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286.3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ab7d034b50c041139fe629b34737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一下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卷第Ⅰ卷选择题1.蝗虫染色体数为24条,在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某细胞有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中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答案】D【解
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
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
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一分
为二,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蝗虫染色体数为24条,看到某细胞有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均有24条,ABC错误。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故选D。2.下到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将逬行染色体复制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将进行着丝点的分裂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将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D.同源染色体
的分离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答案】C【解析】【详解】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将逬行染色体复制,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之一都是进行着丝点的分裂,B正确;C、同源染色体联
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正确。故选C。3.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与鸡的成红细
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结果见下表(注:“+”表示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种细胞的总RNA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成红细胞+―+
输卵管细胞―++胰岛细胞――+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输卵管细胞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
本生命活动很重要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详解】A、分析表格可知,在成红细胞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的mRNA,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的mRNA,说明β-珠蛋白基
因处于活动状态,转录形成了mRNA,而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B、生物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该生物体所有的基因,因此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β-珠蛋白基因,B错误;C、每个细胞都有丙酮酸激酶,说明丙
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C正确;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生理功能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正确。故选B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
除属于细胞坏死B.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可以发育为一个新的个体从而表现出全能性C.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D.抗氧化酶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
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
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详解】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体内免疫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到了限制,需要利用核移植技术才可以发育为一个新的个体,B错误;C、细胞凋亡过程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C错误;D、自由基可加速细
胞的衰老,抗氧化酶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B.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
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的交叉互换,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A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两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
同,B正确;C、同源染色体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导致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故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D、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培养时间过短会使悬浮
液的放射性升高B.带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延长保温时间可以减小实验误差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正常情况下离心后悬浮液的放射性低于沉淀D.该实验的T2噬菌体应该先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答案】A【解析】【分析】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
噬菌体未浸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较高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有较高放射性。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搅拌不充分,少量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沉淀物中出现较高放射性。【详解】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
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浸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较高放射性,A正确;B、带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保温时间适宜才能减小实验误差,B错误;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因此正常情况下离心后悬浮液的放射性高于沉淀,C错误;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在,因此该实验先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培养T2噬菌体,D错误。故选A。7.已知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多对白毛羊和黑毛羊
杂交,后代出现白羊51只黑羊49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实验可以判断显隐性B.后代出现白羊和黑羊的现象叫性状分离C.后代白羊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后代白羊和亲代白羊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将多对白
毛羊和黑毛羊杂交,后代出现白羊51只黑羊49只”,推知亲代白毛羊和黑毛羊,一为杂合子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确定到底白毛和黑毛谁为纯合子谁为杂合子,即存在两种情况(为方便分析,假设假设羊的毛色由基因A、a控制):亲本为(白)Aa与(黑)aa,或
者亲本为(黑)Aa与(白)aa。【详解】A、根据题意“多对白毛羊和黑毛羊杂交,后代出现白羊51只黑羊49只”,若黑毛羊为显性,则亲本为(黑)Aa与(白)aa,若白毛羊为显性,则亲本为(白)Aa与(黑)aa,都符合题意,所
以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B、性状分离指杂合子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本题的亲本不同,不满足性状分离的概念,B错误;C、因为无法确定白毛是显性还是隐性,所以无法判断,若白毛为显性,则后代白羊能稳定
遗传的个体占1/2,若白毛为隐性,则后代白羊都能稳定遗传,C错误;D、若白毛为显性,则亲本为(白)Aa与(黑)aa,子代为(白)Aa:(黑)aa=1:1,若黑毛为显性,则亲本为(黑)Aa与(白)aa,子代为(黑)Aa:(白)aa=1:1,两种情况下后
代白羊和亲代白羊基因型均相同,D正确。故选D。8.下列有关DNA的复制,叙述错误的是()A.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B.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的准确性C.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核
糖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子链D.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
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详解】A、解旋酶催化氢键的断裂使DNA解旋,氢键断裂需要能量,A正确;B、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配对,B正确;C、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以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D、由于碱
