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905.956 KB
  • 2024-11-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905.9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48a053eae75347f81412f0b9c267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滁州市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

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甲图: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乙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详解】A、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分析乙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

细胞内液,所以图甲中①为淋巴液,对应于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于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C,A错误;B、B为淋巴液,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血浆,B错误;C、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运输到组织

液,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组织液运输到血浆,所以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正确;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故选C。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

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营养不良、急性肾炎、淋巴管堵塞、过敏、局部代谢过于旺盛等均会引起组织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引起全身组织水肿B.肾小

球肾炎患者,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C.局部淋巴管堵塞时,局部区域组织液因都不能运出而出现组织水肿D.局部代谢过于旺盛时,因组织液中的细胞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而出现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

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A正确;B、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

水滞留,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局部淋巴管堵塞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而非组织液都不能运出,C错误;D、局部代谢过于旺盛时

,代谢产物增加,因组织液中的细胞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而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O2进入肝细胞至少需穿过9层生物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转运

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题图表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历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

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外界O2进入肝细胞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

(2层)、进入肝细胞(1层),共9层膜,A正确;B、O2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错误;C、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D、线粒体内消耗

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A。4.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人体的代谢废物还可通过

皮肤排出体外B.人体肝细胞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分别小于、大于b处C.若a所在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不会导致b处出现组织水肿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的【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内所有液

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2、题图分析: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详解】A、人体的代谢废物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A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人体肝细胞需从周围组织液中吸收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细胞,故人体肝细胞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分别小于、大于b处,B正确;C、a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正常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C。5.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材料可选用动物血浆、鸡蛋清或肝匀浆B.每次加5滴后测pH,加到30滴时共测7次C.磷酸缓冲液利用的缓冲物质对是HPO42-/H2PO4-D.生

物材料和磷酸缓冲液可始终维持pH的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

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2、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

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动物血浆、鸡蛋清或肝匀浆含有缓冲物质,可选用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A正确;B、滴加HCl或NaOH之前需要记录溶液的起始pH,故每次加5滴后测pH,加到30滴时共测7次,B正确;C、磷酸盐缓冲溶液可以H

2PO4-/HPO42-在不同的pH值下形成缓冲体系,C正确;D、生物材料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加入pH超出其调节范围,无法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D。6.有媒体报道称,云南昭通一名16岁女生因出现呼吸急促、四肢麻木、肢体抽搐等症状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经医

生诊断为情绪过激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急促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该患者的症状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C.若手足抽搐的症状难以缓解,可以注射适量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治疗D.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平稳患者的情绪

,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

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详解】A、该

患者呼吸急促,使CO2大量排出,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低,造成血浆pH升高,导致呼吸性碱中毒,A错误;B、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四肢麻木、肢体抽搐等症状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B正确;

C、人体血钙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若该患者手足抽搐的症状难以缓解,可以注射适量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治疗,C正确;D、该患者是因为情绪过激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平稳患者的情绪,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D正确。故选A。7.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

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值将下降C.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D.图2中

从A到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电极均在膜外,静息时无电流产生;图2中的A点的电位为静息电位,C点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

,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详解】A、受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B、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降低,则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图2

中C的电位将下降,B正确;C、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测量到电位是零电位,不能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C错误;D、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经协助扩散内流形成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8.“渐冻人症”也叫肌萎缩

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突触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ALS患者不能

产生感觉B.谷氨酸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C.Na+过度内流会导致神经元渗透压升高而水肿破裂D.及时清除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可避免Na+过度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因为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

电位,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NMDA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受体谷氨酸识别,二是作为离子通道蛋白运输Na+。【详解】A、ALS患者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但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并不影响感觉的产生,A错

误;B、谷氨酸与NMDA结合使Na+通道打开,引起Na+内流,B正确;C、Na+过度内流会导致神经元渗透压升高而水肿破裂,C正确;D、及时清除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可避免Na+通道持续打开,D正确。故选A。9.如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

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下肢的运动B.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面部感觉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答案】B【解析

】【分析】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做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出现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出现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

在底部,上肢的代表区则在两者之间。【详解】AC、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所以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下肢的运动,AC正确;B、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而面部感觉是大脑皮层控制的,B错误;D、躯体运动中枢中皮层代表区范围与运动复杂程度成正相关,手的运动比较精细,在中

央前回所占的区域较大,因此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D正确。故选B。10.排尿受脊髓和大脑皮层的共同控制,有些人由于外伤等丧失意识,会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如图表示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A.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B.产生尿意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婴儿的排尿不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由图可知,兴奋不仅在反射弧中传导,还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

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人有意识的控制排便和排尿反射,表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也是受大脑控制的。【详解】A、由题图可知,⑤为感受器,④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①

