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2.84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5c7372c09a8c667f00815e4e66ad2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阆中中学校2023年秋高2022级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20°N,110°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经过295天的航行,于2021
年5月15日8时20分左右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火星探测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问一号发射时,文昌的地方时是()A.23日12时1分B.23日12时15分C.23日13
时21分D.23日13时05分2.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3.天问一号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B.文昌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赤道D.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持续减小【答案】1.
A2.C3.C【解析】【分析】【1题详解】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发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有了已知经线和已知时间,文昌经度是110°E,与120°E相差10°,时间差距40分钟,再根据东加西减,文昌位于
西边,减去40分钟,可知文昌时间是7月23日12时01分,故选A。【2题详解】根据地球近远日点位置,可知C位于近日点附近,是冬至;A位于远日点附近,是夏至;那么根据公转方向可知,D是春分,B是秋分;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5月15日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所以位于③处。故选C。【3题
详解】2020年7月23日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12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排除A。期间经历冬至是北半球昼最短的时候,所以文昌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排除B。太阳直射点分别于2020年9月23、2021年3月21两次经过赤道,C正确。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低最小,所以文昌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再变大,排除D。故选C。【点睛】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东西位置关系,加
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4.2022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最可能发
生在()A.4月18日前后B.6月13日前后C.8月13日前后D.10月6日前后【答案】B【解析】【详解】广州市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7月1日出现“立杆无影”现象,表示该日太阳直射广州市。
由所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知识可知,关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此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约为北半球夏至日后的第9天,所以另一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概为夏至日前的第9天,即6月13日前后,故选B。下表为我国某城市2
020年某月连续三日的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日出时刻05:00:4705:00:2605:00:06日落时刻19:38:4919:39:2919:40:085.表中三日逐渐接近的节气是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6.表中
三日,该城市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北、西南的【答案】5.B6.C【解析】【分析】【5题详解】由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城市这三日昼长都大于12小时,春分和秋分昼长为12小时,A、C错;北半球夏至
时昼长大于12小时,B正确;冬至昼长小于12小时,D错。故选B。【6题详解】由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城市这三日昼长都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与极夜区)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可判断出该城市三日内的日出、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和西
北,C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下图示意安徽南部丘陵山区的一栋传统民居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前阳台正对着的方位是()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8.图示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B.3月C.7月D.9月【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安徽南部正午太阳在正
南方向,由图中信息可知,前阳台与正午太阳光线呈75°夹角,所以前阳台正对着的方位是东南,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8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前阳台与正午太阳光线呈75°夹角,说明日出到正午,太阳转过105°,每小时大约转15度,日出到正午经过了大约7小时,昼长为14小时,最有可能
是7月,C正确;1月昼长小于12小时,3月和9月昼长接近12小时,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
其以北地区均为极昼。现代太空探索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视角,使我们得以欣赏到宇宙中这颗华丽蓝色星球的全貌(如图左),若图右示意此时刻从太空观测地球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甲地(180°,68°N)为此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右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A.(0°,22°N)B.(90°E,22°N)C.(0°,22°S)D.(90°E,22°S)10.该日()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上海日出东北方向D.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11.若不考虑天气状况
,当甲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时()A.夏威夷(20°N,156°W)夕阳西斜B.新加坡(1°N,105°E)烈日当空C.华盛顿(39°N,77°W)旭日东升D.里斯本(39°N,9°E)夜色深沉【答案】9.A1
0.C11.D【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甲地(180°,68°N)为此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可知,甲地平分夜半球,为0时,可判断太阳直射经度为0°,读图可知,甲地刚好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甲地纬度互余,
故太阳直射22°N,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22°N,此日接近夏至,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北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此日并非夏至,B错误;太阳直射位于北半球,上海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正确;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故不能判
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甲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时即为当地(180°)时间12时,根据经度计算四地区时可知夏威夷时间为14时,此时不会日落,新加坡为7时,才日出不久,华盛顿为
19时,应该夕阳西下,里斯本为1时,正值夜色深沉,故可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
对应一个节气。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从立春到立夏()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南极处于最佳科学考察时期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北京白昼先变长后变短13.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出现在()A.3月6日前后B.3月31日前后C.4月20日前后
