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共(23)页,10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c7683c354bd869cc0db35e6e4c899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
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
、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
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
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
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
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
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
,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
于前人的艺术成就。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
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
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
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答案】1.D2.A3.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说的是杜甫、李白自己的刻苦自
励,与时代无关,与题目要求的话题范围不一致。【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C是要
求对“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进行概括,而杜甫、李白自己的刻苦自励,与时代无关,属于题目要求的话题范围不一致。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词语。【2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表述不合文意。原
文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
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B原文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选项“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表述不合文意,强加了因果。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
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词语。【3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从“文学传统”中找原因,说法错误,于文无据。【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
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是对原文倒数第1段内容的概括,原文是“当今中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
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可知说从“文学传统”中找原因错误。选项无中生有。(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
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偕1.3万欠100余万》)材料二: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
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
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
、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材料三:非法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兴举为“现代
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
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
,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
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材料四: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9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
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不良校
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C.当代大学生都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都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
育。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B.不良校园
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
以应严厉禁止。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6.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
简要分析。【答案】4.C5.C6.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袋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
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
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C项,“当代大学生都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都追求超前消费”的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还有不能说“都”,范围太大,只能是部分大学生。故选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一段第五行代词“其
”,指代“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几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贷,应该严厉禁止的也是非法校园贷。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
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结合材料,从政府角度考虑,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
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
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袋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等
等,据此筛选概括。【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
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
关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我
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
的。”我随口应和道。“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
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
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
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
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
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没错儿,这
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
,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
句话。(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所以与父亲有很深的矛
盾。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
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8.联系小
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9.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答案】7.A8.①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的小镇酒吧里演出,了解到矿工生
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所有死难矿工的家属打官司。9.(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对比手法: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
对比。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鉴赏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A,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与父亲有很深的矛盾”属无中生有。故答案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
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文本:“那小
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可以看出常信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小伙子。从原文文本: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
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可以看出常信是一个有正义感责任感的青年人。从文本内容:“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