为效应器,②为支配膀胱的传出神经,它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利于排尿,A正确;B、尿意是由大脑皮层产生,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婴儿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其大脑皮层还不能对脊髓进行有效调控,婴儿的排尿不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正确;D、由题图可知,兴奋不仅可在反射弧中传导,还可从脊髓传至大脑皮层,即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D正确。故选B。11.情绪的稳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某种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

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的的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B.图中①②③可分别代表消极情绪、抑郁、抑郁症C.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突

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有助于缓解抑郁【答案】D【解析】【分析】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试、身边的人知识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

,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或更好的应对情绪波动。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快的恢复情绪平稳,享受美好的、充满意义的生活。【详解】A、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

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A正确;B、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B正确;C、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所以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正确;D、抗抑郁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

羟色胺的回收,从而缓解抑郁,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降低不利于于缓解抑郁,D错误。故选D。12.促胰液素可通过介导肠道一褐色脂肪组织(BAT)—大脑轴,刺激小鼠的饱食中枢。研究发现,小鼠进食后,促胰

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以激活脂解作用(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鼠进食后血液中促胰液素升高,同时大脑皮层细胞中SCTR基因表达B推测小鼠进食后,BAT中促胰液素受

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C.若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D.促胰液素是在胃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促进胰液分泌的多肽类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后,激活脂解作用,进而激

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该过程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详解】A、SCTR是促胰液素受体,存在于褐色脂肪组织(BAT)中,不存在于大脑坡层细胞中,A错误;B、推测小鼠进食后,血液中促胰液素升高,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促胰液素通过与BAT

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以激活脂解作用(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B正确;C、由题意可知,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后,激活脂解作用,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故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

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C正确;D、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分泌,是在胃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激素,作用于胰腺,其化学本质是多肽,D正确。故选A。13.为验证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实验,他们选择若干健康且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并均分为I~V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A.X是生理盐水,注射X后V组家兔无明显变化B.第二次注射后,与II组家兔相比,IV组家兔缓解低血糖状态滞后C.第二次注射后,III组家兔可能会出现昏迷、体温下降等现象D.第二次注射后,与II组家兔相比,V组家兔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较

低【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流程:首次注射时,I组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II~V组作为实验组;第二次注射时,V组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II~IV组作为实验组,且这三组都会使血糖浓度升高。2、胰高血糖素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其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升高血糖;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详解】A、首次注射时,I组不作特殊处理,属于对照组,所以X是生理盐水,注射X后V组家兔无明显变化,A正确;B、低血糖时快速升血糖的方法是注射葡萄糖,所以第二次注射后

,与II组家兔相比,IV组兔缓解低血糖状态滞后,B正确;C、第二次注射前已经出现低血糖症状,第二次注射后,III组是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所以此时家兔可能会出现昏迷、体温下降等现象,C正确;D、V组家兔注射的是生理盐水,血糖浓度变化不大,II组家兔注射的是葡

萄糖,血糖浓度升高,因此第二次注射后,与II组家兔相比,V组家兔血浆中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较高,D错误。故选D。14.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

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催化细胞内有机物代谢过程,促进生长和发育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高C.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比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少D.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

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当外界温度降低,人紧张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当甲状腺激素过高,对下丘脑和

垂体的分泌作用有抑制作用。【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不具有,A错误;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根据负反馈调节,该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低,B错误;C、甲状腺激素

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C正确;D、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垂体的控制,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D错误。故选C。15.如图表示人体水盐平衡的

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是抗利尿激素,其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B.c是大脑皮层,是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C.b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接受a的信号后会增加排尿D.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a代表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

体释放的,b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代表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详解】A、由图可知,a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再由垂体释放,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B、c是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水盐平

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C、b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接受刺激后,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C错误;D、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16

.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内的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如图为醛固酮的作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X可能是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B.醛固酮需要进入到受体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C.醛固酮可能是促进细胞X内Na+通道等的合成来发挥作用D.若人体内醛固酮分泌异

常减少,可能会引发高血钠的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醛固酮是一种增进肾脏对于离子及水分子再吸收作用的类固醇类激素(盐皮质激素家族),主要作用于肾脏,进行钠离子及水分子的再吸收。【详解】A、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故细胞X可能是肾小管或集合管细

胞,A正确;B、分析图可知,醛固酮需进入到靶细胞内才能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B正确;C、分析图可知,醛固酮与细胞X内的受体结合后可能是通过促进Na+通道、钠钾泵、合成ATP的酶等的合成进而发挥作用,C正确;D、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

重吸收,故醛固酮分泌异常减少可能会引发低血钠症,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2分)17.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

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请回答下列问题:(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和血浆,两者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_的含量不同。(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可能会出现________现象。(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

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醇脱氢酶乙醛→乙醛脱氢酶乙酸→二氧化碳和水①饮酒者血浆中的少量酒精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

吸抑制会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的pH呈下降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①.组织液②.蛋白质(2)组织水肿(3)①.4②.

