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59.414 KB
  • 2024-09-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精准解析】.docx,共(19)页,59.41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2ffaf6004b21fcad3b430bbc03ec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测试思想政治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A.阶级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B.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

度的生活资料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D.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A:“阶级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阐释的是阶级的产生,而材料反映的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A不符合题意。B:“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说法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关系,B排除。C:“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奴隶主把奴隶当做自己的财产可以随意处置,表明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C正确且

符合题意。D: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D错误。故本题选C。2.雇佣工人的工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意味着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科技发展

会自动改变雇佣工人被剥削的地位B.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家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C.剩余价值逐步由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共同分享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是可以调和的【答案】B【解析】【详解】A:雇佣工人被剥削的地位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科技发展并不会改变

雇佣工人被剥削的经济地位,A项说法错误,排除。B:雇佣工人的工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这意味着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更具有隐蔽性,B项符合题意。C:剩余价值是由资

本家完全占有的,C项中“共同分享”说法错误,排除。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下列属于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

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五四运动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A: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故A正确。BCD: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不是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和辛亥革命,故BCD不选。故本题选A。4.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历程中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①大公无私,没有任何利

益追求②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坚持马克思主义,能避免错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最求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没有任何利益追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一定能避免错误,故①④错误。②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A.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B.我国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C.我国的社会生产能

力全方位进入世界前列D.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

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D正确。A: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A排除。B: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错误。C: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

列,而不是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全方位进入世界前列,C错误。故本题选D。6.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

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两个“毫不动摇”意在强调()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要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③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④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两个“毫不动摇”意在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③④符合题意。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

首位,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7.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由此可见,生产资料所有制是()①生产力

的决定性因素②生产关系的核心③经济制度的基础④价值的唯一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生产力的决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故①④不选。②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

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体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8.某地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采取存量折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资源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借以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

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①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②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

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④只有发展非农产业才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该村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等改革,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表明了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①正确。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能流转。②错误。③: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说明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③正确。④:实现农村现代化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也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④

错误。故本题选B。9.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然而,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处于低端产业阶段或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这必然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为此我国民营企业需要()①

树立主动转型升级意识,制定正确经营战略②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③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④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管理体制机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

③: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处于低端产业阶段或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这必然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为此,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经营战略,树立主动转型升级意识,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①③符合题意。②④:

材料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处于低端产业阶段或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不涉及诚信经营和企业信誉形象问题,也不涉及管理体制机制问题,②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0.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的主要区别是()A.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全不同B.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同C.生产资料所有制完全不同D.产品的销售方式存在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AD: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产品的销售方式都有相同地方。AD不选。

B: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区别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同。B正确。C:在我国,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相同。C不选。故本题选B。11

.位于深圳的华强北,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这里走出了大族激光、腾讯等著名企业。四十年来,政府从资金、人才、空间等方面对华强北产业转型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华强北实现了从工业区到电子交易市场再到高新技术孵化区的华丽转变。华强北的成功()A.说明国家的扶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B.告诉我们对于资

源的配置,市场优于计划C.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可以优势互补D.得益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A: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支持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A项中“国家的扶持是……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排除。B:在资源配置中,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各有

优劣,B项中“市场优于计划”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而非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优势互补,且我国当前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C项说法错误,排除。D:四十年来,政府从资金、人才、空间等方面对华强北产业转型发展给予政策支

持,华强北实现了从工业区到电子交易市场再到高新技术孵化区的华丽转变。这表明华强北的成功得益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2020年我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市场化购销活跃,粮价呈上升趋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

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4406万吨,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1058万吨,主产区农户存粮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导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小麦收购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①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扰乱市场秩序②市价高于国家收购价,国家粮食收购困难③农户存在看涨惜售心理,等待粮价升高④市场

调节具有盲目性,国家监管措施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③: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4406万吨,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1058万吨,主产区农户存粮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因此导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小麦收购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市价高于国家收购

价,国家粮食收购困难,农户存在看涨惜售心理,等待粮价升高,故②③入选。①: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并不会扰乱市场规则,故①不选。④:导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小麦收购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而非盲目性,④不选。故本题选C。13.“十三五”时期,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从2015

年到2019年,中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表明我国()①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收入差距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相对贫困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连续7

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这表明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①符合题意。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中“消除收入差距”说法错误,排除。③:我国实施脱贫攻坚战,目的是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让全体贫困群众与富裕群众一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符合题意。④: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使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亦然不同程度存在,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14.2020年11月4日,在第三届中

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由此可见()①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②我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领导经济全球化③我国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④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这表明我国奉

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涉及对我国自身发展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但

不意味着中国领导着经济全球化发展,②中“我国……领导经济全球化”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15.当前,我国境内App上架总量已超过350万款,中小应用层出不穷,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一些App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对此,工信部将从2021年初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