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可以看出常信的不计名利的大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赏析能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
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手法,特别是文本中我和李信的对话来看,是从侧面描写了主人公的形象,侧面描写要重点分析,因为本文中大部分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
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
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
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
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
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仨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
,加太子少傳。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费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踢,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哀异式所劾,慢辱之,胁
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10.下列对又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
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
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
的种一名称。B.“陛下”原来指宫廷台阶下,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觞”是古代一种盛酒器。除此之外,表示盛酒、饮酒器具的词还有“尊”“爵”“觥”“卮”等。12.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刘仁轨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C.刘仁轨
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
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费玺书慰勉。(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答案】10.B11.C12.B13.(1)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
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2)(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解析】【10题详解】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
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七重城”是专有名词,不可断开,排除AC。“子”“兄子”并列短语作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D。故选B。译为: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
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表示升官”错,左迁是贬官。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
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错,原文: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
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
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①“因”,
乘机;“规”,规劝;“费”,带上。②“为……所”,被;“慢”,轻慢;“引决”,自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是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凭借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
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
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
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
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被李义府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
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
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
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
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注】①光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
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中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B.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
君形象。C.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D.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15.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答案】14.C15.①与曾使君依依惜别之情。在“双
鬓已星星”之年,“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再与使君送别,不舍之情油然而生。②对曾使君为国守边、热爱边关生活的赞许。“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就是这一情感的显现。③对曾使君文韬武略的赞美。诗人将曾使君与曹操相比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先认真研读诗词的文本,然后结合对内容的理解进行仔细分析选项,在对比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细心
对比,这样才能很好的作答本题。选项C,“即兴而生的愉快心情”分析不当,此处与使君分手,应为依依惜别之情。故答案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赏析的能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
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
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词中根据题目,“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本词是送别词
,情感上体现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
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
,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
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
,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的“,”表现了其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现身而不后悔的意志。(2
)在《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尤未悔”、“徐”、“夙”、“寐”、“靡”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第18届亚洲运动会于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
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印尼也用一台“绿野仙踪”般的开幕式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与求同存异,展现了亚洲能量。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465个小项的角逐。中国军团在奖牌榜上仍然,而这也是自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以来,中国队
第10次稳坐亚运会奖牌榜头把交椅。尤其可喜的是,一大批年轻运动员在比赛中,摘金夺银。日本、韩国代表团分列奖牌榜二、三位。两个体育代表团在一些项目中的强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薄弱环节。如击剑、跆拳道、射箭作为韩国传统优势项目,在雅加达亚运会上韩国队表现仍然抢眼
。中国队在这些项目上尽管有以骆宗诗、张心妍为代表的,()从奖牌榜整体分布来看,不难发现“中日之争”是亚运游泳赛场最大主题。从整体形势来看,如果说此前中日泳池之争中国队略胜一筹,根据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
小。从雅加达亚运会望向东京奥运会,中国队有信心在奥运赛场再创佳绩。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数据显示日本己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B.在数据上显示日本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C.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D.数据显示日本己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中国队在泳
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比不上韩国队的人才厚度,比不上韩国队的整体实力。B.但从整体实力和人才厚度上,韩国队依然实力强大。C.要赶上韩国队实力,有很长
的路要走。D.但从整体实力和人才厚度上,和韩国队相比仍有差距。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兼容并蓄一马当先崭露头角后来居上B.兼容并蓄一骑绝尘崭露头角后起之秀C.水火不容一马当先出人头地后起之秀D.水火不容一骑绝尘出人头地后来
居上【答案】17.C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根据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中
