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817.793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池州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池州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池州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池州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9)页,817.7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f7d2c4af20dc1dfd0646d2dc4f28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阳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某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的国家形式及其结构表现为一种共主政治秩序,即“在一定地域内诸邦国中的最强者及其为首组成的联盟”“诸邦国并不直接构成共主政权下的政区,但在政治(包括宗教

祭祀等)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从属性规约联系”。据此可知,夏、商、西周时期()A.地方治理体系较为松散B.君主权威逐渐削弱C.政治统治呈现等级色彩D.中央集权雏形初现2.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

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3.唐代三省间的纠纷,贞观初年即

已出现。为避免中书、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皇帝就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这就是政事堂。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该做法()A.逐渐缩小了尚书省职权B.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便于皇帝全面控制朝政D.为变革选官制度奠定基础4.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

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B.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5.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

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体现了耕战结合的观念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是民族交流的重要手段6.如表所示的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新疆()A丝路贸易盛况空前B.天山南北实现了统一C.民族交

往时断时续D.与内地联系得到加强7.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18515:91:2118525:142:28185310:104:1918566:96:1218642:100:1718652;120:22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

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8.汉阳知府李亚东每逢出衙都要乘坐四抬大轿,遇有人劝阻亦不以为然:“有威可畏,才好管教百姓。”一天,他乘轿到都督府,被卫兵喝令下轿:“官僚派!满清怪物!打!”李亚东又惊又怕,不

敢作声,此后再也不敢坐轿了。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A.1851-1864年B.1865-1894年C.1895一1910年D.1911-1919年9.研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战役的胜利()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歼灭了

国民党主力部队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0.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提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出中国()A.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B.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C.基于独立自主政策开展多边外交D.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的出发点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

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12.《剑桥欧洲经济史》载:“(欧洲)整个1

1世纪到15世纪期间,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一直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不管是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中世纪社会都一直受到货币短缺的威胁”。由此表明()A.欧洲贵金属资源的匮乏B.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C欧洲贸易处于出超状态D.社会变革具有必

然性13.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A.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C.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14.英

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C.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D.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15.二

战后,随着民族独立的浪潮扩大,以阿尔及利亚、印度为代表的殖民地先后独立成功,除了加强区域合作外,还经常一起召开会议呼吁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到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联合起来反对强权政治。这些现象()A.表明霸权

主义威胁已经解除B.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C.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说明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瓦解16.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

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B.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C.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二、非选择题17.陕西是一片红色的土

地,英雄的陕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红色旅游景点。下图展示了陕西省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单位。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任选两处文物单位,以导游的身份为你所选的文物单位分别写一段解说词。(要求:①明确指出所选文物单位对应的史实

;②对相应史实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

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

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材料二面对周边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

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

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

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历史上的这两次西部开发的共同影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推动了欧洲联合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的各种欧洲联合组织、运动中,以奥地利贵族卡莱基领导的“泛欧”运动最为著名。在卡莱基看来,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英联邦等洲际规模的联合体,如果欧洲国家想阻止自己的衰落趋势,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联合起来,成立“泛欧联邦”。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卡莱基一共召开了五次“泛欧”大会,邀请欧洲各界精英共商欧洲联合大计。“泛欧”运动形成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日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在欧洲联合运动的有力推动下,1929年9月,时任法国外长白里安在国际联

盟会议上提出,建立“某种欧洲联邦”,并于1930年6月向欧洲的26个国家正式提交了备忘录。这是“欧洲”思想第一次上升到民族国家政府的层面,因而在欧洲联合的历史上,白里安的“欧洲计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从两次大战间

欧洲各国总的政策走向上来看,欧洲并未脱离分裂、战争的轨道。——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6月底7月初英

、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联合历史进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美国家产生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并

说明这些矛盾发展产生的结果。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学者布劳特认为,西方世界的烟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大发现后列强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人民的残酷殖民掠夺与盘剥,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和美洲等地的贵金属及种植园造就了西方

世界的整体崛起。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

,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殖民体系因此逐渐瓦解。在这一进程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老殖民主义政策演

变为新殖民主义政策。“新殖民主义不进行直接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隐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体系中的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把民族国家体系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而且使民族国家体系成

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三类国家体系。——摘编自刘青建《试析发展中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兼论殖民体系瓦解的经济根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10ABCDDDDDBB11-16DDBCCD17.参考示例:解说词1:这里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八十多年前,日军不断从东北向华北地区进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

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1936年12月,在劝说蒋介石抗日失败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了扭转时局的枢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文物单位所对应史实,解说部分对应的时代背景,评价,语言逻辑)解说词2:这里是吴起革命纪念馆。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此形势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

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一路历尽艰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后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吴起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红军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

的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文物单位所对应史实,解说部分对应的时代背景,评价,语言逻辑)(以上示例仅供参考,言之有理亦可。)评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包含所举史实的大致背景、内容概况及对该史实的简要评价;两处文物单位及其相关内容。其他案例提示:瓦窑堡革命旧址纪

念馆可以围绕“中共瓦窑堡会议的召开”展开介绍;延安革命纪念馆可以围绕1937年至1948年将近12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进行解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围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

共产党领导全民族团结抗战”进行解说。18.(1)原因:国民政府支持沿海工业内迁;沿海地区大量工业人才迁入内地;民众坚定的抗战意志和热情。(2)特点: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由国家计划主导建设;时间长、规模大;顾及人民的利益。(3)意义:彰显了中华民族捍卫独立和尊严的精神;提高国

家的国防能力;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19.(1)特点:直接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各种欧洲联合组织、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官方行动明显滞后等。(2)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焦点:美国和

苏联围绕如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20.(1)特征:不平等:充满暴力(血腥);矛盾复杂;范围广;殖民方式不断更新;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亚非拉

人民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影响: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主权获得独立;增强了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进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