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3)页,48.1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48c80beeeebb595ea4936d19d356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村文化是在乡土性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系统中经过长期创造并保留和传承下来的生产生活文化,是由田园生态、生活方式、风情民
俗、古建遗存、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综合体。乡村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根脉和重要构成。在社会快速转型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正面临着保留和存续的巨大危机。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得乡村文化与现代
社会不断分离,乡村文化传统逐渐被遗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对应的文化,乡村文化的存续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会逐渐消失。在对待乡村文化及其发展问题上,如果从文化自觉角度出发,就会发现乡村文化的历史价值、独特性以及丰富的内涵,也就会积极寻求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存续和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遵循着自身的规律,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以及网络社会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传统的小农生产技艺、村落和乡村文化正处在终结的边缘。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阻挡现代化的大趋势,但有必要去挽救小传统,使乡村文化存续下来。所谓小传统,也就是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形成、积淀并不断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如地域风格的民居、曲艺、生计技艺、民风民俗等。保护和重建乡村文化问题也是正确处理文化发展大趋势与小传统的关系问题。保护乡村文化的小传统是为了乡村社会更长远、更持久地发展。乡村社会的文化特色及其历
史传统也将会成为宝贵的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可以为乡村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能。目前,乡村振兴的策略和实践过于偏重现代化、城市化的逻辑,即按照现代性、城市中心主义标准大幅度地改造乡村社会与文化,甚至彻底破坏乡村文化的传统,而较少考虑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和保护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传统
。因此,既要针对乡村特色文化传统制定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政策,也要在乡村建设与治理实践中防止过急和过度的开发行为,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在新时代,中国乡村要重新振兴起来,需要经历乡村重建过程。乡村重建是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一种策略和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
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乡村社会系统的恢复与振兴最终要依靠乡村文化的恢复与重建来维持,因为文化系统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但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不等同于复原和守旧,重建乡村文化是基于社
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乡村文化所经受严重损蚀的现实,发现并留存乡村特色文化“基因”,重新建立起乡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使乡村文化适应社会现代化变迁的需要,同时为乡村振兴发挥社会整合、特色资源和精神引领等功能。(摘编自陆益龙《乡村文化的保护和重建》)1.下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文化的形成与我国乡土社会紧密相连,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过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B.城市化以及网络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乡村文化的存续空间日益狭小,乡村文化被现代性的城市文化取代是大势所趋。C.越来越多
的人选择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对应的文化,只有大幅度地改造乡村社会与文化,中国乡村才能与现代社会接轨。D.在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挽救传统的小生产技艺,保护具有地域风格的古村落,是实现乡村文化重建的根本路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A.文章在阐明乡村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文化正面临着保留和存续的巨大危机这一问题。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乡村文化优劣的高度概括,也有对乡村振兴策略与实践的深刻分析。C.文章第四段论证了保护乡村文化小传统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乡村振兴的策略与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D
.文章正视现代化、城市化等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提出当下应重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重建,具有启发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复杂综合体,乡村文化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因此,保护乡村文