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数据”和“数据显示”两句杂糅到一起;“形成分庭抗礼”成分残缺,“形成”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形势”。A项,“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B项,“在数据上显示”句式杂糅,应为“在数据上
”或“数据显示”;D项,“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成分残缺。故选C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
,横线前面说“中国队在这些项目上尽管有以骆宗诗、张心妍为代表的……”,从陈述对象的角度来看,主语应保持与前面一致,即应以“中国队”为主语,这就排除B项,因为其使用“韩国队”为主语;横线前面说“中国队……尽管……”,“尽
管”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一般与“但是”搭配,这就排除AC两项,故选D项。【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水火不容”
,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相反。第一处,根据上下文,尤其是下文的“求同存异”可知,此处应是说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应使用“兼收并蓄”。“一骑绝尘”,脚不沾尘土,相容奔驰得很快或隔绝尘俗。“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
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多用于同一集体内部。第二处,是说中国军团在奖牌榜上上升得很快,应选“一骑绝尘”。“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三处,根据使用对象“年
轻运动员”可知,应使用“崭露头角”。“后起之秀”,意思是后来出现的或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后来居上”意思是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且“后起之秀”是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后来居上”是动词,常作谓语。第四处,此
处是说击剑、跆拳道、射箭作为韩国传统优势项目,在雅加达亚运会上韩国队表现仍然抢眼,但是中国在这些项目也有以骆宗诗、张心妍为代表的后来出现的优秀人物,应选用“后起之秀”。故选B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
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
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
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下面是某杂志社征订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贵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独步天下的栏目,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
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务必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答案】①“贵刊”改为“本刊”;②“独步天下”改为“特色鲜明”;③“慷慨解囊”改为“踊跃订阅”;④“务必”改为“敬请”;⑤“垂询”改为“咨询”或“回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
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①“贵刊”是对对方刊物的尊称,用在自己刊物的征订启事中不得体,应改为“本刊”。②“独步天下”指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此处用来说自己刊物有一些特色栏目,不恰当。应改为“特色鲜明”。③“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
人。这里用表示希望大家订阅自己的杂志,不得体,应改为“踊跃订阅”。④“务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比较强硬,,不得体,应改为“敬请”。⑤“垂询”是敬词,指对方的询问,此处指自己一方对对方的询问,不得体,应改为“咨询”或“回访
”。【点睛】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
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宇。调查数据显示:校园送外卖车辆,58%为电动车。41%为自行车;在食品卫生方面,学生仅关注外卖食品的外包装是
否卫生,对于食品原料来源、加工条件、经营单位是否证照齐全却了解甚少。因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担心外卖食品安全和扰乱饮食服务市场、影响校园环境卫生以及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更值得关注的是,外卖进校园一定程度上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甚至造成有的食堂正常经营难以维持,历史同期营业额下降近半,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学生公寓内出现大量饭盒被随意丢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公寓卫生。【答案】(1).(1)学校对外卖
进校园忧心忡忡;(2).(2)影响了校内食堂的正常运转;(3).(3)也增加了校园的卫生清洁压力【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担心外卖食品安全”,第②空注意后面的“食堂正常经营”,
第③空注意后文“影响了学生公寓卫生”。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大批的
朋友与你同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这段话曾被当作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段山寨感言,但仍有大批网友点赞。请谈一谈你对这段话或者这件事的理解或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丰富自己为人生点赞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丰富自己,成功自然会青睐于你。一只鸟儿划过泰戈尔的窗前,他心情激荡,用优美的语言写下空灵的感动,几个月之后,华美的篇章便传到
人们耳边。一粒普通的种子掉落到达尔文脚下,他将其拾起,数十年之后,《进化论》震惊了全球。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到爱因斯坦身上,在窗后留下一地阴影,数年之后,光量子理论照亮了理论物理发展的航向。先贤们的成功让人艳羡,或许有人说他们只是碰巧而已,但却别忘了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他们的
成功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平时的不断努力,不断丰富自己?我曾经慨叹于牛顿的丰功硕果,以为只有天才的头脑才能将枯燥难耐的物理演绎为一组迷人的数字方程,但牛顿在教堂中黑暗的小屋里独涉书山的艰辛又有几人知道?曾经歆羡于海伦·凯勒的皇皇巨作,以为只有超人才能在残缺的身体上勾勒出生命的轨迹,但海伦在黑暗无
光的世界中艰难摸索的苦楚又有谁能真正体验?辉煌的背后必定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艰辛历程。回眸前贤遗迹如烟,而我于雾霭沉沉中懂得了生命的暗示:不断地丰富自己,平凡的生命也会成为伟岸的躯体,黯淡的生命也会充满绚丽的光彩。不断地充实自己,巴尔扎克才能在枯燥难
耐的鹅毛笔下享受世间百态的顿悟;不断地丰富自己,毛主席才能在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丰富自己其实并不难,有时需要艰辛的努力,但有时也许只要一本带着淡淡墨香的书。奇妙的文字在眼前跳跃,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你会得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水浒传》中你会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情与义
、善与恶;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你会学会自立自强;在《红楼梦》中会品味到世间人情冷暖……你的心会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跳动,随着他们笑,随着他们悲……在这些阅读中,你的心灵就会渐渐地充实起来。丰富自己,有时也许只要一路的风景。明媚的阳光,或是细细的雨丝;树上的绿光,或是芬芳的花香;宽阔的马路,
或是泥泞的山间小道。你静下来,远离世俗的干扰,这个世界只剩下你和自然作伴。这时候,大自然会教给你远比书本还多的知识,你的心灵便会充实起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丰富自己,让我们赢得最好的,为我们的人生点赞!【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这则材料有两段文字组成,首先来看本题所给材料的第一段话,可用关键把握法来审题立意,其关键句就是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据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为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等;还可以用由
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因为用追马的时间种草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功夫花在了实干上,花在了提升自己上,所以才能等到时机成熟,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据此可立意为:实干才能成功;提升自己;机遇垂青有准
备的头脑等。再从山寨感言事件来看,可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人们已经知道此感言为山寨版,仍然点赞?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注重的是这段话本身的含义,因为这段话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网友点赞表明大家不是注重其是否是名人言论,由此可立意为:透过现象看实质;人们渴望正能量等。还
可以用细节切入法来审题,网友没有辨别清楚感言的真伪就大量转载,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基本辨识能力,由此可立意为: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等。文体上看,本题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
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整个事件角度:渴望正能量,透过现象看实质,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
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
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
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