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557.1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ec439450705bb981fad7795ada986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全为隐性性状B.F1全为显性性状C.F2性状分离比为1:1D.F2基因型比例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
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全是高茎,表现为显性性状
,A错误,B正确;CD、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F2基因型比例为1:2:1,C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C.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答案】C
【解析】【分析】1、表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综合调节共同共同控制的,即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
遗传,【详解】A、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A错误;B、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不一定相同,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错误;为C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有纯合
子出现,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AA和aa,C正确,D错误。故选C。3.将高茎(DD)豌豆和矮茎(dd)豌豆间行种植,矮茎豌豆的子一代表型为()A.都是矮茎B.都是高茎C.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1:1D.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3:1【答案】A【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自交,故将高茎(DD)豌豆和矮茎(dd)豌豆间行种植,矮茎豌豆的子一代表型为都是矮茎,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羊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黑毛
是隐性性状B.I-1和I-2的基因型不同C.II-1基因型为AaD.II-2基因型是Aa的概率为1/2【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一对白色羊生下了黑色羊,说明黑毛是隐性。【详解】A、一对白色羊生下了黑色羊,说明黑毛是隐性,A正确;B、I-1和I-2的基因型相
同,均为Aa,B错误;C、II-1基因型为aa,C错误;D、II-2基因型是AA或Aa,其中Aa的概率为2/3,D错误。故选A。5.将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推测子代表型和基
因型各有()A.2种、4种B.2种、6种C.4种、4种D.4种、6种【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将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逐对考虑,YY×Yy→YY、Yy,rr×Rr→rr、Rr,则子代中表型=1×2=2种,基因型=2×2=4种。故选A。6.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同源
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b1和b2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结果有差异D.进行d1和d2过程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abcd分别表
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据此答题。【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b1和b2)过程中,A正确;B、c为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
细胞,B错误;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都是减数分裂,但是结果有差异,b1分裂结束后可形成四个精子,而b2分裂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C正确;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女性为XX,男性为XY,D
正确。故选B。7.下列有关“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探究实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模拟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一共需要画2个纺锤体B.模拟3对同源染色体,需要2种颜色的橡皮泥C.模拟过程中解开每条染色体上的铁丝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D.模拟
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每条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模拟过
程中需要画三个纺锤体,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画一个纺锤体,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两个细胞,故需要画两个纺锤体,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来源,故模拟3对同源染色体,需要2种颜色的橡皮泥,B正确;C、模拟制作过程中,解开每个染色体上的
铁丝,表示着丝点(着丝粒)分裂,C错误;D、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是同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8.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为该病家族系谱图,其中III-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A.I-1和I-3B.I-1和I-4C.I-2
和I-3D.I-2和I-4【答案】D的【解析】【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红绿色盲
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其中III-1患病,其致病基因分别来自II-1和II-2,II-1的致病基因来自I-2,而II-2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4,故III-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I-2和I-4。故选D。9.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下列对F1表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雌雄都有芦花鸡B.雌鸡都是芦花鸡C.雌鸡都是非芦花鸡D.雄鸡都是非芦花鸡【答案】C【解析】【分析】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
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解】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子代中基因型有ZBZb、ZbW,表现为雌性都是非芦花鸡,雄性都是芦花鸡。C符合题意。故选C。10.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噬菌体(下图)的遗传物质是DNA,该实验用35S标记了
()A.②B.③C.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D【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了噬菌体中的核酸(DNA)和蛋白质,通过观察沉淀物和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以及子代噬菌体是否具有
放射性来得出实验结论。【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其成分包括DNA和蛋白质,图中①和③代表的是其蛋白质外壳,②代表的是其核酸DNA,DNA由C、H、O、N、P元素组成,蛋白质一般包含C、H、O、N、S等元素,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具有放射性的35S标记的是蛋白质①和③,ABC错误,D正确,故
选D。11.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究实践中,下列思考错误的是()A.DNA分子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C.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
在内侧D.DNA分子不同的空间结构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通常具有两条链,两条链按照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在
内侧,且遵循A-T、G-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C正确;D、一般而言,DNA分子空间结构相同,都是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多样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D。12.下图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的泡状结构为DNA复制泡,是DNA上正
在复制的部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NA有多个复制起点B.复制时先全部解旋,再进行半保留复制C.一个DNA分子上出现多个复制泡可提高复制效率D.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3)模板:DNA的双链;(4)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ATP;(5)方式: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7)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8)产物:DNA分子。【详解】AC、复制泡大小可判断复制起始的早晚,照片中复制泡大小不一,推测复制起点并非同时启用,即DNA有多个复制起点,一个DNA分子上出现多个复制泡可提高复制效率,AC正
确;B、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B错误;D、DNA复制需要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条件,D正确。故选B。13.一条DNA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AGGATCC—3',那么它的互
