意表明,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则薰衣草精油生产中,原料运输量大致是产品运输量的200倍,因此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薰衣草精油生产应布局在原料产地,因此薰
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导向属于原料导向型,不是市场导向型,A正确,B错误;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经过萃取提炼而成,需要消耗的能源不多,因此薰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导向不属于动力导向型,C错误;如果产品的市场在城市,并且产品易坏,保鲜很重要,要及时送
到市区,要有便利交通,应接近交通线布局,如乳牛业。薰衣草精油产品不易变质,是否接近交通线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A错误;影响炼铝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能源,加拿大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所以可以进口铝土矿,发展炼铝工业,B正确;加拿大铝土
矿蕴藏很少,需从其他国家进口铝矿进口。铝土矿主要是海运,而不是依赖铁路运输进口铝土矿,C错误;炼铝是动力导向型工业,科研力量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可以
分为不同的导向型。原料指向性工业:原料运输成本大或原料不便运输的工业。如乳品厂、制糖厂、罐头厂。市场指向性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等。动力指向性工业:生产投入以能源投入为主的工业。如有色金
属冶炼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技术投入比重大的工业。如计算机、电子、精密仪器仪表、新材料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大的工业。如纺织、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厂等。下图是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正处于()A.中
心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8.B9.D【解析】【8题详解】在阶段I,城市人口分布特
征是:距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逐渐向郊区递减;这是城市化初期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属于中心城市化阶段,A错误。阶段I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区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现高峰,郊区呈现人口密度次高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属于郊区城镇化,B正确。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指少
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反迁,二三产业向该地区集聚的过程;再城市化是应对逆城市化中“市中心衰败”的一个过程,即人口再次向城市中心迁移,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向城市中
心集聚的过程。均不符合阶段Ⅱ的特征,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阶段Ⅱ中,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城区的人口密度则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地价高,部分居民迁到了郊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区污染严重,人们选择了环境相对优越的郊区,②③符合题意,D正确;城市中心地区交通通达度高,而且商业区
多在市中心,因此这不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①④错误,排除ABC。故选D。【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问题及地区差异:(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2)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目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并在中亚建家具加工厂和物流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中亚吸引新疆家具企业建加工厂的主要优势是()A.木材充足B.技术先进C.
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11.在中亚建家具加工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②增加就业机会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④提高科技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0.C11.C【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目
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新疆家具企业选择在中亚建厂主要是考虑中亚的市场,C正确;中亚地区木材产量不高,原料不是家具厂建厂的主要因素,A错误;中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B错误;中亚人口分布稀疏,劳动力不是其优势条
件,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中亚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工业的发展会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①错误;随着家具厂的建立,当地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应的增加,②正确;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得到促进,③正确;家具厂属于面向市场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对当地的科技水平影
响不大,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市场、贸易壁垒以及技术等,都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效益。农作物品种需要多代繁育才能最终育成新品种,为缩短育种周期.我
国多省农业科研院所、种子公司都在海南省南部建立了水稻育种基地,每年10月底,全国各地科研人员抵达海南开始田间育种,4月底回到本地试验田试种新品种并评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选择海南作为育种基地,主要因为()A.热量充足B.降水丰沛C.技术先进D.
生态环境好13.科研人员选择10月底到次年4月在海南育种是因为()①气象灾害影响小②农闲期时间充足③多晴天利于育种④育种、试种时间对接紧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12.A13.D【解析】【分析】【12题详解】读材料“为缩短育种周期.我国多省农业科研
院所、种子公司都在海南省南部建立了水稻育种基地”可知,选择海南作为育种基地,主要是因为海南省纬度低,热量充足,农业生产一年三熟,四季均可种植,因此选择每年10月底到海南开始田间育种,这样来年4月底回到本地试验田就可以试种新品种并评估,缩短了育种周期,A正确;降水丰沛和生态环境好与缩短育种周期无关
,BD错误,海南省技术较落后,科研人员来自全国各地,C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科研人员选择10月底到次年4月在海南育种是因为此期间台风活动减少,并且海南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降水较少,气象灾害影响小,①正确;育种、试种时间对接紧密,④正
确;海南作物可以一年三熟,四季均可种植,不是农闲时期,②错误;多晴天,降水较少,育种期可能会出现缺水的现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农
业技术、机械、生产习惯、食物偏好等。下图为酒泉市农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1980年相比,2009年酒泉市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B.全球气候发生改变C.
