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31)页,74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ed5665db2e07db0c77dbf66c1717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最基本元素是CB.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C.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PD.自然
界中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组成元素是碳、氢、氧;脂质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其中磷脂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磷,脂肪组成元素为碳、氢、氧;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大多数还含有硫元素;核酸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碳是细胞中的最基
本元素,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同一元素在细胞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甚远,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详解】A、生物大
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碳是生物体内的最基本元素,A正确;B、构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相同,都是碳、氢、氧,B正确;C、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C错误;D、自然界中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体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C。2.某
同学的体检报告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合成血红蛋白需要的无机盐离子是()A.Na+B.Fe2+C.Mg2+D.Ca2+【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详解】
由于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如果某同学的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可能的原因是缺铁。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理解和准确识记,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问题。3.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的糖是A.葡萄糖和脱氧核糖B.
麦芽糖和乳糖C.纤维素和蔗糖D.糖原和淀粉【答案】A【解析】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的糖,A项正确;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特有的为二糖,B项错误;纤维素和蔗糖都是植物特有的糖,C项错误;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淀粉是植物特有的糖
,D项错误。4.下列蛋白质与其功能对应正确的是()A.抗体---催化B.血红蛋白---免疫C.胰岛素---调节D.唾液淀粉酶---组成生物体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
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
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不起催化作用,A错误;B、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蛋白质,不起免疫作用,B错误;C、胰岛素是一种能降低血糖的蛋白质类激素,起调节血糖的作用,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组成生物体结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考生识记细胞中蛋白质的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5.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D.魏尔肖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
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2.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
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A正确;B、一切动物和植物都
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正确;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但并没有涉及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C错误;D、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D正确。故选C
。6.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图示实验结果中,所滴蔗糖溶液浓度最低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
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
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图中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远远大于细胞液浓度;B、图细胞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没有发生分离,说明细胞没有失水,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最可能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C、图细胞的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了局部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略大于细胞液浓度;D、图中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比较ACD,A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因此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最高,而B细胞
周围的溶液浓度最低。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根据细胞的状态判断外界溶液的浓度。7.ATP的结构简式是()A.A—T~P~PB.A—P—P~PC
.A—P~P~PD.A~P~P~P【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组成,“-”是普通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是:AT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释放其中的能量,
供生命活动需要,ADP和磷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吸收能量合成ATP,能量来源是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来自呼吸作用。【详解】ATP中的“A”是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组成,“-”是普通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只有磷酸基团之间才能形成高能磷酸键;故其结构简式是A-P~P
~P;C正确。故选C。8.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A.淀粉酶B.脂肪酶C.蛋白酶D.麦芽糖酶【答案】C【解析】【分析】酶具有专一性特点: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详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应该用蛋白酶来水解。故
选C。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概念的是()A.a→cB.b→dC.b→cD.a→d【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详解】图示表示细胞周期时,应先是物质准备的分裂间期,
后是分裂期,此图中,分裂间期长,为b→c段,分裂期为a→b段、c→d段;即完整的细胞周期表示为b→d。B正确。故选B。10.用苏丹Ⅲ染液检验洋葱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时,用来洗去浮色的试剂是()A.质量分数15%的盐酸B.清水C.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D.生理
盐水【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实验要探究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故做出假设,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或者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由于要观察脂肪微粒,故要用到显微镜,实验步骤为制片、染色、漂洗、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详解
】苏丹Ⅲ染液是有机染料,可溶于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故可用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B.水作为原料参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水可以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贮藏中休眠的种子不含水【答案】D【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
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详
解】A、H2O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A正确;B、水作为原料参与光合作用,也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正确;C、自由水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C正确;D、贮藏中的种子代
谢减慢,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并不是不含水,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体内水含量,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的状态与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分析题图曲线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2.脂质的种类有多种,功能也各不相同。脂质不具有...的生
