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时练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共(8)页,892.8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e57f9419eebbbf7aec3031f6a991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练8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2·广东省珠海市期末考试]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
产出现衰退B.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2.[2022·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考试]明中叶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扩大到了商业买卖,在小说中出现“生意”一词,社会上出现了追求
享乐的风潮。由此可见,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士商关系发生变化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重义轻利观念盛行3.[2022·江苏省徐州市期中考试]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
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4.[2022·江苏省如皋市期末调研考试]明清时期,在江南
的小镇中一股人文主义思潮表现相当突出,哲学思想上“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欲求”、经济思想上反对“重农轻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人口急剧膨胀C.科举制度的形成D.市镇经
济活跃5.[2022·河南省二十六校期末联考]“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这一论述反映的是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朱熹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的“心学”6.[2022·广东省清远市期末考试]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
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这些主张()A.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7.[2022·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清代曹雪芹创作的《
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
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8.[2022·山西太原考试]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
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客观评判了历史人物C.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D.艺术加工无史料价值[高考·适应练]9.[2021·湖北高考,5]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
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下图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A.长江水患已被根治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测绘技术世界领先D.水利堤防管理优化10.[2021·广东卷,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
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11.[2021·山东高考,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
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12.[2020·山东高考·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
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3.[2020·海南高考,5]
《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
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14.[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
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15.[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
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16.[2019·海南高考·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
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素能·培优练]17.[2022·福建省漳州市期末考试]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
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据此判断,明清时期()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18.[2022·山东省德州市期末考试]下表为晚明江浙地区所产棉布销售情
况的有关记载。内容出处(松江)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叶梦珠《阅世编》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万历《嘉定县志》捆载舟输行贾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嘉靖《常熟县志》这反映出当
时()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华北地区棉花生产落后C.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江浙地区棉纺织业发达19.[2022·山西省期末考试]明代万历年间,浙江嘉兴濮院镇改土机为新式纱绸机,“制造尤工,擅绝海内”,“两京、山东、山西、湖广、陕西、江南、福建等省,各以时至,至于琉球、日本,濮绸之名几遍天
下”。濮院镇丝业的发展折射出当时()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C.重农抑商名存实亡D.手工业专业化水平提高20.[2022·河南省期末考试]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朝贡贸易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朝中期,有关开海
禁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这说明,明中期()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21.[202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明朝人聂豹(1486~156
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
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22.[2022·辽宁省葫芦岛市期末考试]历史学者陈宝良对于明代文化曾做出这样的阐述:“正德时期(1506~1520年)可以作为明代文化变迁的分水岭,思想文化开始由明初的保
守、沉闷,逐渐趋向革新、活跃。”明代文化在正德前后呈现出的两种迥然不同的特色的根本原因是()A.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B.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明朝对外交流的活跃D.陆王心学的发展23.[2022·广东省佛
山市期末考试]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这里“黯然失色”的主要原因是()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新的经济因素发展不充分C.明清之
际社会动荡不安D.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24.[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明清时期,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的色情内容,非常吸引读者,以至于城镇居民热衷于购买通俗小说。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小说的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B.文学发展迎合
社会发展需要C.小说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小说冲击课时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江门市期末调研考试]明代时实行水利奏报制度,通过规范奏报行为,严密奏报程序,监督奏报官员等管理机制,确保获取精确、全面的水利信息,并予以科学、有效的
决策应对。这一制度()A.解决了水利方面危机B.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C.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D.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2.[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考试]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这说明当时()1570~1579年28.51580~1589年88.91590~1599年70.31600~1609年104.11610~1619年103.7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B.闭关锁国政策从此被废除C.催
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3.[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明初,长途贩运贸易主要是官僚、地主所需的奢侈品和土特产,以及百姓所需的盐、铁等必需品。明中叶后,长途贩运转变为以粮食、棉花、棉布、
丝织品、铁器、瓷器、纸张、烟草、茶叶、木材、蔗糖等民生用品为主。这一变化得益于()A.地域间的产业分化B.抑商政策的松动C.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海禁政策的调整4.[2022·广东省大联考]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2022·山东省聊城市期末考试]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得到明穆宗
批准,明朝开放漳州月港,允许商民申领“文引”,“与东、西诸番贸易,惟日本不许私赴”。这一做法()A.标志着抑商政策的结束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打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D.推动了海上丝路的开辟6.[2022·浙江期中考试]有人测算,晚明从漳州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70年代年均约25万
两,80年代年均约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促使中国()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政府海禁政策失效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7.[2022·江苏省扬州市期末考试]18世纪中国本土商业网点更加紧密。每一重要行
会(山西的银行家,安徽新安的商人)在大城市都拥有地方会馆,作为会堂,拥有供过往人员用的客栈以及仓库、分支机构、钱庄。材料表明()A.山西、安徽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C.“工商皆本”的观念影响广泛D.传统小农经济已经失去优势地位
8.[2022·江苏省启东市期中考试]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场的开放B.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C.农民
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D.农民能够支配全部的劳动产品9.[2022·浙江省宁波市期末考试]研究者发现,某个时期中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丝银对流”。“丝银对流”促进了我国()A.商业资本的集聚B.纸
币的出现C.稻麦复种制的普及D.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10.[2022·江苏省常州市期末考试]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
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11.[2022·广东省珠海市期末考试]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逐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D.逐步背离传统民本思想12.[2022·广东省汕头市期末考试]李贽在《藏书》中评点了800余名历史人物。他把千余年来被斥为“暴君”的秦始皇
称为“千古一帝”;将商鞅、韩非列为“强主名臣”;一向被称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商人出身),也被列入“富国名臣”。这说明,李贽()A.推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肯定了商品经济的作用C.突破了儒家的价值评
判标准D.支持外儒内法治国方略13.[2022·山东省20校联考金太阳联盟期中考试]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由此可见,黄宗羲()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
度B.反对重农抑商的政策C.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D.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14.[2022·江苏省如皋市期末调研考试]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
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了()A.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B.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C.空谈义理的理学思想被时代抛弃D.西方科技传入推动明末经济发展15.[2022·安徽省池州市期末考试]有学者指出
: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意在说明()A.清代的戏曲艺术已经臻于成熟B.京剧是全国最流行的剧种C.京剧是戏曲融合与创新的结果D.清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16.[2022·安徽
省安庆市期末考试]清朝官修图本的类别,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各个方面,官修图书中卷帙繁多者为数不少,一书动辄百卷以至数百卷,更有一万卷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和七万多卷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国书史中罕见的巨著。清朝的官
修图书()A.反映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B.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C.顺应了传统文化总结的需要D.呈现了西学东渐的色彩二、非选择题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镜花缘》是清代学者李汝珍于1795~181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
部分情节梗概如下:唐敖与好友出关游历,受到许多兵丁盘查后方允许外出。他们来到他国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卖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斯文文的,并无商旅习气。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莫不书声琅琅。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
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休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他们就当地风俗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称:“本国庶民素未考试的,谓之‘游民’。此等人身充贱役,不
列在四民之中。因此,本处人自幼莫不读书。考试之例,各有不同: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敝处国主当日创业之始,曾于国门处写一对联,下句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勉人上进之意。”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
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8.[2022·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考试](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
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
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
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
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
学说的不同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