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98.5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共(17)页,498.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ca44a18429f44869a21119e46b8b4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

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A.原始社会末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

”都已经出现了。A不符合历史史实;CD晚于西周。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六谷”、“六畜”【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②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④经

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⑤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⑥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据

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

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由此可

以得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特点,故B正确;A项不全面,CD两项与题干无关。4.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

“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体现了南京云锦的生产目的是为官用,且“其织造工艺高超”,从而可以推断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答案为D;ABC三项所生

产的产品一般不作为官用,且产品没有官营手工业精美,故排除ABC三项。5.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

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答案】A【解析】“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说明存在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出现,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潮流主旨,排除。6.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宽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

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从北宋风俗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见熙攘的人流和活跃的商业活动,从而得出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放宽,①说法正确,城

市面貌与唐代“市”、“坊”界限森严的现象已不相同,④说法正确,这一写实作品是对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③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商帮是明清时期商业现象,并且从图中也得不出“按地域集结”的信息,②说法错误,和②组合的AC选项,都是错误的;D项漏选了正确说法①,是错误的。7.读“宋朝赋税

结构变化表”(见下表)。表格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三年(997年)2408.11567.377:50天禧五年(1021年)2641.23874.034:5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0:50A.商税收入已经成

为政府的重要财源B.北宋时期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宋代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非农业税年收入越来越多,农业税在政府中比重越来越小,说明非农业税的比重越来越大,

成为宋朝重要的财政来源,故A项正确;北宋只是“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并未放弃,B错误;宋代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是放松的,C错误;宋代虽有边境战争,但从第一列数据可知,只是有起伏,不能说“严重阻碍”,D错误。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C.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均

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实际上土地属于周王私有,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9.“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

…‘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可以分析出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所以本题选C。A中的全球贸易

中心材料体现不出;B合理的经济政策不符合清朝自给自足经济的史实;D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朝前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融入世界市场。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自然经济·清朝前期自然经济的世界地位。10.(09年江苏卷)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

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答案】C【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技术水平难以

克服地理障碍,因此各地联系接触的较少,使各文明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故C正确。11.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

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没有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12.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

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

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选B;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排除C;价格革命使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排

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联系价格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3.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

合理的是A.殖民扩张的结果B.地理环境相同C.世代友好交往D.历史背景相同【答案】A【解析】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都属于殖民宗主国在殖民地命名,是殖民扩张的产物,A正确;B、C

和D均和材料中信息不相符。14.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

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表数据可知,④阶段是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故D正确;①阶段是16世纪,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但是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中期,

故A错误;②阶段是17世纪,此时殖民扩张主要是荷兰、法国和英国,故B错误;③阶段是18世纪,此阶段美国建国,但还不是世界殖民大国,故C错误。15.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B.骡机的发明C.水力织

布机的出现D.瓦特改良蒸汽机应用于工厂【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7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并引发一系列纺织业内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A项正确;骡机、水力织布机出现于“珍妮纺纱机”之后,排除BC;改良蒸汽机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进程,并非开始标志,排

除D项。故选A。16.造成下图中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使农村人口减少B.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服务业萎缩C.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D.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地位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对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即从事工业的人口比重增加和从事农业、服务业的人口减少的共同因素,从1841年到1877年恰好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的时间,由于工厂制的确立,工业城市快速发展,因此从事工业的人口由43%增加到55%,故C正确;圈地运动不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

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排除A;从1841年到1877年恰好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的时间,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地位突出,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

响,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事工业的人口由43%增加到55%,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7.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

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火车是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于1814年;②轮船是美国的富尔顿于1807年发明;③汽车是1885年发

明;④飞机是1903年发明的。根据分析可知①②在儒勒•凡尔纳发表《八十天环游地球》时就出现的,③④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8.“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

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段话意在说明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C.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D.资产阶级创造出一个新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推动了落后地区及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故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包含在A项内,排除;工业革命并未将一切

民族卷入工业文明中,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9.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是A.西方列强的入侵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D.康有为、孙中山等

个人等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正确。20.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

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来看,这属于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

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B项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排除;D项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

习俗演变,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从中分析出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2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正确,它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了传统的观念,男女混杂,同乘一车。而B说明了列强在华的特权,与题无关。C说明的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不正确

。D说明的是中国仍多数人乘坐马车,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公路与汽车22.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

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潭埠势必永远成废”

,“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及“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可知,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而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衰落,因此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影

响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没有涉及改变南北经济格局,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D错误。23.“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

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

帝爱国性质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量才的《申报》增设文

艺、儿童等栏目,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体现了社会史观的角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这属于革命史观,不是文明史观,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

化管理,体现了报业的现代化,属于现代化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史量才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体现了全球史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

、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的,故1943年的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电视节目的说法是错误的,D正确;西服、婚纱、西式教堂都是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故1943年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是符合实际的,A错误;咖啡馆、西餐厅是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而电影1896年上海就进行了电影放映,B错误;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自行车十九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于2

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故C错误。25.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指尖上的商机》重拳出击,全面展示了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关于互联网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互联网使全世界人民共享知

识和信息②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③互联网缩短了世界距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④网络世界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的产生便利了世界各地人民信

息的交流,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同时电子商务的产生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的产生对年青一代的影响极大,尤其是网络游戏等,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点睛:对互联网的评价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极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如使许多人沉迷网络,网络犯罪等,要求

学生在生活中要理智对待网络问题。第Ⅱ卷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

,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材料二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

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拜读〈神州

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材料三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私营手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由非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2)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3)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

联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漸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可知体现的是由非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根据材料“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可知体现的是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和由

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2)根据材料“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可知体现的是由非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根据材料“凡属皇室宫廷所彁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

可知体现的是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根据材料“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可知体现的是实行匠籍制度;根据材料“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可知体现的是技术水平高超。(3)根据材料三“私营手工

业的产品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可知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27.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材料一明朝中后

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

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ニ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

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

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并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

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得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据材料“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

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得出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商帮活跃。(2)原因:根据材料二“民间海外贸易兴起”“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

位”可从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分析回答。背景:根据材料二“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和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分析回答;根据材料

二“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通过分析可答出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

,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16~1

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

的忧思》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

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答案】(1)原因:立法推

动,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丰富的煤铁资源;先进的手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的发展等。(任答三点)(2)影

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任答三点)(3)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并结合所学从立法推动,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等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中城市人口比例逐步增加,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三“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可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结合所学从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产生两大对立阶级,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等方面分析回答。(3)本题是个开放性试题,从四则材料与我国经济建设对比,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