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稿9.24晚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9.710 KB
  • 2024-11-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合稿9.24晚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合稿9.24晚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合稿9.24晚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合稿9.24晚版.docx,共(8)页,39.7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5626f8029d7b71b9f48284a77115b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2023级高二第一学期阶段考试语文科试卷命题人:林莉、秦旭、林芸(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①有食物吃却“不食”,是一种偏离人类食色本能的主动选择,其背后具有社会的、文化的和政治的丰富内涵。②孔子的不

食并非穷讲究。《论语·乡党》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南宋张械在《论语解》中认为,“厌”是饱足之意。《乡党》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精

细的食物,夫子有所节制,并不饱足。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认为欲望的无节制将导致个人的沉溺放纵,在这一点上儒家与道家并无不同。儒家的教育是要成就君子。孔子将饮食视为个人修养与道德磨砺的途径,疏食饮水乐在其中,而耻恶食者不足与议。

儒家对食物有品格的要求,这个品格并不是口欲味道,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要按照规矩礼仪一丝不苟。如“不得其酱,不食”,酱并不昂贵,是民间日常佐食之物,“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急就篇》)。不得其酱不食不是穷讲究,而是做事不苟且不随意的态度。③遭遇丧葬是节制饮食的重

要场合。“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在丧亲哀痛者身边肆意饮食,是没有恻隐之心的表现,也是不合礼仪的。《礼记·间传》对有丧服者的饮食做出详细规定:“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士与敛焉则壹不食。”这是以不食的方式表达哀痛,并

以不食时间长短的不同确认亲属伦理秩序。葬礼包括既殡、卒哭、小祥、大祥、禫等环节,孝子的食在不同阶段逐渐变化。丧亲之始,孝子悲痛万分而无饮食之意,故三日不食。但哀礼不可过毁,“送死有已,复生有节”,故既殡后食粥,开始进食,但只是吃点清寡之物。其他

丧服者在既殡后,齐衰可疏食水饮,但不食菜果。大功不食醯、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随着时间流逝,孝子能吃的东西逐渐增多,三年之丧结束之后饮食恢复正常。④和熹邓太后父亲去世时,“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申屠蟠“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

十馀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这些都是过度行礼的表现。这确实是表达哀痛的方式,但也导致沽名钓誉、伪孝成风的现象。魏晋时期出现五日、七日、旬日甚至是二十三日不食的情况,已非一般人情,而只是伪孝邀名之举罢了。丧礼中身患疾病或年过七旬者能够权变饮酒食肉,对于

其他人则是以不食或疏食为主要要求。但随着社会风俗的丕变,西汉社会奢侈浇薄之风逐渐兴起,“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歌舞俳优,连笑伎戏”,丧礼上竟饮酒食肉并且歌舞伎乐。宋代流行在居丧期间大摆宴席作乐娱尸,丧礼竟成为亲朋好友聚会性质的场合了。⑤因观念不同,也会

不食。《列子》中齐国人爱旌目,饥饿倒地,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飧以铺之。爱旌目恢复了意识,问曰:“子何为者也?”盗答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爱旌目曰:“嘻,汝非盗邪?吾义不食子之食也。”最终不食而死。不食不义之食,体现了自己的道德纯洁,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伯夷

叔齐“义不食周粟”,孔子说“不食污君之禄”,都是以不食表达对权力的不认同、不合作态度。儒家要求君子远庖厨,“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汉书》)。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君子的心性,“

不忍”之心是仁的基础。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并非不食肉,但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需要“不见、不闻、不疑为我而杀之肉”。佛家的慈悲之心与儒家君子的不忍之心,颇为接近。⑥也有作为表达武器的“不食”。伍子胥伐楚,攻入郢都,申包胥去秦国求援,“七日不食,日夜哭泣”(《史记》),以不食作为表达请求救援的哀绝与急迫之

情。窦太后小儿子梁王多行违法之事,汉景帝派遣文法吏穷治其事,“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迫使汉景帝隐没了梁王谋反事。在皇家之外,长辈也经常以“不食”作为向晚辈施压的方式。万石君石奋,“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史记》)。晚辈有时也以不食反向规劝。东汉杨厚九岁时,其母与前妻子相处不和睦,杨厚为家庭和睦,“乃托疾不言不食。母知其旨,惧然改意,恩养加笃”。⑦张光直说,到达一个文化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出于各种情景、

