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8 页
  • 大小 5.136 M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共(38)页,5.13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f4344d0f4fdd0745c31f0b25f63bc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临沂市2022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体感染某病毒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肌肉酸痛主要是体内乳酸堆积引起

的,过多的乳酸可排出体外或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再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B.严重腹泻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C.治疗时肌肉注射免疫蛋白,其运输途径为: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靶细胞D.发烧是产热和散热不平

衡引起的,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2.当眼睛遇到强光时,缩瞳神经兴奋,减少人射光量以保护眼底;当外界光线较弱时,扩瞳神经兴奋,增大入射光量以便看清物像,此过程称为瞳孔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瞳孔反射与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脑干B.缩瞳神经是副

交感神经,扩瞳神经是交感神经C.瞳孔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D.直接刺激缩瞳神经,也会发生瞳孔反射3.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剂,其镇痛机理如图所示。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

胺释放,会让人产生愉悦感。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从而使人成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芬太尼和可卡因都是通过促进多巴胺释放使人成瘾的B.芬太尼通过抑制Ca+内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C.芬太尼作用于图中受体后,不利于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芬太尼均通过

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4.如图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A为肾上腺素,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会增加B.激素B是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重吸收钠C.激素C分泌受下丘脑调控体现了激素分

泌的分级调节D.激素A分泌量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相应促激素增加5.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的的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B.RA是树突状细胞功能过弱导致的自身免疫病C.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可通过增加T细胞的数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激素①在幼根和幼茎中由色氨

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B.激素②在b浓度时,还能促进细胞核分裂C.激素②在a、b浓度下作用效果不同,体现了激素的相抗衡作用D.激素③能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7.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选择长度、生长状

况相同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单侧照射,测量大麦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长度增加值,结果如表所示。该实验说明()时间/min长度增加值/min处理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

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A.胚芽鞘相关受体在接受蓝光信号后产生了生物学效应B.大麦胚芽鞘没有吸收红光的光敏色素C.在大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

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D.胚芽鞘两侧生长不同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8.研究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能有效监测和预报鼠害的发生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

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草原田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B.若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Nt=N0×(1.015)tC.草原田鼠的性别比例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遭遇寒流时,草原田鼠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密度制约因素9.在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就是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叫做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是指群落中的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

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宽生态位C.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

位D.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10.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被灌从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没有发生

变化B.人类的开垦活动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C.开垦的农田中,利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群落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11.青海云杉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国家自然保护区,其环境独特,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马鹿、藏羚羊等是该地区独特的动

物资源,是我国的重点区域和自然保护对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马鹿和藏羚羊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青海云杉林中的有毒物质会沿

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分解者体内D.马鹿和藏羚羊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会被分解者利用12.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营养级实际利用的能量与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比率。其表示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光合作用效率、消费者同化效率、生长

效率等。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物的同化效率为同化的能量/摄取的能量B.某营养级生物的生长效率为该营养级的有机物积累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C.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肉食性动物的同化效率低于草食动物D.肉食性动物的生长

效率比草食动物的低,与其在追捕猎物时消耗能量多有关13.信息素是生物个体之间起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包括引诱、交配、集群、报警、防御等功能,例如某种蜘蛛能分泌一种与性外激素相似的

物质,诱使相应的昆虫自投罗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种昆虫之间还可通过物理信息或行为信息进行交流B.利用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制成的“陷阱”来防治食虫虻属于生物防治C.题中蜘蛛诱捕昆虫的方式体现了信息素能调节种间关系D.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

信息素”代替农药来直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1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如果干扰过大,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这个临界限度叫生态阈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

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对外界压力或冲击的抵抗能力也越大,则生态阈限越高C.生态系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其生态阈限是不同的D.外来物种入侵可导致入侵地生物种类减少,生态阈限降低15.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利用不充分、换水不及时、鱼

类排泄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来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潜流湿地内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遵循了自生原理B.流入该养殖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染

水体中有机物的能量C.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D.栽种的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和直接价值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

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某一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1所示,A~D表示神经元的不同位置。图2是在神经纤维上某一点给予适宜刺激时产生兴奋

传导的过程,其中①~⑤是不同位置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关于以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的兴奋传导方向分别为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B.图1中B处和图2中④均发生Na'内流,且属于协助扩散C.若将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C、D外侧,

电流表可发生先左后右的偏转D.若降低细胞外Na+浓度,图2中③峰值将会变小17.温度感受器根据存在部位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下丘脑视前区(POA)和背内侧

