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07 遗传中的致死问题-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共(11)页,190.73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6a658399cea3028d1e68a5f09161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07遗传中的致死问题【要点提炼】1.致死基因的归类(1)隐性致死与显性致死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显∶隐=2
∶1。(2)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4)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上分析,致死现象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2.遗传致死
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3.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后代
:AaBb∶Aabb∶aaBb∶aabb=1∶1∶1∶1(2)隐性纯合致死双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9∶3∶3单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9∶12【拓展练习】一、选择题1.某动物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基因显性纯合
时会出现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个体交配,F1中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个体的比例为1:1。F1中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F2中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无纹基因有纯合致死现
象B.F1中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2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C.若F1中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个体杂交,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D.若F2中绿色条纹和黄色无纹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条纹个体的概率为【解答】解:A、根据子二代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是9:3:3:
1的变式,可以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根据F2中无纹:条纹=3:1,说明无纹基因无致死现象,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B错误;C、子一代中绿色无
纹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子一代绿色:黄色=1:1可知,亲本对应性状的基因型为Aa×aa,根据子一代全是无纹可知,亲本对应性状的基因型为BB和bb,故子一代中黄色无纹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的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aabb)的概率为×=,C错误;D、由于绿色显性纯合致死,所以
F2中绿色条纹个体的基因型Aabb,黄色无纹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二者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条纹个体即Aabb的概率为××=,D正确。故选:D。2.某植物的花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茎高由B/b控制。让某紫花高茎植株
自交得F1,因为存在某基因型配子的致死现象,使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某紫花高茎的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F1出现5:3: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3C.F1紫花高茎植株随机交配,子代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占D.任取F1中的一株紫花高茎植株,让其与绿花矮茎植株测交即可判断其基因型【解答】解:A、由题干中表现型比例可知:紫花高茎的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
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导致F1中出现性状分离比为5:3:3:1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B错误;C、F1中的紫花高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3,进行随机交配,AB%=,Ab%=,aB%=,ab%=,假设AB的雄配子致死,则雄
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5:5:3,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7:5:5:3,根据配子法,后代的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子代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占,C正确;D、任取F1中的一株紫花高茎(AaBB:AABb:Aa
Bb)植株,让其与绿花矮茎植株测交(aabb)即可判断其基因型,D正确。故选:B。3.果蝇控制展翅与正常翅的等位基因(D/d)和控制黏胶眼与正常眼的等位基因(G/g)都位于3号染色体上,控制黏胶眼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两个展翅正常眼果蝇杂交,子代中展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2:1。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果蝇展翅与正常翅中存在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的现象B.D/d和G/g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常翅黏胶眼果蝇交配后代自由交配,后代中正常眼果蝇的比例为D.基因型为DdGg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D基因频率可能不变【解答】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正常眼为隐性性状,则正
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g,根据“两个展翅正常眼果蝇杂交,子代中展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2: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DdggxDdgg,果蝇的展翅为显性性状,且存在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A错误;B、控制展翅与正常翅和控制黏胶眼与正常眼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者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B错误;C、正常翅的基因型为dd,dd×dd→dd,黏胶眼的基因型为Gg,黏胶眼果蝇交配后代自由交配,G基因纯合致死,后代正常眼果蝇(gg)的比例为,C错误;D、基因型为DdGg的个体相互交配,如果D、g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G基因在另外一条染色体4上,则后代的基因型为dd
GG(致死)、DDgg(致死)、DdGg,则后代中D的基因频率不变,D正确。故选:D。4.某小组用性反转的方法研究某种鱼类(2N=32)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含有睾丸酮(MT)的饲料能将雌性仔鱼转化为雄鱼,含有雌二醇(ED)的饲料能将雄性仔鱼转化为雌鱼,
且性反转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组成为WW或YY的胚胎致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雌性仔鱼(甲)达到性成熟雄性(甲)×普通雌性(乙)→后代中雌性:雄性=P雄性仔鱼(丙)达到性成熟雌性(丙)×普通雄性(丁)→后代中雌
性:雄性=QA.对该种鱼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16条染色体B.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P、Q的值应为1:0和1:2C.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D.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则甲和丙的杂交后代中雌性:雄性=2:1【解答】
解:A、由于该种鱼类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故基因组测序应测一个染色体组(16条染色体)加另外一条性染色体,即需测定17条染色体,A错误;B、若该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甲(性染色体组成为XX)×乙(性染色体组成为XX)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1:0(即