化有助于乡村社会的长远、持久地发展。B.重建乡村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原,而是要尽可能地保持乡村文化系统自身的连续性,这是在保护优良传统基础上推进的文化建设。C.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既要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又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接轨,探寻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存续和发展
的多种可能性。D.目前,乡村文化经受了严重的损蚀,可以挖掘的空间较为有限,在乡村文化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乡村文化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喜悦何士光秋深了,晴朗的早晨,鸭子一半
浮在水田里,一半栖在田埂上,已显得那样清冷;余下来的,还没有干透的谷草个子,零落地立在那儿,也显得寂寥。几只白鹭倏地又飞起来,闪着白亮的翅膀,低低地划过田野……在这一片遥远的、被磅礴的大山围着的坝子上,又一个年头算是过去了!一年一次的,年轻的媳妇惠回娘家的日子到了。一年只有一次,婆婆暗中
是这样规定的;哪一天才能上路呢?她不知道,也不敢打听。没有想到,今年婆婆却爽爽快快地要她在今天就动身。日子太平了,田土里有收成,婆婆好像也很高兴。大清早她就起来挑水,想把家里那一口石板砌的水缸挑满,来答谢婆婆的恩情。
那时,雾罩还大得很,现在呢,远远的扁担山虽然还望不见,但晨雾却不再是沉重的一片,已经浮动起来,变得灰白,对面的林子和人家的剪影已经清晰地透出来。她立在水井边,把扁担横在手腕上。看得出来,她什么也没有想,她的一颗心,只是同这田野的早晨一样新鲜
喽。婆婆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她要回娘家的时候用难看的脸色待她。她今天能宽宽心心地上路,日子能这样地呈现在她的面前,她就喜悦不尽了。只一会,她就担好水桶,轻盈盈地顺着窄窄的田埂往回走。太阳虽然还看不见,却让人感到它正朝这一片坝子上走来。
雾气也浮转得更快,乱纷纷的,好像很紧张,很快抵挡不住太阳的光亮了。猛地,她觉得肩头一阵温暖,一片光亮已经像水一样漫过去,她家的瓦檐、壁板和窗棂,还有旁边的牛棚和谷草垛子,屋后的那一片杂树林子,都浸在浅黄色的光亮里了。她担着水走进灶间的
时候,婆婆正蜷在灶边,早饭快要好了,她正往灶膛里架柴草。惠连忙倒了水,赶过去说:“妈,我来!”4年前她嫁过来以后,就接替了做家务的位置。灶膛里散出青烟,枝叶毕剥地响着,探出猩红的火舌来。“我来烧……你看……有哪样要收拾……”婆婆说,声音有些含糊不清,脸上还像往常那样没有一点表情。她的脾气乖戾
,常常使人不安,但惠听得出婆婆今天这样说并不是使气。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忙不过来的时候,婆婆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她煮饭的。今天呢?却是要帮她早一点把饭煮好,来犒劳她一年的辛勤。她站着,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就到柴草棚子里去选了一捆树枝,给婆婆堆放在灶边。早饭摆出来的时候,丈
夫也回来了。今早上他好像很忙碌。一家人坐下来吃饭。菜有三碗,一碗红亮的、填了糯米粉的辣椒,一碗白净的、盐水浸渍的蒜瓣,一碗酸菜炒肉片。这比平常丰盛多了。大家都一声不响,没有交谈,只是婆婆吃完了的时候,惠就立即搁下自己的碗筷,起身为婆
婆添饭,然后双手把盛好饭的碗送到婆婆的手上。吃完了饭,她要洗碗,婆婆说把碗收拾在锅里好了。她要喂猪,丈夫先吃完,已经把木桶提在手里了。这么说,她空闲了?该换衣裳了,但她还是不由得停了一停,才低着头,慢慢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她出嫁的那一年,用来压衣箱的衣裳,只有一件碎花灯芯绒上衣,一
条蓝布长裤,一双浅蓝色纱袜,一双深棕色布鞋。这套嫁装她平时从来不穿,现在从红漆已经发暗的柜子里把它们一件件取出来,不一会就穿戴好了。衣裳是用心浆洗过的,一走动就窸窣作响。她放轻脚步走出来。堂屋里的方桌上搁着一个细篾背篓。她
心里一动,不禁偷偷地向背篓里瞥了一眼:好几只黄颜色的旧玻璃瓶里盛着包谷酒;还有用旧报纸一份份包起来的,则多半是砂糖。这一带的风俗,一瓶包谷酒或者一斤砂糖,就是一份带给亲戚的见面礼。要是这些全是婆婆用来打发自己上路的,就可以去看望许多家亲戚了。不知是为了偷看过背篓
,还是为了动过这样过分的念头,她顿时觉得脸热心跳。不一会,婆婆和丈夫从对面的房间里走出来。“跟亲家说,”婆婆开始嘀嘀咕咕地吩咐她,“这回简单得很,等到正月间,再……”她的心一下子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连连点头。眼前的情形叫她不
敢相信,因为这样的事情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婆婆很爱面子,但又很小气。她已经习惯了不在婆婆面前把喜悦表露出来,只是微微地红着脸,羞涩地低下头去……终于,婆婆要她动身了。她最后点了一次头,轻轻地“嗯”了一声,往前去背那只背篓。“叫
长顺……背嘛……”婆婆说。话还没说完,丈夫就一声不响地把棕丝编织的背篓系子抓在手里。惠又心跳了。如果她暗暗地盼着什么,就是盼着丈夫和自己一道上路——不是为了恩爱,而是为了让自家的爹娘看见高兴,觉得婆家并没有亏待她,觉得他们当初并没有将她错嫁人家,于是很放心,脸上也光彩。来到碎石铺的
大路上了!经过整个上午的追逐,雾岚已经被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浮在那儿一动不动,留在近处的也变得像水一样透明,抖动着,融入阳光之中,浸着水田飞入家和山林,太阳高高地照着,一点也不骄矜,又宽阔又明净。大路上没有人,但惠还是没有和丈夫并排走,一直落后那么一点点。他们也一直没有
说话。她只见那只背篓不停地在眼前晃动,隔一会,她又高高兴兴地往前赶几步,跟上他。一片晒谷场过去了,一座烘房出现在前面,丈夫的背篓仍在摇晃,而阳光还是那样明亮,天还是那样蓝……(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婆婆脾气乖戾,不太好相处,一年只允许惠回娘家
一次;为了讨婆婆欢心,能早点回娘家,勤快能干的惠大清早就起来挑水。B.“田土里有收成”,“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等等,这些都指向了改革初期农村变化的现实,凸显了时代背景。C.惠从红漆已
经发暗的柜子里把用来压衣箱的从来舍不得穿的嫁衣,一件件取出来穿上,既表现了惠内心的喜悦,也折射出生活的艰辛。D.小说围绕年轻媳妇惠回娘家展开情节,描写出女主人公细微而丰富的心理感受,展现了时代变化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印记。5.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较为突出,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6.有人评价何士光的小说擅长从生活琐事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7—11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勋臣爵邑。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玄龄
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遂皆悦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日:“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
,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
