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155.8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e202084c81b032a621e4b855c058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西周夷王时,听信谗言烹杀了齐哀侯,立哀侯之弟为胡公。不久,齐国国人又击杀了胡公,立哀侯之子为齐献公。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度已日益瓦解B.礼崩乐坏已成为政治常态C.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D.周天子丧失
天下共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立哀侯之弟为胡公。不久,齐国国人又击杀了胡公,立哀侯之子为齐献公”可得出,本周末期社会混乱,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封,排除A项;“常态”的说法从材料
不能得出,排除B项;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排除D项。故选C项。2.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议员都是退休或卸任的行政官,总数大约三百人左右。元老院是备行政官咨询的机构,但由于它的成员都是历练丰富的元老,他们在外交、宗教和财政事务上往往具有最后的决定权。这说明元老院A.是最高权力机关B.
属于立法机构C.有助于国家决策D.拥有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元老院负责向执政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有助于国家决策,C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排除A项;元老院不属于立法机构,元老院的议决是建议,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
官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负责提出建议,排除D项。故选C项。3.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能从事任何官职。所有官吏必须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首相帕麦斯顿荐举一个亲信参加文官考试
,结果落选,派人到文官委员会去索取该生的孝卷,遭到拒绝。这体现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A.保证了政局稳定性B.克服了政治腐败源头C.遵循公平竞争原则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能从事任何官职。所有官吏必须
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可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以考试方式进行,择优录取;依据“首相帕麦斯顿荐举一个亲信参加文官考试,结果落选,派人到文官委员会去索取该生的孝卷,遭到拒绝”可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反对徇私舞弊,由此可以看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遵循了公平竞争原
则,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作用,排除A项;“克服了”的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是关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史实的记述。记述出处入由左,出由右《新唐书·马周传》中书令马周,
始以布衣上书.太宗览之。所陈世事,莫不施行。旧诺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唐〕刘计《隋唐嘉话》据此分析,这些记述可以说明唐太宗贞观年间A.实施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定B.出台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C.推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D.遵循轻重缓急的管理原
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实行左入右出的通行原则,这是右侧通行的交通原则,A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证实“最早”,排除B项;左入右出与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交通规则,反映不出轻重缓急,排除D项。故选A项。5.18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签订的《威斯特
伐利亚和约》前言:“过去许多年以来,在罗马帝国内部不断产生不和和分裂,以至整个德意志而且相邻各王国特别是法国,被卷入长期残酷的战争骚乱之中……由此交战双方都产生了建立普遍和平的愿望。”这表明,该会议A.
寻求和平协商解决争端B.斩断罗马帝国分裂局面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D.解决了德法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以至整个德意志而且相邻各王国特别是法国,被卷入长期残酷的战争骚乱之中……由此交战双方都产生了建立普遍和平的愿望”可得出该会议强调过去产生
了很多争斗,因此现在希望和平解决相关问题,因此该会议寻求和平协商解决争端,A项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项;当时没有欧洲一体化,排除C项;矛盾没有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6.从先秦到隋唐,里长的选任主要是乡里举荐或百姓选举,由县令委任,被称为“里长官任制”。北宋至明清时期,里长的选任
转向具有强制性徭役的职役﹐是为“里长职役制”。这一变化A.完善了基层治理B.激化了官民矛盾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保障了赋税征发【答案】C【解析】【详解】从“乡里举荐或百姓选举”到“里长职役制”,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基层的控制力更强,中央集权加强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
治理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与矛盾无关,排除B项;赋税并不能因此而得到保障,排除D项。故选C项。7.清朝中叶人口爆炸导致粮食压力增大,加上大片良田改种商品价值更高的烟草棉花等作物,红薯、玉米,以及后来传入的马铃薯,这些高产作物的种植
规模才扩大。但是在推广种植方面,仍需要朝廷的介入和干预。这说明当时农业高产作物A.导致了人口爆炸式增长B.受人口激增刺激而推广C.引进与人口发展无关系D.种植起到防灾赈灾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
可知,清朝中叶由于人口爆炸导致粮食压力增大,高产作物在推广种植方面仍需要朝廷的介入和干预,种植规模才扩大,反映了人口爆炸刺激了高产作物的推广,不是高产作物的推广导致了人口的爆炸,B项正确,A项错误;高产作物引进为养活更多的人
提供了条件,排除C项;高产作物种植是否起到了防灾赈灾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8.下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据此分析,该时期我国A.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B.粮食安全贡献率呈持续上升C.退耕还林造成耕
地面积减少D.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较高,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A项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表格数据信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退耕还
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排除C项;材料反映南方的粮食安全贡献率较低,无法体现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9.19世纪中叶,英国一则城市协会的报告中写道:“博尔顿市—--实在糟;布里斯托尔市—--糟极了,死亡率很高;赫尔市---有些部门坏得不堪
设想,许多地区非常污秽……”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家治理严重缺失B.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C.市镇建设十分落后D.已经实现了高度工业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实在糟”“糟极了,死亡率很高”“许多地区非常污秽”反映了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B项正确;材料无法
说明英国对城市治理的严重缺失,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故选B项。10.陆游有诗云:“雪前雪后梅初动,街北街南酒易赊身健不妨随处醉,有家未必胜无家。”该诗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市场兼具娱乐功能B.坊市分区
全面推广C.商业贸易高度繁荣D.抑商政策开始松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街北街南酒易赊”反映了宋代在商品零售业中,赊买卖行为已出现,体现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无
法说明抑商政策是否在此时开始出现松动,排除D项。故选C项。11.至南宋时历近千年,客家人在流离他乡的过程中,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渡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如下图)。据此可知,土楼民居A.具
