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61.405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61.40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0bbc1219e3ca6ce1f7595dedc2bf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威远中学校2026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第一命题小组审核:第一命题小组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

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

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

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

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

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

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摘编自钱锺书《宋诗选注·序》)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

,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

仅异于唐诗而已。内容上,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

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余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

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技术上,唐诗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盖唐人尚天人相半,在有意无意之间,宋人则纯出于有意,欲以人巧夺天工矣。在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声调诸端皆如此。(摘编自缪钺《论宋诗》)材料三: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

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

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

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

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

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摘编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锺书认为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没有推陈出新,而在缪钺和朱光潜看来,唐诗和宋诗既有异同,又各有所长。B.钱锺书和缪钺沉潜于唐宋诗而有独到发现,朱光潜认为要想欣

赏一派诗的佳妙,应该把该诗派和别的诗派作比较。C.钱锺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和材料二缪钺的观点大体一致。D.钱锺书和缪钺都认为唐诗在诗坛上留下了空前之伟绩;朱光潜认为,读者的阅读趣味也

要逐渐地伸张而致广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二都有对比论证,在对比中揭示了宋诗的特色及其创新。B.材料一、三都有比喻论证,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开疆辟土的比喻。C.材料二、三都有举例论证,举例典范

,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D.材料一、二侧重写了唐宋诗发展,材料三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3.根据缪钺的观点,下列关于唐宋诗的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A.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B.唐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宋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C.譬诸游山水,唐诗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D.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4.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

容,概括宋诗的成就。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答案】1.A2.D3.B4.(1)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更精细,有创新。(2)内容题材更广阔,并且书写了很多琐碎细微事物。(3)以深刻透辟精妙的诗意见长,具有瘦劲的风

骨之美。5.(1)首先提出宋代诗人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的观点。(2)其次总体介绍唐宋诗在风韵、内容、技巧上的差异。(3)然后详细介绍了宋诗在内容上更为广阔。(4)最后简略介绍了宋诗在技巧上更为精细。【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没有推陈出新”错,材料一“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说明钱锺书认为宋诗是有创造、有价的的值、有推陈出新的。

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一、二侧重写唐宋诗的发展”错误,材料一介绍了宋诗的发展,材料二侧重唐宋诗的差异。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唐诗丰腴,“入口”即能感受到里面的美;

而宋诗瘦劲,要细细品味。选项中将唐宋诗说反了。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只是他们不懂这一

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可以得出宋诗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具有创造性。根据材料一“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宋代作者在诗歌里‘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

比他们工稳”,可以得出宋诗内容和题材都有所拓展,并且意思表达的比唐人更透彻。根据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

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可以看出宋诗的内容深刻透辟精妙,有瘦劲气骨之美,选取的题材有琐事微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

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首先,第一段“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说明前人对宋诗褒贬不一的态度,引出“宋诗虽殊于唐,而

善学唐者莫过于宋”的论题。并提出“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即宋诗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其次,第二段“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说明从内容和技巧两方面入手,探讨唐宋诗的区别,以及宋诗的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然后,第三段“宋人承

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详细介绍了宋诗在内容上更为广阔。最后,第四段“唐诗技术,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更加追求诗歌的精美。(二)现代文

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煤海上有棵勿忘树梁衡(1)神东煤炭集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煤矿之一,年产煤两亿吨。其煤田横跨山西、陕西、内蒙古3个省区,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可是它的地表却是另一个绿海。汽车飞驰,怎么也跑不出油松、

山杏、白杨、柳树和沙柳织成的屏障。(2)工程师王义是学沙漠治理的,他也没想到从林学院一毕业就来煤矿上班。我们传统的观念是挖煤先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斜井、露天,总之是开膛破肚,煤块、矸石、黄土、黑尘,一片狼藉。我的家乡就产煤,小时就记得村里人下井弯腰背煤,被称为“煤黑子”。

几十年后倒是现代化了,但破坏力更大,把个秀丽的小山村子搅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农民耕地时,牛腿踏进地缝里拔不出来。(3)终于有一天我们觉悟了。30年前当神东矿开发时,地下还在规划,地上就考虑着怎么保持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环保绿化中心。王义就是踩着这个锣鼓点来