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谓公卿曰/人
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B.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C.尝谓公卿曰/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D.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爵邑,指爵位和食邑。《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万户侯即拥有食邑一万户的侯爵。B.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地神和五谷之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在“执干戈以卫社稷”中即是
此意。C.少师,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辅导太子的官员。北周以后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多为大官的加衔。D.炀帝,是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炀、幽为恶谥,文、灵为美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即位后确定诸将功劳,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而太宗认为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功劳应该在李神通之上。B.太宗认为,选用人才如同选用器具一样,取其长处就可以了。大臣推荐人才,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
才,而不应该诬蔑当代的人。C.太宗认为自己的弓箭优良,但是造弓的工匠却指出这些都不是好弓。太宗从这件事情当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多次接见官员,询问民情与施政情况。D.太宗的神采英武刚毅,大臣见他时手足失措。于是太宗每次见人奏事,
都对他们和颜悦色。他也要求大臣们以前人为戒,敢于直言。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11.曾巩在《
唐论》中说:“(太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太宗身上的哪些品质使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
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注: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诗人五十二岁,虽有官职,但实际上是被闲置了。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所写的是诗人遥送落晖,回首往事,生发出无限感慨,句法圆融而劲健
。B.颈联写景,紧扣诗题“春残”,写诗人眼中田间景象,恬静平和,又暗含愤懑之意。C.尾联收束全诗,诗人感慨昔日“飞鹰醉打围”的雄豪之气无人记得,不过更增今日的摧颓意绪罢了。D.“春残”既是自然景象,又有象征意味,诗人通过对春残景物的描写,将情、景、事和谐地结合起来。13.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①《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②《阿房宫赋》用“,”两个
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③《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④《念女娇过洞庭》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出词
人月夜泛舟洞庭情境的句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在镌刻着“娄山关”字样的巨石下凝神定气,然后________地穿过横亘在大尖山和小尖山之间的石桥,一步一步踏上大尖山
的石梯。苔痕深绿,森林________,这是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了吗?耳畔又传来了轰隆隆的枪炮声,激越的号角声又响起来……大尖山的半山腰上,今天________残留着几个敌我双方交战时的战壕,它们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周围有护栏“站岗放哨”,不允许游人进去。战争已经远去,
烽火硝烟殆尽,从前的战壕变成了寂静的土坑。静静观看,“土坑”依次错落,里面________着几块石头,()。那些青草和花儿在山风中摇曳,似乎想要努力诉说些什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万山千壑,林木苍翠,一草一木皆是情。它们一定还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且
是一道铜铁长城。在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右小腿伤势过重,血如泉涌。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守阵地,拒不离开,后被红军战士们强行招到后方进行抢救治疗。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战战兢
兢浓荫蔽日还排列B.战战兢兢遮天蔽日竟散落C.小心翼翼遮天蔽日还散落D.小心翼翼浓荫蔽日竟排列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的一丛丛青草甚至还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B.四
五平方米的面积上,却长出了一丛丛青草,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C.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甚至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长出了一丛丛青草D.四五平方米的面积上,长出了一丛丛青草,而且开出了几朵艳丽的花儿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B.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C.它们一定依然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D.它们一定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
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这与缺少健康知识
不无。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来支撑养成健康习惯,
