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827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1.82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f528af5e22be54e3ad3507ecef8d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练习高二历史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计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王的统治。在诸

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A.“天下为公”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时,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诸侯国,是周王室在地方上的代言人,对周王室承担军事等义务,形成“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的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自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开始,已由“天下为公”发展成为了“天下为家”,排除A项;据所学,“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的体现,排除C项;据所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反映的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与材料内容无

关,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时期,只有大宗才有祭祀宗庙的特权,因而各级大宗受到同族子弟的尊崇,形成以血缘亲疏为界限的宗庙等级关系。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

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只有大宗才有祭祀宗庙的特权,因而各级大宗受到同族子弟的尊崇,形成以血缘亲疏为界限的

宗庙等级关系。”及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形成了以血缘亲疏为界限的宗庙等级关系,其目的是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C项正确;

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排除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它与嫡长子世袭的宗法制紧密结合。分封制是宗法制在西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

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后又“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修建长城④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移民至关中地区,充实关中民户。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央集

权制度已经建立,秦统一六国,这两者有助于秦始皇完成大规模移民,①②正确;修建长城与移民关中地区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焚书坑儒属于文化政策,与移民无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本题选A项。4.周行分封制,国祚延续800年,但周末中央太弱;秦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加强,但仅历二世而亡。汉高祖有鉴于此,兼采两代政治体制之长。这表明在西汉初年()A.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郡国并行制得到实施C.郡县制不利于维护皇权D.郡县制开始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年(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B项正确;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是在秦朝彻底废除分封制,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政治D.平民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

】【详解】雅典只有公民有政治权利,而公民仅仅局限在本城邦成年男性,因此民主制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的民主,A正确;雅典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雅典是民主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雅典的平民和贵族都有政治权利,排除D。6.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

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取得了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12年,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祀长,公元前2年,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这表明,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A.强化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B.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C.

维护了罗马国家共和传统D.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2年(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从材料信

息看,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后,掌握了国家的绝大部分权力,表明屋大维的“元首”制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B项正确;元首制下,元老院的权力被弱化,排除A项;元首制的建立,没有维护共和传统,排除C项;元首制的确

立,不是罗马进入鼎盛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A.共和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英国的政体,排除ABD

项。故选C项。8.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发扬光大。该学者意在强

调美国1787年宪法()A.基本消除了种族矛盾B.实践了近代西方的政治理念C.构建了完美的新制度D.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材料“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发扬光大”可知,该学者认为1787年宪法践行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对政治的理性

思考,B项正确;A项说法不仅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表述不符史实,美国社会的种族矛盾至今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构建了完美的新制度,而且完美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阶级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排

除D项。故选B项。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内阁官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规定体现了()A.三权分立B.自由平等C.主权在民D.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详

解】据材料“国务员(内阁官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并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规定作为内阁官员的国务员具有辅佐临时大总统的责任,同时大总统所颁布的政令必须由国务员同时签署才能生效,这说明大总统权力受国务员的制约,

这是责任内阁制的特征,D项正确;三权分立是指立法规、行政权、司法权分立,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临时约法》中关于国家政体的表述,未涉及自由平等,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列关于1954年以前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表述,准确的是()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B.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组织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D.各人民团体参与立法的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以前(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A项正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不符合材料,

排除C项;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能体现这一规定的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得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最能体现权力属于人民,C项正确;AB项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但不最能体现的,排除AB项;民主集中制

也不能充分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4年彦涵创作了版画《村选大会》,描绘了当时的村选场景。这一作品可以用来研究()的A.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B.“三三制”原则的贯彻C.基层民主建设的早期探索D.农业合作社成立的场景【答

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图片可知,时间为1944年,为全面抗战时期,会议内容为村选大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民主建设上的探索,C项正确;材料

时间为全面抗战时期,并非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指的是各级参议会的组成上,材料内容为村选,排除B项;农业合作社成立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后,毛泽东在谈话中提道:“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五百五十九人当中,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一百四十人,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不是人大代表,可见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毛泽东强调政协()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职能发生重大转变C.与政党制度相伴而生D.地位重

