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南衡阳县一中2020届高三春季延迟开学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共(24)页,632.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2ea90595ee88b3f9485a17da7ce4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衡阳县一中2020年春季延迟开学期间生物精选试题(二)一、选择题1.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切面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琼脂块对胚芽鞘的生长无影响),从胚芽鞘的右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这说明()①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②单侧光能引起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生长素能促进生长④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胚芽鞘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
激的位置;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详解】①由于切去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故不能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①错误;②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由于切去尖端,所以不能说明单侧光能引起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②错误;③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说明左侧生长的快,即生长素能促进生长,③正确;④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说明左侧生长的快,即生长素能由琼脂块向下部胚芽鞘运输,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
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有性别差异,即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两对性状中,圆眼、长翅均为显性
性状B.雌性果蝇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C.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3【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2、分析题文: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
子代出现棒眼、残翅,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3:1:3:1=(1圆眼:1棒眼)(3长翅:1残翅),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雌果蝇没有棒眼,说明圆
眼和棒眼属于伴性遗传。【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B、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B正确;C、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D、假设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50
%,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关基因的位置,进而结合题干信息再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
,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答案】A【解析】【详解】A、噬
菌体侵入寄主后,利用寄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A正确;B、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B错误;C、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C错误;D、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寄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菌裂解,
D错误。故选A。4.图1为某果蝇染色体上与白眼基因S(位于X染色体上)有关的示意图,图2为该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果蝇体细胞中可能没有与S基因相对应的等位基因B.图2与图1中不同的碱基配
对方式是A-UC.由图2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不同D.基因S若发生图2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的结合位点在图甲的Ⅰ区段【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
氧核苷酸,基因种类不同主要是因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据图2分析,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信使RNA。【详解】S基因属于伴X隐性遗传,雄性体细胞中没有与S基因相对应的等位基因,A正确;图2表示转录,与图1中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A-U,B正确;由图2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不同,C正确;S基因若发生图2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在S基因的某位点,图甲的Ⅰ区段不属于S基因的结构,D错误。故选D。5.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Ⅰ)
,Ⅰ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4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突变性状对
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A、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因A变为I后,I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被替换,A正确;B、因只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故突变后的DN
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后,有1/2的DNA分子仍含原基因,B错误;C、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C正确;D、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正确。故选B。6.豌豆是二倍体植物,取自然状态下的一株
高茎豌豆(DD)和一株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得到的F1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发生变异并发育至成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F1进行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B.经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豌豆幼苗发生变异的原理相同C.F1经低温诱导所发生的变异属于可
遗传变异,且这种变异可以镜检D.F1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F1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发生变异就变成了DDdd,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所以F2出现9种基因型,2种表现
型,其中矮茎的基因型为dddd,比例为1/36,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A正确;B、经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豌豆幼苗发生变异的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F1豌豆经低温诱导所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
异,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C正确;D、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7.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
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10-5和10
-4mo1·L-1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B突变体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中曲线,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由
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详解】由甲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A正确;由乙图可知,浓度为10-5mol·L-1的PAC对主根生长为促进作用,B错误;由乙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
生长均有促进作用,C正确;由乙图可知,光敏色素B突变体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D正确。【点睛】该实验自变量为PAC浓度和水稻种类,因变量为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8.如图所示为M基因控制物质C的合成以及物质C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物质D的流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④
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种类较多的是①过程B.基因转录得到的产物均可直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控制模板C.组成物质C的氨基酸数与组成M基因的核苷酸数的比值大于1/6D.图中经过⑤过程形成物质D时需依次经过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加工与修饰【答案】A【解析】【分析】过程①是转录形成RNA,过程②是对产生的RNA
进行加工,过程③是将加工的RNA片段进行拼接形成mRNA,过程④是翻译形成多肽链,过程⑤是对多肽链加工形成蛋白质。【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有5种,而④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只有4种,A正确;B、从图中信息可知,控制该