P=1:0);丙(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丁(性染色体组成为XY)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1:2(即Q=1:2),B正确;C、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X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错误;D、若该种鱼类的
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二者杂交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XX:XY=1:1;若为ZW型,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二者杂交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W:ZZ=1:1.因此无论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
方式为哪种,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鱼:雄鱼=1:1,D错误。故选:B。5.控制某种雌雄异株植物的阔叶(B)和细叶(b)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自然界中有阔叶、细叶雄株和阔叶雌株,但未发现细叶雌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自然界中没有细叶雌株的原因是含Xb的花粉或卵细胞致死B
.若细叶雄株与阔叶雌株杂交后代均为雄株,则含Xb的花粉致死C.若某种群中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1:2,阔叶植株自由交配,后代雄株中会出现的细叶5D.若含Xb的花粉致死,杂合阔叶雌株与细叶雄株杂交,后代中Xb的基因频率为
【解答】解:A、自然界中含有细叶雄株,则不会出现Xb的卵细胞致死现象,A错误;B、细叶雄株与阔叶雌株杂交后代均为雄株是由于含Xb的花粉致死,B正确;C、雌株产生的配子为XB、Xb,雄株产生的配子为XB、Y,后代雄株中阔叶:细叶=2:1,细叶占,C正确;D、杂合阔叶雌株与细叶雄株杂交即XbY×X
BXb,由于含Xb的花粉致死,所以后代基因型为XBY、XbY,因此Xb的基因频率为,D正确。故选:A。6.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含有a的花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B.若aa个体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2:1C.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4:1D.若花粉有50%死亡,则自
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解答】解:A、Aa植株中雌配子有A+a,雄配子a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A+×a,也就是雄配子中有A+a.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AaAAAAaaAaaa故后代各
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2:3:1,A正确;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2:1;若aa个体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B错误;C、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
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a的频率为,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4:1,C正确;D、若花粉有50%的死亡,雄配子中A与a的比例不变,所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仍是1:2:1,D6
正确。故选:B。7.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
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解答】解:A、若AYa个体与A
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正确;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
(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则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
)、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故选:C。8.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用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
雄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为宽叶雄株,为狭叶雄株B.为宽叶雄株,为狭叶雌株C.为宽叶雄株,为宽叶雌株D.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各占【解答】解:杂合体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雌配子为XB、Xb,由于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所以雄配子只有
Y一种,则后代基因型为XBY、XbY,所以后代全部为雄株,一半是宽叶,一半是窄叶。故选:A。79.已知蚊子的基因A、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B两种显性基因中,只有A基因或只有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雄蚊(AABB)与雌蚊(aabb)交配,F1
群体中雌雄蚊子自由交配,则F2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A.40%B.45%C.50%D.60%【解答】解:AABB和aabb个体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和aaB_死亡,因此F2群体中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其中BB:Bb:bb=3:6:1,则F2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
60%。故选:D。10.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hBXb(如图所示).h为隐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
一起,B纯合(XhBXhBXh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是b的等位基因,B是分裂间期时碱基对替换导致的B.h基因的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C.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B
、b基因,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不会出现棒眼雄果蝇【解答】解:A、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B是碱基对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A正确;B、h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核基因,其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的产生都是核
糖体,B正确;C、B、b基因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C错误;D、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hBXb,野生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F1中XhBY致死,不会
出现棒眼雄果蝇,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811.果蝇有4对染色体(Ⅰ号为性染色体,Ⅱ~Ⅳ号为常染色体),已知黑体和灰体为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现有若干灰体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甲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数据可以判断该等位基因位子代比例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其中为隐性性状,上述子代灰体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另有一对相对性状展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D纯合致死。现
欲以双杂合的灰体展翅雌雄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灰体和黑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发生交叉互换)。步骤一:选取双杂合的灰体展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步骤二: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则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则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不位
