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3.500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doc,共(10)页,43.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624028e9538f0561944129620850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

7年4月以来,会宁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会宁县最具影响力的优良家风”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优良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A.礼

乐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会宁县开展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体现了古代宗法制的内涵,故选C;礼乐制是一种等级制度、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世官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排除ABD。2.有人认为董仲舒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董仲舒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强调“三纲五常”为基本信条C.强化了“君权神授”理论D.将“天人感应”学说系统化【答案】

D【解析】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主张,将注重民本的传统儒学进行了神秘化,由此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故选D;ABC都是立足于现实的理论,不能体现其对客观真理的背离,与题意不符,排除。3.“旧时王谢堂

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加速诗句中历史变化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王谢是东晋时期的世家大族,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世家大族走向衰落,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举制的确立,选官不再看重家世出身,故选D;世袭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在选官

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强调血缘和家世,与题意不符,排除ABC。24.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B.有利于扭转贸易

逆差的局面C.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清朝统治者对本国商人和外商的观念不同,说明传统理念影响经济发展,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故答案为A项;当时中国处于

顺差局面,排除B;清朝坚持海禁政策,没有纠正,排除C;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D。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B.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C.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D.推行“自强”“求富”的新政【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太平天国时期想要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做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故选B;太平天国的这一理想并没有真正实现,排除A;太平天国提出的这一主张属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的思想,不是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排除C;“自强”、“

求富”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D。6.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想有坚船利炮,梦想有新型工业,梦想有民主制度……”最先将“新型工业”梦想付诸实践的是()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创立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故A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B与材料无关;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C、D不符合

题意。7.“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而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内进于文明耳。”梁启超这一言论旨在3A.肯定西方的代议制民主B.宣传兴民权的维新思想C.勾画中国未来政治蓝图D.反对清朝君主专制

统治【答案】B【解析】梁启超强调近百年以来西方国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果中国从现在开始改革的话,数十年后也能与西方国家一样强大,由此可见他是为了宣传兴民权的维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的代议制,排除A;蓝图没有体现,排除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

除D。8.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这—思想A.通过辛亥革命得以真正的实现B.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C.成为第—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答案】B【解析】材料“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

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体现的是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追求,B正确;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建立民主政治,A排除;C是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排除;材料与民族独立无关,D排除。故选B。9.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产量整体上升了130%,生产资料的

产量翻了两番以上,但消费品的产量只增长了83%。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的物资生活需求较低B.国家计划方针的指导C.照搬苏联的建设经验D.政府忽视经济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因

此工业产量和生产资料产量都在大幅度上升,而轻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消费品的产量只增长了83%,这是国家计划方针指导的结果,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照搬苏联的建设经验是在国家计划方针指导下进行的,C不是主要原因,排

除;当时的消费品产量也在上升,只是上升幅度较小而已,因此不能说政府忽视经济协调发展,排除D。10.1949年,毛泽东强调,“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

的”。据此可知新中国4的外交政策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一边倒”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故A选项正

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家利益处理外交关系,与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无关,故B选项错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随意改变,故C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故D选项错误。11.大批被“文化大革

命”耽误的知识青年,终于看到了敞开的大学之门,他们获得了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直接原因是我国A.倡导教育向工农子女“开门”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C.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解析】根据“终于看到了敞开的大学之门,他们获得了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得出其指的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大批青年学子又可以能加考试升入大学,故B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的内容,排除A;C项是80年代的,排除C;D项提出于1995年,排除。1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

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材料“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说明古希腊政治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权

在民,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涉及“轮番而治”,B错误;C与材料民主制相反,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利,与法律至上无关,D错误。13.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纷纷出现用民族文字和地方语言翻译《圣经》

的现象(以前的《圣经》都是拉丁文本),如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这种现象5A.推动了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B.有利于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C.使基督教教义逐步民族化D.导致众多的新教派的产生【答案】B【解析】将《圣经》用民族文字和地方

语言进行翻译,这种现象有利于减少信徒对天主教会的以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故选B;“进一步传播”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教义逐步民族化”的说法不正确,基督教的教义并不会由于翻译文字的差别而出现

变化,排除C;新教派的产生是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的结果,而非由于文字翻译的结果,排除D。14.1688年,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A.英王仍

实行专制统治B.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C.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仍然有一定的行政权,故D项

正确;英国已经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排除A;《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排除B;君主立宪制已经初步建立了,排除C。15.“…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

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C.相对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答案】A【解析】从题意可知,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如火车的发明改变人们的生

活方式,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生活节奏变快,故A正确;材料强调火车的发明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而不是使人养成戴手表的习惯,故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相对论,故C错误;材料强调科技发明对人们时间观念的影响,而不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故D错误。1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6本论》第一卷;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据此推知,马克思主义A.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实践而发展B.吸收了人类全部的思想精华C.推动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D.以

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实践而发展,所以选A项;B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17.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

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提出这义总理论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法拉第D.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爱因斯坦把运动和时间空

间联系起来,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8.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A.肯定了农民在国内战争中的贡献B.

认识到市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C.强调勤劳的农民是工业化的主力D.奠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列宁认为自由贸易并不可怕,这体现了列宁意图借助自由贸易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说明他认识到市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故选B;列宁是认识到农民在经济振兴中的重要作用,A项说法与题意

不符,排除;工业化的主力是工人,而非农民,排除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是在斯大林时期,列宁时期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而且自由贸易也和农业集体化的要求不符,排除D。19.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这

一历史时期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B.缩减耕地规模,防止农产品过剩7C.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D.加强工业计划指导,调整劳资关系【答案】A【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大危

机,罗斯福上台后采取新政。修建大坝属于他以工代赈的措施,意图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失业人口,缓和社会矛盾,故选A;B是农业方面的措施,C是金融方面的措施,D是工业方面的措施,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D。20.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

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旨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反映了A.经济民族主义全球兴起B.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C.全球经济发展的依存性D.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答案】C【解析】为了在

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说明全球经济发展各国间的依存性增强,故选C;材料反映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体现经济民族主义的弱化,排除A;材料说明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说明大国不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排除B;材料信息无

法体现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

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

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

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8界和上

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

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5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8分)(3)综上,对“

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案】(1)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5分)(2)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

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8分)(3)认识: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

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要勇于冲破樊篱,与时俱进,不断创新。(5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进行

分析概括为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2)根据材料一“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

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可知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材料二“中国的经典和儒家学说,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

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可知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3)根据材料可知,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说的是在转型时期成熟的社会秩序往往具有稳定性,9增加了转型的难度,使

之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也更加困难。因此本题主要认识: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要勇于冲破樊篱,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

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

略目标。——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棋侵华战争》材料二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共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寻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他强调,事

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摘编自《梦想,从这里启航》(新华网2017年11月1日)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产生

的影响。(1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人在近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行的革命斗争。并分析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10分)【答案】(1)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列强

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中国是尚未开发的东方大市场(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6分)影响: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6分)(2)探索: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进行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开展

土地革命;进行人民抗日战争;进行人民解放战争。(5分)原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坚持掌握革命的武装,进行武装10斗争;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

斗。(5分,任答两点)【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

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信息可概括得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影响:结合所学从使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等方面指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斗争:结合新民

主主义革命相关所学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进行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人民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坚持掌握革命的武装,进行武装斗争、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等方面分析

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