补链序列是()A.5'—CCTAGGA—3'B.5'—GGATCCT—3'C.5'—AGGATCC—3'D.5'—TCCTAGG—3'【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详解】在DNA分子中,含有两条互补的单链,且反向平行,相关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G-C,据此,若一条DNA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AGGATCC—3',那么它的互补链序列是5'—GGATCCT—3'。故选B。14.在DNA分子的一条
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A.2个氢键B.3个氢键C.—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答案】C【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①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平行方式盘旋
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详解】A、DNA双链中的A-T碱基对之间通过2个氢键相连,单链中相邻碱基之间不是通过2个氢键相连的
,A错误;B、DNA双链中的C-G碱基对之间通过3个氢键相连,单链中相邻碱基之间不是通过3个氢键相连的,B错误;C、每个脱氧核苷酸中碱基与脱氧核糖相连,脱氧核糖与磷酸相连,在一条DNA单链中,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
糖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相连,因此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起来的,C正确;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NA单链中的相邻碱基之间不是通过该结构进行连接的,D错误。故选C。15.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为鉴定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测交C.为确定果蝇眼色性状
的遗传方式是否属于伴性遗传,可进行正反交实验D.艾弗里运用“加法原理”提出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加法原理是绐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
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A错误;B、为鉴定高茎
豌豆是否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是杂合子,B错误;C、为确定果蝇眼色性状是否属伴性遗传,可进行正反交实验,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可证明是伴性遗传,C的正确;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减法原理”,即通过逐步加入不同的酶去除不同
物质的作用,证明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D错误。故选C。16.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丝氨酸的密码子是()DNA双链TAGTmRNAtRNAAG氨基酸丝氨酸A.TCAB.AGUC.UCAD.AG
T【答案】C【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详解
】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表中丝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含有A和G,可判断对应的mRNA碱基含有U和C,转录的模板链碱基含有A和G,可确定转录的模板链应为DNA双链中下面一条链,故可进一步确定mRNA的第三个碱基应与模板链的T配对,是A,故丝
氨酸的密码子是UCA。故选C。17.下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不能发生在细胞核中B.①④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②合成RNA的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核外D.⑤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
:图示为中心法则示意图,其中①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详解】A、③过程为翻译,不能发生在细胞核中,而是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B、①④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①DNA的复制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而④RNA复制中的
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错误;C、②为转录,合成RNA的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外,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错误;D、⑤过程为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故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A。18.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发生了甲基
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B.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一般没有变化C.表观遗传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D.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
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详解】A、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DNA的甲基化后,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A正确;BC、表观遗传是指
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故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一般没有变化,且发生的变异可以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B正确,C错误;D、表观遗传的调节机制有DNA修饰、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核小体定位等,故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C。
19.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执行功能障碍等痴呆表现为特征,也称老年性痴呆。AD的病理本质为神经元损伤,因此细胞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神经细胞缺失的问题。间充质干细
胞(MSC)具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能力,对神经元修复有直接的作用,它还具有归巢性,移植后可转移到损伤和炎症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生物体执行各项生理功能B.对某AD患者而言,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所携带
的遗传信息相同C.与神经元相比,MSC的分裂能力更强,分化程度更低D.MSC分化为不同类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2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多细胞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也就不可能正常发育。细胞分
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详解】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对于同一个体而言,其体细胞均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性息,所以对某
AD患者而言,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正确;C、由题意可知,MSC是干细胞其分裂能力高于神经元,分化程度低于神经元,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
细胞的潜能和特性,MSC分化为不同类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20.下图是环境对酵母菌生存状态调节示意图。当酵母菌细胞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通过溶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
胞凋亡只受基因调控,与环境无关B.自噬作用细胞通过溶酶体将自身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C.自噬作用能够延缓细胞因营养物质不足而死亡D.Akt、mTor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启动自噬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2、细胞面
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3、分析题图: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可通过对以上三个信息的分析,以“题图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
向”为切入点,围绕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有氧呼吸过程、细胞凋亡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结合题意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由题意可知,当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说明细胞凋亡不只受基因调控,也与环境有关,A错误;B、由题意可知,自噬作用是细胞通过溶
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B错误;C、自噬作用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能够延缓细胞因营养物质不足而死亡,C正确;D、分析图示可知,AKT和mTo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D
错误。故选C。21.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是A.图1中c对应的值是1,图2中b为有丝分裂B.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C.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D.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
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据图分析,图1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的DNA复制,图1中c点DNA复制已完成,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对应的值是1/2,,图2中b的DNA降低了两次,是减数分裂,A错误;B、图2中Q点后表示着丝