(DMD)两个区域分别促进机体散热和产热,且POA对DMD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外周温度感受器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分析整合产生冷觉B.外界温度的变化通过血液引起机体深部组织温度改变,并作用于中枢温度感受

器C.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DMD区域兴奋,促进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D.可推测POA区富含冷敏神经元,POA区过度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18.如图是研究者构建的三特异性抗体。已知乳腺癌、胃癌细胞表面有大量的HER2蛋白;T细胞表面有CD3受体和CD28受体,激活CD28受体能刺

激Bel-XL蛋白的表达,进而阻断T细胞凋亡;共同刺激CD3受体和CD28受体能改善并增强T细胞靶向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时注射3种抗原蛋白,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产三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B.该抗体能同时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

杀伤力C.利用药物促进Bcl-XL蛋白的表达可抑制T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D.该过程说明抗体既可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又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免疫调节19.下图表示一群落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曲线,其中a点有外界

因素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来入侵生物初期会出现近似“J”形增长,可导致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度下降B.曲线Ⅲ可表示a点后食物来源锐减,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种群数量变化C.曲线Ⅱ的环境容纳量为K3,其可作为预测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D.曲线Ia点后的变化可能与生物

的栖息环境改善有关20.图1表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湖泊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值表示能量相对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浮游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浮游动物尸体残骸和滤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在营养级Ⅰ和Ⅱ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2.98%D.由图2可知,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降低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视杆细胞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神经细胞,结构分为外段、内段和突触部,如图1所示。在暗

处时,其静息电位的形成在一般神经细胞正常钾离子通道基础上,多出了少量cGMP门控通道途径,此时视杆细胞的突触部持续释放谷氨酸;当受到光照刺激时,膜上的离子流动发生变化,膜电位随之改变,引发突触部谷氨酸释放减少,继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最终产生视觉。另外,在受到光照时,视杆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以将膜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平衡至一般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状态。(1)在认真审读试题时,视杆细胞需要将读取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区才能看懂,并且至少形成____________记忆,此类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

流有关,尤其与____________有关。(2)一般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为-70mV,而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为-40mV,原因是____________。视杆细胞突触部释放的谷氨酸对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3)研究人

员对不同光照刺激下视杆细胞的膜离子进出情况研究时,发现外段膜离子进出细胞发生变化,其他部位离子流动依然正常,记录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在受到光照刺激时,视杆细胞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请综合以上信息,在图3中画出视杆细胞受到不同光照刺激时的膜电位变化曲线____________。22.应激反应是刺激因子对动物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焦虑、恐惧等;应急反应是在紧急情况下,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安全而做出的快速响应行动。两者都是机体对伤

害性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相关反应的模式图。(1)应激反应主要由有害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其生物学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急反应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进而使血糖升高,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加强保护功能,此时血糖浓度升高的来源有____________,高血糖的人易口渴,该渴觉的形成路径是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的高,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期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是胰岛素抵抗与II型糖尿病形成关系图,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胰岛素的结构或功

能发生改变导致的,也可能是____________敏感性下降引起的。在应激状态下____________升高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长此以往导致____________负荷加重,最终受损,进而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生。(4)为探究“应激反应时机体能否通过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进而促进胰

高血糖素分泌”,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思路:给生理状况一致的多只成年健康小鼠以相同的惊吓刺激(应激原),一段时间后测量小鼠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并求平均值。请指出该同学实验设计思路中的错误: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3.mR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mR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该种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下图是mRNA疫苗在宿主细胞内产生抗原并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图。(1)制备好的mRNA

疫苗进入机体宿主细胞后经翻译过程可形成抗原,一部分抗原蛋白被分解为抗原肽通过MHCI分子暴露于细胞表面,被细胞①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识别并分泌____________,启动细胞免疫过程。(2)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另一部分抗原分泌出该细胞,与BCR识别并结合为激

活细胞③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提供了第一个信号;同时,分泌的抗原还可被细胞重新摄取并降解,通过MHCⅡ呈递给细胞②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此细胞为激活细胞③提供的第二个信号是____________。(3)由图中过程可以确定该宿主细胞是免疫细胞中__

__________。(4)传统灭活病毒疫苗防护力大约在70~80%,而mRNA疫苗产生的防护力达到95%以上。从免疫方式角度分析,mRNA疫苗比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与灭活疫苗类似,许多mRNA疫苗通常也需要多次接种,目的是_____