物学功能是()A.贮存能量B.储存遗传信息C.参与构建生物膜D.促进生殖细胞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
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A正确;B、脂质不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遗传物质是核酸,B错误;C、脂质中的磷脂
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C正确;D、脂质中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D正确。故选B。13.关于人体细胞中的DNA和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本组成单位相同B.都含有4种含氮碱基C.组成的五碳糖相同D.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答案】B【解析】【分析
】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
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
基是A、U、G、C。【详解】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人体细胞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都是4种,B正确;C、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C错误;D、DNA主要分布
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没有核膜B.都有细胞膜C.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
.都没有细胞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结构和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
色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原核生物中的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原核细胞无核膜,A正确;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B正确;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原核细胞具
有核糖体,D错误;故错误的选D。15.下图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①可以运动B.②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③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D.K+进入细胞的方向是B→A【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题是
细胞膜的结构,图中①是蛋白质分子;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是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大多数①蛋白质分子和全部的②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
细胞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A正确;B、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C、③是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C正确;D、A侧有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B是内侧,故K+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A→B,D错误。故选D。16.下图是几种细胞器模式图,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线粒体,能把葡萄糖分解为CO2和水B.乙是内质网,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C.丙是叶绿体,其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D.丁是高尔
基体,在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含量较多【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为线粒体,乙为高尔基体,丙为叶绿体,丁为内质网。【详解】A、甲是线粒体,能将丙酮酸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A错误;B、乙是高尔基体,B错误
;C、丙为叶绿体,其内的基质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和少量DNA、RNA,C正确;D、丁为内质网,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7.正常情况下,液泡内pH比液泡外低,H+进入液泡的方式为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D.被动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
,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详解】由“正常情况下,液泡
内pH比液泡外低”可知,H+进入液泡的方向是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ATP的含量
很少,但消耗量很大B.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所需酶的种类相同C.ATP和ADP迅速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
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
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详解】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消耗量较大,消耗后可通过ADP迅速转化;A正确;ATP与ADP相互转化中所需要的酶不相同,分别为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B错误;A
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正确;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另外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试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简式和含义及转化过程、场所.19.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
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酶有
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嫩肉粉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蛋白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详解】炒肉过程中加入,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
性,A错误;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也很高,此时加入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B错误;用沸水溶解后,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C错误;室温下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的反应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炒熟,效果好,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活性的受
温度影响的情况,明确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活性,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20.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分别与温度、pH、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a点对应的温度是酶催化的最适温度B.图甲温度过高反应
速率下降的原因是高温使酶变性失活C.图乙显示若在一个反应容器中,pH从4升到10,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D.图丙的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可能与酶的数量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
度等。1.甲图表示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图中a点处表示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反应速率均有所降低。2.乙图表示PH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图中PH为8时,反应速率最高,即最适PH。3.图丙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速率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酶的数量是一定的
,反应速率会达到饱和点。【详解】A、甲图表示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图中a点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最适温度,A正确;B、甲图中a点表示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超过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时,温度再升高酶活性会急剧下降,是因为高温使酶
变性失活,B正确;C、pH为4时,过酸导致酶变性失活,故图乙中,pH从4升到10,酶活性不变,C错误;D、图丙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速率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酶的数量是一定的,反应速率会达到饱和点,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可能与酶的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准确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区段的影响因素;识记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适宜PH。21.某同学在
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为了确定无水乙醇、CaCO3和SiO2的作用,进行了4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针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第①组可能未加CaCO3B.第②组可能用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色素C.第③组可能未加SiO2D.