D.4月5日前后【答案】12.C13.D【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从立春到立夏,经过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地球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项错误;南极从立春到立夏,由极昼到极夜,极夜期不
适合科学考察,南极考察的最好时间是11月-次年3月,B项错误;立春到立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白昼逐渐变长,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
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可知,清明处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后的第15日,多出现在4月5日前后,故排除ABC,选D。【点睛】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附近时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诸多的地理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左图中实线表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虚线为某同学所画的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后的物体运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④15.右图四地中,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4.D15.A【解析】【14题详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读图可知,
图中①②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①正确,②错误;③④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④正确,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甲地位于赤道,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正确;乙
地位于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B错误;丙地、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地球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移动的规律如下: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下图为某种外力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16.图示现象属于外力中的()A冻融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17.下列地区中,图示景观表现最显著的是()A.长江三峡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江南丘陵【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由于温度在昼夜间的变化,使得岩石裂隙内水分不
断冻融,最终导致岩石裂隙加深并在原地形成碎屑物,属于外力中冻融风化作用,A正确。图示现象与流水搬运作用、冰川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无关,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冻融风化作用显著的地区
,昼夜的气温变化大,且夜间温度能够下降到0℃以下。长江三峡和江南丘陵位于南方,属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夜间温度降到0℃以下的时期极少,排除AD。华北地区冬季气温可以达到0℃以下,但是夏季高温,冻融作用表现时期较短;青藏高原属于
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常年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表现时期长,表现最显著,C正确,B错误。故选C。【点睛】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即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化学风化则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生物风化是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读下面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据图分析形成③④⑤处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先断层,后褶皱B.先褶皱,后断层C.先喷发,后褶皱D.先褶皱,后侵入19.据图例推测,
该地的岩石类型是()A.喷出型岩浆岩B.侵入型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18.B19.C【解析】18题详解】图中岩层受内力挤压形成褶皱,发生弯曲,之后挤压力超过岩层承受能力,发生断裂,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所以先褶皱,后断层,B正确,A错。图中没有明显岩浆的侵入或
喷出现象,CD错。故选B。【19题详解】图中岩层呈层状,且含有大量化石,推断岩石类型为沉积岩,C正确。喷出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以及变质岩等无化石,ABD错。故选C。【点睛】不同岩石特点归纳如下:①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较慢,矿物晶体颗粒较大;②喷出型岩
浆岩: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晶体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构造;③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④变质岩:岩石结构致密,矿物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下图为某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形成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海浪侵蚀C.流水
堆积D.风力堆积【21.图示景观中的地貌()A.背风坡坡度平缓,迎风坡坡度较陡B.在某些海岸地区也可见C.在我国常见于东北地区D.位置固定,不会移动【答案】20.D21.B【解析】【20题详解】图中地貌是沙丘,且有骆
驼分布,降水较少,是由风力堆积形成,D符合题意。故选D。【21题详解】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A错误;在某些沿海地区也会有沙丘分布,B正确;我国沙丘常见于西北地区,C错误;有些沙丘是移动沙丘,位
置不固定,可以移动,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常见于降水较少的内陆地区和寒流影响的沿海地区,其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
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地壳抬升—沉积—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答案】22.C23.A【解析
】【22题详解】由材料“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可知,蘑菇石底部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具备的特点,C正确;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均没有层理结构,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蘑菇石下部有沉积岩,表明这里曾发生沉积作用;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
黑色,含有气孔,是喷出型岩浆岩,说明曾出现火山喷发;喷出岩覆盖在沉积岩之上,说明火山喷发在沉积之后。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该地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之后火山喷发,在沉积岩之上形成喷出岩,之后地壳抬升,岩层出露,接受外力风化侵蚀
,形成该景观,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岩石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侵入或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侵入岩一般位于岩石圈内部,喷出岩接近地表;沉积岩一般位于地势低洼,具有稳定
沉积环境的区域;变质岩一般位于地壳内部。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锐。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背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城堆积。完成下面小题。24.该沙坡中,流速较慢的坡
面部位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5.根据图文顶测该沙坡未来的移动方向是()A.左右来回摆动B.向水流方向移动C.保持不动D.向水流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答案】24.C25.D【解析】【24题详解】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迎水坡水流上坡,流速更缓,
所以流速较慢的坡面部位是①③,C正确,②④处在水流的背水坡,受到流水侵蚀。另外,从沙坡坡面变化可知,①③处呈现出堆积趋势,流水流速较缓,②④呈现出侵蚀趋势,流速较快,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由于水流在上坡时,速度减缓,携带泥沙能
