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x,共(25)页,931.9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2e668f29dbd576f3f23fb8f049af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已多年不见踪迹,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措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B.该措施可增大长
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鳍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可建立白鳍豚繁育中心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D.该措施使长江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
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
,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即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一
种措施,A正确;B、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可以改善长江白鳍豚的生活环境,可增大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鳍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建立白鳍豚繁育中心是一种易地保护措施,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D。2.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
一种衡量指标B.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C.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足迹的衡量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某一人口单位,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或全人类。【详解】A、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A正确;B、在生态足迹中,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B正确;C、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
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C错误;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因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
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题中所说的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
性的直接价值。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受到轻微污染时能恢复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即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受到的破坏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则会对其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详
解】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产生适应性变异,B错误;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
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D错误。故选C。4.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栖息地碎片化,造成33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基因多样性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D.就地保护,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答案】A【解析】【分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3、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即野生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未必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通过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并通过与原来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
流改善基因多样性,B正确;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缓解地理隔离,从而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改善种群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D、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可通过增加食物资源,减少其天敌,进一步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增加环境容纳量,以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A。5.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腌制时温度高低、食盐含量等会影响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B.乳酸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C.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发酵时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D.泡菜应腌制一段时间待彻底没有亚硝酸盐
后再食用【答案】D【解析】【分析】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
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在
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A正确;B、乳酸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B正确;C、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以防杂菌污染,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正确;D、泡菜应
腌制一段时间待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时再食用,D错误。故选D。6.下列相关传统发酵过程中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时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B.酿制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
大多数微生物受抑制C.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D.家庭中泡菜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选用的菌种为兼性厌氧型的酵母菌。果酒制作的过程
中,初期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中期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对装置进行密封处理。2、果醋的制作,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腌制泡菜时,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A正确;B、酿酒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因此无需灭菌,B正确;C、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而制作泡菜
时形成的白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C错误;D、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D正确。故选C。7.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I~Ⅳ四个大小相
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图1中器材①②③B.图2中II形成的抑菌圈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C.图2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IV作用下产生了突变株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
果【答案】D【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
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题图:抑菌圈越大,对抗生素的抗性越强,则对抗生素Ⅳ的抗性最强,但其中出现了菌落,可能是发生了突变。【详解】A、为获得长满测试菌的琼脂平板,需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
法,该方法需要使用图1中①酒精灯(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酒精灯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④涂布器和③培养基,②为接种环(接种工具),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使用的接种工具,用平板划线法不能获得长满测试菌的平板,
A错误;B、图2中II处透明圈最小,说明此处微生物对该药物敏感度最低,B错误;C、突变株的出现不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的,抗生素只能起选择作用,C错误;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中抑菌圈的大小,D正确。故选D。8.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再划线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D.每次划线将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答
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划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
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终得到单细胞菌落,A正确;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在划线,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B正确;C、平板划线法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区域的菌
种,C错误;D、每次划线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在平板表面行轻快地滑移动作,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D正确。故选C。9.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步骤①为巴氏消
毒法,这种消毒法的特点是既能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又基本不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B.实验中对试管、培养皿的灭菌可采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这种方法适用的是能耐高温且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C.②每一次吸取