_______。24.露斯塔野鲮鱼个体大、生长快、蛋白质含量高。为提高露斯塔野鲮鱼产量,研究人员对人工养殖鱼塘中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能量流经罗氏沼虾和露斯塔野鲮鱼的部分图解。(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

__。(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形成金字塔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金字塔除能量金字塔外,还有____________。(3)图乙中B表示____________,罗氏沼虾同

化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若研究一个月内罗氏沼虾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乙中缺少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出现这一能量去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甲中露斯塔野

鲮鱼的食物比例为绿藻:罗氏沼虾=1:2。若食物比例调整为绿藻:罗氏沼虾=2:1,其他条件不变,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调整后露斯塔野鲮鱼的产量是原来的的____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25.蚯蚓作为土壤中

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地区建造的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1)利用蚯蚓分解技术,减少整个生产环

节中“废物”产生,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影响蚯蚓分解效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2)上述农业生态系统是否建造成功,最终主要看它的____________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较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突出的特点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农业生态系统宜称:“为生产绿色健康产品,我园利用禽畜的粪便和农林废物喂养蚯蚓,又利用蚯蚓产生的有机肥和蚓体作为农林肥料和禽畜饲料,无需额外施肥,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

_______。(4)土壤中的分解者还包含众多的微生物,因而农业生产中常用微生物作为肥料。微生物作为肥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的临沂市2022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生物注

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体感染某病毒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肌肉酸痛主要是体内乳酸堆积引起的,过多的乳酸可排出体外或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再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B.严重腹泻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C.治疗时肌肉注射免疫蛋白,其运输途径为:组织液→淋巴液→组织液→靶细胞D.发烧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引起的,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肌肉注射应该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静脉注射

直接进入的是血浆(血液)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通过组织液再进入靶细胞。【详解】A、乳酸在肝细胞内转化为葡萄糖,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A正确;B、严重腹泻体内丢失大量水和钠盐,所以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作用增强,B正确;C、治疗时肌肉注射免疫蛋白,其运输途径是组织液一血液一组织液一靶细胞,C错误;D、发烧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失衡引起,产热大于散热引起体温升高,而体温调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故选C。2.当眼睛遇到强光时,缩瞳神经兴奋,减少人射光量以保护眼底;当外界光线

较弱时,扩瞳神经兴奋,增大入射光量以便看清物像,此过程称为瞳孔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瞳孔反射与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脑干B.缩瞳神经是副交感神经,扩瞳神经是交感神经C.瞳孔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D.直接刺激缩瞳神经,也会发生瞳孔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

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根据题意,瞳孔反射与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均在脑干,A正确;B、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缩瞳神经兴奋,瞳孔收缩,因此缩瞳神经属于副

交感神经;同理,扩瞳神经属于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B正确;C、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进而可控制瞳孔大小,C正确;D、直接刺激缩瞳神经,不会发生瞳孔反射,

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D。3.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剂,其镇痛机理如图所示。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会让人产生愉悦感。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从而使人成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的A.芬太尼和可卡因都是通

过促进多巴胺释放使人成瘾的B.芬太尼通过抑制Ca+内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C.芬太尼作用于图中受体后,不利于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芬太尼均通过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答案

】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详解】A、芬太尼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

体,促进多巴胺释放,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通过促进多巴胺释放使人成瘾的,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芬太尼镇痛的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抑制Ca2+内流,促进K+外流,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减少,从而起到镇痛效果,故芬太尼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B错误;C、芬太尼作用于图中受体后,促进K+外流,增大静息电位,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不利于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据图可知,芬太尼能促进神经元内的K+外流,增大静息电位,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会让人产生愉悦感

,D错误。故选C。4.如图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A为肾上腺素,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会增加B.激素B是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重吸收钠C.激素C的分泌受下丘脑调控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D.激素A的分泌量减少会

导致垂体分泌的相应促激素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会增加,A错误;B、激素B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

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重吸收水,B错误;C、激素C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由于没有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所以不能体现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C错误;D、激素A参与体温调节,且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故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

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所以若激素A的分泌量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相应促激素增加,D正确。故选D。5.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

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B.RA是树突状细胞功能过弱导致的自身免疫病C.树突状细胞作为A

PC,可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可通过增加T细胞的数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C、树突状细胞作为APC,

