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11月)生物试卷.docx,共(4)页,18.40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3fb35297617b099915f2d8817037d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高二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1.D【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
35~7.45,不会显著下降,D错误。2.C【解析】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细胞,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3.C【解析】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淋巴细胞,A正确;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图中d为抗体,分布到血液或内
环境中起作用,不能在细胞内起作用,C错误;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效应B细胞,D正确。4.A【解析】利用血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为注射抗体参与消灭抗原,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免疫过程为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进行免疫的过程,二者不相同,A错误;如果该菌侵入人体,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刺激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的体液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B正确;多数情况,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病人痊愈后,记忆细胞会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
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D正确。5.C【解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释放神经递质,其排出方式是胞吐,涉及到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会发生;受到刺激以后,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B会发生;释放的信息分子神经递质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不会发生;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经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D会发生。6.A【解析】生长素在3处浓度较低,能促进生长,但作用效果较弱,A正确;该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对于茎来说起促进作用
,生长快;对于根来说起抑制作用,生长慢,B错误;图中只有2处生长受到抑制,1、3、4处生长都受到促进,C错误;小平台若置于水平转盘上缓慢转动,但仍受重力作用,所以幼苗不会水平生长,仍表现为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D错误。7.B【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
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核糖体是在细胞质中,而不是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C正确;MHC-Ⅱ是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与吞噬溶酶体
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D正确。8.A【解析】②是甲状腺激素,能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③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①,A正确;丙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甲是垂体,③对其为分级调节,B错误;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②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C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
体有关,②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不是分泌蛋白,D错误。9.C【解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和喷施的不同试剂种类,A正确;对照组不喷施试剂,作为空白对照,与对照组高度比为100%,不能证明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B正确;由五组实验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
液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C错误;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看图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效应与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成反比,D正确。10.B【解析】1、4组对照或3、6组对照的自变量均为光照时间,都可以说明适度延长光照可促进芹
菜茎的伸长,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光照(8h/d)+赤霉素,B错误;第5组的条件是光照+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结果生长的较慢,而4组生长的较快,所以4、5组对照说明芹菜本身能产生赤霉素,C正确;6组加入赤霉素后生
长的比5组快,所以5、6组对照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只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不能抑制赤霉素的作用,D正确。11.B【解析】感受器受到高于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才会产生兴奋,A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外侧,B错误;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D正确。12.A【解析】香草
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A错误;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C正确;人接触辣椒后,会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
起来,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D正确。13.D【解析】脱落酸具有促进果实脱落的作用,A错误;去掉顶芽可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加快生长,B错误;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错误;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所以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能使植株增高,D正确。14.C【解析】大尾屏雄孔雀易遭到天敌的捕杀而成为不利性状,故会改变其种群的性别比例,A正确;雌孔雀选
择大尾屏个体的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尾屏基因频率增加,而小尾屏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尾屏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尾屏基因频率降低,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雄性蓝孔雀
屏很大是适应自然的结果,D正确。15.C【解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
用取样调查,D错误。16.D【解析】据图分析,野生型雄虫存活率低,说明平均寿命短,A错误;野生型线虫与突变型线虫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存活率降低,不能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C错误;野生型雄虫在生殖期间,存活率低,
说明死亡风险比较高,D正确。17.B【解析】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内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外源性因素,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
密度的直接因素,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B正确;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2,此时种群有最大增长速率,C错误;AB段对应的应该是增长型的种群,CD段对应的应该是稳定型的种群,AB段幼体所占比例大于CD段幼体所占比例,D错误。1
8.B【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A错误;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
率和死亡率,C错误;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D错误。19.B【解析】由题图可知“J”型曲线的作用是对照作用,A正确;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到达K值之后,未来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或变化有关,破坏程度越小,种群数量保有量越大,当种群
数量趋于0或环境容纳量很小时,说明该地域已不适合该生物生存,需进行易地保护,B错误;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C正确;据图分析,破坏程度:Ⅰ最轻,Ⅱ次之,Ⅲ最重,D正确。20.B【解析】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群落反复利用,但
也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A错误;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可以人工投放饵料,则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所含的化学能,因此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同等强度的干扰,那就是没有破坏生
态系统,只起干扰作用,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相对沙漠生态系统复杂,无机环境较沙漠生态系统优越,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C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D错误。21.B【解析】不同
种群的种群密度有较大的差异,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A错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B正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错误。22.B【解析】
全面二孩政策直接调节的是人口的出生率,A正确;固着在岩礁上贝类,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样方法,B错误;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密度维持在K/2水平,因为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D正确。23.D【解析】青蛙捕食昆虫,水中有青蛙的幼体蝌蚪啃食植物嫩芽,由此可见青蛙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A正确;蛇是青蛙的天敌,若蛇被大量捕杀,则青蛙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的天敌减少,
将会增大该荷塘青蛙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蝌蚪分泌毒素提高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C正确;青蛙的成体和幼体属于一个种群,其在荷塘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24.C【解析】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环境条件不同,A错误;A处不同高度的山
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折射进入水的深度不同,C正确;影响B处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错误。25.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
,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K值减小,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减小,A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食物是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C正确;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
暴猎蝽与桑毛虫的数量变化是非同步的,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二、非选择试题(如无说明每空1分,共40分)26.(7分)【答案】(1)T细胞寄生(2)血液和母婴10(8到10都可以)(3)念珠菌、肺囊虫(2分)恶性肿瘤【解析】基础知识见课本。27.
(12分)【答案】(1)下丘脑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肾脏)降低(2)正反馈(3)脊髓和大脑皮层(2分)分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分)(4)[c]传出神经(2分)【解析】(1)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某些
细胞分泌,垂体释放,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若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2)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3)由图可知控制排尿的中枢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说明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控制排尿行为
,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调控。(4)据图分析,胸部受伤,能感觉尿意,说明传入神经b正常,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可能是大脑皮层发出的传出神经c受损。28.(9分)【答案】(1)随机取样物种组成(2
分)(2)水平(3)次生演替(4)捕食和竞争第三、第四(b+d+e)/a×100%(2分)【解析】(1)调查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降低取样误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由于低潮带、高潮带和超高潮
带的土壤湿度不同,因此应种植不同特性的植物,这主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4)图中沙氏变色蜥捕食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同时又和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共同竞争地面草食动物,因此沙氏变色蜥和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由图可知,沙氏变色
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四营养级,图中第一营养级为樟毛等植物,固定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为小型飞行草食动物(b)、大型飞行草食动物(d)、地面草食动物(e),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b+d+e)/a×100%.。29.(12分)【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2分)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分)(2)4增加(3)(含碳)有机物(4)蚱蜢(5)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分)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分)【解析】(1)图甲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的主要作用
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还有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2)共有4条食物链;蛇被鹰捕食,则二者具有捕食关系;两者同时以青蛙为食,则二者具有竞争关系。蛇大量减少时,食物链变短,能量消
耗减少,鹰获得的能量增多,因此其数量会增加。(3)草中的碳元素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给蚱蜢和蛐蛐。(4)图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A的放射性先增加先减少,B的放射性后增加后减少,说明A是被捕食者蚱蜢,B是捕食者青蛙。(5)图丙中,A表示摄入量,图丙中B
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