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832 MB
  • 2024-1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1.83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76dbb26db5da66e928ea01b24fa2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命题学校:水果湖高级中学命题教师:胡艳丽熊珮言程建生审题教师:易中宇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0日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要素流动最为丰富的

重要区域之一。下图示意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人口流动强度特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对于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空间分布格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南地区因腹地效应和集聚效应有较强人口流动强度B.浙西地区城市发展水平高,所以该地人口流动强度大C.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强度

低,皖南地区人口流动强度高D.该地区人口流动强度总体呈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2.对长三角地区城际人口流动强度起正向影响的因素有()①就业机会②行政区划边界③交通可达性④生活成本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为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可采取的人

口措施是()A.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B.健全生育政策调控机制C.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D.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腹地,临近上海大都市,因腹地效应和集聚效应有较

强人口流动强度,A正确;浙西南地区城市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为丘陵盆地地形,人口少,B错误;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强度高,皖南地区人口流动强度相比皖北低,C错误;该地区人口流动强度总体呈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城市水平高、人口流入多的地区就业机会多、

交通可达性强属于拉力因素;同一行政区内流通较为便利,跨行政区流通相对不变,所区划边界属于斥力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生活成本高不利于人口的迁入,处于斥力因素。综上分析,①③符合题意要求,②④不符合题意要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为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可采取的人口措施是健全生育政策调控机制,调整少年儿童、老年人口比例,B正确;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不属于人口措施,A错误;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聚会导致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人口的减少,不利于一体化发展,C错误;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利于解决劳动力不足、养老难等

问题,但是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共享,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长三角地区

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西安市“一城多心”空间结构形态逐渐定型,次核心数量逐渐增多。下图示意2011—2021年西安城区六个区域核密度分析结果及重心迁移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2011—2021年间,关于西安市空间演变特征的叙述,正

确的是()A重心逐渐北移B.发展速度均衡C.集聚程度增强D.内部集聚骤减5.下列因素中,奠定西安市空间结构基本格局的主要为()A.经济发展水平B.交通便捷度C.历史文化基础D.政府政策6.关于西安未来空间结构的发展,正确的是()A.城市中心地区空间承载力不断提升B

.外围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加快C.住宅区将成为城市要素的集聚高地D.交通因素对城市中心影响不断减弱【答案】4.A5.C6.B【解析】【4题详解】读西安城区六个区域核密度重心迁移状况可知,2011—2021

年间重心逐渐北移,A正确;重心位置发生变化说明发展速度不均衡,B错误;次核心数量逐渐增多,说明集聚程度减弱,C错误;图中信息没有体现出集内部集聚骤减的特征,D错误。故选A。【5题详解】读图可知,西安市空间结构基本位于明城墙范围之内,因此历史文化基础奠定西安市空间结构

基本格局,C正确,排除ABD,故选C。【6题详解】城市中心土地紧张,地区空间承载力不会不断提升,A错误;读图可知,外围城区核密度等级有所提高,说明外围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加快,B正确;住宅区分布广泛,不会成为城市要素的集聚高地,C错误;交通因素对城市中心影响不

断增强,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4个方面。.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各区域工业布局主要有增长极开发(布局极化效应强,适用于欠发达地区和区域开发初期阶段),点轴开发(分布沿空间方向扩散,适用于人口较

密集地区和区域开发中期阶段)与网络开发(分布均衡,大分散,小集中,适用于发达地区)三种模式。下图示意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黄河下游地区工业布局的主要模式是()A.增长极开发B.点轴开发C.网络开发D.尚不明确8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兰州—西宁地区应该成为我国的()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9.关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区域产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区域均依赖丰

富的矿产资源形成很多资源型城市B.上游区域可以依靠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C.中游区域应该加大废水处理和资源开采技术的推广D.下游中心城市协同周围城市一起加快发展高新产业【答案】7C8.B9.A【解析】【7题详解】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区域工业布局特点,应主要分析

各个区域重点工业的数量、空间布局特点等。结合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可知,上游工业布局在一些较大的城市,布局极化效应强,是增长开放极;中游布局城市逐渐增多,且沿河流分布,人口较密集,是点轴开发;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分布较均衡,大分散,小集中,布局呈现网络开发模式;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

