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63 冬残奥会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片段+夺冠人物事例+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docx,共(7)页,40.15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a2c980161464ea654cc83612a1f79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名言金句1.充沛的精力加上顽强的决心,曾经创造出许多奇迹。——狄更斯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泰戈尔4.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贝多芬6.那些杀不死我们的,
终将让我们更强大。——尼采7.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歌德8.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林逋热点时评坚持不会被辜负,梦想因坚持更加动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残奥运动员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最终都将汇聚成一往无前的浪涛,载着他们扬
帆远航。来到赛场,突破自我,就是梦想绽放的高光时刻,坚持是最耀眼的那束光芒。感谢曾经努力坚持的自己,这是很多残奥运动员的心声,这也是他们来到这里,成就梦想的最好途径。梦想因坚持而闪亮,人生因坚持而精彩。冬残奥赛场上那些感人
至深的时刻,震撼人心的瞬间,带给人们的感悟,已经超越了赛场。——人民日报冬残奥会从来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因为运动员身体的特殊状况,冬残奥会最大的“看点”未必是比赛的激烈,更多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把冬残奥会每一位运动员的生平摊开,都是一段破茧成蝶的故事,他们冰雪赛场上的每分
每秒,几乎都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挡运动员们挑战生命的高度、传递友谊的渴望。在当下的语境里,这种精神感染力格外值得全人类珍视。——新京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冬残奥会是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坚强地为实现人
生梦想而拼搏,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残奥会为各国搭建起了友谊的桥梁,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他们不仅是战胜自我的强者,更是传递友好的使者。北京冬残奥会必将进一
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央视快评人物事例:01刘子旭刘子旭的父亲是一名空军老兵。受父亲影响,刘子旭从小就想当解放军,但11岁时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左腿,军旅梦破碎。在接触冰雪运动项目之前,他曾是一名射箭运动员。2017年,国家残疾人越
野滑雪队成立。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刘子旭通过选拔,正式加入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不论是练习射箭,还是从头开始练习滑雪,刘子旭永远很刻苦、很较真。一次次在风雪中摔倒再爬起来继续训练,一次次双手冻僵继续坚
持滑行,刘子旭从不叫苦,从未停歇。没能成为一名战士,但刘子旭把赛场当成自己的战场,一个挑战自我的战场。“虽不能像父亲一样建功军营,但能在残奥赛场为国争光没有遗憾!”02刘梦涛00后选手刘梦涛2016年才第一次接触滑雪,这6年间,肌肉损伤和伤病成了刘梦涛的家常便饭,他曾无数次想要过放弃,可
却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在雪场上,只要出发了,我的注意力就会专注于赛场,到最后已经要筋疲力尽时,我也没停下,就一直滑。我想为国争光,想让国旗(在颁奖时)飘在最高处。”刘梦涛说。在残奥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和中距离两个组别坐姿组比赛中,刘梦涛夺得两枚金牌,第一次
冬残奥之旅就斩获两金一铜的好成绩,实现了他“想让国旗在最高处”的梦想。03王跃从记事起,王跃的世界就是一片模糊,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提高成绩唯一的办法只有苦练,这条路对于王跃而言,
更是血与泪拼搏交织而成的苦痛和甜蜜。接触冰雪运动时王跃刚满17岁,作为一名视障运动员,她训练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哭过、煎熬过,训练的过程特别枯燥、特别累,但她从未想过放弃。“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喜欢滑雪的女孩。虽然看不见,但她渴望一个舞
台。”这一次,在家门口站上领奖台,她终于被世界看到了。滑雪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从一个曾因身体残疾而自卑的女孩,变得外向开朗,不自卑、不自负,在自己的领域默默努力,然后在某一个特定时刻,惊艳所有的人。她虽然身体残缺,但却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她虽然看不见光明,可
是她自己就是最大的发光体。04朱大庆朱大庆是一名横跨残奥、冬残奥的“两栖”选手,在跨界跨项练习残奥高山滑雪之前,她是一名田径运动员,2012年伦敦残奥会曾获得铜牌。但在她心里始终有个遗憾:2008年北京残奥会前夕,作为国内残疾人女子短跑新秀的她已经具备了参加
北京残奥会的实力,却因为需要动手术与北京残奥会擦肩而过。越过无数艰难险阻,她终于圆梦,在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冬残奥会首枚奖牌。朱大庆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和突破自我。05张梦秋刚满20岁的河北女孩张梦秋,幼时身患脑性瘫痪,存在运动
功能障碍,看似天生与体育无缘,却凭借顽强的拼搏和乐观的精神,站上了残奥高山滑雪赛道。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张梦秋报满了残奥高山滑雪女子站姿组全部5个项目,并且每个项目都夺牌,最终获得两金三银。站上领奖台的
她更是美丽自信,从麻花辫、桃心双马尾,到小碎辫、红色蝴蝶结头、“小猫”发型,五次领奖换了五个发型。面对赞美,这个朴实的女孩儿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对滑雪运动的感激:“我喜欢高山滑雪,它让我快乐。”所以你看,运动能让人更加乐观勇敢,去面对生活中的
诸多困难。当你运动起来,摆脱负面情绪的纠缠,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难。06孙鸿胜今年27岁的孙鸿胜幼年时因一次电击意外失去双臂,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中唯一没有双臂的运动员。滑雪时,他经常被侧风吹飞、摔倒冲出赛道
。但热爱运动的他没有认输,将勇气和拼搏化作“隐形的翅膀”,实现了奥运梦想。只能靠身体,那就强化力量,通过瑜伽球和平衡球来训练平衡感。经常被吹出赛道,那就让足球、篮球从一旁砸在自己身上,强化在受到强大外力时保持重心的感觉。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出发点,孙鸿胜疾驰而
下。他无法借助雪杖保持平衡,只能用身体在蜿蜒陡峭的赛道上闪转腾挪,没有双臂却仿佛长了翅膀。孙鸿胜在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的表现,对自己来说是实现了奥运梦想,带给他人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战胜困难、不断超越的力量。07刘思彤4岁时,一场车祸夺走
