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2 地形变化的动力 Word版含答案.doc,共(15)页,2.49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8cbec90010229253a7a47d6e0de38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核心素养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区域认知)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
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综合思维)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辩证的观点及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人地协调观)4.学会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地貌。(地理实践力)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
化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2)主要表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对地貌的影响①有些内力作用表现得很剧烈,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②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非常缓慢,短时期内不易察觉,但是经过长期的作用,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化。2.构造
运动构造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的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上升或下降对地形
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断裂带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运动形态相互关系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3.地质构造(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2)常见类型:褶皱和断层。①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表形态名称形态地形未受
侵蚀久经侵蚀形成地形倒置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形成谷地(如图2中字母A处所示)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成为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得紧实,形成山岭(如图2中字母B处所示)②断层概念构造运动产生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
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地貌断块山、沟谷、陡崖等地貌[技巧点拨]“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
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3)研究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实践意义找石油、天然气找地下水S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地质构造影响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构造向斜盆地易于汇
集地下水尽量避开断层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外力的能量来源:地球外部,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2.外力的表现形式及影响类别含义影响或表现风化作用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
;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侵蚀作用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流水侵蚀在山区下蚀作用强,在河流转弯处,侧蚀作用加强,且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风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风挟带岩石的碎屑磨蚀岩石,在近地面最明显;冰川的侵蚀、搬运
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搬运作用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搬运作用为堆积作用输送物质,不直接塑造地形;风力侵蚀和搬运是相伴而生的堆积作用外力搬运途中,由于能力减弱等原
因使搬运物质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温馨提示]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
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为主。一、判断题1.变质作用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称法不同影响相同的外力作用。(×)3.喀斯特地貌是完全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内力作用无关。(×)4.喜马拉雅山从成因上看是断块山。(×)5.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多地震、火山活动。(√)二
、选择题6.造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A7.确定背斜的最可靠依据是()A.岩层向上拱起B.在地形上形成山岭C.岩层中心较老,两翼较新D.岩层中有石油储藏答案:C8.歌曲《上海滩》中有歌词“似大
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河流“弯”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水稳、滩露。下列关于河流“弯”和“滩”处主要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弯”处主要是流水侵蚀B.“弯”处主要是流水堆积C.“滩”处主要是流水侵蚀D.“滩”处主要是流水搬运答案:A在地表形态的塑造
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不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黄土高原的形成C.崇明岛的形成D.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10.
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B.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C.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解析:9.A10.A第9题,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边缘隆起抬升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不属于外力作用,故A符合题意;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B不符合题意;崇明岛是流水的堆积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澳大利
亚的大堡礁是海洋生物死亡后骨骼堆积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0题,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故A符
合题意。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形)、瀑布和峡谷,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
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内蒙古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探究点(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在华山北峰往南看
,只见山峰耸立,与天上的白云相接,不知是天盖住了山,还是山耸入了天。由北峰下来后,一路南上,10多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了一条长几百米,宽不足一米的山脊,这便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的“苍龙岭”,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这里两边都是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
岸,行走其间让人心惊肉跳。二、核心素养培优1.说出我国的华山北部紧邻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其主要成因。(区域认知)提示:华山北部紧邻的主要地形区是渭河平原,是因断层活动导致的地壳下陷形成渭河谷地,后因河流冲积而成。2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判断华山是属于哪类山地。(综合思维)提示:属于断层活动中由上升的岩块形成的断块山。3.华山著名险道之一的“苍龙岭”两边都是千丈绝壁,它是如何形成的?(地理实践力)提示:该处是由断层构造中一侧的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在探究中悟————————一、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图示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
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等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
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
岩层呈天然拱形[知识拓展]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对地球面形
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貌的影响原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到实践中用————————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
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珠峰,是反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运动状态的“敏感指示器”。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带和
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著名的大陆地震活动带。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发展演变说明了()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
不易被人们察觉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解析:1.B2.B第1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抬升而形成,为内力作用。第2题,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解析:3.C4.A第3题,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
确。第4题,结合图例可知,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
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5~6题。5.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C.亚欧板块、美
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6.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A.裂谷B.海岭C.海沟D.海岸山脉解析:5.A6.B第5题,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第6题,读
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脊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
。探究点(二)|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
谷所组成,全长193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出了三峡的景色。如今,随着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以及三峡水库的蓄水,原先水
流湍急的三峡水文景观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湖泊风光。二、核心素养培优1.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综合思维)提示: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2.如今的长江三峡库区段呈现出的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哪种?判
断理由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流水沉积作用。理由:三峡大坝的修建,阻挡了河水的快速流动,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库,水流速度大大减缓,侵蚀减弱,沉积增强。3.材料中显示的长江三峡河段“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体
现的主要外力作用形式有哪些?(地理实践力)提示:流水作用中的沉积作用、搬运作用和侵蚀作用。————————在探究中悟————————1.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表现形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
形态,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
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
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堆积物颗粒大的先
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3.不同的外力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小尺度区域
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到实践中用————————下图为某
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2.该峡谷形成的原因是()A.风力堆积B.海浪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解析:1.D2.D第1题,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随着流水侵蚀时间的延长,峡谷的宽度会越来越宽,所以正确的顺序是乙—丙—甲。故D正确。第2题,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如黄土高原的形成、沙丘等,故A错误。海浪侵蚀形成的
典型地貌如海蚀崖,故B错误。冰川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如“U”形谷、角峰等,故C错误。流水侵蚀形成典型地貌如瀑布、峡谷、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此处峡谷的形成原因就是流水侵蚀作用,故D正确。澳大利亚石阵位于西海岸沙漠中,和我国云南路南石林的岩石成分相同。据此完成3~4题。3.形成该石阵和石林
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化作用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流水侵蚀4.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广布,形成沙漠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解析:3.C4.D第3题,读题干可知,澳
大利亚石阵位于西海岸沙漠中,沙漠中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石阵为风力侵蚀而成;我国云南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路南石林为流水溶蚀而成,流水溶蚀属于流水侵蚀。故该石阵和石林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风力侵蚀与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澳大利亚西部异常干旱
,由于缺少树木的阻挡,从陆地吹向海洋的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干旱地面上的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细小的沙粒,沙粒随风飘扬,堆积起来,就形成了沙丘,沙丘广布,就变成了浩瀚的沙漠,故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形成
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沉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下图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
5~6题。5.形成仙安石林形态成剑状、针状的原因是()A.流水溶蚀B.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6.图中()A.仙安岭上岩石具有层理构造B.五指山岩石中存在生物化石C.仙安岭上球状风化地貌广布D
.五指山上冰川侵蚀地貌广布解析:5.A6.A第5题,仙安石林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针状、剑状石林,因为是喀斯特地貌,则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为石灰岩,该地区降水多,位于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因此形成了针状、剑状形态。A正确。位于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不受海浪、冰川侵蚀
,B、D错误。该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较弱,C错误。故选A。第6题,仙安岭上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A正确。五指山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化石,B错误。球状风化地貌主要形成于花岗岩分布区,仙安岭上岩石为石灰岩,C错误。五指山位于热带,海拔不足2000m,没
有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A。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为主。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3.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碎屑物质被侵蚀后,岩石裸露,更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和风化的碎屑物质在搬运作用下在地势低
洼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4.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5.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遭受侵蚀,形成山地。6.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向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
背斜;反之是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