详解】兰州——西宁地区位于两省的省会之间,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未来的开发潜力大,因此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B正确。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综合实力较强,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经济规模较大,能支撑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城镇

体系比较健全,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能引领并带动全国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A错误;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较大范围生态安全,为法律或政策规定的限制大规模

高强度开发工业化城镇化的地区,C错误。自然保护区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等,是禁止开发区的主体部分域,D错误。故选B。【9题详解】读图可知,黄河上游依靠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主

要以电力工业为主;中游区域煤炭、化学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加大废水处理和资源开采技术的推广;下游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带,经济较发达,发展方向是中心城市要协同周围城市一起加快发展高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各区域产业发展不同,BCD正确,不符

合题意;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主要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了很多资源型工业区,但是长期在资源丰富区进行过度开采导致部分省级行政区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黄河流域工业发展偏重于重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基

地给黄河流域造成了极大的生态问题。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较大城市;工业布局呈现以中心城市为聚集点进行发展的格局,省级行政区间发展悬殊,区域联系少。【点睛】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

城市化地区: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具备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大城市群或区域性城市群;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且对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

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清代《钦定西域同文治》中记载大量新疆地名中,

包括自然景观类与人文景观类通名。下表为《同文治》地名通名统计表(部分),下图示意坎儿井剖面及竖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通名名称翻译数量(个)郭勒河131鄂拉山64雅尔坎37呼都克井1710.与图表中地名“郭勒”、“鄂拉”、“呼都克”相关的地理要

素依次是()A.水文、人工建筑、地貌B.地貌、水文、人工建筑C.人工建筑、地貌、水文D.水文、地貌、人工建筑11.清代新疆地区地名中“雅尔”、“呼都克”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A.新疆地区江河多淤积B.新疆地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

主C.新疆地区水资源丰富D.新疆地区水体开发利用率较高12.坎儿井是古代新疆吐鲁番地区人民建造地下水利工程,先民采用油灯、土铲等常用农具,以人力手工劳动开凿坎儿井,形成了新疆独有的坎儿井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坎儿井主要利用坡度高差进行引水、输水B.竖井井

口常有环形土堆旨在防止水分蒸发C.油灯在开凿坎儿井中的作用为照明与定向D.坎儿井的修建体现了古人因势利导的智慧【答案】10.D11.D12.B【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郭勒”译为“河”,由此可知与“郭勒”相关的地理要素是水文;“鄂拉”译为“山”,由此可知与

“鄂拉”相关的地理要素是地貌;“呼都克”译为“井”,由此可知与“呼都克”相关的地理要素是人工建筑;D选项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新疆地区地名中“雅尔”、“呼都克”等出现的比例很高,由此可知新疆的“坎”

、“井”等人工建筑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是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由此可知新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的高,D正确。新疆气候干旱,江河水资源有限,江河淤积较少,AC错误。新疆以高

山、盆地地形为主,B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是将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坎儿井的修建体现了古人因势利导

的智慧,AD选项描述正确。竖井是开挖暗渠时供定位、进入、出土和通风之用,为整个工程完成后检查维修之用;开挖时所取的土,堆积在竖井周围,形成环形小土堆,可以防止一般地面水入侵,B选项描述错误。油灯在开凿坎

儿井过程中起到了照明和确定前进挖掘方向的作用,C选项描述正确。综上所述,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

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区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中国和

日本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均将发挥重要作用。受“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及煤炭价格优势影响,中国较日本碳排放总量大,碳排强度高,碳排放可优化潜力较大。下图示意中国、日本199

1—2019年碳排放增速折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3.根据上述材料及图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代表日本碳排放量增速曲线,②代表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曲线B.2013年中国基本实现碳达峰后,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的状态C.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长有助推作用D.日本改变以煤

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后,碳排放总量较之前增大14.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可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加大与各国碳汇合作B.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C.全面落实绿色技术发展D.巩固提升生