要不可替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政协全国委员中大部分是民主人士,“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等,反映出政协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在国家政

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毛泽东强调了政协的地位与重要作用,说明其不可替代,D项正确;政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政协职能的转变,也没有明确其与政党制度建立的关系,排除B、C两项。故

选D项。14.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

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曹魏帝国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把最终选拔权集中到吏部,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了“汉代后

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现象,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拔标准,不以读书为标准,官员素质提升无法保证,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统治基础无法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权力集中到

吏部,规范了官员选拔秩序,起不到稳定社会秩序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5.曹魏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A.宗法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按门第出身选官,成为

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D项正确;宗法制在西周,排除A项;察举制是西汉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隋朝才创立的,排除BC项。故选D项。16.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须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选拔人才。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

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增加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A.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B.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C.仍有因循传统的特征D.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答

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增加及第机会”可知,唐代科举可以通过推荐提高录取的概率,说明唐代科举制度仍然受到之前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的影响,体现了因循传统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考生从政能力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经世致用强调实用性,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唐代科举制度仍有因循传统的特征并不等于其沦为应试者的投机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17.北宋科举制较前朝有所创新,采

用“糊名”“誊录”之法,“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方便官员阅览试卷B.限制地方官员权力C.鼓励民间修习书法D.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答案】D【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宋代科举制实行“糊名”“誊录”等做法,意在防止官员在阅卷过程中徇私舞弊,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D项正确;据所学,“糊

名”“誊录”等做法并不能方便阅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与削弱官员权力相关的信息,排除B项;“誊录”由政府派出专门人员进行,并不能鼓励民间修习书法,排除C项。故选D项。18.宋代科举出身寒门的人较之前的朝代大有增长,与传统世家与世袭皇族相比,他们流动性大,显得卑微,于是不得不推崇皇帝,以获得长

足发展。这说明了()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B.寒门崛起推动基层治理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D.科举制实施强化了等级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宋代(中国)。材料说明平民出身的官员对皇帝比较推尊,由所学可知,宋代改革科举制,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那么随着大批出身一般官员的进入仕途,皇权必然得到加强,A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寒门崛起的信息,但材料不涉及基层治理,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科举制较九品中正制采用考试方法择

优录取人才,较为公平,但是这种公平是相对的,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涉及科举制与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材料不能体现科举制实施强化了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图所示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

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该文物()A.可作为墓主官职升降的主要依据B.是研究汉朝中央官制的重要资料C.体现了朝廷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D.反映了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并结合知识可知,秦汉官员的

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即每年岁末,地方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集簿》成为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A项正确;据材料“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可知东海郡功曹史是地方官,不能用于研究汉朝的中央官制,排除B项

;材料并未对选官权的归属问题展开论述,排除C项;据材料“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可知东海郡功曹史只是掌管地方人事的官员,不属于监察官,故材料不能反映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

的监察体制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B.六科给事中主要负责纠察内外百官C.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D.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

明清时期。根据材料“督察院(左都御史)、中央(六科给事中)、地方(监察御史、地方督抚)”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C项正确;“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是唐代监察制度的内容,排除

A项;督察院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纠察内外百官,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排除D项。故选C项。21.商鞅变法的军功授爵制打破了旧的以五等爵为基础的世袭等级制,通过重构个人身份等级及政治待遇的方式,从而有效调动了智能

之士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趋势。这一举措()A.抑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激发了贵族群体的斗志D.构建了国家与平民的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鞅变法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商鞅变法中建立了军功爵制,使平民通过军功也能获取爵位,这就构建了国家与平民之间的联系,D项正确;军功

爵制有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这一举措并不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奖励耕织,排除B项;这一举措打击了贵族特权,不利于激发贵族群体的斗志,排除C项。故选D项。22.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为北魏迁都路

线图。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A.迁都推动了北方的统一B.有利于促进民族的交融C.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D.反映当时经济重心南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