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同时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过度陷入“宅”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
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的健康中国。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功亏一篑关系保持生龙活虎B.功亏一篑干系维持朝气蓬勃C.半途而废干系保
持生龙活虎D.半途而废关系维持朝气蓬勃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样才能享受现代生活便利B.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更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C.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我们也要
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D.现代生活给予我们便利,我们更要不忘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同时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
肿瘤的概率。B.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C.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强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D.不良
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2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6分)《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
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分)(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4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也许在历届奥运赛场上,中国人的美感从未展现得如此丰富,如此撼动人心。”有网友在评价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时说,全红婵才是真正的顶流,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
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网友们说,从汗水、泪水和力量碰撞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美,治好了时下流行的“外貌焦虑”“年龄焦虑”,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反观当下,类似“颜值即正义”这类畸形的价值观仍然大行其道,甚至于只要颜值够高,即使犯了罪也有人同情。粉丝对偶像的“无脑式”追捧行
为,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点,已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
案1.A(B.“乡村文化被现代性的城市文化取代是大势所趋”有误;C.“只有大幅度地改造乡村社会与文化”有误;D.“是实现乡村文化重建的根本路径”有误)2.B(“既有对乡村文化优劣的高度概括”有误)3.D(“在乡村文化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乡村文化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有误)4.A(“为了讨婆婆欢心,能早点回娘家”有误)5.描绘出恬淡明丽的农村风光,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背景。以景物描写来配合情节的发展以及主人公惠的心理变化。使小说具有清新浓郁的田园风格,呈现出时代的勃勃生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社会价值:小说通过农村的年轻媳妇惠回娘家这一生活琐事,表
现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改善后的喜悦之情,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审美价值:以舒缓的叙事、细腻的文笔,小中见大,展现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美好,给读者以美的熏陶。(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7.D(原文标点为: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
,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8.D(“灵”为恶谥)9.A(李神通只是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房玄龄等人,并没有说自己的功劳最大)10.(1)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
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2)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混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11.不徇私情,公平公正。访求贤才,不拘一格。体察民情,虚心纳谏。以诚治国,反对诈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2.B(颈联所描写的田间暮春景象,既透露出恬静平和的意
致,又暗含寂寥的意绪)13报国无门之叹。“壮士无功老”表明作者年已垂暮,功业无成。对当权者的不满。所谓“时平”,其实是指南宋统治者以大量财物向金人乞求苟安,不思恢复中原。思念家乡之情。既然无功空老,何必远客万里,思乡之情倍加殷切,故
说“乡远征人有梦归”。(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4.略15.C【解析】第一处,“战战兢兢”形容因十分恐惧而谨慎小心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不敢疏忽。“恐惧”之意不合语境。第二处,“浓荫蔽日”形容树
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遮天蔽日”形容数量极多,遮盖的范围极大。从后文“走进娄山关的历史深处”看,语境应强调遮盖的范围极大,而不应强调树木长得茂盛。第三处,“还”表示从前,现在依然保存着;“竟”表示其保存是出人意料的。两个词用在
这里都可以,但“竟”似有战壕不应保存下来的意思,所以不很恰当。第四处,“排列”显示的是整齐,与战壕里的石头的特点不吻合。故选C。16.B【解析】A项是一个长句,与语境多短句的特点不太吻合,所以不恰当。C项把长草与开花颠倒了顺序,所以不恰当。D项可以用,但
