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4)页,97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f101c9d9afee88e84733149f63e22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一时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两条X染色体且是色盲患者的儿子,则该妻子减数分裂异常C.某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
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
离,A正确;B、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两条X染色体且是色盲患者的儿子,基因型为XbXbY,则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因此应该是妻子减数分裂异常所致,B正确;C、某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C正确;D、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并非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而且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D。2.细胞需要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
发生质整分离的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常情况下,肌肉细胞中的氧浓度大于组织液中的氧浓度C.细胞衰老后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减弱D.Na+出人神经元的方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
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
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叶肉细胞发生质整分离的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B、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细胞,正常情况下,肌肉细胞中的氧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氧浓度,B错误;C、细胞衰老后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减弱,C正确;D、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是协助扩散,Na+排出神经元的方
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B。3.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他们利用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跑提取液RNA多豪尿嘧啶核苷酸(UUUUU...)和苯丙氨酸等物质.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Mg2+使肽链的合成不需要起始密码子,
起始位点是随机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含有AAACCC的多聚核糖核苷酸,则该序列只编码2种氨基酸B.起始密码子具有定位翻译起始位置的功能C.在该反应体系中,编码苯内氨酸的密码子是UUUD.除去DNA和
mRNA能避免其干扰翻译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详解】A、高浓度的Mg2+使肽链的合成
不需要起始密码子,且翻译的起始位点是随机的,AAACCC序列形成的密码子可能是AAA、AAC、ACC、CCC,可编码4种氨基酸,A错误;B、起始密码子的作用是定位翻译起始位置的功能,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在该反应体系中,编码苯内氨酸的
密码子是UUU,C正确;D、本实验中,除去DNA和mRNA能避免其干扰实验中的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A。4.在突触小体内,Ca2+与突杜囊泡上的SNARE蛋白结合形成Ca2+-SNARE蛋白复合体,该蛋白复合体作用于突触前膜后。能促进乙酸胆破(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快速释放。下列相
关分析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含有与Ca2+-SNARE蛋白复合体结合的特异性受体B.释放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突触后神经元内Na+浓度升高:C.SNARE蛋白的合成增多.可能会减弱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D.抑制Ca2+-SNARE蛋白复合体的形成能减缓乙酰胆域的释放【答案】C【解析】【
分析】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2.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膜外Na+浓度高,膜内K+浓度高,而神经细
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①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负离子却不能扩散出去,膜外的Na+也不能扩散进来,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膜处于极化状态(有极性的状态);②在膜上某处给予刺激后,该处极化状态被破坏
,叫做去极化。在极短时期内,由于钠离子通道开放,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造成了反极化现象,形成动作电位。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
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出现复极化现象。【详解】A、Ca2+-SNARE蛋白复合体能作用于突触前膜,可推知突触前膜含有与Ca2+-SNARE蛋白复合体结合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膜上Na+通
道打开,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B正确;C、SNARE蛋白的合成增多,会促进乙酰胆碱的快速释放,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C错误;D、抑制Ca2+-SNARE蛋白复合体的形成能减缓乙酰胆碱的释放,D正确。故选C。5.某实验
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某-年生草本植物幼苗的苗长和根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使植株增高B.赤霉素主要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对根的作用
不明显C.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苗长和根长的作用效果不同D.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苗长和根长的作用都表现出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详解】A、赤霉素能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从
而使植株增高,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赤霉素主要是促进苗的生长,对根的伸长无显著作用,B正确;C、随着长素浓度的升高,苗长基本不变,但是生长素对根的伸长的作用是先促进后抑制,因此生长素对苗长和根长的作用效果不同,C正确;D、当浓
度分别为1500mg·L-1和2000mg·L-1.时,赤霉素对根的伸长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而对苗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苗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D。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重
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B.某种植物成群成族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
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
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2.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
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B、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属于种群的集群分
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但是土壤中保留了种子的繁殖体等,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7.下图为真核细胞中三种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填写下列表格:结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甲染