组织液③.-3HCO2-4HPO【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1详解】肌肉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血浆;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小问2详解】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增多,人

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小问3详解】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肺泡壁细胞膜2层=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②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其中参与调

节的离子主要有HCO3-、HPO42-。18.科学家在研究反射弧功能时进行了下列实验。将蛙的后肢肌肉E及神经B、D剥离出。当用电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发生收缩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和

它所支配的______组成的。(2)若对后肢皮肤A施加一强刺激,后肢肌肉E会发生收缩反应,该反应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若是反射,写出反射的大体过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________。(3)如果将B剪断,刺激近A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C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B的功能是____

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如果将D剪断,刺微近C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E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D的功能是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4)如果B、D完整,C处被破坏,再刺微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无收缩反应,说明C的作用是______

__。(5)实验研究说明,动物(或人)的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这需要保持______(结构)的完整。【答案】(1)肌肉或腺体(2)①.是②.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3)①.传入②.传出(4)接

受B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向下传导(5)反射弧【解析】【分析】题图分析:B上有神经节,因此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出神经,E表示效应器。【小问1详解】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五部分,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共同组成的。【小问2详解】A表示感受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出神经,E表示效应器,对后肢皮肤A施加一强刺激,后肢肌肉E会发生收缩反应,该反应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发生的反射过

程为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小问3详解】如果将B(传出神经)剪断,刺激近A处(感受器)端,E(效应器)无收缩反应,刺激近C(神经中枢)处端,E(效应器)有收缩反应,说明B(传出神经)能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中枢对传入信息加以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故B的功能是传入神经冲动;如果将D(传出神经)剪断,刺激近C处端,E(效应器)无收缩反应,刺激近E(效应器)处端,E(效应器)有收缩反应,说明D(传出神经)能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从而引起

相应的活动,故D(传出神经)的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小问4详解】如果B(传出神经)、D(传出神经)完整,C处(神经中枢)被破坏,再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效应器)无收缩反应,说明C(神经中枢)能对传入信息加以

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故C的作用是接受B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冲动,并传给D传出神经。【小问5详解】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19.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表现的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如图为胰岛素的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血糖浓度降低会使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等过程来升高血糖,升高的血

糖又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该调节机制为_________调节。(2)图中②为__________,③依赖于__________(填信号分子)作用于胰岛B细胞。结合图示,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受体后,降低血糖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__。(3)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胰

岛素含量正常但血糖水平升高,据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是_____。【答案】(1)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②.交感神经③.负反馈(2)①.下丘脑②.神经递质③.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合成为糖原;促进葡萄糖氧

化分解(3)胰岛素受体缺乏【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偏高时,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时,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某

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时,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低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另外的区域,通过神经控制

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小问1详解】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血糖浓度降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等过程来升高血糖,升高的血糖又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该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

节;小问2详解】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某区域,该区域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结合图示,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受体后,降低血糖的具体途径是促进葡萄糖载体转运到细胞膜上,从而促进血糖的吸收,进而

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转化为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小问3详解】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胰岛素含量正常但血糖水平升高,据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是胰岛素受体缺乏。20.如图为雄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据图回答问题。【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

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____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分泌也存在____调节。(2)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后,通过____识别并作用于靶细胞。完成信息传递后

,这些激素就会____,因而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3)研究表明阿片类毒品(如吗啡、海洛因等)被吸食后会直接作用于垂体,影响人体性腺功能。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吸毒史平均4年、吸毒量平均1.5g/d)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别LH(mIU/mL)FS

H(mIU/mL)T(mTU/mL)健康者4.656.36.51吸毒者1.442.864.08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中的____(填序号)。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体内_____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

确定。【答案】(1)①.分级②.(负)反馈(2)①.受体②.被灭活(3)①.②③④②.LH和FSH【解析】【分析】1、分析图1:本图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由图可知,图甲是雄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

级调节,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2、分析表格:吸毒者和健康人相比较,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降低,对图1来说②③④过程减弱造成的,只有①的受T的抑制作用减弱,①增强。【小问1详解】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所以由图可知,①②③过程是分级调节,某激素分泌量增

加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所以图示中④过程是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激素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识别靶细胞,传递信息。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而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小问3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吸毒者体中LH、FSH和T的

含量减少,所以②③④过程都减弱;因为吸毒者体中LH和FSH的含量低,所以先将其补充到正常水平,如睾丸受损则T含量基本不变,如是LH和FSH减少所引起的,则T恢复正常。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