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囚绿记》课件17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x,共(17)页,6.62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3cf46354733ed44ec8e4f6e38f8ac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囚绿记》作者·陆蠡山水的绿色无边的绿意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爱国主义革命烈士。长期从事抗日活动,因在其主编的刊物书籍中涉及抗日内容,1942年4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时年34岁。1983年,
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好友巴金称他有一颗“黄金的心”。作品有散文诗《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lǐ瞥见()piē猗郁()yī蕈菌()Xùnjūn:蘑菇急不暇择()xiá: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
择。揠苗助长()yà: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淅沥()Xīlì涸辙()Hézhé:水干了的车辙,形容极度饥渴。婆娑()Pósuō:盘旋舞蹈的样子。1、文题中“囚”是什么意思,“绿”指的是什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原文的话)?“囚”是囚禁“绿”指绿色的常春藤“我从破碎
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结构脉络寻绿(1-4):绿的由来及铺垫赏绿(5-7):对绿枝条的直接描写囚绿(8-12):囚绿的经过和结果释绿(13):背景及绿获得新生怀绿(14):离别后怀念绿2、作者为什么“
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3、作者为什么喜爱绿?绿色很宝贵,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在这里作者孤独陌生,于是象征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就成他唯一的朋友,因此作者说“怀念绿色把心都等焦了”。暗示作者的人生不顺利,甚至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
不安定,故而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
屈的浩然正气,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写作背景4、“绿”被囚后产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常春藤什么样的特点?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开始:依旧伸长、攀援、舒放,并且比外边长得更快;尖端总是
朝着窗外。甚至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后来:失去青苍的颜色,变柔绿、嫩黄,枝条变细、娇弱,像病了的孩子。常春藤的特点:柔弱但却蓬勃、向阳、固执5、囚“绿”为什么放绿?•卢沟桥事件发生,作者要回到南方去。•出于良心,不忍绿枝条彻底枯死因此放绿。•“我”被青藤那顽
强抗争、永向光明的精神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6、“绿”象征着什么?“被囚的常春藤”具体指哪些人?象征:光明、自由与和平“被囚的常春藤”的意蕴: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人民。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目录CONTENTS总结课文归纳主旨本文通过写作者与常青藤的一段“交往”过程,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也表达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诚挚祝愿和坚定信念,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情感。探讨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谈谈你的理解。文章借赞美常青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青藤的期
望,祈祝沦亡的祖国能早日获得解放。艺术特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用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象征着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也包含着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2、
语言形象、亲切动人(1)作者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它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人。(2)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绿”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想一想共勉:当我们的生命
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石缝间的生命沙漠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