色体位于甲结构的______(填字母)中,核孔位_____(填字母)上如果结构c被破坏,则_____会受到影响乙内膜向内折叠成______(填结构名称)以扩大生物膜面积,其基本支架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____乙结构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原因是_____丙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位
于_____(填字母)若光照强度不变但结构h受损,则短时间内g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答案】(1).a(2).b(3).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4).嵴(5).磷脂双分子层(6).线粒体中没有能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酶(7).h,g(8).C3
含量升高,C5含量降低【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
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机能旺盛的含量。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少量的DNA、RNA,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
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3.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4.题图分析:甲为细胞
核,a为染色质、b为核膜、c为核仁;乙为线粒体,d为外膜,e为内膜;丙为叶绿体,f为外膜,g为基质,h为基粒。【详解】甲:a代表染色质,核孔位于b核膜上。c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若结构c被破坏,功能也会出现障碍,
则细胞核中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会受到影响。乙:为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以扩大生物膜面积,其基本支架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所以线粒体中不会出现葡萄糖。丙: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酶位于h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以及g叶绿体基质中。若光照强度不变但结构h受损,则光反应减弱,产生还原氢和ATP减少,对C3的还原减少,但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短时间内g中C3含量增加,C5的含量降低。【点睛】本题考查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8.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多数是在妊娠期发生的。产后能恢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至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由此引起的孕妇流产
发生率达15%~30%。回答下列问题:(1)妊娠期,孕妇体内的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多。破坏了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导致组织细胞利用糖的效率______此时,孕妇体内的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比正常人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2)新生儿出生脱高母体的高血糖环境后.体内胰岛素浓度较高,此时为了防止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注射________新生儿喂食不及时可能引发低血糖,在低血糖的刺激下,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最终促使
新生儿体内肝糖原分解加快,简述上述调节的基本过程:___________。(3)机体调节血糖稳定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答案】(1).降低(2).孕妇体内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较高,
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3).葡萄糖溶液(4).新生儿出现低血糖时,下丘脑通过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5).神经递质和激素(6).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详解】(1)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后,胰岛素与受体结
合的概率降低,发挥的功能减弱,导致组织细胞利用血糖的效率降低。孕妇的妊娠期高血糖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导致体内的血浆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的高,高浓度的胰岛素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导致孕妇体内的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比正常人的低。(2)注射葡萄糖溶液,能防止喂食不及时的新生儿出现低血糖
。新生儿出现低血糖时,机体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即: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升高血糖。(3)机体血糖的稳定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因此,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和激素;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
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点睛】本题考查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9
.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能充分体现白杨树作为优势种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对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的研究属于______水平的研究,与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对光照的利用事较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2)部分白杨
树衰老死亡后,可能会导致_____(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流经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请画出能量流经白杨树种群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答案】(1).群落(2).低(3).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的空间
结构简单,植物对中层及下层光照的利用率低(4).基因(5).(6).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详解】(1)对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的空间结构简单,其主要的物种是高大的乔木——白杨树,导致群落中层和下层对光照的利用率
低。(2)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个体死亡,其自身携带的基因会消失,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白杨树属于生产者,可以固定太阳能,白杨树固定的能量可以用于自身呼吸作用,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被分解者利用,示意图为。(3)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
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0.某昆虫(2n)的野生型是纯合的正常翅、红眼个体,该昆虫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
正常翅与突变型卷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显隐性关系未知。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一对野生型正常翅雌维昆虫杂交.F2中出现两只卷翅昆虫,雌雄各1只,现让这对卷翅昆虫杂交,F2中卷翅昆虫有158只,正常翎昆虫有78只,则卷翅是______(填显性
突变成隐性突变)。F2中卷翅昆虫:正常翅昆虫≈2:1而非3:1.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缺刻翅是X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缺失的染色体用XN表示),缺失的片段携带眼色基因