上班的。(4)当年王义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栽树。先拣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锋树种”,樟子松、沙柳、沙棘开路。几年下来,它们虽其貌不扬却已携手连片,绿盖高原,蔚为壮观,初步压住了沙老虎、水猛兽。又过了30年,共植树500万株、灌草58

万亩,现在已是林涛滚滚,水草丰美了,远处竟有悠闲的羊群。外来者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下面就是煤矿。(5)矿区采过煤后会地面下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塌土崩,裂缝纵横。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

补大地的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老王领众人到林子里去看他们的修补功夫。虽然绿风吹过,已经芳草绵绵,树影婆娑,但还是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都有树根

穿过两边,正努力将这已分家的泥土拉紧,令人想起手术后缝合的伤口。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要知道一棵耐旱树种的根可以伸出去几百米长,一丛沙柳的毛根能覆盖500平方米。就这样下面飞针走线,上面落

叶填壑,接着水土弥缝,绿草盖野,还有了小动物,大地渐渐复苏如初。地球的活力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复。我感叹这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滚,上面却平静祥和,绿意盎然。(6))为了能够俯视全景,老王领我们登上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头。

就取这海拔的吉利谐音,他们在这里修了一条“1188生态大道”。大道全长7公里,两边杨柳夹道,野花铺路,脚下按时间顺序,每隔百十米就钉有一条金灿灿的铜踏板,上面刻着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块上刻:4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后有:……1984年起中国颁布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态法;2018年中国成立生态环境部

……,共150条铜踏板。(7)而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杆的灯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沙”分类,彩绘着相关的诗词,把你带入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身撑入藕花边”等。其余还有很多与生态有关的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词绘画。一时绿风荡漾,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

维、苏轼悠游于山林。你能觉得这是一座矿山吗?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给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8)树木不但给人提供了物质利用,还承载着人类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动

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于是,下午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

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去。我建议将这棵树命名为“勿忘树”,它是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有删改)文本二文章的意象梁衡相熟的或不认识的读者提起

我的文章,大多要谈到《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被各种刊物、选本选载较多,且已收入中学课本。文章内容暂且不说,其成功很大程度得方于翟秋白故居前的那座“觅渡桥”。它正好暗合了秋白一生寻找人生渡口而不得的悲剧,成了本文的一个难得的文学“意象”。文章为思想而写,要有一个好的立意;文

章又是为美而写,要有一个好的意境;而能够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象。……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诗化了的典型,是文章思想与美感融合后的定格,是一种图腾,是这篇文章的logo。文学是形象艺术,是通过形象给读者传播思想、传递美感的

。小说创作必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全篇内容都围绕这个典型展开。散文篇幅短小,求精、求美,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铺排,于是就要寻找一个意象。意象就是散文中被诗化了的典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如窑变后的瓷器,有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是精神美的定格。

是具体的形、事、情、理升华为精神之后,又落地为文还原为一种新的形态。它是原物但已不是原物,是原形但已不是原形,是文章涅槃之后的再涅槃,是高僧留下的舍利子。意象和意境都是由形象而生的美的定格,但各自的来路、出身不同。意象偏重于思想的美,意

境偏重于情感的美。小说家动笔前先找故事,散文家动笔前先找意象。意象的构成有两部分,形象加思想。它的成立要符合这样几个条件。1.是天然存在,只能去发现,不能如小说那样人工塑造。2.有“象”,是有形之物,

能看得见、摸得着。3.有“意”,有象征性,如茧中抽丝,作者可以从形象中抽出思想。4.“象”要小,“意”要大。5.“象”和“意”之间在表面上相距甚远,反差越大越好。6.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个“意象”在你之前

,别人没有发现和使用过;在你之后别人亦无法再使用,有专利性。像一颗炸弹,只能爆炸一次。(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呼工程师王义,文章起先直呼其名,后来改称“老王”,这既暗合时光的变迁,又表达了对保持

水土的工作人员的亲近。B.神东煤炭集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矿之一,文章将其比作“黑色的地下海洋”,既强调煤年产量高,也突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C.文章以“我的家乡”为例,叙述传统挖煤方式对地表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引