分泌蛋白合成的直接模板是物质B,而转录的产物是物质A,说明A还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转录,B错误;C、C、由于M基因转录的区段只有一部分,并且物质A到mRNA,还要经历剪切掉一部分片段,所以组成物质C的单体数与组成M基因的单体数的比值小于1/6,C错误;D、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应
先经内质网初加工,再由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和加工,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相关知识,从图中要分析出转录后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同时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在高尔基体。9.研究人员发现:幽门螺杆菌的cagA蛋白侵入胃细胞后,会和一种名为SHP2的酶结合,
引发胃癌;SHP2还有一种“兄弟”酶SHP1,cagA蛋白和SHP1结合,其致癌活性就被中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SHP1和SHP2这两种酶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B.cagA蛋白侵入胃细胞,直接影响糖蛋白的合成过程C
.这两种酶各自发挥功能的程度会决定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会患上胃癌D.如果能找到增强SHP1功能的物质,将有助于预防胃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的cagA蛋白与SHP2结合会引发胃癌,而与SHP1结合会导致其
致癌活性下降。【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SHP1和SHP2这两种酶的功能不同,则两者的结构一定存在差异,A正确;B、cagA蛋白侵入胃细胞,和一种名为SHP2的酶结合,说明其直接影响的是酶SHP2,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
知,幽门螺杆菌的cagA蛋白侵入胃细胞后,与两种酶结合后分别诱导温蔼的发生和降低其致癌活性,说明这两种酶各自发挥功能的程度会决定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会患上胃癌,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果能找到增强SHP1功能的物质,将有助于预防癌症,D
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正确判断幽门螺杆菌的cagA蛋白与两种酶结合后对胃癌发生的影响。10.据“科技前沿”2016年9月28日报道,韩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能改变大脑神经肽分子的属性,从而对食欲进行调节。
研究证实,AMPK通过一种类似指示作用的机制,实现血糖浓度的调节,若血液中糖类浓度低下,AMPK的活性将增强,从而加强自噬作用,只是作用能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需要的细胞组分(包括神经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大脑神经肽的单体
是氨基酸B.自噬作用与溶酶体有关,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C.当血液中糖类浓度较低时,神经肽含量下降D.抑制AMPK的活性,食欲表现为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大脑神经肽属于多肽,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A正确;B、AMPK能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故AMPK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B正确;C、血液中糖类浓度低下,AMPK的活性将增强,会降解细胞内大脑神经肽,导致神经肽含量下降,C正确;D、抑制AMPK的
活性,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从而食欲表现为降低,D错误。故选D。11.HIV上的跨膜蛋白gp41的抗原结构与T细胞膜上某结构相似,人体感染HIV会产生抗gp41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注射胸腺五肽有利于T细胞数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一定都来自于外界环境B.
HIV可破坏T细胞,使机体的免疫调节受到抑制C.骨髓造血干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胸腺五肽的特异性受体D.人体感染HIV后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使T细胞数量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题目中的T细胞膜上的某蛋白质被当作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故A错误;B、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HIV可以破坏T细胞,故机体的免疫调节受到抑制,故B正确;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注射胸腺五肽有利于T细胞数量的增加,因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表面很可能有胸腺五肽的特异性受体,故C正确;D、HIV可
攻击T细胞,人体感染HIV后,可诱发自身免疫病使T细胞数量减少,故D正确。故选A。12.羊水栓塞是指在产妇生产过程中,羊水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进入了产妇的血液引起的病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羊水中的蛋白质对产妇来讲相当于抗体B.羊水栓塞可能会通过产妇遗传给新生儿C.产妇因内环
境中发生类似过敏反应的过程而发病D.发生羊水栓塞的产妇只要切除子宫就能保住生命【答案】C【解析】【分析】羊水栓塞产生的原因是羊水中的一些蛋白质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从破裂的血管处进入到产妇的内环境中,诱发全身发生类似过敏反应中的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过程,严重时导
致产妇死亡,胎儿的健康收到威胁。【详解】A、羊水中的蛋白质对产妇来讲相当于抗原,A错误;B.羊水栓塞不是遗传病,不能遗传给新生儿,B错误;C.产妇因内环境中发生类似过敏反应的过程而发病,C正确;D.羊水中蛋白质进入产妇内环境中后,切除子宫也不能避
免病症的发生,D错误。故选C。13.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可下降到35℃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低体温症患者垂体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B.产热总量低于散热总量会导
致体温下降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导致低体温症D.可通过隔离保温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答案】A【解析】【分析】体温的稳定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甲状腺激
素和肾上腺激素都能促进代谢,加快体内的产热过程。【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垂体,A错误;B、体温稳定即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当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时,机体体温下降,B正确;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
细胞代谢,加快体内的产热过程,分泌过少时可能导致体温下降,C正确;D、对患者而言,体温下降的情况下,保温可以使体温上升,从而成为抢救病人的措施,D正确。故选A。【点睛】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掌握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的机理,难度不大。14.清华大学2016年10月1
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称,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不仅在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分泌到细胞外。该研究团队发现,肿瘤病人血浆中的Hsp90α含量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且更
易转移。下列有关Hsp90α叙述,正确的是A.Hsp90α是由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后合成的异常蛋白质B.阻碍细胞内Hsp90α的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C.Hsp90α分泌到细胞外,离不开核糖体和线粒体的作用D.抑制Hsp90α合
成基因的表达不利于人体健康【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功能性相关蛋白质,正常生物体都具有这种蛋白质,不属于异常蛋白,A错误;B、血浆中的Hsp90α含量越高,活性强,肿瘤细胞就更容易转移,但与细胞内的Hs
p90α的活性无关,B错误;C、Hsp90α分泌到细胞外,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与核糖体无关,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仅在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抑制Hsp90α合成基因的表达不利于人体健康,D正确。故选D
。15.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毒的生命活动所需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B.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C.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脊髄灰质炎病毒所需的RNA聚合酶就是由自身RNA作为mRNA翻译成的早期蛋白质,不完全是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B、结
合题意中,脊髄灰质炎病毒的自身RNA作为mRNA,而mRNA上就含有密码子,B正确;C、RNA聚合酶是催化转录过程的酶,不是翻译过程需要的酶,C错误;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不存在T与A配对,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
“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16.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下列现象属于共同进化的是①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
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②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激增③群居生活的蚂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④在某一时期,恐龙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⑤自然选择对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