液体前要充分摇匀D.③过程使用固体和液体均可【答案】D【解析】【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
过火焰灼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
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2、分析题图:图中①为巴氏消毒的过程,②为梯度稀释,③为涂布平板接种。【详解】A、步骤①为巴氏消毒法,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且能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
物,A正确;B、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B正确;C、每一次吸取液体前要充分摇匀振荡,使细菌分布均匀,否则计数结果可能偏小或偏大,C正确;D、
③过程需要观察培养基的菌落以及计数,故③过程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D错误。故选D。10.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是发酵工程的中心阶段B.随时检测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予以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
进行C.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在酸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答案】C【解析】【分析】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
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火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
的产物。2、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详解】A、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A正确;B、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需要随时检测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予以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B正确;C、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液的pH,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C错误;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由于细胞较
重,可以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D正确。故选C。11.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编号处理方法温度结果A接种大肠杆菌40℃全表面呈浑浊B接种大肠杆
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40℃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C接种大肠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40℃全表面呈浑浊D接种大肠杆菌,表面全被醋覆盖40℃全表面清晰E接种大肠杆菌0℃全表面清晰F未接菌种40℃
全表面清晰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表面会变浑浊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
表面会出现浑浊【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表示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的结果。比较A和F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比较B
和C可知抗生素X比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强;比较E和A可知0℃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详解】A、根据对照原则,A、F的区别在于是否接种了大肠杆菌,比较A、F的观察结果,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A正确;B、含有抗生素的纸片覆盖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可根据培养基表面的浑浊程
度判定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能力,即抗生素X比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强,B错误;C、E、A形成对照,其自变量是温度,可知0℃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C正确;D、F暴露在空气中后,会自然接种菌种,形成菌落,使培养基表面出现浑浊,D正确。故选B。12.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
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的是甲发酵罐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C.甲、
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D.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
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ol二氧化碳和2mol酒精,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详解】A、实验结束时,甲发酵罐的酒精产量是18mol,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9mol,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6mol,则有氧
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mol,故呼吸共消耗葡萄糖10mol;乙发酵罐产生的酒精是15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7.5mol,因此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是甲发酵罐,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甲发酵罐从第2小时开始生成酒精,
因此从第2小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为兼性厌氧微生物,C错误;D、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降低酒精的产量,D错误。1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移液器吸取相应的菌
液前,需要将样液充分摇匀B.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应立即挑取菌落C.倒平板前,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将锥形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D.倒平板时,应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略大于瓶口的缝隙,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
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4)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①
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
成污染。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详解】A、用移液器吸取相应的菌液前,需要将样液充分摇匀,保证能获得一定的菌种,A正确;B、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冷却后挑取菌种,以免高温杀死菌种,B错
误;C、倒平板前,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杂菌污染,C正确;D、倒平板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10~20mL)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而不能打开皿盖,这样可能导致
培养皿被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B。1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C.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的D.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答案】D【解析】【分析】无菌技
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
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详解】ABC、出现杂交污染的可能原因有: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ABC正确;D、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分布比较集中,不会导致杂菌污染
,D错误。故选D。1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微型繁殖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B.在工厂化生产紫草宁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出完整的紫草植株。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
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D.利用植物顶端分生区部位(如茎尖)作为外植体,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苗【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
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植物微型繁殖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且为无性繁殖,因而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B、在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要扩大培养细胞即可,不需要培养出完整的紫草植株,B错
误;C、愈伤组织属于未分生状态,且分裂能力强,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C正确;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植物茎尖等分生区为实验材料可培育出脱毒苗,该方法利用了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具有带毒少或无毒的特点,因此该方法获得
的苗木具有不含或很少含病毒,D正确。故选B。16.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下列对这些操作或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可用离心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人参