基互补配对,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序列完全相同的DNA分子,D正确。故选C。9.下列有关概念“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染色体是D
NA的主要载体,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C.基因的特异性主要是由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一个DNA分子上可含多个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DNA是
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个染色体上含有1或2个DNA,B错误;C、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基因的特异性主要是由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D正确。故选B10.下列关
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碱基对替换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异,但一定引发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不同的非等位基因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重组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D【解
析】【分析】可遗传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的类型有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倒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
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组的倍数的变化。【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甚酸,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可能与基因突变之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相同,且如果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AA突变形成Aa,性状不会发生改变。DNA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引
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或引起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称为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错误;C、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交叉互换(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C错误;D、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倒位,例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可能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的倒位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
旋结构B.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G(鸟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A(腺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
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中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详解】A、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这两条单链反向平行,A正确;B、D
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B正确;C、两条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C正确;D、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D错误。故选D。1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
:1: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以上比例可知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B.作为亲本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都为杂合子C.亲本紫茎缺刻叶会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D.子代绿茎缺刻叶有2种基因型【答案】C【
解析】【分析】设茎的颜色基因为A、a,叶片性状的基因为B、b;两对性状分别分析,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即紫茎:绿茎=1;1,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缺刻叶:
马铃薯叶=3:1,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且缺刻叶为显性。【详解】A、亲本都是缺刻叶,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缺刻叶是显性,A正确;B、设茎的颜色基因为A、a,叶片性状的基因为B、b,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
亲本基因型为为Bb和Bb,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B正确;CD、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即紫茎:绿茎=1;1,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茎的颜色显隐性未知,若紫茎为显性,绿茎为隐性,则亲本紫茎缺刻的基因型为AaBb,绿茎缺刻的基因型为aaBb
,AaBb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子代绿茎缺刻叶有2种基因型(aaBb、aaBB);若紫茎为隐性,绿茎为显性,则亲本紫茎缺刻的基因型为aaBb,绿茎缺刻的基因型为AaBb,aaBb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子代绿茎缺刻叶有2种基因型(AaBb、AaB
B),C错误,D正确。故选C。13.柳穿鱼Lcyc基因和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样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关于表观遗传,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遗传中,其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使表型发生改变B.表观遗
传现象普遍存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C.同卵双胞胎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而出现个体差异的D.表观遗传的形成只与DNA的甲基化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
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
基因的表达。【详解】A、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使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B、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B正确;C、同卵双胞
胎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D、DNA甲基化只是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组蛋白乙酰化等,D错误。故选B。14.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缺酶①会导致苯丙酮尿症,缺酶⑤会导致白化病,缺酶③会导致尿黑酸症B.由图可推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
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生物体内的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摄入来预防苯丙酮尿症【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
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题图可知,酶①缺乏,会导致苯丙酮酸生成,导致苯丙酮尿症酶⑤缺乏,不能合成黑色素,患白化病,酶③缺乏尿黑酸不能转化成乙酰乙酸,患尿黑酸症,A正确;B、由图可推知,图中的性状表现与酶有
关,故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B正确;C、图中的酶均由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生物体内的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C错误;D、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酮酸过多所致,而苯丙酮酸可由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故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摄入来预防苯丙酮尿症,D正确。故选C。15.下图表示连续多年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农药后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实质上是提高了抗药基因频率B.A→B的变化是生物与生活环境进行生存斗争
的结果C.B→C的变化是抗药性的逐代积累,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A→B→C说明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会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下,只有少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即A→B;此后
,这些抗药性个体大量繁殖,即B→C。【详解】A、使用农药后敏感性个体大多被杀死了,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抗药性个体,这是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实质上是提高了抗药基因频率,A正确;B、A→B段的变化是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下,只有少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这是生物与生活环境进行生存斗争的结果,B正确;C、B→C段
