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叶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30.43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356b2cda0eedde5baa16f33c8a3e6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述了汉朝与东夷的关系:“王莽篡位,貊人寇边。建武之初,复来朝贡。时辽东太守祭肜威誉北方,声行海表,于是溅、貊、倭、韩万里朝献……逮
永初多难,始入寇钞;桓、灵失政,渐滋曼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A.加强了对东夷的控制B.与东夷的关系随政局起伏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与东夷的交流日益密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
朝(中国)。材料记述了王莽、光武帝、汉安帝及桓灵二帝几个历史阶段,政局或稳或乱,蛮夷与汉朝的之关系也随之起伏,时降时叛,B项正确;在汉朝实力衰弱时,东夷与汉朝关系并不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开明民族政策,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未体现出汉朝与东夷交流密切,排除D项。故选B
项。2.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这一演说词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的D.司法独立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
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体现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三权分立,有利于权力的制衡,故C项符合题意;华盛顿告诫的对象是政府部门领导,并非中央与各州,与中央集权原则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自由平等体现美国人权,材料只提到部门权力,二者并不相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提到政府领导要在宪法范围内行事
,不要干涉其它部门,并未涉及司法独立原则,故D项不符合题意。3.民国初年,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与清末咨议局的选举已有不同:“居住选区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缩减:500元的不动产资格比之清末的5000元亦削减9/10:选民年龄为
20岁而清末的为25岁,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可知民国初年A.民主政治有鲜明中国特色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D.宪政机制对权力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
国初年对国会议员的资格要求与清末预备立宪时大大降低,这使得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无法体现民国初年的政治具有中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法案,看不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B项;宪政机制是以宪法为依据,对权力的控制制约机制,材料并未体现宪政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4.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的,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这一规定()A.体现
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B.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C.扩大了封建政府统治基础D.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科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应试者与侍郎有亲戚故旧关系,由考功员外郎主试;宋代规定应试者有亲戚在本
州为官或为主试官时,由各路转运司主试”,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与宋代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都是为了避免科举考试的作弊,体现了科举制公平公正原则,A项正确;“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扩大录取人数,不能体现“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C
项;材料未体现录取对象的变化,无法得出“扩大了官吏集团的人才来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的的5.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成为
“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确保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B.保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C.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管理D.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官为终身
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当政府发生危机或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能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B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并不是用于政府决策,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涉及事务官的选拔管理,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稳
定特征,并未体现权力的“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6.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的变
革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可知北洋政府推动了近代人事制度的变革,A若同瞭解;材料主旨不是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确立”错误,排除C项;“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
为“常经”,例为一时权宜,令是太祖随时发布的诏令。诏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时甚至法外施刑。这反映出当时()A.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B.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D.司法尚未取得独立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信息“诏令...法律效力常在
律、例之上”表明,该时期的司法会受到人为干扰,尚未有独立地位,D项正确;A项中“缺乏实用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律例合编”,排除C项。故选D项。8.宗教改革前,西的文化教育、科学研
究与基督教、经院哲学混为一体,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学校办在教堂和修道院里,教师由僧侣担任,课程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A.宗教和世俗文化矛盾尖锐B.欧洲在科技文化水平上落后C.人们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D.文化教育居于社会基础地位【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课程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等信息可知,说明基督教控制着当时的教育事业、科学文化等,即人们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宗教和世俗文化一体,没有体现两者矛盾,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欧洲和其
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文化水平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欧洲在科技文化水平上落后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没有强调文化教育居于社会基础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9.1954年9月1
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A.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
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9月15日(中国)。由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项正确;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2010年,排除A项;戊戌变法时,《大清新律令》的制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
设近代化进程,排除C项;依法治国的提出时间是1997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元代在西南部分地区实施土司制度,土司官员由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清代则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元清两代的做法都()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延续了前代边疆治理
体制C.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发展D.阻碍了民族间的交流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实行土司制度属于因地制宜治理西南的措施,适应了当时南方民族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而清朝废除吐司
改任中央任命的流官则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C项正确;土司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改土归流”更加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项;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机制是对前代管理体制的改变,排除B项;两者都有利