皂苷,且已投入规模化生产C.植物培养基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可以分为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D.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需在蔗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缓冲液中进行,以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2、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有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有聚乙二醇(PEG)。【详解】A、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法、电融合法等,再生出细胞壁是融合成功的标志,A正确;B、现在利
用人参细胞培养来生产人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获得人参皂苷,且已投入规模化生产,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C正确;
D、获取植物原生质体时,除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外,还要在蔗糖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当的缓冲液中进行,以免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此时原生质体已无细胞壁,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D。17.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简图,说法
错误的是()A.经常选择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部位作为外植体B.固体培养基可提供营养,其中蔗糖的作用就是提供能量C.若用菊花茎切断作为外植体应将形态学下端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D.再分化是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
(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实验中选取分
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部位进行培养效果更好,A正确;B、固体培养基可提供营养,其中蔗糖除了作为碳源外,还具有维持一定渗透压的作用,B错误;C、接种茎段时,外植体的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中,形态学上端露于空气中,C正确;D、实验中外植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过程中需先后经历脱分化和再分
化,再分化是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B。18.吴茱萸是一种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碱(EVO),为研究EVO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研究发现,EVO不仅能通过诱导
胃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还能影响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最终起到治疗胃癌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培养胃癌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B.加入胰蛋白酶制备的胃癌单细胞悬液,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C.p53可能是一种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EVO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D.患者服用EVO后,胃癌细胞中Caspase-3的含量会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EVO不仅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
,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使细胞停止分裂,还能影响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最终起到治疗胃癌的作用。【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应在培养液中加入动物血清,因此培养胃癌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
中,A正确;B、癌细胞的糖蛋白减少,不会出现接触抑制,B错误;C、EVO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说明其可能是一种细胞周期抑制蛋白,抑制细胞增殖,C正确;D、EVO还能影响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因此患者服用EVO后,胃癌
细胞中Caspase-3的含量会增加,促进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B.花药离体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D.人参
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培养——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
性。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的基础是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全部基因。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组织
。将材料剪碎,并用胰蛋白酶(或用胶原蛋白酶)处理(消化),形成分散的单个细胞,将处理后的细胞移入培养基中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互相接触时,
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出现接触抑制。此时需要将出现接触抑制的细胞重新使用胰蛋白酶处理。再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另外,原代培养就是从机体取出后立即进行的细胞培养。【详解】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
都是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A不符合题意;B、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分裂,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为细胞全能性,B符合题意;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不符合题意;D、人参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分裂,D不
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20.请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a、b分别对应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d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是b的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若d为有性杂交的后代,则a和b融合形成d的过程叫受精作用C.若
d为无性繁殖植株,则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D.若d为无性繁殖植株,由于杂种细胞具有双亲叶绿体,则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若d为有性杂交后代,则a和b融
合形成d的过程叫受精作用;若d为体细胞无性杂种植株,则a和b形成d的过程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若d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则a,b为骨髓瘤细胞和经过免疫的B细胞,该过程需要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详解】A、经过免疫的
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若a,b分别对应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d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是b(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出相应抗体的结果,A正确;B、若d形成有性杂交后代,说明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的过程,该过
程叫受精作用,B正确;C、若d为无性繁殖植株,说明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植株个体,即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没有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C错误;D、若d为无性繁殖植株,由于杂种细胞具有双亲叶绿体,则可能具有双亲光合作
用的特点,即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D正确。故选C。21.下列关于采用胚胎工程技术实现某良种肉用牛快速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取激素注射等方法对良种母牛作超数排卵处理B.体外培养发育到原肠胚期的胚
胎即可进行移植C.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D.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多胎较同卵双胎成功率更高【答案】A【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对供体和受体的选择和处理(同期发情处理,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
检查培养或保存、进行胚胎移植。所以在发情期给良种母牛注射激素,促进母牛多排卵,这种处理属于超数排卵处理。【详解】用促性腺激素对良种奶牛进行注射处理,可促使其超数排卵,A正确;进行移植的胚胎是桑椹胚或囊胚,B错误;受体对移植的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无需
使用免疫抑制剂,C错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双胎较同卵多胎成功率更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胚胎移植的详细过程,注意同期发情处理的方法、胚胎移植的时间,明确胚胎分割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越低。22.如图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猕猴简单流程,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供体体细胞的培养液中常含有天然成分B.卵母细胞去核和体细胞注射常在显微镜下操作C.克隆猴的诞生利用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D.克隆后代的遗传物质与供体体细胞不完全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
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培养供体体细胞的培养液中常需添加动物血清这一天然成分以补充其发育所需的物质,A正确;B、卵母细胞
去核和体细胞注射常在显微镜下操作,B正确;C、克隆猴培育过程中需要运用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没有利用体外受精,C错误;D、克隆出后代与供体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完全一致,因为克隆动物的细胞质基因还来自受体卵母细胞,D正确。故选C。的的23.以下有
关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所用技术操作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应用酶的专一性原理对所附材料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B.胚胎移植--应用细胞增殖原理对受体、供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制备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学原理对实验鼠注射特定的抗原D.