可识别多种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C正确;B、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属于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病,B错误;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可通过

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激素①在幼根和幼茎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B.激素②在b浓度时,还能促进细胞核分裂C.激素②在a、b浓度下作用效果不同

,体现了激素的相抗衡作用D.激素③能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乙烯的主要作

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详解】A、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二者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浓度不同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激素②生长素在幼根和幼茎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A错误;B、激素②是生长素

,在b浓度(低浓度)促进细胞伸长时,还能促进细胞核分裂,①赤霉素促进细胞质分裂,B正确;C、激素②是生长素,在a浓度(高浓度)时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低浓度)促进细胞伸长时,体现了激素的两重性,两种激素的作用效果相反才能体现激素的相抗衡作用,C错误;D

、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乙烯能促进开花和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故选B。7.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选择长度、生长状况相同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单侧照射,测量大麦胚

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长度增加值,结果如表所示。该实验说明()时间/min长度增加值/min处理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

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A.胚芽鞘相关受体在接受蓝光信号后产生了生物学效应B.大麦胚芽鞘没有吸收红光的光敏色素C.在大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D.胚芽鞘两侧生长不同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答案】A【解

析】【分析】1、由题表分析可知:用红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相同,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

.2、用蓝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处理时间为30min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等于背光侧,在其他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小于背光侧,说明在处理时间足够长时,单侧蓝光照射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详解

】A、用蓝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处理时间为30min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等于背光侧,在其他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小于背光侧,说明在处理时

间足够长时,单侧蓝光照射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所以胚芽鞘相关受体在接受蓝光信号后产生了生物学效应,A正确;B、由题表分析可知:用红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大麦胚芽鞘有吸收红光的光敏色素,B错误;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该实验只能证明红光不会引起大麦胚芽鞘弯曲生长,蓝光会引起大麦胚芽鞘弯曲生长,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C错误;D、实验可推测植物向光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

均所致,但没有确定一定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D错误。故选A。8.研究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能有效监测和预报鼠害的发生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草原田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B.若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

加1.5%,则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Nt=N0×(1.015)tC.草原田鼠的性别比例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遭遇寒流时,草原田鼠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密度制约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J形

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S形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形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

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

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年龄结构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草原田鼠防治提供科学依据,A错误;B、若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符合J形曲线模型Nt=N

0×λt,λ为增长倍数,则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Nt=N0×(1.015)t,B正确;C、草原田鼠的性别比例能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不能影响死亡率,C错误;D、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B。9.在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就是基础生态位

。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叫做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是指群落中的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

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宽生态位C.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D.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答案】A【

解析】【分析】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生态位的研究内容:(1)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相互重叠,说明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但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

竞争压力,这种相互错开觅食,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A、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A正确;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种间竞争强度小于宽生态位,窄生态位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宽生态

位相反,B错误;C、三种蝙蝠的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分别占据的树洞,还和食物和竞争者的分布有关,C错误;D、实际生态位包含了一个物种所占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图中仅仅表示不同种类的蝙蝠觅食活动频率,无法比较实际生态位的大小,D错误。故选A10.近5万

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被灌从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没有发生变化B.人类的开垦活动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C.开垦的农田中,利用样方法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群落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题中“调查发现,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

丛取代”,说明演替的趋势是荒漠化,人类的活动没有改变荒漠化的方向,只是加快了荒漠化的速度。【详解】A、森林被灌从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变化,A错误;B、开垦前,群落由复杂向简单演替,开垦后,群落仍然由复杂向简单演替,方向不变,B正确;C、

开垦的农田中,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错误;D、群落演替可以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也可以从复杂的群落发展为简单的群落,D错误。故选B。11.青海云杉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国家自然保护区,

其环境独特,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马鹿、藏羚羊等是该地区独特的动物资源,是我国的重点区域和自然保护对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马鹿和藏羚羊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青海云杉林中的有

毒物质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分解者体内D.马鹿和藏羚羊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会被分解者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

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

环境。【详解】A、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马鹿和藏羚羊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C、青海云杉林中的有毒物质不易被分解,因而

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表现为在最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含量最高,C错误;D、马鹿和藏羚羊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会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会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是未利用的能量,D正确。故选D。1

2.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营养级实际利用的能量与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比率。其表示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光合作用效率、消费者同化效率、生长效率等。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物的同化效率为同化的能量/摄取的能量B.某营养级生物的生长效率为该营养级的有机物积累量/该营养级的同