了她的右腿。她说,命运给了她艰难的考验,却也给了她足够好的奖赏。2016年,刘思彤开始学习高山滑雪。从零开始,不会刹车和拐弯,她只能靠摔倒来让自己停下,肌肉拉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坏......满身的伤痛都没有让她停下前行的脚步。她承认这一路走来也有过动摇,但是因为热爱坚持下来,“
我已经把它当成一种生活,这里面还承载着我的青春、梦想和奋斗。”从平昌的完赛不易,到北京的1银2铜,中国冬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刘思彤,用实力诠释热爱的力量,以自己的方式,向每一位怀揣梦想的人重新定义着生命的意义。08
郭雨洁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6公里站姿比赛中,郭雨洁为中国队拿下了本届冬残奥会的第二金。夺金后,郭雨洁在朋友圈里写道:“用七年的青春换一块金牌,值得,我正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还是挺帅的吧!”而照片中,她举起的,正是先天性残疾
的左手。郭雨洁说,自己小时候也曾自卑过,“出门就用袖子把手兜起来不敢被别人看到”,练体育之后,才敢出门。她说,自己的队友都十分阳光,出门在外从来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正是他们逐渐改变了郭雨洁,“他们会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棒,我为国争光!”09闫卓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北京冬残奥会成功卫冕,闫卓是是中国轮椅冰
壶队五名队员中唯一一名女队员。1992年出生的她,刚出生便被查出患有疾病,终生无法行走,但她先后尝试多项残疾人体育运动,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鼓励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拥抱阳光。她也曾独自直面过至暗时刻,以为自己这辈子就
这样了,因残疾而成为一个无用的人。面对一切杂念和质疑,闫卓学会了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她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为祖国荣誉而战。精彩时评文:冬残奥会这些精彩,温暖人心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李端把火炬放到“大雪花”中,全场迸发出热烈掌声。
在这“最长的一分钟”内,火炬手的数次尝试令人揪心,现场观众的鼓励令人动容,摸索后的成功令人喜悦,让全球观众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最长的一分钟”是这场冰雪盛会的一个缩影。13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将熄灭。
10天来,这场冰雪盛会所展现出的温度将鼓励更多残疾人一起向阳而生,冬残奥运动员所展现的勇气和决心也必将激励世人“一起向未来”。这场冬残奥会,关于勇气与毅力的故事诠释着生命的热度。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奥运栏目介绍了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认为“雪容融”象征
着残疾人运动员的勇气与毅力。日本高山滑雪运动员神山则子24岁出现瘫痪症状,42岁经历癌症手术,却在49岁来到中国上演冬残奥会“处女秀”;加拿大越野滑雪运动员布赖恩·麦基弗是冬残奥会“六朝元老”,他在北京追平冬残奥会历史男子第一人、德国高山滑雪选手格尔德·舍恩菲尔德的“16金之最”纪录……
残疾人参与竞技体育是他们突破自我、挑战命运的方式。对于残疾人来说,勇于参与的精神弥足珍贵,站上赛场的意义远胜竞技成败。20世纪50年代,“残奥会之父”古特曼提出了“体育运动作为康复的重要手段”的理念,播下了残奥运动的种
子。如今,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这场冬残奥会,关于融入和蜕变的故事彰显关爱的温度。守望相助、弱有所扶根植于中华文化,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折射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温度,凸显了中国人权保障的进步。冬残奥会开幕前发布的《中国残疾
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0675个,共培养、发展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为43.4万户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服务。爱,是双向奔赴。社会的发展让残疾人
受到更多关注关爱,打造了更好的无障碍环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融入社会,回馈社会。命运的多重打击曾让云南佤族小伙岩巩的人生陷入谷底,如今站上北京冬残奥会赛场的他说,滑雪让他更自信,更勇敢,“是你们让我重拾生活的希望,做最好的自己”。20
15年至2021年,中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6.8%提升至23.9%;冬残奥会项目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德新社说,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所取得的进步令人震惊。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称赞说:“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在这方面北
京无疑给下一届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这场冬残奥会,关于相扶相助的故事传递亲情、友情、爱情的魅力。冬残奥运动员何以感动世界、激励世人?法新社报道了为英国夺得首金的辛普森兄弟,虽然是弟弟夺冠,但哥哥作为领滑员“居功至伟”,这份朴实珍贵的亲情打动世界;开幕式上荷兰代表团的“情侣
旗手”,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爱情让世人羡慕;路透社报道了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迈克·舒尔茨因其研发的运动假肢设备而广受其他选手欢迎,彰显残疾人团结互助的友情。从残奥运动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到中国北京,残疾人的运动会已不只是残疾人运
动员的舞台,他们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不仅鼓励更多残疾人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也激励健全人勇于拼搏、永不言弃。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一定有一些瞬间,会触及世人心灵。中国轮椅冰壶运动员闫卓说:“我想告诉其他人,如果我可以,你们也可以。”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对更美好的
生活和更包容的世界都有着不懈的追求和向往。在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充满挑战、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刻,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为人类在艰难时刻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奔赴美好未来注入信心和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注脚。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