胚胎分割--因桑椹胚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常选取形态正常的桑椹胚进行移植【答案】B【解析】【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用特定的抗原多次注射免疫小鼠主要目的是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淋巴细胞。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细胞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利用
了酶的专一性。【详解】A、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动物细胞间的蛋白质可以用胰蛋白酶处理,以使动物细胞分散开,A不符合题意;B、胚胎移植过程中,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利用的是相关激素的调节作用,没有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B符合题意;C、在制备单克隆抗体
过程中,需要对实验鼠多次注射特定的抗原,让其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该过程利用了免疫学原理,C不符合题意;D、胚胎分割时可以选择桑椹胚,因桑椹胚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能发育为一个个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分别表示其对应的结果,请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a是胚胎分割技术,则①中个体表现型相同B.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形成②的过程属于克隆C.若c是
核移植技术,则形成③的过程体现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D.①②③生产过程中的代孕母畜必须与供体母畜同期发情【答案】D的【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表面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2、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体外受精,该技术产生的动物称为试管动物,属于有
性生殖。3、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4、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详解】A、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同一个胚胎分割形成的后代具有
相同的遗传物质,但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B、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试管动物,形成②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不属于克隆,B错误;C、若c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则③反映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没有体现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D、①
②③生产过程中的代孕母畜必须与供体母畜同期发情,保证胚胎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D正确。故选D。25.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
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B.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克隆
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细胞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除了抗原刺激之外,还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
动物B淋巴细胞,该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详解】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细胞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不符合题意;B、由于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存在多种,所以为了筛选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
瘤细胞,还需要将杂交瘤细胞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然后才能获得所需细胞,B不符合题意;C、据图可知,骨髓瘤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中死亡,C不符合题意;D、本实验中EBV的作用是使B细胞染色体核型更稳定
,而不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该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抗EBV的抗体,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26.自从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_____。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2)苹果酒在微生物_____的发酵作用下可形成苹果醋。乳酸菌与
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3)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____。(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细胞中,含有RNA的细胞结构有_____。【答案】(1)ABC(
2)①.醋酸菌②.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3)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4)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
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2、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转化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小问1详解】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溶氧量的多
少直接影响到酵母菌的生长以及发酵产物的生成,这些条件都需要加以控制,而酶由微生物细胞产生,对微生物细胞的代谢有催化作用,通常不需要加以控制。故选ABC。【小问2详解】醋酸菌可利用酒精生产醋酸,因此苹果酒在微生物醋酸菌的发酵作用下可形成苹果醋。醋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
型,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因此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小问3详解】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泡菜制作所需的菌种为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因此向泡菜坛中加入青霉素,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
【小问4详解】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生物,在该种微生物的细胞中,含有RNA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结合果酒、果
醋、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进行解答,难度适中。27.孔雀石绿(简称MG)是广泛使用的有机染料,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容易引起土壤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高效的MG降解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知MG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1
)培养基的配制:MG降解菌富集培养基需含有NaH2PO4、KH2PO4、NaCl、NH4Cl、CaCl2、MgSO4、水等,再加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用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2)MG高效降解菌株的富集:如图所示,将1.0g土样接
入含上述配制好的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天,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培养液变浑浊后,换瓶重复操作2﹣3次,以达到富集的目的。(3)MG高效
降解菌株的分离和纯化:图中所示的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4)MG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将纯化获得的菌种接种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其他营养成分等适宜)上,根据培养基是否出现______________
_____,就可以鉴别出目的菌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MG②.高压蒸汽灭菌(2)目的菌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大培养基中O2含量(3)稀释涂布平板法(4)①.透明圈②.目的菌株通过降解M
G生长,使菌落周围的培养基变透明,出现透明圈【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成分:碳源(提供能源)、氮源(参与代谢)、水(溶剂)、无机盐(保持渗透压、调节pH)。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
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要筛选出能降解MG的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需要以MG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常用
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小问2详解】采用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目的菌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大培养基中O2含量,增加目的菌株的浓度。【小问3详解】图中接种方法能够计数,应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4详解】依据题干信息“M