于民族间的交流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11.《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规定,"除术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而联合国安理会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
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这一变化()A.有效避免了战争和冲突B.集体安全原则被放弃C.反映出多极化趋势加强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
否决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国联.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强调大国协调作用,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集体安全原则被放弃,排除B项;C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1949—1956年,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19
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表团9人,由团长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1届亚洲运动会。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A.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成熟C.紧随了“三个世界”时代判断D.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
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1届亚洲运动会”等可以得出,中国通过体育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获得更多国家
的支持,从而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D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三个世界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故选D
项。13.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的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
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D.北魏实现了对北方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流通情况可以折射出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商品经济
的发展情况,结合材料可知,十六国和北魏以前商品交换很少用货币,北魏以后铸币多,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北魏时期北方商品经济得到恢复,B项正确;北魏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尚未转移,不符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市场管理的规范,货币流通的情况只能折射商品经济恢复情况,排除C项;
材料没有明确交代当时北魏统一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表所示为一条鞭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一条鞭法()做法意图核心措施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积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A.是土地所有制度的变更B.是国家财政政策的
优化C.其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D.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使税赋相对均平”、“使税赋趋于稳定”、“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可知一条鞭法的实行是意图使赋税制度更加合理,因此是国家财政政
策的优化,B项正确;一条鞭法是赋税制度,和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A项;“富国强兵”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一条鞭法没有使明朝社会实现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5.唐朝陆贽说:“汉置常平之仓,隋氏立制,
始创社仓,终于开皇,人不饥馑。除赈百姓外,一切不得贷便支用。每遇灾荒,即以赈给。”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重视积谷备荒B.政府鼓励农业生产C.民间借贷活跃D.救济制度较为完备【答案】A【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汉置常平之仓,隋氏立制,始创社仓”、“每遇灾荒,即以赈给”可知,古代社仓在丰收之时储存粮食,灾荒之时,可以提供给百姓一定粮食,反映了古代重视积谷备荒,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古代有
着社仓,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说明救济制度完备,排除D项。故选A项。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成了福利国家制度。政府扩大了社会福利的供给,且直接干预社会福利保障和福利供给,使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从局部劳动者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
经济危机使企业纷纷倒闭B.欧盟成立促进各国经济发展C.国家干预使经济发展较快D.民权运动废除种族歧视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府扩大了社会福利的供给,且直接干预社会福利保障和福利供给,使社会福利的覆盖面从局部劳动者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
家加大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经济发展较快,促进了福利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此时并没有经济危机,排除A项;欧盟成立于90年代,排除B项;D项与福利国家制度完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
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
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答案】(1)内涵:追求
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世家大族的选官特权(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参政。(答出三点即可)(2)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答出两点即可)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常任。(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一“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可以得出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依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
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以得出打破世家大族选官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原因: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
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依据"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
、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可得出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特点:依据材料二"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
高效的政府”,结合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从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法制化;政治中立;文官常任制;通才性;重视职业培训等角度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刘邦一入关中就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民约法三章。惠帝四年,“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令》
高后五年,“弛商贾之律”。文帝五年“除盗铸钱令”,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赋”。汉初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增删修订成《九章律》。另外汉朝的法律有律、令、科、比等各种形式,律是已经成文的东西,如《九章律》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汉律六十篇》等
。而令则主要是皇帝的诏令,它的法律效力高于律。汉宣帝时,廷尉杜周办案,“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旨为狱”。别人指责他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之是,何古之法乎?”——摘编自车佐贤《从出土简
牍看秦汉法律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二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
:“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明律》的主要特点。【答
案】(1)思想:法令一统(强化君主权威);约法省刑(减轻刑罚);与民休息;因时而治(令高于律)。(2)特点:条例繁杂,内容广泛;儒法结合;严刑酷法;重视经济立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汉朝。据材料一“材料一刘邦一入关中就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民
约法三章”可知,法令一统(强化君主权威);据材料一“惠帝四年,‘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令》高后五年,‘弛商贾之律’。文帝五年‘除盗铸钱令’,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赋’”可知,约法省刑(减轻刑罚),与民休息;据材料一“而令则主要是皇帝的诏令,它的法律效力高于律”可知,因时而治(
