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75.274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宜春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15)页,75.2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3973886ee6e9607dfe0efa3f784e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高二(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至9课考试时间:2021.3.30审题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合计48分)1.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

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A.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

灵崇拜D.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2.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34.78%、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3.“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

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井田制逐步确立B.宗法制日益强化C.分封制趋向崩溃D.礼乐制逐渐形成4.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下达各官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而是

直接交与御史大夫办理。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地方,便于中央集权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到了秦朝

,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实质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6.费正清在《剑

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其成就,并没有由反秦农民起义造成政权转移而消失,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

助于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C.延续了血缘宗法制度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7.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

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B.削弱中央集权C.稳定政治局势D.解决王国问题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

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D.分割宰相的权力9.学者余英时指出:“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宋代为削弱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C.增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D.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财权10.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

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A.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B.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C.有利于地方官员在

行省内的管理D.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事控制11.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A.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B.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C.以

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D.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12.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降落在朝鲜的日期为光海一年(公元1609年),此时中国正值明朝,若他当时降落在中国,以下情况有可能的是A.成为明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成为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进行“批红”C.在按察使司,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

D.担任总督,加速地方军政事务处理13.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促进土司阶层

对国家认同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14.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

制度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

。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建立十个地区部落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16.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这样描述雅典民主,“尽管雅典公共生活有民主政治形式,但雅典的领袖和

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里克利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下列选项中对该材料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雅典民主制度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倾向B.雅典民主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寡头政治C.雅典民主制度下民众没有实际政治权利D.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17.古代希腊的

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这表明古希腊A.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他一切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

直接民主C.雅典公民没有个人自由,缺乏个性D.雅典民主是雅典多数人的暴政18.“陶片放逐法”假定每个参与投票的公民均具有书写他想予以放逐的政客姓名的权利,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量的出土陶片显示出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等。这表明古雅典A.政局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B.政客普遍失去民众信任C.直接民主难以维护公民权利D.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19.“《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

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C.重视诉讼程序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20.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

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D.罗马法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21.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削弱了罗马帝国

的政治凝聚力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22.“光荣革命”绝不是一小撮政治精英的宫廷政变,而是一场大众革命,是英国民众以暴力方式推动政治局势变动的结果。其革命性主要表现在A.通过“光

荣革命”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逐渐由国王移至议会C.推翻斯图亚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议会共和制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利23.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

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B.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D.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24.2012年12月18日,从英国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英国女王出席内阁会议。按照英国

的惯例,下列各项推断最有可能成立的是A.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时代已经结束B.英国国王成为议会决策者中的重要一员C.英国国王成为英国各个政党的公共领袖D.英国国王出席会议但却没发表任何言论25.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

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A.《权利法案》颁布B.责任内阁制形成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制度的确立26.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

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A.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B.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C.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D.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7.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

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28.备受世人推崇的美

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奴隶)这个词,更没有涉及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精神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D.体现了原则

与妥协的宪政精神29.2020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了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新冠纾困法案。特朗普的该做法A.干预了美国立法,是典型的违宪行为B.是合法的,是在行使美国总统的职权C.是合法的,宣告了该法案将无法实施D.忽视人权,国会

可以直接实施该法案30.1875年初,法国以一票多数(353:352)通过了共和政体。1877年进行了一次事关共和宪政制度生死存亡的投票,最后共和派获得420万张票,占到329席,保守派仅占208席,投票结果表明A.民主共和政体日益发展巩固

B.共和制与君主制势均力敌C.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君主政体D.共和政体获得全体国民认同31.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险立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工人只需要缴纳很低的费用即可得到相应保障。1905年,帝国议会再次通过法案限制高温工作时间

,规定若气温超过28摄氏度,每班工作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这表明A.工人政治地位有极大提高B.共和政体改善民众生活C.立宪制度具有一定进步性D.帝国议会决定国家大事32.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出使期间曾纪泽深入了解欧洲各国历史、国情。下列哪项可能