少了“却”,且把“甚至”改为“而且”,语气变得很弱,缺少了出人意料的意味,也不恰当。故选B。17.A【解析】原句有三种错误:一是成分赘余,“依然”与“还”应删掉一个;二是用词不当,“组成”属于说明性语意,“
铸就”是比喻性语言,后者才能表达战士的顽强;三是关联词使用错误,“而且”应改为“而”。故选A。18.D(“功号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半途而废”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这里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因缺少健康知识而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不是说只差一点儿就成功了,故选“半途而废”。“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对
有关事物的影响成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泛指原因、条件等;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关联,牵涉。“干系”指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这里说的是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缺少健康知识之间有联系,但并没有牵涉到责任或引起纠纷,故选“关系”。“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
“维持“指使继续存在下去。前者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后者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这里以吃为例,其对象是营养均衡的生活,故选“维持”。“生
龙活虎”指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这里说的是健康中国充满生气和活力,而不是说个人,故选“朝气蓬勃”)19.B(A项,括号后说的是“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并不是如何享受现代
生活的便利,故该项不连贯。C项,“也”表示并列关系,“更”表示递进关系,“更”比“也”更合乎文意,也更为连贯。D项,注意括号前的“因此”,故括号内应是结论,即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以“我们”为主语才最连贯。)20.D(A项,不合逻辑。“同时
”表示并列,而这里前后句是因果关系。B项,“患病、感染”语序不当。C项,“增强”和概率”搭配不当。)21.(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
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22.评分标准参考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简析:本题第一段材料是网友对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的评价,第二段材料概括叙述了当下社会的畸形审美观。两段材料的共同话题就是“审美观”的问题。第一段材料中,“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
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两句话很关键,暗示了我们当下应该具备怎样的审美观和如何才能具备正确的审美观这两个问题。第二段材料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对“颜值即正义”和“无脑式”追捧进行了批评
,从反面论述了具有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性。综合两则材料,如果学生论述正确审美观的内涵,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算切合题意;论述追什么样的星的问题,算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泛泛的谈应不应该追星,要弘扬正能量等就
算偏离题意了。另外,写作这篇文章要避免空泛。学生要关注时代和社会热点,文章所选事例材料等应该体现时代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建议评分不超过48分。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初九),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九月己酉(二十四日),太宗与群臣当面
议定开国元勋的爵位食邑。于是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现在房玄龄等人的功劳却在我之上,我内心不服。”太宗说:“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了大唐江山,论功行赏,功劳本来就应该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
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荐举一个人。太宗质问其原因,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担心自
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闰三月,壬申(二十日),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
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能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精细。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没有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遍知其理呢!”于是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内
省值夜班,多次接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奸佞之人是谁?”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说话的时候,有时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道理、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
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使用诈术,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
众位大臣进见他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
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的得失,都要不惜畅所欲言!”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