第④组最宽的色素带为叶绿素b【答案】D【解析】【分析】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2、CaCO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
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详解】A、①组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可能是未加CaCO3而使色素被破坏,A正确;B、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而不能溶于水,所以第②组可能用水取代无水乙醇不能分离出色素带,B正确;C、③中色素带
较窄,分离出的色素少,原因可能是未加SiO2而使得研磨不充分,C正确;D、第④组为正常操作下获得的色素带,最宽的色素带是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D错误。故选D。22.下图是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发生水的光解并产生氧气B.①
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有关酶C.②中合成ATP、葡萄糖等有机物D.②中可以将CO2转化为C3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类囊体薄膜,其垛叠形成基粒;②为叶绿体基质。【详解】A、①为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
,其中可发生水的光解并产生氧气,A正确;B、①为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色素和有关酶,是光反应的场所,B正确;C、②为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其中不能进行ATP的合成,而且还要消耗ATP,C错误;D、
②为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其中可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CO2转化为C3化合物,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
.研究光照强度对水绵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B点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D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而所处的光照强度最小D.DE段限制光
合速率因素是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曲线,其中,A表示呼吸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D表示光饱和点。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图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B、图中B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
于呼吸速率,B正确;C、D点时达到光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也达到了最大值,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处的最小光照强度,C正确;D、DE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使无关变量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故选D。24.下
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搭配错误..的是()A.利用葡萄、酵母菌生产果酒—酵母菌无氧呼吸生产酒精B.农业生产上,中耕松土—促进农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C.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创可贴”—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D.蔬菜放在冰箱保鲜室储存—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
的消耗【答案】C【解析】【分析】1.稻田水淹时及时排涝,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2.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
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
酸胀乏力的感觉。3.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详解】A、葡萄含丰富的葡萄糖,可供酵母菌细胞呼吸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可利用葡萄、酵母菌生产果酒
,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生产酒精,A正确;B、对于多数植物来说,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松土透气,促进根系有氧呼吸,防止植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利于根系的生长,B正确;C、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
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而不是兼性厌氧型酵母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错误;D、冰箱温度低,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蔬菜放在冰箱保鲜室储存时间长,D正确。故选C。25.下列有关水稻叶肉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暗条件下
叶肉细胞不能合成ATPB.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时一定伴随[H]的产生C.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成CO2并产生大量ATPD.ATP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答案】D【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
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
、黑暗条件下时叶肉细胞可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A错误;B、线粒体中合成ATP时不一定伴随[H]的产生,如第三阶段需消耗[H],B错误;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水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成CO2为有氧呼吸第
二阶段,不产生大量ATP,C错误;D、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或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D正确。故选D。26.下面三个
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02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
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
2。【详解】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液滴移动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
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情
况,能分析实验装置中器材或溶液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7.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A.间期或末期B.前期或中期C.中期或后期D.后期或
末期【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比为1∶2,染色体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则不存在染色单体,该细胞可能处于前期和中期,B正确。故选B。28.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
胞彼此分离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浮色③龙胆紫染液可将染色体(质)染成深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⑤当看到一个前期细胞时,能观察它由前期进入中期、后期的过程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⑤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
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
彼此分离开,便于观察,①正确;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解离液),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便于染色,②错误;③染色质溶液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③正确;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
使之不相互重叠,便于观察,④正确;⑤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不可能观察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⑤错误。故选D。2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
物质产生差异C.细胞衰老过程中水分减少而呼吸作用增强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一个细胞分裂
为两个细胞的过程成为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
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3、细胞衰老是客观存在的;同新陈代谢一样,细胞衰老是细
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4、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凋亡的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详解】生物体内的细胞有三种状态,一是
继续分裂,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二是暂不分裂,如植株上受顶芽抑制的侧芽细胞,三是不再进行细胞周期而发生分化,如人体的红细胞、神经细胞等,A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水分减少,酶活性下降而导致呼吸作用减弱,C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