力减弱,泥沙在上坡侧不断堆积,迎水坡堆积,背水坡受侵蚀,沙坡向迎水坡一侧发展,即向水流方向相反方向移动,D正确;从前后期期沙坡的变化也可知沙坡堆积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并不会呈现出左右摆动、向水流方向移动,ABC错误。故选
D。【点睛】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区域,水的搬运能力较低,流速较慢;以侵蚀作用为主的区域,水的搬运能力较高,流速较快。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单位:米)简图,计划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6.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
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27.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26.C27.B【解析】【26题详解】根据图示等高线,线路穿过山区,要修隧道,线路经过河流要架桥。
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③,C对。①、②只需要架桥,④只需要修隧道,A、B、D错。【27题详解】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即将河道沿100米等高线延伸方向,在最窄处开通新河道,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②,不需要
架桥、修隧道,B对。①需要架桥,③、④需要修隧道,A、C、D错。28.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挟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类似展开的衣裙地貌。坡积裙的前缘,通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坡积裙经过几万年的累积
,厚度可能会有十多米。下图为坡积裙剖面图。利于坡积裙形成的环境是()A.坡陡、水流急B.山麓面积广C.山高、岩块多D.植被覆盖少【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坡积裙地貌为流水沉积地貌,坡陡、水流急不利于坡积裙形成,A
错误;山麓宽阔与否都会形成坡积裙地貌,B错误;坡积裙地貌沉积的泥沙颗粒物较小,不是岩块,C错误;降水丰富、植被状况差的地区,水流量大,泥沙丰富,有利于坡积裙地貌的形成,D正确。故选D。某内陆断陷湖位于
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A.西侧坡
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30.“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答案】29.A30.C【解析】【分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
,该湖为断层陷落湖,湖的东西两岸的湖滩和台地主要是由沉积物构成,可知东西两岸的宽度差异主要是沉积物的多少而造成,排除BD,该地位于东北,降水量相对较多,流水沉积明显大于风力沉积,A正确,C错误。故选A。【30题详解】由图可知,“酱缸包”主要分布在湖的西
侧,西侧沉积物相对东侧要少,A错误;含盐量高低与“酱缸包”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位于断层带,地下泉水丰富,喷涌而出,使沉积物被软化,形成软泥层,C正确;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细,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主要依据是材料和图形的信息,由材料知,这是断层陷落湖,从图可知东岸的沉
积物多于西岸,这是造成东西湖岸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31.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所示日期为____前后。(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____,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为____。(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____(包括纬度、经度)。(4)A、B、C、D中,为早晨6点的是____点。(5)A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落时间是____点,处在____(晨线/昏线)上。(6)图示时刻,“今天”与“昨天”的范围
之比是____。【答案】31.6月22日32.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或23°26′N~90°N)②.南半球各地33.(23°26′N,90°W)34.C35.①.18②.21③.昏线36.1: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计
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日期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根据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北半球上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是6月
22日光照图,为夏至日,所以图示所示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小问2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或者说纬度23°26′N~90°N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小问3详解】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直射点的纬度是北回归线,即2
3°26′N;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就是12点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行判断(顺地球自转的方向,西经度数减小),此时90°W的地方时为12:00,故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90°W)。【小问4详
解】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过渡到昼的为晨线,所以图中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地方时为6点。【小问5详解】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为昏线,所以A点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图中相邻经线之间经度差45°,地
方时差3小时,结合自转方向可知,A点此时的地方时为21点,所以其昼长为(21-12)×2,即为18小时。【小问6详解】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点所在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重合),地球上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
图中180°经线的时间为6点,表明新的一天占全球的6/24,则“昨天”占全球的18/24,所以图示时刻,“今天”与“昨天”的范围之比是6:18,即是1:3。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淮海平
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的材料二: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
车尔臣河。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3)描述且末河自西汉以来河道变迁的趋势,并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且末河多次改道的原因。(4)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原因是: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退缩。由于地壳运动,且
末河中下游地区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改道,并沿断裂带发育成新的河道。(4)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黄河输往下游入海口的泥沙大大减少,导致三角洲沉积速度减慢。【解析】【分析】本大
题以我国某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一图可知,冲积扇
位于一般河流的出山口位置,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小问2详解】由材料一图可知,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逐渐变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因为河流冲出山口后,由于海拔降低,河道变宽,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变弱,颗粒大的沉积物先沉积且沉积
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小问3详解】由材料二图可看出,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退缩。根据图片中的断裂带、凹陷和凸起可知当地发生了地壳运动,且末河中下游地区西部相对隆起,地势变高;而东部相对凹陷,地势变低
;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改道,并沿着岩石相对破碎的断裂带发育成新的河道。【小问4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并取得显著成效,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不断减轻,使得黄河输往下游入海口的泥沙大大减少;由于输沙量的减少,海水对于三角洲的侵蚀加剧,导致三角洲沉积速度减慢。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