点(粒)已经分裂,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故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ef段上,B错误;C、图2中OP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位于图1中ef段,C正确;D、图1中de段的原因是着丝点(粒)分裂,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细胞分裂,故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不
相同,D错误。故选C。22.细胞(2N=8)的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所占比例为100%B.若进行
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最高为75%C.若每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自由组合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
某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
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
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详解】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根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内每条DNA都是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
15N的单链,经过第二次DNA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即第二次分裂中期同一条染色体不同染色单体上的DNA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即染色单体均含14N共有1
6条,A正确;B、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同一条染色体不同染色单体上的DNA一个是15N-14N,一个是14N-14N,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姐妹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因此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四个
子细胞含15N的细胞数可能为2个、3个、4个,故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最高为100%,B错误;C、根据C项分析可知,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含15N的细胞数可能为2个、3个、4个,当含15N的细胞数为4个时,细胞内的DNA为15N-14N和14N-14N;因此若每个子细胞中的每
条染色体都含15N,说明DNA只复制了一次,细胞发生的是减数分裂,由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D、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每个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则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共有8条,D正确。故选B。23.某植物果实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类型,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用一株红色果实植株和一株白色果实植株杂交,F1既有红色果实也有白色果实,让F1自交产生的情况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实验结果可推测红果为显性性状B.图中P、F1、F2的白色果实的基因型均相同C.F2中红色果实:白色果实=1:3D.F2中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子三代中纯合子占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F1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果实是显
性性状,红色果实是隐性性状。【详解】A、由题图可知,亲本白色果实和红色果实杂交,F1既有红色果实,又有白色果实,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F1白色果实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果实是隐性性状,白色果实是显性性状,A错误;B、因为白色果实是
显性性状,故图中P白色果实基因型为Aa、F1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Aa、F2的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Aa、aa,B错误;C、F1中红色果实占1/2,白色果实占1/2,F1红色果实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红果,F1白色果实自交得到F2中,红色果实∶白色果实=1∶3,所以F2中红色果实与白色
果实的理论比例是(1/2+1/2×1/4)∶(1/2×3/4)=5∶3,C错误;D、F2中白色果实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AA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F2中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子三代中纯合子占1/3+2/3
1/2=2/3,D正确。故选D。24.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使颜色完全消失,Bb使颜色淡化)。现有亲
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1和P2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占2/3C.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D.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4/7【答
案】D【解析】【分析】据题图可知,F2性状分离比为:3黑色:6黄褐色:7白色,因3:6:7是9:3:3:1的变形,说明菜豆种皮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AaBb,F2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①白色:
1/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②黄褐色:2/16AABb、4/16AaBb;③黑色:1/16AAbb、2/16Aabb。【详解】A、F2性状分离比为:3黑色:6黄褐色:7白色,因3:6:7是9:3:3
:1的变形,说明菜豆种皮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AaBb,因为F1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AaBb,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所以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正确;BC、F2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①白色:
1/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②黄褐色:2/16AABb、4/16AaBb;③黑色:1/16AAbb、2/16Aabb,F2中种皮为黑色的基因型为AAb
b和Aabb有2种,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占2/3,种皮为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有5种,B正确,C正确;D、F2中白色:1/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纯合子占3/7,D错
误。故选D。25.早金莲花的长度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效应。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6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1mm。任选一株花长为26mm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与亲本具有相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1/16B.1/8C.5/16D
.3/8【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则高度最高的基因型为AABBDD,最矮的基因型为aabbdd。【详解】已知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性。因
为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6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1mm,所以隐性纯合子aabbcc的花长为6mm,显性纯合子AABBCC的花长为36mm。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花长增加5mm,所以花长为26mm的个体中应该有(26-6)÷5=4(个)显性基因,这样的杂合
子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或AABbCc。以AaBbCC为例,其自交后代花长为26mm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4×1(AAbbCC)+1/4×1/4×1(aaBBCC)+1/2×1/2×1(AaBbCC)=6/16=3/8。综
上所述,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独立遗传。现以纯种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鳟鱼眼球颜色的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鳟鱼体表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2)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1中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
____。(3)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4)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_表型的个体,但实际上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
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5)为验证(4)中的推测,用F2中黑眼黑体个体分别与亲本中的___________(填表型)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表型及比例。若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______