有开放性风格B.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C.以种姓聚族而群居D.体现了军民合一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土楼建造特色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体现了客家人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的特点,C项正确;土楼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并不是军民合一,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国正式有铁路是1880年开平矿务局修建的唐胥铁路
(全长9.7千米),1888年延展到天津,全程130千米。至1894年,清政府共修筑铁路447千米,1945年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5523千米,可以通车的铁路到1949年为21989千米。这从侧面揭示了近代中国A.
历届政府对铁路修建的重视B.修筑铁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C.政局的混乱影响民生的改善D.发展交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修筑铁路客观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但从1880-1949年,我国修建和
通行的铁路只有2万多千米,增长速度缓慢,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遭受外国的侵略,国内的战争连绵不断,政局混乱,不可能有大量资金投入铁路的修建之中,C项正确,排除A项;BD两项是铁路、交通事业发展的影响,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C项。13.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秦国
有一医家医和,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认为六气太过,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医药学取得了重大突破B.出现了中医病因说C.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D.开始出现职业医生【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
和提出了著名的“六气病源”的病因学说,该学说“认为六气太过,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被后世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关于致病因素的学说,没有表明医药学取得了重大突破,排除A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的问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职业医生早在医和
之前就已出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0年春,突如其来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中国众多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测体温﹑戴口罩等成为人们自觉抗击疫情,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措施。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我国A.人民健康意识提高B.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文明生
活方式形成D.公共卫生观念得到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人民“实行封闭管理,测体温、戴口罩等成为人们自觉抗击疫情,加强自我防护重要措施”,这体现了我国公共卫生观念得到深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公共卫生观念,不仅仅是健康意识,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公共卫生观念得到深化,不能说明“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公共卫生观念得到深化,不能说明“文明生活方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5.《拿破仑法典》规定人人在民法上都是自由和平等的,动产和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和受到法律保护的,充分保障了契约自由和契
约的法律效力。拿破仑将这一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这一的的做法A.为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B.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兴起C.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法典》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私有财产,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
济形式,所以,拿破仑将这一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会推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D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是在17世纪的英国,时间不符,排除A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是宗教改革推动的,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7年,意大利启动“漫步与旅途”项
目,它围绕历史、宗教路线或者乡野骑行﹑徒步线路展开,以此辅助意大利全境的文化遗产以及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意大利该项目的开展A.体现了以开发为主的原则B.促进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C.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D.确保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通过这一项目,可使更多的民众了解文化遗产,从而为保护这些遗产创造条件,促进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跨区域旅游开发相结合原则,排除A项;材料内容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C项中
“有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中“确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列强大炮的开道下,以及随之而至的文化侵略中,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框架由于其固有的根深蒂固依然存在和维持着。伴随着洋枪洋炮而至
的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宗教教育。随着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不断深化,宗教教育在实际上常常体现着教会教育。鸦片战争后“睁眼看世界”的一批思想家和官员们满怀爱国情结,疾呼和呐喊,他们都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在这些
思想先导的奠基下,到了世纪年代末,开始了真正西方意义上的中国“西学”,亦即出现了完全参照西方学校所开办的学校,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高山波《论中国近代教育主题的嬗变》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
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952年下
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前期教育出现的
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传统的科举为中心的单一走向的教育格局逐渐瓦解;教会教育的逐渐兴起、发展和西学学堂的兴办;三种不同类型教育共同存在.相互影响。(2)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纳入党的领导之
下,明确了发展方向;采用苏联的高等教育方式;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意义:加强了党的领导;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建设急需人才;推动了工业化的开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传统的
教育制度和框架由于其固有的根深蒂固依然存在和维持着。伴随着洋枪洋炮而至的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宗教教育。随着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不断深化,宗教教育在实际上常常体现着教会教育”、“到了世纪年代末,开始了真正西方意义上的中国‘西学’,亦即出现了完全参照西方学校所开办的学校,对中国教育
产生了重要影响”得出传统的科举为中心的单一走向的教育格局逐渐瓦解;教会教育的逐渐兴起、发展和西学学堂的兴办;三种不同类型教育共同存在.相互影响。(2)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
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得出高等教育发展纳入党的领导之下,明确了发展方向;根据“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得出采用苏联的高等教育方式
;根据“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得出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意义根据“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加强了党的领导;促进了高等