的变化是这些抗药性个体大量繁殖,抗药性逐代积累,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变异是害虫种群中本身就存在的,且是不定向的,并不是农药定向诱导产生的,D错误。故选D。16.下列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理解,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
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也可能决定多种氨基酸B.mRNA分子中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就是1个密码子C.tRNA的一端有3个相邻碱基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这3个碱基就是反密码子D.遗传信息蕴藏在DNA或R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答案】A【解析】【分析】
1、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密码子的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密码子的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
】A、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来决定,A错误;B、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B正确;C、反密码子是指t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特定的3个碱基(
即密码子)配对,C正确;D、每个特定的DNA或R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或R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A。17.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
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病B.携带致病基因的不一定会引起遗传病,但是患遗传病的一定携带致病基因C.禁止近亲结婚并不能避免所有遗传病的发生D.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数目为47条【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
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病,A错误;B、携带致病基因的不一定会引起遗传病,如携带隐性致病基因不一定患病;患遗传病
的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禁止近亲结婚主要避免隐性遗传病的发生,并不能避免所有遗传病的发生,C正确;D、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因此患者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数目为45条,性染色体有
2条,一共47条,D错误。故选C。18.血液正常凝固基因对血友病(凝血障碍)基因为显性,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中男孩甲的血友病基因在家族里的传递顺序是()A.祖母→父亲→男孩B.祖父→父亲→男孩C.外祖母→母亲→男孩D.外祖父→母亲→男孩【答案】C【解析】【分析】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交叉遗传(致病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用XhY表示),其致病
基因Xh来自母亲,而母亲正常,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HXh。由于外祖父、外祖母均正常,因此母亲的致病基因Xh只能来自外祖母,即外祖母的基因型也为XHXh。因此,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是外祖母→母亲→男孩,C符合题意。故选C。19.下列关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可能有三个染色组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C.三倍体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D.多倍体植株常表现为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高【答案】B【解析】【分析】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详解】A、单倍体植株是由配子发育而来,若由六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则其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组,A正确;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才是二倍体,B错误;C、
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C正确;D、多倍体植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内有多个染色体组,常表现为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高,D正确。故选B。20.两个物种相互作用形成精巧的相互适应,如倒挂金
钟和蜂鸟。蜂鸟对红色很敏感,有细长的喙,嗅觉不发达。倒挂金钟花具有艳丽的红色,花萼呈细长的筒状,香味很少,这些特点有助于其招引蜂鸟为其传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倒挂金钟控制其花色、花萼及花气味的等位基因共同构成了一
个基因库B.倒挂金钟花具细长花萼筒是在蜂鸟的选择下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C.蜂鸟的嗅觉不发达是由于蜂鸟不经常使用嗅觉器官而导致其退化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细长的筒状花萼体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协同进化)。【详解】A、倒挂金钟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所有等位基因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为选择提供原材料,B错误;C、蜂鸟的嗅觉不发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
由于蜂鸟不经常使用嗅觉器官而退化引起的,C错误;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细长的筒状花萼体现了生物间的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21.科学兴趣小组以某动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开展观察研究,绘制了部分示意图。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
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物材料来自_____性生殖器官,理由是____________。(2)图2中甲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处于图1中的_____段。(3)图1
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的(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细胞(填序号)所示过程,此时染色体的行为是___________。【答案】(1)①.雄②.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表明它是初级精母细胞(2)①.8②.0③.EF(3)发生DNA复制
,逐渐使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4)①.丙②.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解析】【分析】1、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A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
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是着丝点(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末期。2、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未进行复制,为体细胞或有丝分裂末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分裂,处于减数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
)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由图2丙可知,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分裂,处于减数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是精细胞的形成过程,该材料来自于雄性生殖器官。【小问2详解】图2中
甲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即图1中EF段。【小问3详解】BC段表示S期,其形成原因是发生DNA复制,逐渐使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小问4详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律都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图中丙所示。此时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22.下图中甲~丙表达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中①~⑤表达物质或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过
程是__________,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乙过程需要原料是__________,所需要的酶是______,⑤是指________,其移动方向是________(从左到
右或从右到左)。(3)参与图中丙过程RNA有______类,若图中mRNA中一个核苷酸发生替换,其决定的氨基酸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4)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答案】(1)①.DNA复制②.半保留复制③.边解旋边复制(
2)①.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②.RNA聚合酶③.核糖体④.从右到左(3)①.3②.不一定③.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替换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4)少量的mRAN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图乙为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小问1详解】图中甲过程是DNA复制,DNA复制在解旋酶的
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DNA复制的特点