化量C.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肉食性动物的同化效率低于草食动物D.肉食性动物的生长效率比草食动物的低,与其在追捕猎物时消耗能量多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2、分析题干可知,植物同化效率=光合作用效率

,动物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详解】AB、根据“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营养级实际利用的能量与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比率”,可推知动物的同化效率为同化的能量/摄取的能量;某营养级生物的生长效率为该营养级的有机物积累量/该营养级的

同化量,AB正确;C、同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还因食物性质或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动物,C错误;D、肉食性动物的生长效率比草食动物的低,与其在追捕猎物时消

耗能量多有关,D正确。故选C。13.信息素是生物个体之间起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包括引诱、交配、集群、报警、防御等功能,例如某种蜘蛛能分泌一种与性外激素相似的物质,诱使相应的昆虫自投罗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是()A.不同种昆虫之间还可通过物理信息或行为信息进行交流B.利用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制成的“陷阱”来防治食虫虻属于生物防治C.题中蜘蛛诱捕昆虫的方式体现了信息素能调节种间关系D.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直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答案】D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信息的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

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详解】A、信息素是一种化学信息,除了化学信息外,信息还有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因此不同种昆虫之间还可通过物理信息或行为信息进行交流,A正确;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

或警示有害动物,这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生物防治,故利用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防治食虫虻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题中蜘蛛诱捕昆虫的方式体现了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正确;D、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会

增加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D。1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如果干扰过大,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这个临界限度叫生态阈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

强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对外界压力或冲击的抵抗能力也越大,则生态阈限越高C.生态系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其生态阈限是不同的D.外来物种入侵可导致入侵地生物种类减少,生态阈限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

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

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详解】A、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增强,抵抗力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A错误;B、食物网越复杂,物种丰富度

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生态阈限越高,B正确;C、生态系统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食物网越复杂程度不同,物种丰富度也不同,其生态阈限是不同的,C正确;D、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占优势,其入侵会导致入侵地

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进而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正确。故选A。15.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利用不充分、换水不及时、鱼类排泄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来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潜流湿地

内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遵循了自生原理B.流入该养殖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能量C.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D.栽种的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

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和直接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该生态塘的建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是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由于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无机盐,所以为了减少水体中N、P等含量,

可以在其中栽植水生植物、放养虑食动物,可起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详解】A、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使其产生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原

理,A正确;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有机饲料中能量,B错误;C、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可以利用水流使饵料在水中均匀分布,提高饵料利用率,同时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满足鱼类生命活动的需要,C正确;D、栽种的水生植物既能

净化水质、体现的是生态价值,而美化环境体现的是直接价值,因此,栽种的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和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某一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1所示,A~D表示神经元的不同位置。图2是在神经纤维上某一点给予适宜刺激时产生兴奋传导的过

程,其中①~⑤是不同位置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关于以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的兴奋传导方向分别为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B.图1中B处和图2中④均发生Na'内流,且属于协助扩散C.若将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C、D外侧,电流表可发生先左后

右的偏转D.若降低细胞外Na+浓度,图2中③峰值将会变小【答案】BC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解】A、图1的神经元位于反射弧中,因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在一个神经元中兴奋通过树突或胞体传到轴突,即兴奋的传导方向为从左向右;据图2可知,①~⑤是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点的膜电位,①~③段对应静息电位恢复过程,③~⑤段对应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因此,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左到右,A错误;B、图1

中B处电位为外负内正,是由于Na+经离子通道内流引起的,属于协助扩散;图2④点产生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也是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C、D外侧,则电表指针会先后兴奋,

由于此时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则持续观察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C先兴奋,指针向左偏转,D点指针向右偏转,C正确;D、若降低细胞外Na+浓度,Na+内流减少,③~⑤段对应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则图2中③峰值将会变小,D正确。故选BCD

。17.温度感受器根据存在部位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下丘脑视前区(POA)和背内侧(DMD)两个区域分别促进机体散热和产热,且POA

对DMD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外周温度感受器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分析整合产生冷觉B.外界温度的变化通过血液引起机体深部组织温度改变,并作用于中枢温度感受器C.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DMD区域兴

奋,促进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D.可推测POA区富含冷敏神经元,POA区过度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答案】B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

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A、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B、外界温度的变化可先由外周温度感受器感受到刺激,进而通过血液引起机体深部组织温度改变,并作用于中枢温度感受器,B正确;C、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DMD区域兴奋,促