观念、关系的“不食”,是观察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颇有意味的视角。(薛小林《人为什么拒绝吃?——秦汉时期的“不食”》,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在这一点上儒家与道家并无不同”中的“这一点”,是指对精细的食物,有所节制,并不饱足B.孔子将饮

食视为个人修养与道德磨砺的途径,在饮食上应追求简单朴素,不可食用精细烹饪的事物。C.和熹邓太后三年不食盐菜,申屠蟠除服之后不食酒肉,在忌日三日不食,都是沽名钓誉的伪孝行为。D.古时,长辈会以不食向晚辈施压,晚辈也会以不食反向规劝,将“不食”作

为一种表达的“武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讨论的“不食”现象,不是被迫之举,而是主动选择,并试图分析这种选择背后的多重意义。B.不食时间长短与丧服轻重相关。丧服越重,不食时间越长,这符合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C.从第④段“丧礼上竟饮酒食肉并

且歌舞伎乐”可知,作者认为汉代丧礼过于奢侈,应当更为简朴。D.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式,例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行文灵活多变,说服力强。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东汉时堂邑县防广为父报仇而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县令动容,特批防广归家殡殓。B.王莽拜龚胜为太子师友祭酒,“胜不应征,不食而死”(《汉书》卷九九),以不食结束生命。高二语文第3页共8页C.《礼记》曰:“天不生,地不养”,“鬼神弗飨也”。即不顺应自然时则的菜

蔬鬼神是不吃的。D.东汉周党看见闵仲叔食无菜,赠之生蒜。闵仲叔曰:“我欲省烦耳,今更作烦邪?”故受而不食。4.儒释道三家皆有“不食”行为,且“不食”的原因亦有相似之处。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4分)5.本文的论证语言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8小题。我们决不投降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

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奇妙的蓝天下面的云南高原,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海拔两千米左右。高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坝子一千多个。这种坝子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土层厚,水源好,适合居住,昆明坝可谓众坝之首。昆明市从元代便成为云南首府。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这里出了些文武人才。

一九三八年一批俊彦之士陆续来到昆明,和云南人一起度过一段艰难而又振奋的日子。明仑大学在长沙和另两个著名大学一起办校,然后一起迁到昆明,没有宿舍,盖起简易的板筑房,即用木槽填土,逐渐加高。洋铁皮作屋顶,下雨如听琴声。这在当时,是讲究的了。缺少设备,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用铁丝编养白鼠的

笼子,用砖头砌流体试验的水槽。缺少图书,和本省大学商借,又有长沙运来的,也建了一个图书馆,虽说很简陋,学子们进进出出,读书的气氛很浓。人们不知能在这里停留多久,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却是把每一天都过

得很充实。1944年4月始,在日本侵略下,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争向川滇一带逃难。日寇甚至不放过满载难民的火车,以逃难的人群为目标,肆行轰炸。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这时更感到腹

背受敌的威胁。孟弗之家中,嵋和玮谈及时局。嵋道:“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霜纳;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玮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是男儿死所。

”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血脉相通。过了一会儿,才说:“这就是白居易形容的‘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玮说:“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有几位先生来和爹爹谈

得很晚,好像就是议论搬家的事。”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再搬,总是藏,总是躲,再搬搬到哪儿去呀。”“听!”玮说,远处传来一种沉重的声音,是脚步声,接着响起了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高二语文第4页共8页头上砍去——”脚步声和歌声越来越近。碧初和孩子

走进屋来说,过队伍了。大家肃然听着,脚步声,隆隆的军车声,加上粗哑的、参差不齐的歌声,显得很悲凉。这天夜里又是沉重的脚步声,把许多人从梦中惊醒。十轮大卡车载着辎重,压得青石板路面在喘息。“一、二、三——四!”声音不整齐,而且嘶哑,仿佛黑夜

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开赴前线的脚步不能停。次日上午,孟弗之和秦巽衡去学校开明仑大学教务会。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雨毕,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

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雨又下了,二人默然走着,及至学校,长衫已湿了大半。会上,要商讨两件大事

。校长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形势,说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较一致,国难当头人

人都有责任。一位先生提出学生思想很复杂,有人拒绝服役。秦校长说:“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躲什么。也有人说,还是搬一搬

好。孟弗之说:“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拳头是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这场战争;一个拳头是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又有人说,现在哪里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若有合适

