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3.2两点间的距离 (系列四)含答案【高考】.doc,共(3)页,8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e50d94ea6e3622f3600a304395fc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3.2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点间距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距离,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过程和方法: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情态和价值: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难点,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几何问题。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用具: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课堂设问一:回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学们能否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以下问题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两点()()21222217PPxxyy=−+−,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112200NyMx,,,,直线12PNN12与P相交于点Q。在直角ABC中,2221212PPPQQP=
+,为了计算其长度,过点1P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110Mx,过点向y轴作垂线,垂足为()220Ny,,于是有2222221212121221PQMMxxQPNNyy==−==−,所以,2221212PPPQQP=+=222121xxyy−+−。由此得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122221P
Pxxyy=−+−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提示,根据勾股定理,不难得到。二,例题解答,细心演算,规范表达。例1:以知点A(-1,2),B(2,7),在x轴上求一点,使PAPB=,并求PA的值。解:设所求点P(x,
0),于是有2()()()()2222102207xx++−=−+−由PAPB=得2225411xxxx++=−+解得x=1。所以,所求点P(1,0)且()()22110222PA=++−=通过例题,使学生对两点间距离公式理解。应用。解法二:由已知得,线段AB的中点为1
22+7M,2,直线AB的斜率为k=()()12•227-22+73=x-PA=1+2+0-2=22322-77-23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y-12•2+73=x-22-7在上述式子中,令y=0,解得x=1。所以所求点P的坐
标为(1,0)。因此()()22PA=1+2+0-2=22同步练习:书本112页第1,2题三.巩固反思,灵活应用。(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来证明几何问题。)例2证明平行四边行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分析:首先要建立直角坐
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量,然后用代数进行运算,最后把代数运算“翻译”成几何关系。这一道题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形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并从中归纳出应用代数问题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证明:如图所示,以顶点A为坐标原点,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有A(0,0)。设B(a,0),D(b,c),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点C的坐标为(a+b,c),因为22222222ABaCDaADbcBC===+=,,()2ACab=+22,+c()222BD=b-a+c所以,()22222
22AB+CD+AD+BC=2a+b+c3()22222AC+BD=2a+b+c所以,222222AB+CD+AD+BC=AC+BD因此,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上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可以让学生归纳如下:第一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
示有关的量。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第三步;把代数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思考:同学们是否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还可用综合几何的方法证明这道题。课堂小结:主要讲述了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要懂得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建立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课后
练习1.: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在直线x-3y-2=0上求两点,使它与(-2,2)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3.(1994全国高考)点(0,5)到直线y=2x的距离是——。板书设计:3.3.2直线与直线之间
的位置关系-两点间距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例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