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7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学生版)-【帮课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共(9)页,54.39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1dbd75e1fe5f64948831ecbb7b668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吟诵诗歌,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2、涵养诗情,感悟诗人的不同人生态度。3、通过具体活动,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1.作家
作品。(1)曹操(155~220),字,东汉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___、__、___。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
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他与他的儿子____、___并称为。(2)陶渊明(352或365~427),又名,字,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自称“”。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只做过
几任小官。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2.文学常识。(1)古
体诗:又称。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有、、、、等形式。3.生字注音。譬如()呦呦()子衿()鼓瑟()可掇()越陌()度阡()三匝()周公吐哺()羁鸟()守拙()榆柳()樊笼()荫()暧暧()4.文言知识。知识精讲目标导
航(1)通假字契阔谈(2)古今异义人生几何古义:今义:1.简要分析《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的表达技巧及其含意。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比兴,贤才犹如天上明月令诗人景仰、向往,在广阔的背景上寄
托了求贤之情。贤才不可招致,正是诗人“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地写出诗人求紧若渴而贤才不致的苦闷。2.《短歌行》最后四小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先以山、海自比,比喻贤者多多益善,而自己希望
得到更多人才;之后运用典故,又以周公自比,表明了自己接纳人才的诚意和殷勤的态度,表达了渴求贤才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3.《短歌行》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呢?开篇“对酒当歌,人生
几何!”引出诗人的感慨。人生短暂,作者满怀忧愁。他忧的是什么呢?一是时光易逝,二是贤才难得,三是功业未就。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若渴。不同的人,对短暂人生的态度看法不同。有及时行乐的,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无名氏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积极进取的,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而曹操因人生短暂,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
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也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4.《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偶的手法,“羁鸟”
“池鱼”喻仕宦生活,由此可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旧林”“故渊”喻田园生活;由“恋”“思”可看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否定、唾弃,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渴望摆脱束缚,重获自由的急
迫心情。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几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田园生活图景?寄寓着怎样的情感?①前四句描写近景。“农田”“草屋”是最基本的生活条
件,显出主人生活简朴;“榆柳”“桃李”是农村人家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写出田园风光的自然美丽。②后四句“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是乡村里常见的景象、常见的声音。“暧暧”两句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狗
吠”两句是动景,以动衬静,更显乡间的宁静、平和。重点研读感情:诗人笔下的田园乡村生活平淡无奇,然而这几句诗读起来却有盎然的诗意,并且能从中感受到诗人轻松、平和、喜悦的心情。6.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怎么看待呢?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
开,选择归隐。《归园田居》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
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文体常识1.乐府:始于秦,兴于汉。本是秦汉时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后指由乐府创作、采集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2.乐府双璧:《孔雀东
南飞》和《木兰诗》的合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3.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曹操
其人历史上的曹操: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自来是毁誉掺半。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文学上的曹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
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尊刘抑曹”,在这本书里刘备宅心仁厚,爱民如子,而曹操则是虚伪奸诈,嗜杀成性。因为小说的影响
力空前巨大,曹操也成为历代文艺舞台上的头号反角。戏曲舞台上的曹操都是一张大白脸,于是这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不过近几十年来为曹操翻案的声音也很多,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早已跳出了历史小说的思维,尤其是曹操这个集大奸与
大雄为一体的人物更是有众多的粉丝。军事上的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
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知识拓展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
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曹操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
衿.(jīn)呦.呦鹿鸣(yāo)榆柳荫.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绕树三匝.(zhā)暧.暧远人村(ài)C.何时可掇(duō)越陌.度阡(mò)羁.鸟恋旧林(jī)D.周公吐哺.(bǔ)枉用相存(wǎng)守拙.归园田(zhuó)2.下列词语书写完
全正确的一项是()A.乌雀桑树巅月明星稀开荒南野际B.慷慨反自然契阔谈宴池鱼思故渊C.嘉宾樊笼里食野之萍桃李罗堂前D.狗吠适俗韵譬如朝露依依墟里烟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杜康:这
里代指酒青青子衿..子衿:衣领B.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越陌度阡.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C.鼓.瑟吹笙鼓:弹奏山不厌.高厌:满足D.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沉吟..至今沉吟:沉思吟味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5.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根据所给篇目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句。分层
提分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例句:担忧楚国未卜的前途和命运,屈原的梦想是变革和统一,渴盼楚国国富兵强威震一方。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
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题组B能力提升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7.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
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
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8.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B.本诗开头两句总
领全诗,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等,互为映带,以结全篇。C.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
往回归自然的心境。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10.“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描写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题组C培优拔尖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蒿里行曹操关
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
。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1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
起兵讨伐董卓,在孟津会师。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D.“势利”句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的程度,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
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12.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13.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发了人生短短的忧叹,诗人的这一情感与本诗的哪些诗句存在关联?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
面小题。乞食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①惠,愧我非韩才。衔戢②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注)①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贫贱
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母。②衔戢(jí):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有断炊饥饿之苦,却不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叩门乞食又担心别人
笑话而口讷辞拙、欲言又止,表现出清高、孤傲的心理状态。B.诗人借用韩信报恩的典故,盛赞主人有漂母之恩德,但自己却不能像韩信一样有机会报恩,只能冥报相还,表达出深沉的感激之情。C.主人善解人意,不问而知诗人之窘困,于是慷慨赠粮,殷勤相待,把酒畅饮,与诗人谈天至黄昏,能看
得出主人也是性情率真之人。D.全诗语言平淡质朴,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主人济人所困,诗人感恩图报,彼此言谈畅饮,这皆是真情流露,朴实无华,令人动容。15.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6.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
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
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17.试比较《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四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四
句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