出下文的“觉悟”,为写植树灌草等工作做铺垫。D.30年、500万株、58万亩……文章用具体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地描绘了神东矿的地表上林涛滚滚、水草丰美的图景。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的“象”是能看得见、摸

得着的有形之物,“意”具有象征性,可指作者从形象中抽出的思想,使用意象要努力追求独创性、新颖性。B.立意、意境、意象是三个不同且相互联系的概念,立意赋予文章以思想,意境使文章更美,意象能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C.“涅槃之后的再涅槃”“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形成过程与

结果,盛赞意象是经过升华、还原而形成的美的、新的形态。D.意象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会定格为具体而又抽象的精神美。8.文本一的第五段运用多种人称叙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9

.文本二指出散文创作中文学“意象”极其重要,请结合文本二中的内容,谈谈文本一中对“勿忘树”这一“意象”的选择与使用。【答案】6.B7.D8.①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探讨“修补大地”的问题,如同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②运用第三人称(“人常说”等),引出树具有巨大缝合力的知识,客观公允,增加文章的可信

度与说服力。③运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表达对矿区生态保护成就的赞叹,情感真挚强烈。④三种人称交叉使用,巧妙切换,叙述灵活,行文摇曳生姿。9.①“勿忘树”是文中的重要意象,它是“我们”在一条矿区公路边发现的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被看作“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被赋予告诫人们不忘过去

、重视生态文明的功用,突出文章主旨。②“勿忘树”有象征意义,它粗壮、高挺、茂密,充满生机,外形上具有美感,见证着神东矿的成长,见证着矿区地表“平静祥和,绿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③将普通的油松命名为“勿忘树”,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用油松来表达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地

球环境保护等问题,以小见大,举重若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既强调煤年产量高,也突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错误,“地下海洋”指其煤田横跨3个省区,面积庞大,并非强调煤年产量高,有危害。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错误,“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是小说创作的要求,不是“散文”,原文的表述是“小说创作必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人称运用技巧的能力。本题

分析不同人称的运用技巧,要注意各种人称独特的效果,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等,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等,第三人称灵活客观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塌土崩,裂缝纵横”运用第二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好像作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探讨应当如何采矿后修补大地,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运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客观冷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因其更加客观公允,可以让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我感叹这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滚,上面却平

静祥和,绿意盎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数字展现“黑色的地下海洋”与“绿色的地上海洋”,通过“机声隆隆,乌金滚滚”“平静祥和,绿意盎然”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矿区生态保护成就的赞叹,情感真挚强烈。文本不断变换人称,

可以使文章叙述更为灵活自由,使行文摇曳生姿。【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意象的的能力。这个题跟一般的意象分析题略有不同,就是要根据文本二中的观点来分析,不能凭借以往的知识泛泛而谈。所以先要分析出文

本二中关于意象的观点有哪些,再来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文本二中“天然存在”“有象征性,如茧中抽丝,作者可以从形象中抽出思想”“‘象’要小,‘意’要大”等观点分析文本一的“勿忘树”这一“意象”。由“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

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可知,“勿忘树”指的是一棵油松,由“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去”可知,这棵“勿忘树”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对大地的破坏,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可

见,文中过的意象可以表现文本的主旨。由“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可知,当初的小树苗如今长城高大、茂密的树,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因此,“勿忘树”具有象征意义,象征

着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由“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可知,这本是一棵很普通的油松,却将其命名为“勿忘树”,一方面树的名字新颖别致,引发读者思考;

另一方面,通过一棵普通的树揭示保护环境的问题,可见这一意象具有以小见大,举重若轻的效果。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十二年春二月,公(称曹操)自淳于还邺。丁酉..,令曰:“吾起义

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

,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益州牧刘

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

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皆为列侯A其余各以次B受C封D及复死E事之F孤G轻重H各有差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酉,文中是干支纪日,而《赤壁赋》中“壬戌之

秋”的“壬戌”是干支纪年。B.卒,文中是“死”之意,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不同。C.更始:除旧布新;重新开始。古代常用来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者施行新政策。D.引,文中是“率领”的意思,与《出师表》中“引喻失义”的“引”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认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周瑜打败,算不上一世英雄。B.“客”解释所吹箫声之所以悲伤,主要因为感慨人生太短暂。C.曹操认为自己十九年征讨没有不胜利的,都是贤士大夫之功。D.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城,训练水军,同年做了丞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14.材料二中,孙权和刘备各有什么表现,请简要回答。【答案】10.ADG11.D12.A13.(1)何况我和您在这江上打鱼在小洲上砍柴,以鱼虾伙伴,以麋鹿为朋友。(2)这