的地方,敌人到时打不到,也不会放过轰炸。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梁明时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他噙

着眼泪。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江防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

,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用手环指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高二语文第5页共8页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用修辞手法,且生动巧妙贴切。如“过队伍”时,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路面不堪重负;写嵋和玮谈话时引用了古人诗句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惨烈。B.小说塑造人物时,语言能契合形象。“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我们决不投

降!”表现出秦校长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韧不屈的形象特征。C.小说多丰富感官描写,绘声绘色绘形。文中孟弗之和秦巽衡遇到难民时,进行了多感官角度的描写,视、听、触觉相结合,可谓穷形尽相。D.小说行文中注重点面结合,既表现个体又观

照群体。如刻画难民时,既写了病弱哀啼的小儿,又写了漂泊疲惫苦难深重的难民群体。7.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秋风”极富意味,请结合文章分析其用意。(4分)8.有人这样评价宗璞的小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

深重的创痕”,虽不直接描写战斗画面,只叙写后方生活状况,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惨烈和深刻影响。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

2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4题。材料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选自《大学之道》)材料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第二十二章》)9.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达:达到B.自矜者不长矜:有所依仗而自我炫耀回虽不敏敏:勤勉高二语文第6页共8页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获取知识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惊骇D.曰余食赘行行:行为越有难,吴王使之将有难:发生灾难10.下列各句中

划线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C.当其无,有车之用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活用类型相同..

的一项是()(3分)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D.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1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C.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特色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何莫”意为“为什么不”,这里的“何”与“人而不仁,如

礼何”中的“何”意义不同。B.《诗》即《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学中的儒学经典;它与《尚书》《礼记》《周易》《中庸》一起被称为“五经”。C.“以至于”在文中是三个词,各有其内涵,此处可解释为“到”,与现代汉语中的“以至于”含义不同。D.“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矜者不长

”这个排比句是由六个句子组成的,以否定的方式加强肯定语气,给人不容置疑之感,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异曲同工之妙。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分)(2)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

远游子。[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高二语文第7页共8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

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色的特异。C.诗的颔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16.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

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课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________”的要求;而《<老子>六十四章》中指出圣人做到了“________”,是真正的“无为”。(3

)《<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________”,如此才能以“仁”为本,负重远行;《<老子>三十三章》中则以“________”一句表明有所坚持的人能走得更远。(4)《大学之道》中“_______

”一句表明到达至善境界和志向之间的关系,又以“________”一句表明只有了解了事物本末始终的规律才能“近道”。(5)《<老子>十一章》中,老子先用车毂“三十辐共一毂”为例,接着又先后以制作陶器“________”和建造房屋“________”为例,点明了“

无”和“有”的关系。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2小题。对于过量吃糖所产生的诸多坏处,想必大家都A。因此,现代社会除了强调戒烟之外,戒“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想要戒掉对糖的念想,也实在困难。怎么办?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实在戒不掉就与之

和解吧。糖是人类生长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供给物质,(甲),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要想保证生命的延续就得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找东西吃。尽管当时还没有“糖”的概念,但是人们慢慢地从味蕾中总结出了经验——带“甜味”的食物似乎更“抗饿”。

久而久之,就进化出品尝甜味的能力和对糖根深蒂固的青睐,并且牢牢地刻在了基因里。①虽经时间的淬炼,②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基因。③从这个角度讲,④人喜欢吃糖并非什么“坏习惯”,⑤也把“甜”不可能轻易地戒掉。甜蜜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不得了,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因此.(乙),大脑都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时的那种美好体验,并且层层递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鼓励下次继续吃糖、吃更多的糖。长此以往,无异于落下“甜瘾”:有事没事总想吃点或喝点甜的东西,而且吃得少了还不太满足。这就是“多巴胺抵抗”,类似于糖尿病患者高二语文第8页共8页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

况下,光靠意志力控制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既然如此,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让大脑“B”,以前人们钟爱含糖饮料或糕点,现在就改掉这个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者多参加户外运动。重复做

这些会让大脑逐步加深印象,慢慢缓解对糖的依赖。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气?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

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请将第三段中加点的内容改成整句。要求:准确表达,衔接自然,句式符合要求,不超过14个字。(4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

料,根据要求作文。《论语》有云:“往者不可谏。”意思是说,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可人们面对过往时,却总喜欢说“如果我当初……”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