进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以促进细胞代谢而增加产热,使体温上升到正常范围,C正确;D、POA促进机体散热,DMD促进机体产热,而且POA对DMD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POA区应富含热敏神经元,POA区过度兴奋会使机体散热过多而产生低体温症,D错误。故选BC。18.如图是研究者

构建的三特异性抗体。已知乳腺癌、胃癌细胞表面有大量的HER2蛋白;T细胞表面有CD3受体和CD28受体,激活CD28受体能刺激Bel-XL蛋白的表达,进而阻断T细胞凋亡;共同刺激CD3受体和CD28受体能改善并增强T细胞靶向能力。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时注射3种抗原蛋白,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产三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B.该抗体能同时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C.利用药物促进Bcl-XL蛋白表达可抑制T细

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D.该过程说明抗体既可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又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免疫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乳腺癌、胃癌细胞表面有大量的HER2蛋白,T细胞表面有CD3蛋白和CD28蛋白,多特异性

抗体能同时与HER2蛋白、CD3蛋白和CD28蛋白特异性结合,进而将T细胞带至肿瘤细胞处,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详解】A、一种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只能增殖分化为一种浆细胞,故B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产三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A错误

;B、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根据题意,多特异性抗体能同时与HER2蛋白、CD3蛋白和CD28蛋白特异性结合,进而将T细胞带至肿瘤细胞处,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B正确;CD、题意显示,三特异性抗体

作为信号分子,可与T细胞表面的CD28受体结合,刺激Bel-xL蛋白的表达,阻断T细胞调亡,增强T细胞活性,又因为T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所以该过程体现了抗体可作为信号分子,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CD正确。故选A。19.下图表示一群落中某种群数量

变化可能的四种曲线,其中a点有外界因素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A.外来入侵生物初期会出现近似“J”形增长,可导致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度下降B.曲线Ⅲ可表示a点后食物来源锐减,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种群数量变化C.曲线Ⅱ的环境容纳量为K3,其可作为预测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D.

曲线Ia点后的变化可能与生物的栖息环境改善有关【答案】AD【解析】【分析】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食物、天敌、传染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候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入侵“初期”,没

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天敌,相当于理想条件,外来入侵生物初期会出现近似“J”形增长,可导致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度下降,A正确;B、食物是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C、通过环境容纳量不能预测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错误;D、曲线Ia点后环境容纳量提高,可能与生物的

栖息环境改善有关,D正确。故选AD。20.图1表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湖泊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值表示能量相对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浮

游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浮游动物尸体残骸和滤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C.能量在营养级Ⅰ和Ⅱ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2.98%D.由图2可知,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降低【答案】ABD【解析】【分析

】1、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

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详解】A、图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A

错误;B、滤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不仅包括浮游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还包括蓝细菌、绿藻等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C、由图2分析可知,营养级Ⅰ的同化量=2200+44.4=2244.4KJ,营养级Ⅱ的同化量=3.6+2.3+40.1+20.8=66.8K

J,能量在营养级Ⅰ和Ⅱ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66.8/2244.4=2.98%,C正确;D、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比例为637.3/2244.4=28.40%,第二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比例是40.1/66.8=60.03%,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

D错误。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视杆细胞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神经细胞,结构分为外段、内段和突触部,如图1所示。在暗处时,其静息电位的形成在一般神经细胞正常钾离子通道基础上,多出了

少量cGMP门控通道途径,此时视杆细胞的突触部持续释放谷氨酸;当受到光照刺激时,膜上的离子流动发生变化,膜电位随之改变,引发突触部谷氨酸释放减少,继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最终产生视觉。另外,在受到光照时,视杆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以将膜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平衡至

一般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状态。(1)在认真审读试题时,视杆细胞需要将读取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区才能看懂,并且至少形成____________记忆,此类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与____________有关。(

2)一般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而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为-40mV,原因是____________。视杆细胞突触部释放的谷氨酸对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3)研究人员

对不同光照刺激下视杆细胞的膜离子进出情况研究时,发现外段膜离子进出细胞发生变化,其他部位离子流动依然正常,记录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在受到光照刺激时,视杆细胞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形成动作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综合以上信息,在图3中画出视杆细胞受到不同光照刺激时的膜电位变化曲线____________。【答案】(1)①.V②.第一级(或短时记忆)③.大脑皮层下的海马状脑区(