)。据图可知,孝文帝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从北方迁往中原),此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B项正确;孝文帝迁都之时,已经统一了北方,排除A项;C项说法无法从材料中获知,排除C项;孝文帝迁都主要是从政

治角度考虑的,材料无法反映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23.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

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

,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可知,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①符合题意;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可以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②符合题意;等

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③符合题意;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说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全面,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24.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下图所示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是()A.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D.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党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后,逐步开放沿海

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进程体现了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每项举措都具有重大意义,B项正确;设立自由贸易区、成功举办世

博会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进行的,排除A项、C项;深化国资企业改革,不属于对外开放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25.1855年,英国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

优录用。这些举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B.内阁地位的变化C.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D.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以来,

英国政府既要负责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又要负担经济管理等新的社会事务,政府工作变得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需要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文官,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D项正确;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与文官制度建立无关,排除A项;内阁成员属于政务官,与文官无关,排除B项;民众文化素质提高不能

推动政府文官制度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26.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和退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其包括()①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②严格保持中立,规避政治③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④可以担任政务次官或秘书等职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国家。根据所学可知,1870年,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①项正确;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②

项正确;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和资历得到晋升或惩罚,③项正确;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④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7.官员选拔与管理是

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①废除科举制度②设立学堂选官制度③正式确立公务员制度④设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

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公务员制度,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8.1913年

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文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这表明北洋政府()A.避免了徇私舞弊B.民主政治的确立C.摆脱了封建束缚D.选拔官员考试

和资历并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文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

试,第二是经历,……二者皆不可偏废”可知,北洋政府在确定文官任用资格的过程中既重视考试,也重视经历,两者并重,D项正确;材料仅能看出北洋政府对人才评判的标准和态度,没有关于考试选拔程序的相关内容,无法判

断是否能够避免徇私舞弊,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立法机关的组织形式,无法判断民主政治是否确立,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具体考试的内容,无法判断是否受到封建思想或者制度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29.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亟待休养生息,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各统一战线均采取党管干

部的方式进行高效集中管理,由党委进行统一负责。据此可知()A.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建立B.党管干部符合时代背景需要C.开创了党管干部的新型模式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迅速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

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因尽快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的时代要求,政府采用党管干部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可见党管干部符合时代背景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A项;新中国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管干部的模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建设效果,排除

D项。故选B项。30.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据此可知,我国()A.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B.公务员考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C.公务员的

政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D.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至2006年(中

国)。根据材料“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可知,从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轨道,B项正

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属于公务员制度改革中一项具体内容,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1.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将

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B

.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民知争端矣,将弃

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可知,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顺应了当时的乱世,A项正确;法家在秦朝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西周等级制度被冲击属于铸刑书的原因,排除C项;郑国铸刑书的

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未起到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矛盾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32.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是我国法律解释史学上的开山之作。其中一条律文解释如下: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从该解释中可以判定:(

)A.秦律以法家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B.秦律保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秦朝的统治色彩是奉行严刑峻法D.《法律答问》的解释具有阶级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法律答问》对“盗徙封”解释为私自移动

田界,对“耐”刑解释为剃去鬓发,表示犯罪。表明秦律是维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B项正确;题干不是为了说明秦律的思想基础,A偏离材料主旨,排除A项;仅凭一条法律无法判定秦朝奉行严刑峻法,排除C项;《法律答问》对律文的解释是客观的,无阶级性,排除D项。故选B项。

33.北宋理学家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他还强调,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程颐的教的化思想()A.认为刑罚比德化更重要B.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C.使社

会形成良好的风尚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宽赋役”“劝农桑”“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

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可知,这些主张有助于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从而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程颐只是主张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并未说明孰轻孰重,排除A项;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

成,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4.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村规民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衅。”据此可知()A.乡约捍卫贵族

政治B.乡约追求政治平等C乡约强化专制统治D.乡约具有道德教化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定

的“村规民约”核心内容是德行和礼仪,可见这样的相约侧重教化,D项正确;材料中的乡约没有明确交代针对贵族,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平等问题,排除B项;C项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材料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35.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之

后,建立王室法院体系,并向地方派遣巡回法庭,从而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这些实践()A.传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果B.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C.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D.建立独立完

整的司法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

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案例集成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在英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B项正确;这些实践并不是在传承大陆法系的成果,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才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英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司法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36.

