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共(22)页,587.4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48399917fffcb9ddedc4d18d4498f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怀仁一中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学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进行细胞呼吸,而且细胞呼吸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细菌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C.蓝细菌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
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
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线粒
体,A错误;B、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不相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C、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有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B.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不同种类细胞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
同,代谢强度也相同D.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维持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答案】B【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一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2、自由水与结合水
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3、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4、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
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详解】A、贮藏中的种子中自由水少,结合水多,故以保持休眠状态,A错误;B、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B正确;
C、不同生物细胞内水的含量可能不同,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D、0.9%的氯化钠的浓度与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的浓度相同,即属于等渗溶液,可以维持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的
渗透压,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还原糖时可用红色番茄汁代替苹果汁做材料B.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一般需显微镜观察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缩短变粗的染色体D.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
中,对照组不需要添加酶【答案】B【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
胞壁分离。【详解】A、检测还原糖时,应选择富含糖类且白色或近似白色的组织,故不可用红色番茄汁代替苹果汁做材料,A错误;B、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需要制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油滴,B正确;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选用的材料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该细胞
高度分化不分裂,而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才有的状态,而且看到染色体还需要染色,故在该实验过程中不可看到染色体,C错误;的D、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设计的思路通常为同酶异底或同底异酶,故对照组需要添加酶,D错误。故选B。4.干果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脑食品,含有丰富的脂质、多种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仅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脂肪、磷脂是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磷脂可用苏丹Ⅲ染液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
包含:磷脂(C、H、O、N、P)、脂肪(C、H、O)和固醇类(C、H、O)。【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含有C、H、O、N、P五种元素,A错误;B、脂肪不是膜结构的成分,B错误;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C错
误;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刚性,D正确。故选D。5.有一种十六肽的化学式为CaHbNxOy,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3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谷氨酸(C5H9O4N)。编码此十六肽的基因所在的DNA分子是一个
由z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环状双链DNA,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十六肽水解可得(y-17)/2个谷氨酸B.该十六肽虽然没有经过折叠加工,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若位于该十六肽中第7位一个丙氨酸去掉,所得的2分子多肽中氢原子数比原
来增加2个D.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其对应的单体,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不是其对应的单体【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子简式是C2H4O2NR;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
分子水。【详解】A、假设谷氨酸共有w个,比较该十六肽水解得到的三种氨基酸可知,只有谷氨酸的R基中含有氧原子,多肽中氧原子数量=肽键数量2×(主链中游离的羧基数量)R基中氧原子数量=(16-1)1×22w=y,w=(y-17)/2,A正确;B、双缩脲试剂是与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发生反应,十六肽虽然没有经过折叠加工,但是有肽键,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B正确;C、去掉一个丙氨酸,需要断裂两个肽键,肽键的断裂需要两个水,加两个H,但丙氨酸中含有7个H,去掉丙氨酸减去7个H,所得多肽中H原子比原来少5个,C错误;D、蛋白质彻底水解
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含氮碱基和五碳糖,并不是单体核苷酸,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核酸的组成和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
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D.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中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
异性。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拟核区;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详解】A、DNA是脱氧核糖核酸,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RNA主要分
布在细胞质,B正确;C、DNA和RNA都属于核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C正确;D、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故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D错误。
故选D。7.紫杉醇是目前发现的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它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紫杉醇脂质体是将紫杉醇药物包封于具有类细胞结构的脂质体微粒中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它能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膜和
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别不大B.脂质体的主要脂质成分是磷脂,可能含有少量的胆固醇C.脂质体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依赖于膜结构的流动性D.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与癌细胞融合后释放药物抑制其增殖【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体的主要脂质成分是磷脂
,可能含有少量的胆固醇;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动物细胞膜还有少量胆固醇。【详解】A、脂质体膜没有蛋白质,与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A错误;B、脂质体的主要脂质成分是磷脂,可能含有少
量的胆固醇,B正确;C、脂质体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依赖于膜结构的流动性,C正确;D、紫杉醇脂质体作为紫杉醇药物载体,与癌细胞融合后释放紫杉醇,紫杉醇能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A。8.如图中①~③表示某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只能是动物细胞B.①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基粒和嵴增大膜面积C.结构②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①②③均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