G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若目的菌株能高效降解MG,则培养基变得透明,形成以目的菌株为中心的透明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无菌技术及实例;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及种类,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28.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叶片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块茎细胞制成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1)图1的过程②中,所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化学方法有_____等融合法;过程④⑤中,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_____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2)图2过程I培育植物体A的过程主要应用的原理是_____;培育植物体B
的育种方法Ⅱ称为_____。(3)番茄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共24条染色体,马铃薯是四倍体,体细胞中共48条染色体。则图1中的杂种植株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图2的幼苗A、幼苗B、植物体A、植物体B、植物体C的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24的有_
____。【答案】(1)①.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②.浓度和比例(2)①.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单倍体育种(3)①.12②.幼苗B【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株
,具体过程包括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两过程。过程①是通过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和b,过程②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聚乙二醇试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成c,过程③是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
胞d,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e,过程⑤是再分化生成完整植株。过程④和⑤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完整植株。分析图2:Ⅰ是植物组织培养;Ⅱ是单倍体育种;Ⅲ是花粉细胞融合。【小问1详解】图1过程②中,所用的化学方法除PEG融合法外,还有高Ca2+-高pH融合
法。由分析可知,过程④⑤分别为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若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则有利于根的分化,若该比值小于1,有利于芽的分化,若该比值相当,可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小问2详解】Ⅰ是植物组织培养
,应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Ⅱ方法用到了花药的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是单倍体育种过程。【小问3详解】图1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杂种植株中含有番茄和马铃薯的所有染色体,因此共有6个染色体组,有丝
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加倍,因此细胞内有12个染色体组。图2的幼苗A和植物体A,都是有丝分的裂来的,染色体数目与番茄韧皮部细胞一致,都是24条;幼苗B是花粉有丝分裂发育而来,染色体数目只有番茄体细胞的一半(12条),随后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
目加倍,所以植物体B染色体数是24条;植物体C是两个花粉融合后培养而来,所以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不是24的为幼苗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等知识
,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9.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SARS-CoV)都会造成肺炎。如图是SARS-CoV
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鼠的B淋巴细胞有上述两种途径,但不能分裂增殖;鼠的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能不断分裂增殖。根据该原理,在
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能筛选出A,原因是_____。(2)在SARS-CoV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有物质、气体环境、_____等(至少答出两点)。原带培养和传代培养通常均需将培养瓶放在_____
中。(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SARS-CoV蛋白单克隆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发挥作用,理由是_____。【答案】(1)杂交瘤细胞的D途径被氨基嘌呤阻断后不能合成DNA,但可通过S途径合成DNA(2)①.
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pH、温度和渗透压②.CO2培养箱(3)①.能准确的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②.抗体具有特异性,SARS-CoV蛋白单克隆抗体只能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不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解析】【分析】
图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鼠注射抗原SARS-CoV蛋白,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经过免疫的B细胞,将经过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
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解】在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后,D途径被阻断,已免疫的B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能利用S途径进行DNA合成,但是该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无法进行分裂增殖,骨髓瘤细胞的D合成途径被阻断,所以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
增殖,只有骨髓瘤细胞与已免疫的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能利用S途径合成DNA并进行分裂增殖从而存活下来,所以在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A。【小问2详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①无毒、无菌的环境;②
营养物质:无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等),有机物(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③血清和血浆(提供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④适宜的温度和pH等;原带培养和传代培养通常均需将培养瓶放在CO2培养箱中培养。【小问3详解】单克隆抗体能准确的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
量制备。由于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SARS-CoV蛋白单克隆抗体只会对SARS这种病毒起作用,不能对新型冠状病毒发挥作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其原理,能够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并能理解单克隆抗体的特性。30.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
丰富,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_____。(2)细胞B的名称是_____。(3)应用2中可以通过给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注射_____提高排卵数量。(4)应用4中通过_
____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同时可以通过取样_____细胞进行分子水平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答案】(1)供体1和供体2(2)次级卵母细胞(3)促性腺激素(4)①.胚胎分割②.滋养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应用1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形成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应用2采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
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形成的是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应用3表示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应用4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小问1详解】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
自供体1,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供体2,即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小问2详解】细胞B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去核后可作为接受细胞核的受体细胞。【小问3详解】应用2中给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数排卵。【小问
4详解】应用4中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同时可以通过取样滋养层细胞进行分子水平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