时恰逢大疫,官兵死了很多,于是曹操率领军队归还。14.孙权:帮助刘备攻打合肥,后逃走。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占有了荆州、江南诸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都封为列侯,另外也有很多人依次受封,一直封到为国事而死的将士的遗孤,只是封赏的

级别不同。“列侯”作“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A处断句;“封”作“受”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轻重”作后句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A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

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死/最终。句意:刘表病逝。/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C.正确。D.错误。“文中是‘率领’的意思”错误,文中加点的“引”是“举荐”的意思;“引喻失义”的“引”是“引

用”的意思。句意:举荐任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算不上一世英雄”错误。由原文“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可知,“客”认为仍然算得上一世英雄

。故选A。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渚之上渔樵”;“渔樵”,打鱼、砍柴;“侣”,名作意动,以……为侣;“友”,名作意动,以……为友。(2)“于是”,在这时;“大疫

”,名作动,遇到大疫,恰逢大疫;“乃”,于是;“引”,率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孙权:由原文“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可知,帮助刘备攻打合肥,后逃走。刘备:

由原文“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可知,在赤壁打败曹操,占有了荆州、江南诸郡。参考译文:材料一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

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

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

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天二月份,曹操从淳于县班师回到邺城。二月丁酉日,曹操发布条令说:“我起义兵扫除乱党到今天已经十九年了,每次征讨都能胜利,这难道是我的

功劳吗?其实这都是贤良人才们的功劳啊。天下虽然还没有全部平定,但我一定可以跟这些贤良的人才们一起去完成。而独吞这些过程中的功劳,我又怎么能够安心!一定要尽快根据每个人的功劳进行提拔和赏赐。”于是曹操一次提拔了功臣二十多人,都封为列侯,另外也

有很多人依次受封,一直封到为国事而死的将士的遗孤,只是封赏的级别不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正月,曹操回到邺城,挖了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朝廷废除了三公的职位,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天六月份,任命曹操为丞相。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

,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接替其职位,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抵达新野,刘琮投降,刘备逃往夏口。曹操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官吏百姓,实行新政。曹操评定荆州投降官员功劳大小,封侯十五人,任命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让他统领自己原部兵马,举荐任用荆州名士韩嵩、

邓义等。益州牧刘璋开始接受朝廷征兵徭役,遣兵补给曹军。十二月,孙权帮助刘备进攻合肥。曹操自江陵征讨刘备,至巴丘,遣张憙救援合肥。权闻张憙至,于是撤军归还。曹操至赤壁,与刘备交战,失利。这时恰逢大疫,官兵死了很多,于是曹操率领军队归还。于是刘备占

有荆州、江南诸郡。(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愤①陆游清汴②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③莫写孤臣愤,抉眼④终看此虏平。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⑤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

弭兵。【注】①《书愤》组诗共五首,为陆游被罢职退居山阴时所作,这是其五。②汴:汴河,流经汴京,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③剖心:商纣王怒比干之谏,遂剖其心。④抉眼: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终前万分悲愤地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⑤齐

盟:同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汴河依旧清澈,穿越汴京蜿蜒而去,昔日宫墙犹在,但江山早已易主,令人感到悲凉。B.诗人以比干剖心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忠诚,以伍子胥抉目悬门的典故来表达

平虏的信念。C.诗人将朝廷奸佞比作小丑,将背信弃义的入侵者比作犬羊,以此来抒发内心的痛恨。D.诗人坐在“蓬窗”之下,虽然年事已高、日薄西山,但仍有征战沙场、纵横驰骋的志向。16.诗题为“书愤”,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愤”?请简要分析。【答

案】15.B16.①对自己忠如比干、伍子胥却蒙受冤屈之愤。②对朝廷不思收复进取、纵容小人之愤。③对朝廷放弃收复失地、停止出兵之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以比干剖心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忠诚”错