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建设急需人才;推动了工业化的开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96年英国五百五十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四百一十万。1769年,地主和农民共三百六十万,只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略多,再加上教区贫民及教士等等需要农业赡养的人口,大约正是人口的一半。1
831年全国从事农业的共九十六万一千户,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二十岁以上的男子,1831年有百分之三十从事农业,约百分之四十从事工商业(包括手工业),到1841年,就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从事农业,而工商业的比例则增至百分之四十三了。——摘编自钱乘
旦《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材料二―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从18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与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为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
明的国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摘编自2008年《世界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结构出现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答案】(1)变化: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乡村人
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农业国成为工业国。(2)特点:世界市场形成;以欧洲资本主义为核心;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存在矛盾;东方从属于西方。【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二十岁以上的男子
,1831年有百分之三十从事农业,约百分之四十从事工商业(包括手工业),到1841年,就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从事农业,而工商业的比例则增至百分之四十三了”可知,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乡村人
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国成为工业国。(2)特点:根据材料“是从18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可知,世界市场形成;以欧洲资本主义为核心;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材料“另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为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可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存在矛盾、东方从属于西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经
济实力空前强大、黄金储备居国际首位,它与英法等国共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次由正式法律文件进行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果,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西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全部进口的四分之一和全部出口的五分之一,它的出口曾
一度与美日两国的出口总计不相上下,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1973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划的全球货币体系就此告终。它的建立实质上是为美国谋取世界霸权,有利于西方国家战后的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了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但是它本身
存在着诸多不公正,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协调。——根据张晶《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答案
】示例一论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演变是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之上。阐述:一战后英国国力衰退,英镑的国际地位受到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及日本,英国国力严重削弱,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20世纪60年代,西欧、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美国差距缩小。7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总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演变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的基础之上。示例二论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利弊共存。阐述:积极:稳定汇率,维持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
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极:不是一种合理的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制度;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经济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黄金储备居国际首位,它与英法等国共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次由正式法律文件进行国际货币合
作的成果,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1973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划的全球货币体系就此告终”等信息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演变是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之上。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
作答。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万历初年,雇佣劳动广泛使用,货币地租逐渐盛行,“风俗侈靡,官民服舍﹐俱无限制”,“或越礼犯分而恬不知畏”。嘉靖(1552年)以来,当国者或“政以贿成”,或“务一切姑息之政”,“吏不恤民,
驱而为盗”,而“边事久废”,“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国匮民穷。隆庆二年(1568年)到隆庆三年(1569年),国家的预算是收入250万两白银,而支出超过400万两白银。到万历初期,国家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张居正当政后,在吏治、财税、民族关
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地主豪绅的现实利益,也没有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张居正生前声名显赫,然而其病逝后不久,明神宗就对其进行了彻底清算﹐废除了改革,最后落了个人亡政息的结果。——改编自袁穗仁《论张居正改革
的历史借鉴》等(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失败原因。【答案】(1)背景:封建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受到挑战;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财政赤字非常严重。(2)原因:没有推动和支持改革的社会基础;失去了皇帝及太后的支持;用人的失误;改革不彻底。【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万历初年,雇佣劳动广泛使用,货币地租逐渐盛行”可知,封建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商品经济的
发展;根据材料“或越礼犯分而恬不知畏”可知,程朱理学受到挑战;根据材料“当国者或‘政以贿成’,或‘务一切姑息之政’,‘吏不恤民,驱而为盗’”可知,政治腐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严重;根据材料“隆庆二年(1568年)到隆庆三年(1569年),国家的预算是收入250万两白银,而支
出超过400万两白银”可知,财政赤字非常严重。(2)原因:根据材料“其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地主豪绅的现实利益,也没有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可知,没有推动和支持改革的社会基础;根据材料“张居正
生前声名显赫,然而其病逝后不久,明神宗就对其进行了彻底清算﹐废除了改革,最后落了个人亡政息的结果。”可知,失去了皇帝及太后的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人的失误、改革不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