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详解】A、该细胞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B、①是线粒
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可以增大膜面积,而基粒是叶绿体的结构,B错误;C、结构②是中心体,能形成纺锤体,与细胞分裂相关,C正确;D、②没有膜结构,因此不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C。9.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C.某些物质进出核孔需要核孔蛋白协助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
孔进出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核孔是核膜上的结构,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不同,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孔数量较多,A错误;B、通过核孔的
运输具有选择性,部分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B错误;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主要是通过核孔复合体完成的,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D、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RNA和蛋白质,核酸中的DNA不能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C。1
0.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
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
量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详解】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甲组细胞用完全营养液处理,乙组细胞用清水处理,所以此时乙组细胞液浓度小于甲组,则用蔗糖溶液处理后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低。故选C。11
.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蛋白介导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扩散比载体蛋白介导快1000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
专一性C.甲、乙两种方式都属于被动转运D.载体蛋白在转运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都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
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专一性,B正确;C、甲乙两种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C正确;D、载体蛋白拥有能与被运载物结合的特异的受体结构域,该结构域对被运载物有较强的亲和性,在被运载物结合之后载体蛋白会将
被运载物与之固定,然后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使得结合了被运载物的结构域向生物膜另一侧打开,D正确。故选A。12.科学家从线粒体中发现某种复合酶(简称F),F在形成大量ATP时必不可少。生化实验还证实,当F处于分离状态时,便能催化ATP的水解。下列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F可为ATP的形成提供活化能B.线粒体内膜上有物质F的分布C.线粒体中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D.细胞内ATP含量较多,可以源源不断地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答案】B【
解析】【分析】1.酶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2.ATP水解为ADP
和无机磷酸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详解】A、酶不能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而是降低生物
体内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发生场所,能合成大量ATP,因此线粒体内膜上有物质F的分布,B正确;C、葡萄糖的分解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错误;D、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
关联,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关联,生物体对ATP的需求较大,但是细胞内ATP的含量较少,能满足生物体对ATP的需求的主要原因是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较快,D错误;故选B。【点睛】结合酶的催化作用、ATP的功能、细胞呼吸的场所分析选项。13.某同学用某种
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的A.图1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B.图2可以证明该种酶的最适pH约为7C.图3说明该酶可能是蔗糖酶D.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
解【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图1,三条曲线是在不同温度下生成物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30℃反应速率最快,说明该温度最接近酶的最适温度,而40℃则高于最适温度,20℃则低于最适温度。2、分析图2,曲线表示在不同pH下底物剩余量的变化,
其中pH=7时底物剩余最少,说明pH=7在该酶的最适pH范围内。3、分析图3,蔗糖和麦芽糖在同一种酶的作用下,蔗糖量没有变化,而麦芽糖明显减少,说明该酶只能催化麦芽糖的反应,不能催化蔗糖的反应。【详解】A、图1只能说明
在这三个温度中,30℃比较适宜,由于实验中温度梯度大,测不出最适宜温度,A错误;B、分析题图2,由曲线可知,pH=7时底物剩余最少,说明酶的最适pH约为7,B正确;C、图3说明该酶可以催化麦芽糖的反应,不能催化蔗糖的反应,故不可能是蔗糖酶,C错误;D、麦芽糖本身就是还原糖,1分子麦芽糖水
解为2分子的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无法通过用斐林试剂签订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错误。故选B。14.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
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打开阀a,则外界空气可通过发酵液中;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检测CO2要经管口2排出的气体;发酵过程需要密封
,故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管口2与盛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连通,可检测是否有CO2产生。15.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是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
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4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
行无氧呼吸,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并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B、氧浓度为b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
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B错误;C、氧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
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最弱,C错误;D、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正确。故选D。16.光合色素是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种色素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B.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合成都需要镁C.分离出的四种色素中呈橙黄色的是叶黄素D.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为防止色素被
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1、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
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3、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所得滤纸条上应该有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
紫光,A错误;B、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胡萝卜素不需要,B错误;C、分离出的四种色素中呈橙黄色的是胡萝卜素,C错误;D、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D正确。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
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7.希尔反应是探索光合作用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基本过程是:在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中加入氧化型DCIP(2,6-二氯酚靛酚),光照下释放O2,产生的电子和H可使氧化型DCIP由蓝色转为无
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B.氧化型DCIP在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叶绿体中NADPC.希尔反应能够说明产物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D.希尔反应中产生的O2被释放到悬浮液中需
穿过4层磷脂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为希尔反应。希尔反应的结果虽能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但并不能说明所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希尔反应模拟的是光
合作用的光反应,A正确;B、反应中产生的电子和H可使氧化型DCIP由蓝色转为无色,氧化型DCIP在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叶绿体中NADP,B正确;C、由于缺少加入CO2的另一组对照试验,故不清楚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否能来自于CO2,C错误;D、希尔反应中产生的O2被释放到悬浮液需要穿