误,诗人用比干剖心的典故来抒发自己这不受重用的远臣的愤慨,而非“表示自己的忠诚”。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首联以景语入诗,想象汴河自清,宫墙宛在,但山河易主,满目荒芜,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巧用比干忠言进谏

却被剖心、伍子胥被迫自尽时希望抉目悬门的典故,表达诗人蒙冤受屈也要收复失地的信念。前两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如比干、伍子胥却蒙受冤屈之愤。颈联上句指斥天地不公,纵容丑恶,暗地里讽喻当朝统治者重用奸佞之事,下句主要

表达了诗人对入侵者背信弃义、恣意妄为与朝中小人当道、忠臣难以立足的憎恨之情。尾联意思是,贫守蓬窗,我虽年老却仍怀有纵横驰骋之志,又怎会追随那些人妄谈求和。写诗人“未敢随人说弭兵”,表达诗人对朝廷放弃收复

失地、停止出兵的愤慨,抒发了诗人一片爱国之心和满腔激愤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洒酒祭月,感叹自己时光空度的句子:“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

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答案】①人生如梦②.一

尊还酹江月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位卑则足羞⑥.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尊”“酹”“须”“臾”“博”“卑”“羞”“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列小题。(1)刻制在岩石或崖壁上的图画称为岩画,也叫崖壁画、崖画。岩画历史悠久,是古代先民们留给的.我们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它的制作方法可分为用软质

工具沾矿物质颜料涂画和以石器、金属器等硬质工具敲击磨刻两种。(2)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岩画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得到了充分体现,近6000幅引人入胜的岩画,被刻制在贺兰口峡谷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猎、征战、生产等生活场景,汇集成了一座______①_

_____的“艺术画廊”。古代先民创作了贺兰山岩画,不仅为当今了解和研究古代先民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史料,也揭示了古代人的生活场景。(3)作为我国北方岩画的代表之一,贺兰山岩画在世界岩画家族中有着______②______的地位。先民们创作的岩画内容丰富,可大致归为动物图像、

人面像、人体像、生活图像、符号和几何图案等几大类,可以说,先民创作的岩画与他们的生活_______③_______。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答案

】18.①栩栩如生②举足轻重/不可或缺③息息相关19.古代先民创作的贺兰山岩画,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的生活场景,也为当今了解和研究古代先民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史料。(或者:古代先民创作了贺兰山岩画,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人

的生活场景,也为当今了解和研究古代先民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史料)【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的“生动”可知,语境是说岩画很生动形象,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第二空,语境是说贺兰

山岩画在世界岩画家族中地位很重要,可填“举足轻重”,或者“不可或缺”。举足轻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第三空,语境是说岩画和先民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可填“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病有:一是结构混乱,“古代先民创作了贺兰山岩画,不仅为……提供了史料,也揭示了……”偷换主语导致后两个分句主语残缺,整句话的主语应是“贺兰

山岩画”,所以应改为“古代先民创作的贺兰山岩画,不仅……提供了……也揭示了……”;或改为“古代先民创作了贺兰山岩画,它不仅……提供……,也揭示……”。二是搭配不当,“揭示……生活场景”动宾搭配不当,“揭示”改为“展示”;三是语序不当,“不仅为当今了解和研究古代先民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史料,也展示了古

代人的生活场景”中分句顺序不当造成表达不合逻辑,“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应将“不仅”“也”后面的内容调换一下,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先说“展示了古代人的生活场景”再说“为……提供了史料”。(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

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

定相同的。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___①_

__。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___②___。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

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___③___?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20.下列民俗俚语不能体现“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性这一

特点的一项是()A.同道相合,同行相顾。B.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C.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D.姑舅亲,是嫡亲,打断骨头连着筋。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处句子的作用和效果。22.请在文章画横线

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完整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B21.手法:比喻,作者把西洋社会格局比作捆柴,把中国社会格局比作一圈圈的波纹作用效果: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特

点即亲属关系社会网络不尽相同,中国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使说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22.①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②而是权利问题;③伦是什么呢?【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性是指“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

,关系网络就越紧密”,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A.体现“业缘”,能体现“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性。B.指议论别人时总是吹毛求疵,说到自己时却样样都好。这是