的个体有利,同样也对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有利A.①⑤B.②③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①所述内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①正确;②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这种情况由于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鹿群退化,不属于共同进化,②错误;③所述内容体现的是种内关系,③错误;④所述内容不属于进化,④错误;⑤所述
内容属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⑤正确;其中①⑤正确;故选A。17.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人类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可控制其演替速度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
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从类型来
看,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人类在改造盐碱地的过程中可以影响或改变其演替速度和方向,但是不能控制,B错误;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换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正确;D、由于盐
碱地植被少,所以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态恢复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8.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
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是()调查日期(月、日)6.106.116.156.206.256.307.57.107.15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1.58261.731181
.941978.962175.632171.462173.23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调查期间棉蚜种辟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6月10日-7月15日种群数
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曲线,K值为2175.63左右。【详解】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A正确;B、农药不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只能对棉蚜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C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C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棉蚜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属于S型增长,D正确。故选B。19.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
析,正确的是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答案】D【解析】【详解】A、洪水和泥石流导致生
物种类减少或消失,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项错误;B、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C、群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C项错误;D、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D项正确。故选D。20.三体的n+1卵的生活力一般都远比n+1精子强。假设某三体植株自交时,参与受精的卵中,n+1卵占50%;而参与受精的精子中,n+1精子只占10%。则该三体植株的自交子代群体里,三体与正常2n个体数量比为A.12∶1B.2∶1C.1∶9
D.10∶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卵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为n:(n+1)=1:1,而精子的比例为n:(n+1)=9:1,则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形成的三体=1/2×9/10×1/2×1/10=1/2,而正常2n个体=1/2×9/10=9/20,
因此两者的比例为10:9,故选D。二、非选择题21.CPP32是细胞质基质中的一种蛋白质,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CPP32会被剪切成2个小片段,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故常用CPP32被剪切与否作为判断细胞凋亡的指标。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中的一种与有氧呼
吸有关的蛋白质。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和表所示:组别123456HeLa细胞匀浆++++++细胞色素C的抗体++++①++
②+++CPP32剪切情况++注:①②为相关药品,“+”表示添加,或表示已被剪切。(1)1分子dATP完全水解能得到3分子磷酸和_________。据图可判断______________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他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
围内,随着________的含量增加,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越明显。(2)已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__________。表中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已知表中对应的实验中还使用了如下两种药品:A.dATPB.足量
的细胞色素C。则可判断药物①是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3)用显微注射技术向完整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注入足量的dATP后,发现CPP32并未被剪切,细胞亦未凋亡。据题中信息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嘌呤(2).dATP和细胞色素C(3).细胞色素C(4).线粒体内膜(5).除去匀浆中原有细胞色素C(6).B(7).A(8).完整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中,被线粒体膜隔开,无法和dATP共同作用于CPP32【解
析】【分析】1、ATP的中文名是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2、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
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引起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上。3、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功能有三:一是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二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的场所;三是可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4、分析题图和题表:题图是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的结果图,由图知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
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题表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的结果表格,由表格数据可知,1~6组中,2组和6组CPP
32被剪切(促进细胞凋亡)。【详解】(1)dATP的中文名是三磷酸脱氧腺苷,仿照ATP(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构成可推知,1分子dATP完全水解能得到3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嘌呤;由图可知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
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据此可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均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他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调亡的效果越明显。(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
膜上,此过程中会发生[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内膜;抗体具有特异性,表中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可除去匀浆中原有细胞色素C;题表中的①和②为dATP和足量的细胞色素C,dATP和细胞色素C均会促进细胞凋亡(CPP
32被剪切),由题表中的5组加入细胞色素C的抗体和①后最后细胞没有凋亡(CPP32没有被剪切),说明题表中的①是足量的细胞色素C,②是dATP。(3)用显微注射技术向完整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注入足量的dAT
P后,发现CPP32并未被剪切,细胞亦未凋亡。据题中信息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完整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中,被线粒体膜隔开,无法和dATP共同作用于CPP32。【点睛】本题以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
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所得的结果图象和表格,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和功能、细胞代谢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细胞呼吸的过程、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曲线图和表格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2.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
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
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
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①若杂交
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
,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答案】(1).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2).隐性(3).抑制(4).