于Ⅲ号染色体上。(3)研究人员发现,自然状态下,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由于,D基因可能会消失。为了保存致死基因,科研人员找到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与D基因紧邻的另一个显性纯合致死基因G来“平衡”,
G基因控制果蝇黏胶眼性状。其方法是:选择展翅正常眼果蝇与正常翅黏胶眼果蝇杂交,然后从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随机交配即可实现永久保存D和G基因的目的。请写出筛选可永久保存的平衡致死品系过程的遗传图解乙(要求写出表现型和基因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解:(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
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其中黑体是隐性,灰体是显性。子代灰体:黑体=15:1,因为是随机自由交配,所以隐性纯合的黑体占,所以隐性基因频率为,所以杂合个体占,纯合个体占。(2)如果都在Ⅲ染色体上,则有两种可能,A
与D在同一条,a与d在同一条,这种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有AaDd、aadd两种,表现型也两种(DD纯合致死);或者A与d在同一条,a与D在同一条,后代的基因型有AAdd、AADd两种,表现型也两种。如果不在Ⅲ号染色体上,后代表现型就有4
种。9(3)因为DD纯合致死,所以D基因可能会在后代中消失。根据图中所示,亲代基因Ddgg与ddGg杂交,以为连锁不分离,所以F1代的基因型为DdGg(展翅黏胶眼)、Ddgg(展翅正常眼)、ddGg(正常吃黏胶眼)三种,从中挑选出展翅黏胶眼雌雄(DdGg)个体进行杂交,后代
就全都是DdGg这一种基因型,可以把D和G基因保存下来。故答案为:(1)常灰体与黑体的遗传不与性别相关联(或每种性状中雌雄比例相同)黑体(2)灰体展翅:黑体正常翅=2:1或灰体展翅:灰体正常翅=2:1灰体展翅:灰体正常翅:黑体展翅;黑体正常翅=6:3:2:1(
3)DD纯合致死导致D基因频率逐代降低展翅黏胶眼(DdGg)、展翅正常眼(Ddgg)、正常翅黏胶眼(ddGg)、正常翅正常眼(ddgg)展翅黏胶眼展翅正常眼(DDgg)(致死)展翅黏胶眼(DdGg)(平衡致死品系或永久保存的品系)、正常翅黏胶眼(ddGG)(致死)12.某XY型性别
决定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6)控制,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基因控制酶A的合成,B基因控制酶B的合成。已知双隐性纯合个体致死,现将纯合的粉色花瓣雌株和纯合的白色花瓣雄株杂交,得到F1全为红色花瓣植株,再将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
配得到F2,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用示意图表示花色产生的可能机理(箭头上只需写出酶的种类)(2)F2雄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个隐性基因(指a基因或b基因)。欲测定F2中粉色雌株的基因型,可选择与其杂交的雄株的基因型
有种。(3)将F2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得到的F3中红色花瓣雌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F3雄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科学家还发现基因D、d会影响花瓣的表达。实验人员在F1中发现了一株基因突变的无花瓣雄株,让其与一株纯合的粉色花瓣雌株
杂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花瓣雌株:红色花瓣雄株:粉色10花瓣雌株:粉色花瓣雄株:无花瓣雌株:无花瓣雄株=1:1:1:1:2:2.由此可知,无花瓣性状的突变类型是(显性/隐性)突变。判断D、d与A、a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写出判断依
据(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亲本粉色雌株基因型为aaXBXB,白色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已知A基因控制酶A的合成,B基因控制酶B的合成,结合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可
知,花色产生的可能机理为:。(2)F1红色花瓣雌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XB、AXb、aXB、aXb。F1红色花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XB、AY、aXB、aY。由于
双隐性个体致死,所以子二代雄株中含隐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为AaXbY,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隐性基因最多,有4个;F2中粉色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可选择与其杂交的雄株的基因型有5种,分别为
AAXBY、AaXBY、AAXbY、AaXbY、aaXBY,根据子代雌雄表现型的种类可判断F2中粉色雌株的基因型。(3)F2雌株基因型及比例为1AAXBXB:1AAXBXb:2AaXBXB:2AaXBXb:laaXBXB:1aaXBXb,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3AXB:1AX
b:3aXB:1aXb,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AAXBY:2AaXBY:1AAXbY:2AaXbY:laaXBY,产生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2AXB:2AXb:2aXB:1aXb:4AY:3aY,所以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利用棋盘法可算出F3红色花
瓣雌性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6÷(6+6+6+6+6+2+2+2+3)=,同理可计算出F3雄性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33:9:11。(4)由题意子二代存在有花瓣和无花瓣的个体,可知F1中为杂合子:即D_表现为无花瓣,故无花瓣性状的突变是显性
突变。因为F2中的红色花瓣:粉色花瓣:无花瓣=1:1:2,所以可判断D、d与A、a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答案为:(1)aaXBXB、AAXbY(2)45(3)红色:粉色:白色=33:9:11(4)显性符合,因为F2中的红色花瓣:粉色花瓣:无花瓣=1:1:213.果蝇的棒眼与正常眼、长翅与残
翅分别由等位基因T、t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实验Ⅰ:用雌性棒眼果蝇与雄性棒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个体中雌性棒眼、雄性棒眼、雄性正常11眼的个体数比例为1=1=1。
子一代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雌性棒眼、雄性棒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正常眼的个体数比例为2:2:1:2。实验Ⅱ:用雌性残翅果蝇与雄性长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个体中雌性长翅、雄性长翅的个体数比例为1:1。实验Ⅲ:用雌性残翅棒眼与雄性长翅正常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个体中雌性长翅
棒眼、雄性长翅棒眼、雌性长翅正常眼、雄性长翅正常眼的个体数比例为1:1:1=1。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实验Ⅰ的结果可判断棒眼性状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的个体致死。(2)T
(t)和B(b)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3)实验Ⅲ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子一代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例为:。【解答】解:(1)根据子一代出现正常眼,说明棒眼是显性基因控制,而子一代只有雄性出现
正常眼,说明该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的雄性基因型为XTY、雌性为XTXt,子一代应该出现雌性棒眼:雄性棒眼:雄性正常眼=2:1:1,然而结果却是1:1:1,能够说明子一代中XTXT死亡。(2)实验Ⅱ中
长超与残没有与性别相关,说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与(t)不在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根据实验分析,通过子一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可以推断,亲代雌性基因型为X,子一代自由交配,有自由组合定律可得①
长翅:残翅3:1,②棒眼维:棒眼雌:正常眼雄:正常眼雌=4:3:2:6,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为棒眼长翅雄:棒眼残钮维:正常眼长翅雄:正常眼残翅雄棒眼长翅:棒眼残翅雌:正常眼长翅雄:正常眼残短雌=6:2:18:6:12:4:9:3。故答案为:(1)X显性XTXT(2)遵循T(t)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由实验Ⅱ可判断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bbXTXt长翅棒眼♀:长翅棒眼♂:长翅正常眼♀:长翅正常眼♂:残翅棒眼♀:残翅棒眼♂:残翅正常眼♀:残翅正常眼♂=12:6:9:18: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