行动,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严厉处置。工信部此举意在()①消除市场缺陷,保障公平竞争②通过市场监管规范App市场秩序③通过履行经济职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④健全App应用市场化退出机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针对一些App侵害用户权

益的问题,工信部将从2021年初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严厉处置。工信部此举的目的在于通过履行政府经济职能,加强对App市场的监督,规范App市场秩序,维

护人民的合法权益,②③符合题意。①:市场缺陷是市场所固有的,是不能被消除的,①中“消除市场缺陷”说法错误,排除。④:材料强调的是对APP应用进行专项整治行动,未涉及健全App应用市场化退出机制的相关内容

,④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运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你认为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反映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我们可通过三次“伟大飞跃”分别得出什么样的历史结论?【答案】(1)回顾党

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我国在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坚持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2)第一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次“伟大飞跃

”说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分析】本题以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党的领导、党的

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回答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反映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体现类主观性试题。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

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体现了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我国在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不同阶段,坚持了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2)本题要求我们可通过三次“伟大飞跃”分别得出

什么样的历史结论。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体现类主观性试题。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

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是第一次“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是第二次飞跃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体现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点睛】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

中经历的这三次伟大飞跃,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共同的历史启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华民族复兴伟业就不可能实现。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新鲜经验,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和人民开拓奋进才会始终有光辉旗帜的引领,真理光芒才能转化成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

大物质力量。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源泉。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领会和牢牢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始终

坚持及时解决时代重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把握、及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的路标。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意识,越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正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始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破浪前进,行稳致远,胜利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

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2020年以来民航、铁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混改开始提速。例如,2020年11月,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餐饮企业引入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密集参与国企混改的同时,国有资本也在频频投资入股民营企业,一些地方

国资甚至跨省收购。近期,天能重工、东软载波、华瑞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实施股权转让,从民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简要分析我国的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答案】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优化

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使非公有资本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改善

人民生活。【解析】【分析】此题以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背景材料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分析理解现实经济生活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

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培养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简要分析我国的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

为“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材料信息“2020年以来民航、铁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混改开始提速”、“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密集参与国企混改的同时,国有资本也在频频投资入股民营企业,一些地方国资甚至跨省收购”、“天

能重工、东软载波、华瑞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实施股权转让,从民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考生可从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

策略1.题型介绍“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

“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2解题规律解答“

意义”类设问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

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

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

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

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目前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原来的97%以上由政府定价,转变为9

7%以上由市场定价,政府管理价格的比重不足3%且基本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对于仍保留政府定价的领域,如成品油、天然气、电力、铁路货运等,也探索建立了不同程度参考市场因素的价格

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价格关系。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说明价格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答案】要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商品和服务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让价格更加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调节各种资源在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中的流出流入,促使社会生产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最终使有限资源尽可能地合理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用。【解析】【分析】此题

以我国价格市场化改革为背景材料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理解认识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培养考生政治认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说

明价格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商

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政府管理价格的比重不足3%且基本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对于仍保留政府定价的领域,也探索建立了不同程度参考市场因素的价格形成机制,

逐步理顺价格关系。考生可从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策略1.题型介绍“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

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

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2.解题规律解答“意义”类设问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

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

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

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

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1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速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特点,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从国际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充满不确定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

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此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答案】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②只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才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解析】【分析

】此题以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背景材料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理解现实经济生活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

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根据材料

信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速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特点,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考生可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从国际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充满不确定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

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考生可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1.题型介绍“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

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2.解题规律解答此类

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

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1)联系

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

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

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

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

,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9年的实残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结合材料和史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这一标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就某一点进行深人分析,也可以全面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答案】答案示例:1982年,邓小平

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依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为背景,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属于论述题,是有知识限定的开放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和史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这一标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这

一主题,结合材料写出短文,观点明确、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即可,同时要符合字数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一核心观点的理解程度。试题所选取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则论断,一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二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考生既可以依据两则论断提供的思路全面阐述,也可以就其中某一个方面展开论述。例如,可以结合第一个论断,通过回顾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

为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的结论。若考生只从第二则论断的某一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点睛】同学们在答论述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审题。其实论述题要做成小

论文,我们就要把题目当作作文题目来审,同学们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论题,但也要找准角度,对不熟悉的论题,想到也肯定是用课本相关的知识。审题时要注意明确是往往明确规定了答案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的角度(政治、经济、哲学)和答题的范围

(特殊指向性是强调党、国家、还是人民还是三方面都有所强调)是论述主体的作用还是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论述。有一些观点找对了,但是不会论述,这是很遗憾的。同学们可以把握一点在论述的时候,首先,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

点进行展开。其次,同学们在相关论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找到与主题的内在联系,要说明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为主题服务的。最后,材料。这是目前同学们最有缺陷的,其实简单的说就像同学们写议论文一样,你要举例说明,同学们的材料来源首先

目标是题目的背景材料,其次是热点新闻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材料,但也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最好能对引用的材料加以说明,说明他能为你的论题服务。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