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07-第七单元达标检测.docx,共(7)页,53.06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56a22802d8661967193d9d06c7317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
、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均已结成军事同盟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C.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一战的根源D.巴尔干地区的
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1915年后,法国驻上海领事出版《欧战实报》周刊,不停地宣传“强大与不可战胜的法军”“法国军队押送德国俘虏游行”“法步军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并由军医验视所戴防毒面具图”等,并向中国各省督军以及省会城市的商会名流赠阅。其目的在于
()A.遏制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冲击B.争取中国对法国参战的支持C.提升在法国参战华工的激情D.提高法国在国联的政治地位3.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
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A.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C.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4.有学者认为,早在俄国十月革
命前,布尔什维克党就积极在工人和士兵中间进行教育和宣传工作,扩展自己的力量,并在工厂建立党的支部和小组,在工会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人赤卫队,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该学者意在强调布尔什维克党()A.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B.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C.充分利用组织优势
为革命作准备D.为推翻沙皇专制做了充分的动员5.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下列史实最能证明里德观点的是()A.列宁提出了无
产阶级和平夺权的目标B.十月革命后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C.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建立D.七月流血事件推动了布尔什维克党转向暴力夺权6.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了45%,法国下降了25%,英国下降了20%。而
同时期的苏联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D.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7.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些政策都()A.顺应了国家战略调整需要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8.印度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成为世界各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舆论场揭露英国殖民丑恶统
治的,主要是美国媒体。甘地到海滨取海水制盐时,美国有135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B.国大党成为美国在印度代言人C.美英在印度存在利益冲突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各界支持密○封○装○订○线密○
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9.1934年,在埃塞俄比亚边境意埃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埃塞俄比亚上诉国际联盟要求国际仲裁。国联行政院主持了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谈判,但几乎和舆论一样,埃塞俄比亚完全被排斥在外交舞台之外,不能对传统的幕后外交施加任何影响。这说明()A.英法两国丧失了
国联的主导权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趋于崩溃C.国联成为意大利侵略扩张工具D.国联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有限10.美国史学家派克斯曾说:“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
了。”由此可知,卡德纳斯改革()A.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B.彻底划清了与西方势力的关系C.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11.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时,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
,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该观点认为()A.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B.《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C.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D.德国为完成国家统一挑起第
二次世界大战12.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42年的漫画《“东线”牙痛》,牙痛让希特勒痛苦难当,他手中举的是一张俄文的战争公报。希特勒牙痛的原因是()A.二战走向了战略反攻阶段B.德国的军事进攻态势受阻C.苏联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D.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增强13.有学者曾这样评价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不朽功勋;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取得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该学者说这段话的意图是()A.强调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B.突出中国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的贡献C.表明英美的经济实力是胜利的保障D.说明国际合作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4.下表为1937—
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统计表。年份日本陆军总兵力(师)侵华日本陆军兵力(师)19372421193834321939413419404938194151341942583719437038194499361945海外的侵略军约352万人向中国投降的约128万人据表中
的信息,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日本海空军的实力弱于中国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C.中国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D.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15.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
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B.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C.
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3分)在人类面临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应对全球危机、维护国家利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在1914年8月首先将铁路
暂时收归国营。1915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国防法案,授权政府全面管制国民经济。随后政府成立了军需部、军事局、农业局和商业局等机构,分别管制军工、纺织、粮食和日用品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料、生产、价格、分配和进出口都由政府全面管制。战争期间,全国按国家军事订货单生产的企业有两万多家,由国家投
资兴建的军工企业有389个。——摘编自樊亢《资本主义兴衰史》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整个大萧条时期,从匈牙利到大不列颠,支持各种计划经济的呼声就已纷纷出现……这种思想认为,19世纪的“照管”型国家已经过时,因为它的注意范围仅限于国家安全与维护治安。即使只为了深谋远虑地防止政治动乱,国家也有必要介
入经济事务,调整不平衡现象,消除无效率现象,校正市场经济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摘编自[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14年8月西线战争发展的态势,概括英国政府为应对战争所采取的干预措施。(8分)(2)结
合所学,材料二中主张“照管”型国家和“支持各种计划经济”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以美国为例列举战后初期国家“介入经济事务”的主要手段。(5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上半期世界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1900—1909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孟买工人总罢工1910—1919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巴黎和会1920—1929年华盛顿会议、苏俄新经济政策、北伐战争、经济大危机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1939年九一八事变、罗斯福新
政、希特勒上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1949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联合国成立、杜鲁门主义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约成立对历史事件
进行不同侧面、不同时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历史现象或规律。请从表中选取一组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并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的事件和该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
述通畅)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苛刻,同时也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未加入国联,不愿意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这些导致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成了最短命的体系。——据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等材料二我们不妨将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做一比较。凡尔赛体系根本不重视健全战败国德国的民主化进程,而是从战胜国的绝对利益出发,一味强迫它接受“有罪”之说,致使德国人民把战败带来的一切不
幸统统归之于政府当局,从而最终导致了纳粹党的上台;对殖民地虽宣称给以民族自决权,不过口惠而已,委任统治只是另一种殖民统治的形式。在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只顾保护自己的和平与既得利益,不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
有着根本的不同。——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体系带来的改变,并分析其短命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凡尔赛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的不同之
处(任举两例),并简要评价雅尔塔体系。(8分)19.(12分)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斯大林的
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摘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三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
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4分)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
线内不要答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4分)答案与解析第七单元达标检测1.C2.B3.C4.C5.B6.A7.