讲对人对己的不同态度。而“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主要体现的是以“己”为中心的关系网络。C.体现“友缘”,能体现“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性。D.体现“血缘”,能体现“差序格局”所具有的伸缩性。故选B。【2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语句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修辞手法来看,“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把西洋格局比喻成“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把中国乡土社会格局比喻成“一块石

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差序格局与西洋格局的不同;同时也通过“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差序格局的特点就是以“自己”为圈子中心,每个人的亲属关系都不尽相同的特点,十分通俗

易懂。【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后文“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可见,这一句要与“团体”和“资格”有关,即有资格就留在团体,资格取消就得离开团体,故可填写为“在团体里的有一定资

格”。②前文说“不是……的问题”,本句的句式是“而是……问题”,再结合后文“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可见,不是人情问题,而是“权利问题”。③前句提到了一个概念“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即“人伦”,后文是“我的解释就是……”,显然是在解释什么是人伦,

本空是个问句,可填写为“伦是什么呢”或“什么是伦”?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有句谚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意思是说虽然吃饱饭出门,但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但还是要带上雨伞,凡事要有备无患。然而,也有人说,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无备

”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

】例文:有备与无备相谐见精神“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古人之语饱含深意。昨天不可期,今天成定然,明天当如何?面对来时路,只有处理好“有备”和“无备”的关系,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行稳致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所以能够无往而不胜,源于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对未

来发展进行预估。正是有了充分的准备和预设,所以顺境时可长驱直入,逆境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先人通过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经验就是有力的佐证。不论是个人的生活小事件,还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件,要想顺利发展,并向着利好的方向推进,必须要把前期的工作做好。只有防患于未

然,才有可能在健康轨道上可持续发展。当然,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做事之前做好准备是取得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以如临大敌的紧张惶恐之思对待。在没有做事之前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

自己折磨的身心俱疲,真正做事时可能就没有了那份精气神。毕竟,在打算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和物质的准备,这样放松心态,泰然处之,以“无备”之思用心经营,放平心态,顺其自然。当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处理各种事情时

,也就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这里的“无备”不是摆烂和躺平,而是建立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长期积累的基础之上。中国科技事业之所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定量的话语权,源于中国科技人未雨绸缪、殚精竭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精耕细

作。起步之初,不论是占有的国内资源,还是面临的外部环境,对发展和振兴科技都是不利的。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冒严寒,斗酷暑,立足中国的实际,科学施策、精心布局,然后循序渐进,最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之路。从零起步

闯出一条新路,源于科学设计和精心的准备;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攻坚克难,得益于前期的积淀,这样才有了“无为而治”的从容。“欲成其事”,宜精心谋划;要行稳致远,当把握好“有备”与“无备”的关系。只有二者实现和谐共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解

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综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由两个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组成。前半部分由“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谚语入题,然后从语义上分析这句谚语的意思;后半部分用“然

而”领起,表示下面的意思与前面是转折关系,指出关于谚语揭示的道理,在现实中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很显然,前半部分是话题的源起,引出后面的反向认知。把两种观点放在一起,其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有备”与“无

备”关系的讨论。基于此,该材料引发思考的角度有:现实中我们是否需要有“有备”之心;要做到“无备”,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如何处理“有备”与“无备”的关系。不难看出,情境材料提供的话题是带有辩证思维性的,这样按照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构思立意,完成任务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的“启示意义”思考,

一方面所写的内容一定是自己针对材料展开的“思考与感悟”,另外还要把材料话题蕴涵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这样,本文写作时生应围绕“有备”与“无备”这一主题展开题目要求的议论文写作。首先要理解“有备”,“有备”有预先安排或筹划之意,这个“有备”可能是物

质方面的积累,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储备,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成熟。“无备”是无法预判、无法提前准备的情况。人生不是任何环节都能让你“有备”的,很多时候,充分准备的机会只是一种奢求。如果能涵养“无备”的心态,能让人增进一份从容与坚定,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努力。然后,围

绕两个关键词,并与文章的主题对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最后,观照现实,阐述二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立意:1.“有备”固好,“无备”亦不可或缺。2.在“有备”与“无备”中砥砺成长。3.“无备”心态不可缺

。4.未雨绸缪要“有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