态碳汇能力15.2023年10月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实现“绿色亚运”办赛理念。在亚运会前期准备与举办过程中,下列措施中体现了低碳理念的是()①亚运会期间招募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提供赛会服务②亚运会期间亚运全区部署5G电力专网,建设5G+直流微电网零碳示范园区③亚

运主火炬采用甲醇燃料④亚运会闭幕式首创数字烟花,以AR呈现,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⑤杭州奥体中心场馆采用1000W白炽灯,满足场馆照明需求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3.C14.B15.D【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从90年代初到2

019年期间,①线的增速总体上高于②线,原因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碳排放量增长较快有关,故①线为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曲线,②线代表日本碳排放量增速曲线,A错误;中国碳达峰时间大约在2030年前后,2013年应为日本基本实现碳达峰,B错误;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这样的用能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长有助推作用,C正确;日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用能结构后,碳排放总量较之前减少,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我国的碳排放量大,主要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生产结构(初级产业多,耗能大)有关系,为了实现我国的“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当前的首要措施应该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B正确;加大与各国的碳汇合作,主要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A错误;全面落实绿色技术发展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C错误。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见效慢,是长远措施,D错误,故选B。【15题

详解】亚运会期间招募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提供赛会服务,只是满足赛会的服务要求,并没有反映低碳理念,①错误;亚运会期间亚运全区部署5G电力专网,建设5G+直流微电网零碳示范园区,体现低碳环保理念,

②正确;亚运主火炬采用甲醇燃料,是零碳排放,③正确;亚运会闭幕式首创数字烟花,以AR呈现,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相比真实烟花低碳环保,④正确;杭州奥体中心场馆采用1000W白炽灯,满足场馆照明需求,只能反映保证光源,满足赛事需求,并没有体现低碳,⑤错误,

②③④正确,故选D。【点睛】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本次用以点燃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使用。作为赛会新物种,零碳甲醇的全新应用,也是对绿色新能源的一次科学探索与生动实践,与杭州正在打造的史

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相映成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其温室科技的成熟与应用、鲜花育种

的产业化和拍卖制度的闻名于世。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被业界誉为“东方花都”。青州市位于沂山山脉北麓,毗邻青岛市、济南市,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发展花卉种植业。现如今在中央“三农”政策的扶持下,青州市花卉业进一步改革升级,青州市正积极建立线上交易平台

、发展电商平台和云上会展等3种智慧化产业模式,构建智慧化花卉产业集群。下图示意青州市河流及主要交通线分布,请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农业区位因素,说明青州成为“东方花都”的优势条件。(2)分析智慧化花卉产业模式对该地花卉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结合荷兰花卉业发展经验,针对

青州市花卉产业升级提出建议。【答案】16.水源充足;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交通便利;靠近市场;种植历史悠久;政策支持等。17.纠正了粗放式经营及劳务用工等问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和交易的效率;扩大了市场,提高

了产业投入市场的效率;利于产业升级。18.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花卉栽培、繁殖技术;提高鲜花保鲜、贮藏、包装技术;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解析】【分析】本题以青州市花卉产业的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青州市河流及主要交通线分布图可知该地水源较为充足,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利于花卉业的发展;根据“毗邻青岛市、济南市”可知青州市发展花卉的有利条件是距市场

较近,且地处二三线城市周边,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根据“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发展花卉种植业”可知种植历史较悠久;根据“在中央“三农”政策的扶持下”可知优势条件有政策支持。【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青州市智慧化产业模式主要有线上交易平台、发展电商平台和云上

会展等3种。线上交易平台纠正了粗放式经营及劳务用工等问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和交易的效率;电商平台的建设扩大了花卉的市场,可以及时与市场对接,提高了产业投入市场的效率;云上会展利于产业升级。【小问3详解】由材料中荷兰花

卉业的发展,结合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可以借鉴其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其温室科技的成熟与应用、鲜花育种的产业化和拍卖制度,因此青州市可以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花卉在栽培、繁殖等方面的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品质;提高鲜花在保鲜、贮藏、包装等方面的技术,提高鲜花

的质量;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建设,从而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及早投入市场。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朴朴超市是一家采用前置仓模式实现30分钟即时配送的生鲜电商品牌。前置仓是一种仓配的模式,是电商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设置的小型