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律,它们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两大法系法律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①坚持权力制衡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③坚持程序公正④司法遵循基督教教义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

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两大法系法律都是资产阶级法律,资产阶级法律重视权力制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坚持程序公正,故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中世纪教会法遵循基督

教教义,故④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37.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七圣事”,包括洗礼、忏悔、婚姻、生产、终付、圣职和坚振,如图即中古时期一幅描绘婚礼场面的绘画作品。这反映了基督教会()A.保存了古典文化B.主导了基层治理C.强

化了服务意识D.承担了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洗礼、忏悔、婚姻、生产、终付、圣职和坚仰”可知,基督教影响了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的

各项行为,体现了基督教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D项正确;古典文化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西方基层管理并非由基督教主导,排除B项;材料反映基督教规范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并非为民众服务,排除C项。故选D项。38.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21世纪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行政许可法》,先后取消了两千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逐渐建立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制度,大力削减审批事项,积极主动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我国持续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A.利于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发生根本改变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改革

开放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取消了两千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制度,大力削减审批事项,积极主动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可知,这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排除B项;材料中的主体是“政府”,而非政党,排除C项;行政审批制度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39.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

《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答

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

题”分析,可推断出《民法典》的编纂需要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立法机关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与曲折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立法的程序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0.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永坦入选“时代楷

模”。他在九十年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长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刘永坦院士体现时代精神是()的A.苦干实干心系群众B.科技报国治学严谨C.冲锋在前舍己救人D.淡泊名利乐观自信【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据所学可知,“863”计划是我国制定的高科技发展计划,据材料可知,刘永坦院士在九十年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长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这与

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技报国的思想密不可分,B项正确;刘永坦院士长期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体现了他苦干实干的态度,但是不能体现他心系群众,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刘永坦院士科技报国、治学严谨的时代精神,不能体现冲锋在前,舍己救人,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刘永坦院士在科研方面的

信息,据材料无法得知他淡泊名利,乐观自信,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1题20分,42小题20分)41.材料一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

,而是一代人。——佩弗《远东》(1)“仿制品”指什么?简要评价材料中的观点。材料二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

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2

)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体设计上有什么不足?材料三有观点认为“共和之路”行不通的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未真正执行孙中山设立的革命程序,也有观点认为即使国民党严格执行革命程序,共和之路也必然行不通。(3)你赞同哪种观点,简单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实行

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中国并不只是美国政体的简单复制,后把总统制改为内阁制。(2)局限性: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3)赞同前:训政6年拖延致20年,违背孙中山主权在民初衷;在赞同后:国民党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利益,难再实行民主,执行孙的初衷;民主不适应中国国情,中国专制传统根深蒂固;帝国主义的压迫和阻碍等;【解析】【详解】(1)仿制品:根据材料“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并不只是美国政体的简单复制,后把总统制改为内阁制。(2)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根据材料“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

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可知,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据材料“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可知,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3)赞同前: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训政6年拖延致20年,违背孙中山主权在民初衷;赞同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难再实行民主,执行孙的初衷;民主不适应中国国情,中国专制传统根深蒂固;帝国主义的压迫和阻碍等;42.选官制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

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人11人举荐、行伍、门荫等唐玄宗34人7人唐肃宗16人4人五代46人24人吏职、幕僚、行

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人63人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外戚推荐等南宋63人48人——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

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

。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答案】(1)变化趋势:

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宰相入仕从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

化;监察形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中进士出身的宰相占比升高可分析出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宰相入仕从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根据材料“举荐、行伍、门荫等”可分析出入仕途径多样化。原因

: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世家大族的衰落;结合宋朝科举制度的史实可分析出科举制的发展。【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可分析出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

。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可分析出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根据材料“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可分析出重视文档资料;根据材料“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可分析出考核走向程式化;根据材料“对于官吏的考

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可分析出监察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分析

出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