_____,则该推测成立。【答案】(1)①.黑眼②.黄体(2)①.AAbb②.AaBb(3)①.4##四②.4/9(4)①.红眼黑体②.aabb(5)①.红眼黄体②.全为红眼黄体【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由
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可知,该杂交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推知F1中黑眼黄体为AaBb,黑眼和黄体都为显性,且亲本都是纯合子,因此亲本中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黄体,在鳟鱼眼色性状中,黑眼为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由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可知,该杂交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推知F1中黑眼黄体为AaBb,黑眼和黄体都为显性,且亲本都是纯合子,因此亲本中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AAbb。【小问3详解】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1AABB、2AABb、2AaB
B和4AaBb,与F1基因型(AaBb)相同的概率是4/9。【小问4详解】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黄体黑眼:黄体红眼:黑体黑眼:黑体红眼=9:3:3:1,实际并未出现红眼
黑体,可能是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小问5详解】为验证(4)中的推测,即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则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是A_bb、aabb,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aaBB)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其中有一组组合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即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
。27.下图是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中的短线表示长度为5um,A至D为减数分裂I,E和F为减数分裂II。回答下列问题。(1)图C表示减数分裂I___________期,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图D表示减数分裂I
___________期,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图E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图F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2)水稻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般都
相同,一条来自___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___,叫做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答案】(1)①.中②.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④.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⑤.次级精母细胞⑥.12(2)①.形状②.大
小③.父方④.母方⑤.联会的【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
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
】由于A至D为减数分裂I,E和F为减数分裂II,图C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分裂I中期。图D同源染色彼此分开,向细胞两级移动,表示减数分裂I后期。图E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图F为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为1
2条。【小问2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大小和形态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称为联会,形成四分体。28.下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D、d)的系谱图(图
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据图回答问题。(1)科学家已经确定该病是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II-2和II-4___________(填“携带”或者“不携带”)致病基因,II-1基因型是___________。(2
)如果图中II-3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要想避免后代中出现患者,可以建议生___________(填“男孩”或者“女孩”)。【答案】(1)①.不携带②.XDXd(2)①.1/2##50%②.男孩【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
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小问1详解】由于科学家已经确定该病是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则一旦有D基因,则必然患病,而图中的II-2和II-4都正常,故不携带致病基因;II
-1患病(有XD),但其父亲I-1正常,能传递给其Xd基因,则可推断其基因型是XDXd。【小问2详解】图中II-3患病,基因型是XDY,与正常女性XdXd结婚,后代基因型是XDXd、XdY,患病概率是1/2;
由于子代中男孩都不患病,女孩都患病,故想避免后代中出现患者,可以建议生男孩。29.下图为一段DNA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1代表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与碱基2相配对的碱基是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由
3、4、5组成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2)不同生物的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的比值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若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片段中,腺嘌呤有60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20%,则胞嘧啶
为___________个。【答案】(1)①.氢键②.鸟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相同(3)90【解析】【分析】图中1-5依次表示氢键、胞嘧啶、脱氧核糖、磷酸基团、腺嘌呤。【小问1详解】图中1表示氢键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碱基2胞嘧啶相配对的碱基是G鸟嘌呤,由3脱氧核糖、4磷酸基团、5腺嘌呤组成的结构名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解】不同生物的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的比值相同,均为1。【小问3详解】若在含有4种碱
基的DNA片段中,腺嘌呤有60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20%,则总碱基数为60÷20%=300个,A+T占40%,C+G占60%,C=300×30%=90个。30.I、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
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1)基因
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
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II、下图一表示番茄的花色遗传情况,图二为基因控制花色性状的方式图解。回答下列问题:(2)图一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F2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
型有___________种。让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3)利用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______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
_________。【答案】(1)①.1/6②.MmRr③.5/12(2)①.1/9②.3##三③.3/5(3)①.母本②.自由组合定律③.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基因型为Mm的植株
自交,F1中MM∶Mm∶mm=1∶2∶1,其中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故只有1/3MM和2/3Mm能够自交,则F2中雄性不育植株mm所占的比例为2/3×1/4=1/6;雄性不育植株m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
Mm)晚熟红果(Rr)杂交种的基因型为MmRr;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授粉,即自由交配,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有MR、Mr、mR、mr,比例为1∶1∶1∶1,则F1中有9种基因型,分别为1MMRR、2MMRr
、1MMrr、2MmRR、4MmRr、2Mmrr、1mmRR、2mmRr、1mmrr,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R∶Mr∶mR∶mr=1∶1∶1∶1,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R∶Mr∶mR∶mr=2∶2∶1∶1,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基因型为M
_Rr)所占比例为1/4×3/6+1/4×3/6+1/4×2/6+1/4×2/6=10/24,即5/12。【小问2详解】由子二代中9∶3∶4以及图二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图解可知,紫花为双显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型为A_B_,其中能稳定遗传AABB的占1/
3×1/3=1/9;根据图二可知,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三种;子二代蓝花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自交所得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2/3×1/4)÷(1-2/3×1/4)=3/5。【小问3详解】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