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正确;故正确的选D。30.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材料A还原糖的鉴定苹果、梨B脂肪的鉴定花生种子、核桃种子C蛋白质的鉴定鸡蛋清、牛奶、豆浆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
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
,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5)DNA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苹果、梨的组织颜色浅,含丰富的葡萄糖等还原性糖,可用于还原性糖鉴定实验,A正确;B、花生种子、核桃种子含脂
肪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C、鸡蛋清、牛奶、豆浆含丰富的蛋白质,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C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1.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一种致病性极高的
神经麻痹毒素,该物质是由两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下图为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片段中,共有______个肽键,由_____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表示为:_________。(2)在细胞中许多氨基酸通过_____形成肽键,再进一步形
成肉毒类毒素,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个氨基。(3)1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l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原因是高温改变了肉毒类毒素的______,从而使其失活。【答案】(1).4(2).5(3)
.(4).脱水缩合(5).2(6).空间结构【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
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
-NH-。3.分析题图:图示为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该部分含有5个氨基酸分子。【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图中所示的片段中,共有4个肽键,由5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表示为:。(2)在细胞中许多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再进一
步形成肉毒类毒素,根据题干: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每个亚单位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这种生物大分子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分别位于两条肽链的两端。(3)1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l
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点睛】本题结合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及相
关计算,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能使人生病的细菌无处不在,当这些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会发挥重要的防卫功能,下图表示白细胞吞噬并消灭细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细菌与白细胞
相比,其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__________。白细胞吞噬细菌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有关(2)白细胞消灭细菌与小泡内的水解酶有关,水解酶先在[]_____上合成,再经内质网加工运输到[]_____再
加工,最后由小泡与吞噬泡融合将细菌分解。上述过程主要由[]_____提供能量。(3)控制水解酶合成的DNA存在于[]_____中,这表明该结构具有_____的重要功能。【答案】(1).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一定的流动性(3).②核糖体(4).④高尔基体(5).③线粒体(6).①细胞核(7).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
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该图是动物细胞结构,①是细胞核,②是内质网,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详解】(1)细菌是原核生物,白细胞是真核细胞,细菌与白细胞相比,其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白细胞吞噬细菌是胞吞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2)白细胞消灭细菌与小泡内的水解酶有关,水解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先在[②]核糖体上合成,再经内质网加工运输到[④]高尔基体再加工,最后由小泡与吞噬泡融合将细菌分解。线粒体是动力车间,上述过程主要
由[③]线粒体提供能量。(3)控制水解酶合成的DNA存在于[①]细胞核中,这表明细胞核具有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重要功能。【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理解,理解并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3.囊性纤维病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细胞中氯离子浓度
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CFTR蛋白功能异常。下图表示正常人和患者的氯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的是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直接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______决定
的。(2)患者细胞膜上异常的CFTR蛋白处于关闭状态,氯离子无法通过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导致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黏稠的分泌物不断积累而堵塞支气管。(3)功能
正常CFTR蛋白只能运输氯离子而不能运输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______。该蛋白质能水解ATP释放能量,说明其还具有_______功能。【答案】(1).流动镶嵌(2).磷脂双分子层(3).CFTR蛋
白(4).主动运输(5).减慢(6).特异性(7).催化【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导致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不断积
累。【详解】(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支架;看图可知:氯离子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CFTR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2)分析题图可知,细胞排出氯离子的方式需要CFTR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因此属于主动运输;由图示可知,由于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
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导致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减慢,导致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不断积累。(3)功能正常CFTR蛋白只能运输氯离子而不能运输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特异性。该蛋白质能水解ATP释放能量,说明其能催化ATP的水解,还具有催化功能。【点睛】本题考查细
胞膜的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4.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物质,1~7表示生理过
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物质C和E分别为______和______。(2)过程1和3的场所分别为______和______。(3)把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则短时间内过程2中的C3含量将_______。(4)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
3、4、5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答案】(1).CO2(2).H2O(3).(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4).细胞质基质(5).增加(6).1、3、4、5(7).61262222CHO+6HO+6O6CO+12HO+⎯⎯→酶能量【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表示光反应,2表示
暗反应,3表示葡萄糖为底物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5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其中B是NADPH,A是ATP,C是二氧化碳;D是NADH,E是水,G是氧气。【详解】(1)物质C参与暗反应过程,故物质C是CO2,物质E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故物质E是H2O。(2)过程1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过程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把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则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过程2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减少,
来源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4)图中只有2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消耗ATP,其余均能产生ATP,即能产生ATP的过程有1、3、4、5。过程3、4、5为有氧呼吸过程,其总反应式为:61262222CHO+6HO+6O6CO+12HO+⎯⎯→
酶能量。【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物质变化,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发生的场所。35.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水稻植株,保持温度(30℃)、CO2浓度