是曾纪泽在此期间的经历A.在伦敦,造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与沃尔波尔相谈甚欢B.到凡尔赛宫,参加普鲁士国王的加冕仪式,见证德意志帝国建立C.在巴黎街头与巴黎民众共同庆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D.到

柏林结识了已经连续多年主持内阁工作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合计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5分)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

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由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

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

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

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

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

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人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

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13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

题。(12分)材料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曹说:“民主依赖妥协”。——《美国宪法评注》根据材料,围绕“民主与妥协”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

中外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前秦苻坚当政时极力拉拢汉族地主,在王猛协助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苻坚首先整顿吏治,“拔幽滞,显贤才”,提拔了一大批汉族地主分子。在苻坚支

持下,王猛在十数天内便杀掉不法贵强豪二十余人,结果“百僚震肃,素右屏气”。针对关中少雨易旱,苻坚下令推广先进的区种技术,还在当地大兴水利,使北方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苻坚废止胡汉分治,强调“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他曾严惩袭扰匈奴部民的大将军,还遣使在戎夷部落中劝课农桑。苻坚下令恢复了太学及地

方学校,使公卿子弟入学受业,成绩优秀者,予以放表授官,对不通经的官吏则予以罢遣。史载当时“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社会经济情况比过去有很大改善。——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苻坚改革

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苻坚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2022届高二(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1.【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

”结合所学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这说明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不能说明商周祭祖动机的变化本质,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发展了商代的神灵崇拜,故C项“已经取代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周

祭祖动机的不同,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答案】D【详解】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夏朝,与材料中“商周公卿”不符,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而非界限分明,与材料中“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

不符,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C项错误;家国一体与材料中“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相符,故D项正确。3.【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

侯称王、挑战天子权威的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走向崩溃,因此C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逐渐崩溃和瓦解,其他选项错误。故选C。4.【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御史大夫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丞相的职责,从而分散了丞相的权力,对丞相起到了牵制作

用,加强了君权,故选A项;根据“皇帝不愿差使承相,而是直接交与御史大夫办理”可知题意并未体现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故排除B项,掌控军权的是太尉,故排除C项;御史大夫的设立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排除D项。5.【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由“政月”到“正月”再到“征月”的演变,

皆与秦始皇有关.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不符.故A项排除;题干不能说明历法的政治意义,排除B项;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排除。6.【答案】D【详解】材料中“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显然不能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B错误;秦朝打破了贵族血

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7.【答案】C【详解】由材料“郡县官吏消极观望……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的信息可知,汉初实行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所以正确答案为C。实行封国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削弱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涉

及,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解决王国问题,排除D。8.【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地方实行节度使制度,这些节度使在政治、经济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且拥有强悍的武装,往往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于是

到北宋时,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割地方的军、政、财三权,具体在行政上便是中央任命文官担任地方知州,并设通判进行监督。宋太祖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A选项错误,C选项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与分割宰相的权力,都属于加强皇权的措施,不是调整中

央与地方关系的措施,BD选项排除。9.【答案】C【详解】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故答案为C,同时排除D;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是为了削弱地方的割据势力,而不是削弱宰相权力,A错

误;B是明朝的,错误。10.【答案】D【详解】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行省的设置打破自然地理界限,让行省无险可据,无法体现满足中央财政的需要,故A项错误;元朝设置的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并非对地方的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这样设置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有利于地

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故C项错误;让行省无险可据,其目的在于加强对行省的控制,故D项正确。11.【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科举制度虽然形成在李唐,但在草创时期不可避免地保留了部分魏晋以来的荐举制度的弊病,因此B选项正确。A、C选

项不符合科举制的特征,排除;D选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故选B。12.【答案】D【详解】明朝太祖朱元璋就废除了宰相,故A项错误;殿阁大学士对军国大事拥有票拟权,而不是“批红”权,“批红”权属于宦官,故B项错误;按察使司是明朝地