2)①.视杆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比一般神经细胞多出了cGMP门控通道途径引起部分Na+内流,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②.抑制(3)①.不能②.此时视杆细胞膜上的cGMP门控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K+外流正常进行,膜内不能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解析】【分析】黑暗中

,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cGMP门控通道途径),此时K+通道同时开放,K+外流,使视杆细胞的膜电位为-40mV,可持续释放神经递质;光照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无明显变化,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小问1详解】在认真审读试题时,视杆细胞需要

将读取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的V区才能看懂,并且至少形成第一级记忆,此类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状脑区有关;【小问2详解】①一般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是由于K+外流造成的,而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为-40mV,

是因为在K+外流的同时,cGMP门控通道途径引起部分Na+内流,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②由“突触部谷氨酸释放减少,继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可知,谷氨酸对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①②在受到光照刺激时,视杆细胞膜上的cGMP门控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

,K+外流正常进行,膜内不能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故视杆细视杆细胞不能形成动作电位;③由题(2)可知一般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而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为-40mV,黑暗条件下,视杆细胞维持静息电位(-

40mV),光照刺激下,cGMP门控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K+外流正常进行,此时电位与一般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相同,为-70mV。22.应激反应是刺激因子对动物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焦虑、恐惧等;应急反应是在紧急情

况下,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安全而做出的快速响应行动。两者都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相关反应的模式图。(1)应激反应主要由有害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

存在分级调节,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急反应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进而使血糖升高,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加强保护功能,此时血糖浓度升高的来源有____________,高血糖的人易口渴,该渴觉的形成路径是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期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是胰岛素抵抗与II型糖尿病形成关系图,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胰岛素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

变导致的,也可能是____________敏感性下降引起的。在应激状态下____________升高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长此以往导致____________负荷加重,最终受损,进而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生。(4)为探究“应激反应时机体能否通过增加糖皮质

激素分泌进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思路:给生理状况一致的多只成年健康小鼠以相同的惊吓刺激(应激原),一段时间后测量小鼠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并求平均值。请指出该同学实验设计思路中的错误: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的(2)①.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②.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渴觉(3)①.胰

岛素受体②.(空腹)血糖浓度③.胰岛B细胞(4)缺乏空白对照组(或没有前后自身对照:未测定初始激素浓度);未设置不受惊吓但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组;缺少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对照组;不能排除惊吓刺激能否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解析】【分析】1、血糖的来

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

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小问1详解】应激反应主要由有害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糖皮质激素

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其生物学意义是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2详解】应急反应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进而使血糖升高,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加强保护功能,此时血糖浓度升高的来源有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高血糖的人易口渴,该渴觉的形

成路径是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小问3详解】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胰岛素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的,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引起的。在应激状态下(空腹)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长此以往导致胰岛B细胞负荷加重,最终受

损,进而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小问4详解】请指出该同学实验设计思路中的错误缺乏空白对照组(或没有前后自身对照:未测定初始激素浓度);未设置不受惊吓但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组;缺少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对照组;不能排除惊吓刺激能否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23.mRNA疫苗是将

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mR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该种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下图是mRNA疫苗在宿主细胞内产生抗原并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图。(1)制备好mRNA疫苗进入机体宿主细胞后经翻译过程可

形成抗原,一部分抗原蛋白被分解为抗原肽通过MHCI分子暴露于细胞表面,被细胞①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识别并分泌____________,启动细胞免疫过程。(2)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另一部

分抗原分泌出该细胞,与BCR识别并结合为激活细胞③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提供了第一个信号;同时,分泌的抗原还可被细胞重新摄取并降解,通过MHCⅡ呈递给细胞②____________(填

细胞名称),此细胞为激活细胞③提供的第二个信号是____________。(3)由图中过程可以确定该宿主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____________。(4)传统灭活病毒疫苗防护力大约在70~80%,而mRNA疫苗产生的防护力达到95%以上。从免疫方式角度分析

,mRNA疫苗比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与灭活疫苗类似,许多mRNA疫苗通常也需要多次接种,目的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穿孔素

和颗粒酶(2)①.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③.细胞②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细胞③(3)抗原呈递细胞(4)①.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灭活病毒疫苗仅能诱导体液免疫②.多次接种可以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分析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2)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的(3)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

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6)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