A8.C9.D10.C11.B12.B13.D14.B15.B1.C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的最重要的四个背景因素中的行为主体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由此可知他认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一战的根源,故选C项。2.B材料“法国驻上海领事”体现了法国官方的身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故法国宣传“强大与不可战胜的法军”意在争取中国对法国参战的支持,B项正确。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7—1918年中国劳工赶赴欧洲参加一战
,排除C项;1915年国联尚未成立,排除D项。3.C据“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可知,英国民众对于一战的看法更加趋于实际,说明当时英国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故选C项;据“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可知,材料中政府
主导的是对一战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民众对于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而非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政府与民众矛盾尖锐,排除D项。4.C材料“在工厂建立党的支部和小组,在工会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人赤卫队,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
织”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发挥组织力量,广泛建立各种党团组织,为争取革命胜利作准备,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强大组织力量,并没有涉及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排除B项;十月革命旨在推
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项。5.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满足了俄国人民退出“一战”的愿望,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属
于全民所有,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拥护,B项正确。6.A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打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不同,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1928年以来,计划经济建设促进了苏联的经济腾飞,故选A项;1924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排除B项;1939年9月英法被迫对
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C项;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已经结束,排除D项。7.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农业集体化运动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顺应了苏联国家战略调整需要,
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没有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C两项;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计划经济的表现,排除D项。8.C据材料可知,印度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运动受到世界各地新闻媒体高度重视,而美国媒体又成为揭露英国丑恶殖民统治的主要媒体,这反映了当时美英在
印度的争夺,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中“各界支持”说法欠妥,排除。9.D据材料可知,英法主导下的国联并未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进行有效制裁,这充分说明国联在制止侵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故选D项;依所学可知,国联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组成部分,英、法两国在国联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联未能有效制止侵略,而非强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B项;依所学可知,国联受到英、法操纵,因采用“全体一致”原则导致国联未能有效制止侵略,但
国联并非意大利扩张的工具,排除C项。10.C依据材料“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可以看出卡德纳斯改革受到俄国的影响,土地改革、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等措施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墨西哥的经济模式,排
除A项;卡德纳斯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本国资源,但“彻底”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作用,排除D项。11.B根据材料“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它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刺激了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的滋长,最终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B项正确。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2.B据材料“1942年”“牙痛”“俄文的战争公报”并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二战进入全球规模,苏德战场上开展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故选B项;依所学可知,1943年,除了北非战场外,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进入反攻阶段,排除A项;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使德军丧失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排除C项;依所学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排除D项。13.D根据材料“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不朽功
勋”“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可知,国际合作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A、B、C三项分别强调苏联、中国以及英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没有从总体上把握材料
信息,均排除。14.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二战中牵制住日本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15.B据材料“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可知,
雅尔塔体系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雅尔塔体系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大国争夺,而不是大国合作,排除C项;“直接引发”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6.答案(1)态势: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
2分)措施:铁路收归国有;管制国民经济(干预企业投资方向);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供应;投资兴建军工企业;协调各种关系,垄断对外贸易。(6分)(2)思想: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2分)手段: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广泛补贴出口;大力投资科教,推行福利主义。(3分)17.答案示例一历史事件
: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2分)历史现象:俄国开辟历史新纪元(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2分)阐释: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缔造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列宁通过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物力、财力,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但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政权。斯大林上台后开展工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由此苏联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8分)示例二历史事件: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历史现象:一战后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阐释: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暂时调节了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有利于战后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但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及分赃不均,使这种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平没有长久的维持。(8分)示例三历史事件:孟买工人总罢工、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2分)历史
现象:20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2分)阐释: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亚洲和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和民主意识觉醒,展开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孟买工人总罢工掀起了反英斗争的高潮;墨西哥资产阶级
革命后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些运动激励了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不懈斗争。(8分)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总共有三个解题步骤:第一步,从表中选取一组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所选取的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第三步,结合史实对该历史现象或规律予以阐释,即阐释该历史现象或规律的表现、原因及影响。符合题目要求、史论结合、表达通畅的阐释都可以酌情给分。18.答案(1)改
变: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美日等国影响力扩大;国际体系的范围扩大,从欧洲体系变为全球性的世界体系。(4分)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该体系中存在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等各种矛盾;对战败国的严苛惩罚刺激了极端民族主
义的泛滥;在大萧条的冲击下,法西斯主义乘势而起;美国、苏联等大国参与有限,对新的侵略缺乏约束;等。(6分)(2)举例:对战败国实行民主化改造,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惩治法西斯战犯;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
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成立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分)姓名班级考号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评价:雅尔塔体系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同时也
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4分)19.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措施: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
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2分)(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3)理由: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
调;不够重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2分)启示: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2分)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用最简单
、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可知,“强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知“围攻”为新经济政策。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
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2)改变,根据材料二“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可知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根据“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结合所学可知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理由,根据材料三“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可知轻、重工业发展比
例失调;根据“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可知不够重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根据“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可知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
创造性和积极性。启示,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苏俄(联)的不同影响并结合唯物史观可知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