仓库,主要是为了满足社区用户和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等的日常及时性要求。顾客通过App端在朴朴商城选购商品后,电商平台根据定位配送地址,向附近骑手派单并进行配送。下图示意朴朴超市仓配模式,请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说明朴朴超市前置仓的区位选择需求。(2)简述在商品派单配送的各个环节分别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3)分别从消费者和品牌方的角度,分析相对于传统模式朴朴超市采用前置仓模式的优劣势。【答案

】(1)临近社区,接近最大消费人群(2)派单:GPS,配送:GIS(3)消费者:提升顾客的购买体验;,商品品质好;商品价格较高。品牌方:就近快速配送,缩短配送时间;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以朴朴超市仓配模式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

要涉及服务业区位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选择及朴朴超市前置仓模式发展的优劣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朴朴超市是电商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设置的小型仓库,主要是为了满足社区用户和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等的日常及时性

要求”可知,朴朴超市前置仓应布局在社区附近,接近最大消费人群,满足更多人们的需求。【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信息“顾客通过App端在朴朴商城选购商品后,电商平台根据定位配送地址,向附近骑手派单并进行配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商平台根据定位配送地址需要用到GPS;而向附近骑手派单并进行配

送则使用的是GIS(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线路。【小问3详解】对消费者而言:优势:前置仓主要作用是配送生鲜产品,可以做到门对门进行服务,因此可以提升顾客的购买体验;前置仓为消费者实现30分钟即时配送,就近快速配送时间短,商品品质好;劣势:前置仓模式配送至顾客前环节

增加,使商品成本增加,价格较高。对于品牌方而言:优势:前置仓为消费者实现30分钟即时配送,配送环节能够在保证生鲜产品新鲜度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时效性,就近快速配送,缩短配送时间;劣势:前置仓模式较传统模式增加分选、加工、包装、配送环节,增

加了劳动力,也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前置仓增加了仓库数量,租金成本增加。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规划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之一,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有重大意义。全球未开采石油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的30%都蕴藏在北极地

区,仅在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及周边的大陆架上,便集中了整个北极地区32%的能源。我国在这里与俄罗斯的能源企业合资建设了两个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在未来的规划中,这里的天然气将大量输送到我国。下图示意LNG项目分布情况,请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的(1

)说出国际能源运输方式主要有哪几种?任选其中一种分析其在能源运输中的优势特征。(2)“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开发面临着恶劣的气候环境的影响,请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3)为缓解能源短缺现象,我国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答案】18.海运;管道。海运:

建设成本低;灵活性比管道强;可远距离运输。或管道:运行成本低;连续性好;安全快捷;可惠及沿线地区。19.提高北极地区冰情预报技术;提高北极地区天气预报技术;提高船舶设备抗冻水平;提高破冰船技术等。20.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开发力度,

开发利用新能源;多渠道进口国外能源,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基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相关技术和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解析】【分析】本题以冰上丝绸之路和LNG项目合作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区位、国家能源安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国际能源运输方式

主要有管道和海运两种。管道的主要优势是建设完成之后可以持续运输能源,运行成本低;受外界影响小,不间断运输,连续性好;管道是封闭空间,安全快捷,受环境影响小;运输的能源可供沿线地区使用,可惠及沿线地区。海运的

优势是不需要进行线路建设,建设成本低;灵活性比管道强,不适合修管道的地方可以通过海运输送;距离很远的地区无法修建管道的可以通过海运进行运输。【小问2详解】北极恶劣的气候环境主要是指海冰对航行中的船只的威胁,需要提高北极地区冰情预报技术,防止船只撞冰受损;提高北极地区天气预报技术,对恶劣天气做好提

前准备;提高船舶设备抗冻水平,适应北极极寒的环境;提高破冰船技术,清除航道上的冰山或者浮冰障碍。【小问3详解】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国内的能源自给能力;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国内能源结构,发挥优势资源潜力;多渠道进口国外能源,防止单一渠道受限制

,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基地,防患于未然;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相关技术和产业,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数量的依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使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