过叶绿体的双层膜,为4层磷脂分子,D正确。故选C。18.如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①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B.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⑤向四周扩展成为赤道板C.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缢裂与③细胞膜的选择透过
性密切相关D.甲,乙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因为细胞内有中心体且无细胞壁,细胞内染色体散乱分布;图乙细胞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因为细胞呈方形且有细胞壁,细胞中央内出现了细胞板。【详解】A、①是中心体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G2期已经有一对中心体)倍增,A错误;B、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⑤是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成为细胞壁,B错误;C、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细胞要一分为二,体现了③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方式(动物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动物细胞直接一分为二,植物细胞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将两个细胞分
开)不同,D正确。故选D。19.但凡生命,最终都会衰老和死亡,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也不例外。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细胞逐渐萎缩,其细胞核体积也变小B.端粒受损或自由基积累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C.细胞凋亡受严格的由遗
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D.极端的理化因素或病理性刺激可能引起细胞坏死【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详解】A、衰老的细胞逐渐萎缩,细
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变大,A错误;B、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是解释细胞衰老主要学说,即端粒受损或自由基积累都可能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C、细胞凋亡受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D、极端的理化因素或病理性刺激对机体会造成伤害,可能引起细胞
坏死,D正确。故选A。【点睛】20.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培育出的试管植物与原胡萝卜植株性状基本相同C.细胞团分化为胚状体的过程中遗
传物质发生改变D.以叶片作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也能形成新的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新植株的过程,其中单个细胞→细胞团(愈伤组织)是脱分化过程,细胞团(愈伤组织)→胚状体是再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中细胞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植
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详解】A、本实验将单个细胞培养成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B、培育出的试管植物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与原胡萝卜植株性状基本相同,B正确;C、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C错误;D、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以叶片作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也能形成新的植株,D正确。故选C。【点睛】二.非选择题21.抗体是一类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它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通过二硫键(—S—S—)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可分为恒定区((区)和可变区(
V区),如图1所示。同一物种的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图2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①~⑥表示细胞中的相关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抗体的元素有等,其分子中至少含有个游离的氨基。同一
生物体内不同抗体的结构存在差异,主要是由V区中的不同所致。(2)抗体的合成发生在图2中的结构(填序号)上,若某抗体的每条H链和每条L链分别含有450、214个氨基酸残基(即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单位),则该抗体合成时通常要失去个水分
子。(3)由图2可知,抗体的加工和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填序号),包裹着抗体的囊泡沿着细胞骨架形成的“轨道”进行运输,最终以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所需能量主要由图中的结构(填序号)提供。(4)图2中的囊泡1和囊
泡2包裹的蛋白质在空间结构上(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1)①.C、H、O、N、S②.4③.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2)①.②②.1324(3)①.③④②.胞吐③.⑤(4)不相同【解析】【分析】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
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由一个中央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氨基(一NH2)、一个羧基(一COOH)、和一个R基团组成,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n个氨基酸形成1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1;n个氨基酸
形成2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2,n个氨基酸形成m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m。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
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囊泡发送到细胞膜,蛋白质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小问1详解】抗体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通过二硫键(-S-S-)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故抗体中一定含S,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有C、
H、O、N、S,一个抗体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R基里可能也有氨基),抗体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抗体可分为恒定区(C区)和可变区(V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抗体的
结构存在差异,主要是由V区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所致。【小问2详解】抗体的合成发生在图2中的结构②(核糖体)上。若某抗体的每条H链和每条L链分别含有450、214个氨基酸残基(即多肽链中
的氨基酸单位),则该抗体合成时失去的水分子数为:2×(450-1)+2×(214-1)=1324。【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抗体的加工和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④),囊泡沿着细胞骨架形成的“轨道”进行运输,由于抗体为大分子,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所需能
量主要由线粒体(⑤)提供。【小问4详解】囊泡1来自内质网,内质网完成蛋白质的粗加工,囊泡2来自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囊泡1和囊泡2包裹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22.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
乙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侧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ol/L的乳酸溶液(呈分子状态),图丁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中磷脂分子排成双层的原因是。(2
)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同)B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
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B侧液面;如果上一步中用图乙的蛋白质②而不是蛋白质①,再进行实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B侧液面。(4)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结合,②的化学本质是,图示过程最
能体现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答案】(1)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2)①.载体蛋白②.葡萄糖和乳酸③.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其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的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3)①.等于②.低于③.等于(4)①.蛋白质(糖蛋白)
②.信息交流【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A侧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