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如图甲)。图乙中的X、Y、Z曲线分别表示天24小时的温度、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为8klx时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___
____-2-1molmh,在此条件下若光照10h,再黑暗14h,交替进行,则水稻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图乙可知,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可能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乙中Z曲线的变化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z曲线中的_______段,Z曲线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有________
__,对应图甲中的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_。【答案】(1).8(2).不能(3).24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小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4).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5).b~m(6
).c、g(7).4klx【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为0时,只有有二氧化碳的释放,不消耗氧气,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照强度为4时,没有气体释放,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在光照强度为8或12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分析图乙可知,中午12点时
,Z曲线下降,可能原因是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详解】(1)从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为0时,只有有二氧化碳的释放,不消耗氧气,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4,即为呼吸作用强度;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klx)时,植物释放氧气量为4,则植物固定C
O2的速率为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4+4=8-2-1molmh;图中8千勒克斯(klx)时,植物净积累量为4,又根据呼吸作用强度为4,则光照10h,再黑暗14h,交替进行,植物的净积累量=4×10-4×14=-16,24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小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所以植物不能生长。(2)分析图乙可知,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可能原因是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即中午温度过高,植物蒸腾作用过强,为避免水分过多散失,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强度下降。(3)据图乙中Z曲线的变化推测,b点之后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增加,m点之后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不变,植物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故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z曲线中的b~m段;图乙的Z曲线中c、g点与横坐标相交,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说明这两点对应图甲中的光照强度为4klx。【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6.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丙表示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为_______(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_。(2)图乙所示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于图丙__________段。(3
)图丙中A→B的原因是__________;B→C段对应_______(填“甲”、“乙”或“甲和乙”)所示细胞;C→D段变化的原因_______。【答案】(1).动物(2).中(3).4、8、8(4).0(5).DE(6).DNA的复制(7).甲(8).着丝点分
裂,妲妹染色单体分离【解析】【分析】1.染色体数与着丝点数相同,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要判断着丝点的数目。2.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DNA加倍,染色体数不加倍,此时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2:1;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
期和末期,前期后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排列整齐,位于赤道板位置;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此时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是1:1,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3.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图乙是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图丙是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AB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BC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详解】(1)图甲无细胞壁,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4、8、8。(2)图乙所示细胞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为有丝分裂后期,故其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于图丙DE段。(3)图丙中A→B过程中,由每条染色体上一条DNA变成两条DNA,其原因是间期发生了D
NA的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对应甲所示细胞;C→D段的变化是由每条染色体上2条DNA变成1条DNA,其原因是由于后期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妲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37.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
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mL凝乳酶,另一支放入2mL乳汁。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15min。③将每组试管
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ABCDEF水浴温度(℃)102030405060凝乳时间(min)不凝固7.04.01.54.0不凝固请回答问题:(1)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_
__,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2)上述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__。A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__________。(3)通过以上实验,__
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若能得出上述结论,请说明理由;若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请继续探究凝乳酶的最适温度,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请选择其中一种情况作答)【答案】(1).温度(2).pH、乳汁的浓度、凝乳酶的量等(3).强(4).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5).不能(6).在30℃~50℃苑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凝乳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凝乳酶的活性
越高.温度为1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温度为40~6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到60℃时不凝固,说明凝乳酶变性失活。【详解】(1)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乳汁的凝乳时间,则各
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的浓度、及实验的pH等属于无关变量。(2)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上述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强,即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时长与酶的活性呈负相关。A组中乳汁不凝固,说明低温抑制凝乳酶的活性,低温使酶的活性
降低。(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50℃之间,不能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若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5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凝乳时间最短对
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若40℃下测得的凝乳时间仍然最低(或最低时间仍然是1.5min),就可以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
活性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其次要求考生明确凝乳所需的时间越短,凝乳酶的活性越高,进而表中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本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