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小问2详解】图乙为转录,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所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⑤是核糖体,根据图中肽链的长度可判断,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小问3详解】图丙为翻译过程,翻译
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参与翻译过程的RNA有3类,分别是rRNA、mRNA和tRNA,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是翻译的场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是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工具。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
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替换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若图中mRNA中一个核苷酸发生替换,其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发生改变。【小问4详解】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少量的mRAN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23.番茄为两性花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
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具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某种番茄果型有圆果、长果,(控制果形的基因用H、h表示)现对不同番茄品种做了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一)长果①×长果②→全为长果(二)圆果①×长果①→圆果:长果=1:1
(三)圆果②×长果②→全为圆果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______(一、二、三)可以判断果型中_____为显性。(2)圆果①的基因型为_____,圆果②的基因型为_____。(3)让实验(二)子
代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4)让实验(三)的子代圆果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三②.圆果(2)①.Hh②.HH(3)
圆果:长果=7:9(4)①.圆果:长果=3:1②.性状分离③.实验三子代圆果为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解析】【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三)圆果②和长果②杂交,子代全为圆果,说明圆果为显性,长果②的基因型
为hh,圆果②的基因型为HH;杂交组合(一)长果①和长果②杂交,子代全为长果,长果①的基因型为hh;杂交组合(二)圆果①和长果①杂交,子代圆果:长果=1:1,说明圆果①的基因型为Hh。【小问1详解】根据杂交组合(三)圆果②和长果②杂交,子代全为圆果,说明圆果为显
性,长果为隐性,长果②的基因型为hh,圆果②的基因型为HH。【小问2详解】杂交组合(二)圆果①和长果①杂交,子代圆果:长果=1:1,说明圆果①的基因型为Hh;由(1)可知,圆果②的基因型为HH。【小问3详解】杂交组合(二)圆果①和长果①杂交,子代圆果:长果=1:1,说明
圆果①的基因型为Hh,长果①的基因型为hh。Hh与hh杂交,F1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1:1,F1中圆果和长果自由交配,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H:h=1:3,F2中HH(圆果)的比例为1/4×1/4=1/16,hh(长果)的比例为3/4×3/4=9/16,Hh(圆果)的比例为1-
9/16-1/16=6/16,F2中表型及比例为长果:圆果=9:7。【小问4详解】圆果②的基因型为HH,长果②的基因型为hh,其子代的基因型为Hh,让子代圆果(Hh)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Hh:hh=1:2:1,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圆果:长果=3: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
离(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即杂种自交后代中有显性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产生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实验三子代圆果为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24.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粉、白
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粉花品系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杂交组合实验1实验2P甲×丙乙×丙F1表型及比例全是粉花全是红花F1自交得F2表型及比例粉花:白花=3:1红花:粉花:白花=9:
3:4(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2)实验1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实验2中亲本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实验2的F2中粉花基
因型是______________,实验2的F2粉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3)若要确定某一粉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①设计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如果后代__________,说明该
粉色个体纯合子;如果后代___________,说明该粉色个体为杂合子。为【答案】(1)①.遵循②.实验2中F2类型及比例是9:3:3:1的变式(2)①.aabb②.aaBB③.AAbb、Aabb④.1/3(3)①.让该粉花个体自交,观察子代花色的性状表型及比例②.只有粉花个体(全部为粉花
个体)③.出现了白花个体(或者粉花:白花=3:1)【解析】【分析】实验2中,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A
_bb,aaB_、aabb则表现为白花。【小问1详解】实验2中,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
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_、aabb则表现为白花。【小问2详解】甲、乙为纯合白花品系,丙的基因型为AAbb,甲和丙杂交,子一代的表型均为粉花,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2中子一代基因型是
AaBb,又知丙的基因型是AAbb,则乙的基因型是aaBB;F2中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其中AAbb占1/3,Aabb占2/3,实验2的F2粉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1/3。【小问3详解】①实验2的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若要确定某一粉
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让该粉花个体自交,观察子代花色的性状表现及比例。②若为纯合子,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全为AAbb,表现为只有粉花个体(全部为粉花个体);若为杂合子,则是Aabb自交,子代中A_b
b∶aabb=3∶1,表现为出现了白花个体(或者粉花:白花=3:1)。25.豌豆花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控制两种性状的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白色高茎豌豆和紫色矮茎豌豆
两品种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紫色高茎豌豆品种,其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规律研究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a.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b.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c.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结果可靠易分
析d.豌豆种子的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2)图中①→③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这个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图中过程③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④育种方法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____
________。(3)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过程①→⑤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该豌豆种群___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原因是①→⑤过程中,人工会进行不断的筛选,在筛选过程中_______改变。【答案】(1)a、
b、c(2)①.单倍体育种②.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③.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④.DNA分子种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3)①.基因重组②.发生③.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
】【分析】图中①②③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①④是诱变育种,①⑤是杂交育种。【小问1详解】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规律研究材料的原因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结果可靠易分析;豌豆种子的性状并不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故选abc。【小问2
详解】图中①②③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图中过程③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小问3详解】获得更多资源
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