侧为1mol/L的乳酸溶液,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图丁信号分子需要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该过程中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交流,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1详解】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因此在水中成
两层排列。【小问2详解】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故如果将图乙所示细
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均不受影响。【小问3详解】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A侧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1mol/L的乳酸溶液,溶质分子数相等,水分子数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过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
,因此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液面等于B侧液面;图乙中的蛋白质①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葡萄糖向B侧运输,导致A侧溶液浓度下降,B侧
溶液浓度上升,则水分从左侧运输到右侧,则A侧液面将低于B侧液面;如果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②是运输乳酸的载体),再进行试验,乳酸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由于缺少能量,因此乳酸不能从B向A运输,则两侧溶液浓度相同,A侧液面等于B侧液面。【小
问4详解】信号分子需要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该过程中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交流,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23.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淀粉作为底物,探究了Cl–和Cu2+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一:取若干洁净试管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编号1、2、3、4。步骤二:分别向4组试管中各加入0.5mL稀释的新鲜唾液。步骤三:向第1组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1%的NaCl溶液,向第2组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1%CuSO4
溶液,向第3组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1%的Na2SO4溶液,向第4组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蒸馏水。步骤四: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振荡摇匀,并置于37℃恒温水浴中保温2min。的步骤
五: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振荡摇匀后,将各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每一组中设置了若干支试管的目的是。(2)4组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其作用是。(3)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
及结论:①若第3组和第4组均为砖红色,而第1组和第2组均为浅砖红色,则说明。②若第3组和第4组均为砖红色,而第1组为深砖红色,第2组为浅砖红色,则说明。【答案】①.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②.第3组和第4组③.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
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以及观察实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④.Cl–、Cu2均能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⑤.Cl–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而Cu2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l–和Cu2+对淀粉
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实验步骤第1组和第2组为实验组,第3组和第4组为对照组,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产物越多,砖红色越深,说明淀粉酶的活性越强。【详解】(1)每一组中设置了若干支试
管可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该实验中设置4组试管是作为对照;3组试管也是作为对照,目的是确定Na和SO42-对淀粉酶活性是否有影响,设置两组对照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以及观
察实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3)①若第3组和第4组均为砖红色,说明Na和SO42-对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而第1组和第2组均为浅砖红色,说明产生的还原糖比第3组和第4组少,说明Cl–、Cu2均能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②若第3组和第4组均为砖红色,而第1组为深砖红色,说明1组产
生的还原糖比第3组和第4组多,说明Cl–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而第2组为浅砖红色,说明产生的还原糖比第3组和第4组少,说明Cu2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能正确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分析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24.如图1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该种作物不耐强光,研究人员测定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数据,得到图2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的(
1)图1中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③过程称为;若ATP和NADPH供应受阻,则叶绿体中X的含量会(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图1中Ⅲ阶段CO2和水产生的场所分别是;若该植物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Y是。(3)图2中9:00~1
1:00,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在该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该植物在11:00~13: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4)图2中14:00~17:00,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叶片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逐渐。在17:00时,胞间CO2浓度
最高,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答案】①.叶绿体基质②.CO2的固定③.升高④.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⑤.酒精和CO2⑥.光照强度增强⑦.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⑧.植物叶片上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而导致光合速率降低⑨.增多⑩.光照强度下降、气孔开放较大【解析】【分
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氢和ATP还原形成有
机物和五碳化合物。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包括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温度、矿质元素、水等,二氧化碳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题图
分析,图1中①为ATP水解供能,②为供氢,③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为无氧呼吸,⑤为有氧呼吸;Ⅰ为光反应阶段,Ⅱ为暗反应阶段,Ⅲ为呼吸作用。【详解】(1)图1中阶段Ⅱ为暗反应过程,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③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若ATP
和NADPH供应受阻,则三碳化合物(X)的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正常进行,所以叶绿体中X的含量会升高。(2)图1中Ⅲ阶段CO2和水产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这两个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若该植物根部在水淹较
长时间后,则会造成缺氧而引起无氧呼吸,则④过程的产物Y是酒精和CO2。(3)图2中9:00至11:00之间,净光合速率Pn升高,是由于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数量增多,三碳化合物还原速度加快,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的差值增大,在该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则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该植物在11:00~13: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温度高、光照太强植物
叶片上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而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进而表现为净光合速率下降。(4)图2中14:00~17:00,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但依然大于零,因此叶片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逐渐增多。在17:00时,胞
间CO2浓度最高,主要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利用的二氧化碳减少,而气孔开放较大进入的二氧化碳较多导致的。【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的相
关信息、并能合理作答时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