生态环境趋向恶化D.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15.近几年,酒泉市成为我国“西菜东运”的重要优质蔬菜基地,其主要措施是()①拆分土地,单户种植,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②提高储藏保鲜能力③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交通④挖塘筑坝,发展基塘农业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4.D
15.C【解析】【14题详解】由图可知近三十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而棉花、瓜蔬增幅较大,可以推知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棉花、瓜蔬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攀升,致使从事粮
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降低,促使酒泉市农业生产大幅提高了棉花、瓜蔬的种植规模,D正确;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仍在增加,没有大幅减少,A错误;近三十年全球气候变化较小、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的优质蔬菜基地的
快速发展,走的应该是产业化经营、扩大规模之路,不应该是拆分土地,单户种植模式,①错误;提高储藏保鲜能力、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交通可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实现“西菜东运”,②③正确;“基塘”农业是涝洼地地区采取的可持续措施,
而酒泉市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短缺,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工业等。市场是决定农业类型以及规模的主要因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
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2图和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29℃>24℃(21±3)℃<18℃<10℃<-20℃(1)分别指出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2)说明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的海拔高度并分析
原因。(3)由表格中的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答案】(1)水源(河流),地形(地貌),气候(温度)(2)海拔0—200米原因: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易于开发;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海拔较低,气温适宜人类生活。(3)温度过高、过低(气候炎热、寒冷)都不利于人类生存;温带和
亚热带适宜人类生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的相关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1为干旱地区的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河
流沿岸,水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图2是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人口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地区,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表格为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体现的是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小问2详解】读图2可知
,人口集中分布的海拔高度为0~200米。海拔0~200米的地区为平原,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于开发,海拔较低,气候适宜,故人口集中分布在该海拔范围。【小问3详解】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最适宜的温度
是21土3摄氏度,世界人口分布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和温带;温度过高、气候炎热,过低、气候寒冷,都不利于人类生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达到1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
下图为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里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Ⅰ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Ⅱ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1)说明西安建设卫星城产生的有利影响。(2)1972~2020年,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分散中心城区
的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地价过高等城市问题;提高城市化水平;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2)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南部是秦岭山地,生态功能重要(限制开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安相关图文资
料为背景材料,涉及西安建设卫星城产生的有利影响、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达到110
0万人,建设卫星城能有效缓解原有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环境压力、交通压力,分担城市职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卫星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卫星城镇中实施的工厂郊迁,一方
面改善了市区环境,另一方面工厂有了发展余地,可以进行工艺改革、原材料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有利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西安北部靠近渭河,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土地
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距城区较远,地价低廉;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南部是秦岭山地,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生态功能重要,西安向南开发受到限制。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团队。近些年,印度因承接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的数量激增,已成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上的重要承接方。其中下图所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印度每年承接
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1)概括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发展变化的特点。(2)简析印度发展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3)说明印度大力承接软件外包产业的有利影响。【答案】(1)数量
增多,规模扩大;由原有工业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西部与南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集中分布在西部、南部)。(2)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沟通障碍小;信息技术发展较早,注重加强对外交往与贸易活动。(3)
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税收和劳动力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
可以看出,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数量越来越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由原有的工业中心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软件外包中心趋向南部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小问2详
解】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普及,语言交流障碍小;印度信息技术发展较早,注重加强对外交往与贸易活动等,有利于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
包产业的发展。【小问3详解】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就业;赚取了大量外汇,增加税收和劳动力收入;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江连六国
”的国际河流,被誉为“东方多瑙河”,也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水运大通道。近年来,通过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的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可通航船舶的吨位已由以前的100吨级提高到现在的300吨级,通航保证率达90%。下图示意澜沧江—湄公河沿
岸国家分布。(1)描述湄公河沿岸的地形特征。(2)指出湄公河三角洲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并说明湄公河三角洲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地势北高南低;(上中游)山高谷深;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沿海。(2)水稻(或稻米)。有利条件:属于热带季风气
候,水热资源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湄公河流域开发为背景材料,涉及湄公河沿岸地形、湄公河三角洲种植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
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湄公河大致自北向南流动,可以推断该河沿岸地势北高南低;由图中信息可知,湄公河中上游流经高大山区,河流下切侵蚀,山高谷深;读图可以看出,河流中下游和入海口处没有山脉分布,地势平坦,因此推断平原多分布在河流
下游及沿海。【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是世界水稻最大产区,主要位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从自然条件看,湄公河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资源充足;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土壤深厚、肥沃;湄公河带来充沛的
水源,便于农业灌溉,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判断当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或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