。含有XN的昆虫即表现为缺刻翅,XN有纯合致死效应。①在实验室中鉴定该变异,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从基因数量的角度分析,缺到翅与卷翅昆虫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有野生型、卷翅缺刻翅和白眼的雄雄昆虫若干只,请选择合
适的材料,通过次杂交实验来验证缺刻馈出现的原因和眼色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显性突变(2).卷翅基因纯合致死(3).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4).缺刻翅个体的X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减少,卷翅个体的2号染色体上基因数量不变(或缺刻翅个
体含有的眼色基因数量少于卷翅个体的)(5).白眼缺刻翅(♀)×野生型红眼正常翅(6).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正常翅雌昆虫:红眼缺刻翅雌昆虫:白眼正常翅雄昆虫=1:1:1【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题意分析,一对卷翅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少数个体出现正常翅,并且与性别没有关联,因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详解】(1)卷翅个体的杂交后代出现了正常翅个体,说明卷翅是显性性状。卷
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导致F2中卷翅昆虫:正常翅昆虫≈2:1。(2)①在实验室中鉴定该变异,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基因数量的角度分析,缺刻翅个体的X染色体
上基因数量减少,卷翅个体的2号染色体上基因数量不变。②现有野生型、卷翅、缺刻翅和白眼的雄雄昆虫若干只,请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缺刻翅出现的原因和眼色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验证方法需要运用XN有纯合致死效来判断,故应选择白眼缺刻翅(♀)×野生型
红眼正常翅进行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aXN、XAY。二者杂交的子代有四种基因型,分别为XAXa、XAXN,XaY,XNY(死亡),即红眼正常翅雌昆虫:红眼缺刻翅雌昆虫:白眼正常翅雄昆虫=1:1:1,上
述实验结果能证明缺刻翅出现的原因让他片段缺失导致的,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点睛】熟知伴性遗传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食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制作泡菜和乳酸
食品等。回答下列问题:(1)腌制泡菜的过程中,发酵液不用严格灭菌也能成功腌制泡菜,原因是___________。(2)若制作的泡菜较咸但不酸,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被转化成有致畸作用
的_______,该物质能损伤DNA.使______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细胞癌变。(3)利用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能提高产量.降低对培养基的依赖,常用_____法固定乳酸菌细胞。选用载体材料时,要考虑载体具有多孔性
和合理的孔径,原因是____________。(4)乳酸菌发酵时,除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pH等条件.还需要保持_____的发醇环境。【答案】(1).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乳酸能降低发酵液的pH,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2).食盐用量过多,发酵液渗透压较高抑制了乳酸菌发酵(3).亚硝胺(4).原癌基
因和抑癌(5).包埋(6).载体多孔有利于细胞与发酵液进行物质交换;载体孔径大,则细胞容易漏出(7).无氧【解析】【分析】1.乳酸菌是厌氧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
乳酸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泡菜和酸奶。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的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
与已知浓度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和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
固定化。【详解】(1)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乳酸能降低发酵液的pH,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因此腌制泡菜的过程中,发酵液不用严格灭菌也能成功腌制泡菜。(2)泡菜制作过程中,一般按照清水与食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如果食盐用量过多,发酵液渗透压较高会抑制乳酸菌
发酵,会导致泡菜咸而不酸。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会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细胞癌变是指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现象。(3)用包埋法固定细胞时,载体具有多孔性能使细
胞与发酵液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载体孔径大,则细胞容易漏出。(4)乳酸菌是严格厌氧菌,在发酵时应保持无氧环境。【点睛】本题考查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固定化技术,要求学生识记泡菜制作的原理、条件等知识点,能理论联系实际
,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幼犬后会引发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VP2蛋白是其主要的抗原。下图是利用小鼠制备抗CPV单
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抗体是由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生产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不直接培养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2
)过程①是给实验小鼠注射________,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___。(3)过程②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得到的是多种类型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对获得的杂种细胞选择培养后,还需要在体外进行_____,并经过多次筛选才能
获得数量足够多的能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2).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3).VP2蛋白(或灭活的CPV)(4).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VP2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5).动物细胞融合(6).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不能百分之百成功融合(7)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
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
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但二者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抗体。(2)过程①是给实验小鼠注射VP2蛋白(或灭活的CPV),目的是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VP2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3)过程②采用的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由于细胞随
机融合,且不能百分之百成功融合,因此获得的是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未融合的细胞、同种融合的细胞和杂种细胞。对获得的杂种细胞选择培养后,还需要再进行体外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并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目的细胞【点睛】熟知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及其注意事项是
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