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55.139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共(8)页,455.13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e6068c54a171464a795f6dac8a15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1-共8页淮北师范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命题:王杰2020.11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

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材料主要体现了董仲舒A.“大一统”思B.君权神授

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D.“三纲五常”思想3.程颐认为:“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材料共同反映了A.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B.宋儒重建儒家

信仰的文化自觉C.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D.儒家批判佛道思想的文明交融4.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A.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

威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

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7.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

,以求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高二历史-2-共8页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8.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

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9.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0.《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

具体是指A.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B.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D.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11.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

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A.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B.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C.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D.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12.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

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A.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D.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1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

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小农

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4.《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

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15.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高二历史-3-共8页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16.日本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

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文化现象是A.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的出现B.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D.《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17.晚清时期,

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太平天国

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19.19世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

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体现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体西用是维新派宗旨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D.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20.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

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21.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

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2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

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B.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高二历史-4-共8页C.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D.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23.新文化运动时

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A.“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B.陈独秀的思

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24.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

制行为25.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中说:“文化运动,所以化扬民族之特性,一民族之特性,在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是谓文化,然则所谓新文化,应不应该脱离吾国民族数千年固有之特性?欧洲文化,亦自有其历史上之特性,中国人能否一概搬运过来?有

无力量运用之于中国?”这表明,章士钊A.主张用民主科学精神唤醒国人B.顽固坚持“中体西用”的旧观念C.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D.赞同“旧瓶装新酒”式思想革新26.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部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贡献(部分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鲁迅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蔡元培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钱玄同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处处

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刘半农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A.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高二历史-5-共8页B.客观认识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C.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D.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

氛围27.毛泽东曾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绝对的坏,好的就绝对的好,一切都好。”以下与毛泽东所述相关的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28.国民大

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

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2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未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A.《新民主

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0.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

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31.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

,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这反映了A.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B.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C.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32.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

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组织武装斗争,特别是深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的必要性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3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高二历史-6-共8页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

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

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材料三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

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

,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3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

3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高二历史-7-共8页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

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材料三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2)据材料二归纳柳词

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学的发展特征及成因。(5分)(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3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爱国

主义的简义就是忠诚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即在遭到外族的压迫与侵略时从言论和行动上进行坚决的抵制,积极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近代中国与近代以前的处境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近代的入侵者与以往的入侵者大不相同了,它们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中国的侵略

,是生产技术发达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的进攻,同它们的战争,不只是单一的军事战争,它还赖于经济战争。为了战胜它们,就有个向它们学习一向敌人学习的严峻任务。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

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爱国”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

题明确,史论结合。)高二历史-8-共8页3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

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

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使孙中山从不遺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材料三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

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最早“

醒来”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说明“洋务派”“改良派”学习西方的实践活动。请举出一个“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的典型事例。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

,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在“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中,毛泽东做出了哪些理论贡献?说明“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取得成功的理论因素。(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