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制备好的mRNA疫苗进入机体宿主细胞后经翻译过程可形成抗原,一部分抗原蛋白被分解为抗原肽通过MHCI分子暴露于细胞表面,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启动细胞免疫过程。【小问2详解】由图

可知,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另一部分抗原分泌出该细胞,与BCR识别并结合为激活细胞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同时,分泌的抗原还可被细胞重新摄取并降解,通过MHCⅡ呈递给细胞辅助性T细胞此细胞为激活细胞③提供的第二个信号是细胞②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细胞③。【小

问3详解】由图中过程可以确定该宿主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因为可以把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小问4详解】传统灭活病毒疫苗防护力大约在70~80%,而mRNA疫苗产生的防护力达到95%以上。从免疫方

式角度分析,mRNA疫苗比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好的原因是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灭活病毒疫苗仅能诱导体液免疫;与灭活疫苗类似,许多mRNA疫苗通常也需要多次接种,目的是多次接种可以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4.露斯塔野鲮鱼个体大、生长快、蛋白质含量高。为提

高露斯塔野鲮鱼产量,研究人员对人工养殖鱼塘中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能量流经罗氏沼虾和露斯塔野鲮鱼的部分图解。(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__。(2)生态

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形成金字塔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金字塔除能量金字塔外,还有____________。(3)图乙中B表示____________,罗氏沼虾同化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若研究一

个月内罗氏沼虾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乙中缺少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出现这一能量去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甲中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比例为绿藻:罗氏沼

虾=1:2。若食物比例调整为绿藻:罗氏沼虾=2:1,其他条件不变,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调整后露斯塔野鲮鱼的产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答案】(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①

.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②.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3)①.罗氏沼虾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D和F③.(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④.在研究期间,罗氏沼虾同化的一部分能量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4)11/7【解析】【分析】分析图甲,绿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所以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分析图乙,A表示罗氏沼虾的同化量,B表示罗氏沼虾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表示流入

分解者的能量,C、F表示粪便中的能量,E表示露斯塔野鲮鱼的同化量。【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小问2详解】能量金字塔基部是第一营养级,顶部是最高营养级;因为每一营

养级同化的能量中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故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形成金字塔形;生态金字塔除能量金字塔外,还有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小问3详解】图乙的C表示罗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A表示同化量,B表示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表示其遗体、残骸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由于露斯塔野鲮鱼粪便中的能量(F)也属于罗氏沼虾的同化量,并且属于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因此罗氏沼虾同化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有D和F。若研究一个月内罗氏沼虾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乙中缺少的能量去向是(暂时)未被利用的

能量,因为在研究期间,罗氏沼虾同化的一部分能量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小问4详解】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比例为绿藻:罗氏沼虾=1:2时,假设露斯塔野鲮鱼的产量为X,能量传递效

率按20%计算可知,绿藻的能量为55X/3;若食物比例调整为绿藻:罗氏沼虾=2:1,假设露斯塔野鲮鱼的产量为Y,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可知,绿藻的能量为35Y/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变,55X/3=35Y/3,解得Y/X=11/7。25.蚯蚓作为土壤中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

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地区建造的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1)利用蚯蚓分解技术,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______原理,影响蚯蚓分解效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2)上述农业生态系统是否建造成功,最终主要看它的____________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

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较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农业生态系统宜称:“为生产绿色健康产品,我园利用禽畜的粪便和农林废物喂养蚯蚓,又利用蚯蚓产生的有机肥和蚓体作为农林肥料和禽畜饲料,无需额外施肥,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4)土壤中的分解者还包含众多的微生物,因而农业生产中常用微生物作为肥料。微生物作为肥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①.循环②.土壤温度、湿度等(2)①.结构和功能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3)不合理人们不断从该生态系统中输出农产品,短时间内这些农产品所

含的元素没有回到该农田,因而该农田仍需要施肥,无法完全自给自足(4)增加了CO2供应,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改善土壤,增加了土壤无机盐;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抑制土壤病原微生物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等【解析】【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

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

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小问1详解】该生态系统中

,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则影响分解效率。【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释放长期保持稳定是判断农业生态系统是否建造成功的标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较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突出

的特点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小问3详解】不合理,人们不断从该生态系统中输出农产品,短时间内这些农产品所含的元素没有回到该农田,因而该农田仍需要施肥,无法完全自给自足。所以上述说法不合理。【小问4详解】利用微

生物作为肥料增加了CO2供应,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改善土壤,增加了土壤无机盐;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抑制土壤病原微生物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