令高于律)。【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朝。据材料二“《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可知,条例繁杂,内容广泛;据材料二“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行刑上”可知,儒法结
合;据材料二“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可知,严刑酷法;据材料二“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
等编”可知,重视经济立法。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一战后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的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
系。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
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2009年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2015年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据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根据材料,
围绕“国际货币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这一主题自拟一个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围绕主题拟定题目,不得照抄主题,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英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英镑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阐述: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最大
殖民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据了霸主地位,控制世界金融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被美国、德国超过,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一战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丧失世界经济霸主
地位,英镑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英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导致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经济实力衰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英镑地位更加衰败,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存继,走向解体。综上所述,影响英镑国
际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经济实力,英镑国际地位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示例二论题:二战后至今国际货币中心地位由美元为主导到美元削弱,但仍发挥重要作用。阐述:美国独立后,经过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资本主义发展走上快车道;第二次
工业革命中美国科技发明领先,经济实力大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
滞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处于守势,加之欧洲、日本崛起,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兴起交织,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发生动摇)。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多极化趋势增强;布雷顿森林
体系自身的制度弊端显现,美元霸主地位削弱,国际货币由美元为主导发展到美元削弱,但仍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影响国际货币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美元国际货币中心地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示例三论题: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变化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
弱决定的。阐述:参见示例一和二(此处略)【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围绕“国际货币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自拟题目,可以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金融中心由英国到美国再到体现多中心的发展趋势,国际货币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受到金融中心经济实力的影响。如确定论题:英国经济实力的
变化影响英镑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可以结合英国如何实力上升推动了其金融货币中心地位的形成,其经济实力的下降又使得金融货币中心发生转移。可阐释如下: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据了霸主地位,控制世界金融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被美国、德国超过,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一战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英镑的霸权地位
开始动摇;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英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导致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经济实力衰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英镑地位更加衰败,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存继,走向解体。综上
所述,影响英镑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经济实力,英镑国际地位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如确定论题:二战后至今国际货币中心地位由美元为主导到美元削弱,但仍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结合美国如何实力上升推动其金融货币重心地位的形成,其经济实力的下降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使其金融货币中心发生转移。可阐释如下:美国独立后,经过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资本主义发展走上快车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科技发明领先,经济实力大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
货币金融体系;19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处于守势,加之欧洲、日本崛起,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兴起交织,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发生动摇)。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迅速发展,多极化趋势增强;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的制度弊端显现,美元霸主地位削弱,国际货币由美元为主导发展到美元削弱,但仍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影响国际货币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美元国际货币中心地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如确定论题: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变化是
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弱决定的。可以结合上述两种论题进行整体阐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宗族遍及城乡,设立了义学、义仓、养济院等组织;修订《宗约》、《族规》、《族范》、《家诫》等,内容涵盖“勤、俭、学、善、廉”等。宗族族长可协助保、甲
长,稽查乡里,如有“纠众持械互斗者,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官报明”。——摘编自何一民《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材料二1940-1990年美国社区治理发展一览表时间治理重点治理主体1940-
1970(1)社区贫困(2)社区生活质量(1)政府(2)社区居民1970-1990(1)就业机会(2)社区吸引投资能力(1)社区发展公司(2)社区居民(3)政府、各方机构和组织——摘编自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宗族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940-1990年美国社区治理的经验。【答案】(1)进行社会救济;教化乡里;协助基层治理;维护地方治安(缓和社会矛盾)。(2)关注民生;注重社区建设;合理规
划社区发展;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发挥自主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宗族遍及城乡,设立了义学、义仓、养济院等组织”,得出进行社会救济;据材料“宗族族长可协助保、甲长,稽查乡里”,得出教化乡里;协助基层治理;据材料“纠众持械互斗者
,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官报明”,得出维护地方治安(缓和社会矛盾)。【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0—1990年(中国)。据材料“社区贫困”,得出关注民生;据材料“社区居民”,得出注重社
区建设;据材料“社区发展公司”,“社区吸引投资能力”,得出合理规划社区发展;据材料“就业机会”,得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发挥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