减少(或降低)(5).随机性(6).隐性(7).正常(8).矮秆【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
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2、分析题图:图示为D11基因的作用机制图。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CYP724B1酶能促进BR的合成,BR与细胞膜上的BR受体结合后可
以促进植株长高。若D11基因发生突变,则会导致CYP724B1酶不能合成,进一步导致BR不能合成,因此形成矮秆植株。【详解】(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说明正常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由此可见EMS诱发D1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EMS诱发D1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会抑制CYP724B1
酶的合成,使水稻植株内BR含量减少,进而产生矮秆性状。(3)EMS会诱发D1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可见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特点。(4)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是D6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形成的。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说明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进而形成BR,且BR的受体正常,则表明
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引起的。②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矮秆植株,可能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也可能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实验来探究。若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
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矮秆性状形成的原因是不能合成CYP724B1酶,导致BR不能形成所致,这可通过给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若植株全长为正常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
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细胞膜的功能、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膜的功能和基因突变的特点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该题的重点,能够分析题意根据3:1的结果能够判断显
隐性,从而判断发生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是突破该题重点的方法;能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论是解决该题难点的方法。23.科学实验证明,内啡肽和多巴胺是保证人类心灵健康的核心物质。内啡肽有α、β、γ、δ四种类型,其中β内啡肽是垂体细胞产生的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肽类激素,
内啡肽让人愉悦的效果数倍于鸦片。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内啡肽能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如图为人类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β内啡肽含有氧原子个数最少为____个。它与多巴胺都需要通过_____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内啡肽促进
多巴胺的分泌体现了其中的哪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食鸦片同样使人具有愉悦的感觉,从受体角度来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消极情绪可通过一系列过程导致不良情绪增生和心
理疾病发生,这体现了情绪的调节具有__________调节的特点。其中胰高血糖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人体情绪调控上具有___________关系。(4)由图可知,人体健康与稳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调
节网络的共同作用。【答案】(1).32(2).体液(3).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两者具有相同的受体(5).正反馈(6).协同(7).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为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
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细胞代谢正常进行。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
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1)β内啡肽是垂体细胞产生的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肽类激素,β内啡肽含有肽键30个,其含有氧原子个数最少为30+2=3
2个;它与多巴胺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2)内啡肽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分泌,体现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吸食鸦片使人具有愉悦的感觉,内啡肽让人愉悦的效果数倍于鸦片,两者都能使人具有愉悦的感觉
,可能是两者具有相同的受体。(3)消极情绪可通过一系列过程导致不良情绪增生和心理疾病发生,而不良情绪增生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又可以继续使人产生消极情绪,这体现了情绪的调节具有正反馈调节的特点;消极情绪产生均会使压力相关信号分子如胰高血糖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导致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和免疫力下
降,表明胰高血糖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人体情绪调控上具有协同关系。(4)由图可知,人体健康与稳态依赖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激素调节的特点以及内环境稳态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4.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②用于避免被捕食;③用于繁殖后代。假设①+②+③=E,下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E的三种分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消费者的摄入
量扣除______________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______________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
___类型。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______________措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______________类型
,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答案】(1).粪便量(2).繁殖后代(3).A(4).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5).引入天敌(6).C【解析】试题分析: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种群
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柱形图中的三种情况下,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变化,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即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粪便量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
,则其用于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说明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而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较少,因此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
可能是图中的A类型。(3)从上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捕食、寄生等关系的动物天敌,以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C(高捕食影响)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点睛】熟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是解题的前提,
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题的关键。据此抓住直方图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三种情况下,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变化,作出合理判断。25.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或
CO2的运输。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问题。(1)将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血红蛋白的释放,B为_______。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血浆蛋白),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______;离心速度过高
和时间过长会使_________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___________。(3)在洗脱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
7.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红色区带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答案】(1).样品的加入和洗脱(2).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3).血浆蛋白(4).白细胞和淋巴细胞(5).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没有黄色(6).蒸馏水和甲苯(7).准
确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体外的pH和体内一致(8).均匀一致地移动【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
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分析题图:A表示血红蛋白的释放,B表示样品的加入和洗脱。【详解】(1)样品处理过程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所以A表示血红蛋白的释放,
B表示样品的加入和洗脱;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质蛋白,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是让红细胞吸水胀破。如果分层不明显,可
能是洗涤次数少,未能除去血浆蛋白的原因;此外,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也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由于甲苯是表面活性
剂的一种,可将细胞膜溶解,从而使细胞破裂,而蒸馏水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细胞膜。(3)磷酸缓冲液(pH为7.0)能够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体外的pH和体内的一致;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
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均匀一致地移动,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点睛】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
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