方的监察机构,无权对中央六部进行业务监督,六科给事中职责才是稽察六部事务,故C项错误。明代设立总督、巡抚之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地方“三司”互相推诿扯皮的局面,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正确。13.【答案】A【详解】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由材

料“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故选A;材料无关商业发展,排除B;材料反映加强地方管理的信息,排除C。由“承袭土司之职”,可见无关

改土归流,排除D。14.【答案】C【详解】由材料“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得出言谏制度的消亡体现了对专制皇权制约力度的衰弱,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封建王朝皇权至上,言谏制度不能制约皇权专制,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言谏制度终结于明,可见并非受西方近代民主政

治影响而消亡,故B不符合题意;言谏属于谏议制度,不以监察百官的职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彻底打破部落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

确立,C选项符合题意。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适应了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的要求,A选项排除。公民陪审法庭并未打破部落和氏族控制政权的局面,B选项排除。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说法错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规定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选项排除。【点睛】克里斯提尼改

革内容:设立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四个血缘部落;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成立十将军委员会。16.【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

材料关键信息“但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里克利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等,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明显存在局限性,政治倾向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17.【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城邦利益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的地位。材料强调“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说明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

于其他一切,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城邦利益至上,与雅典民主的实质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虽然城邦利益至上,但雅典民主并不排斥个人自由,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是雅典直接民主下的少数人的暴政,排除D。18.【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陶片放逐法”上陶片书写的拙劣、错误等,反映了部分文化素质的

低下公民参与政治管理,会给国家带来危害,故D项正确。雅典属于民主政治,公民拥有民主的权力,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政客普遍失去民众信任,而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排除B。C项说法错误,直接民主有利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排除。【点睛】

: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大量的出土陶片显示出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等等”,然后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答案】A【详解】《十二铜表法

》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的本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的一个工具,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里,《十二铜表法》当然不可能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涉及内容广泛庞杂、重视诉讼程序、重保护私人财产”在材料中均有体现并且和材料的主旨也是吻合的,综上所

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20.【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即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市民法仍然还会

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古代罗马是奴隶制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D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21.【答案】A【详解】“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

国家”说明对于外邦人也承认罗马公民权,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基础,A正确;依据材料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有利于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增强凝聚力,B错误;材料中没有比较希腊与罗马公民权更加广泛的信息,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D项中所述实现了罗马疆域内的公民平等,显然不

符合事实,故排除。22.【答案】B【详解】“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并逐渐建立君主立宪制,国王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君权神授”转变为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逐渐掌握了实权,因此光荣革

命主要功绩在于使国家权力重心逐渐由国王移至议会,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仍具有一定行政权,A项错误,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选项C排除;D项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23.【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

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进而形成惯例”可知,只要不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首相的权力范围还是很大的,即它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首相制度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推动了英国的民

主政治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议会的地位的变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议会丧失立法权,而且根据史实英国议会也没有丧失过立法权,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改革的

渐进式平和过程。最终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特点.24.【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按照英国的惯例,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只是作为国家的

象征,维系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不可能有决策权,故D正确;ABC项错误。25.【答案】C【详解】《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形成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C正确;英国最早在

光荣革命前产生了组织松散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且开始形成严密的党组织及领导核心,D与题干不符。26.【答案】B【详解】“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表明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联邦政府,各州拥有自主权,故B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表述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7.【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中众议院的“热”和参议院的“冷”,可以得出本题考查参议院与众议院权力的相互制衡,C项正确;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主要在国会代表的比例问题上,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参议院与众议院彼此制约平衡,故B项错误;南北方的争论焦点在于黑奴问题

和关税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28.【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美国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权利运行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分配,以此防止权力独裁,体现了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等于黑人对自身权益没有诉求,故B项错误;总统

和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践行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主权在民,故C项错误;南北州围绕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和是否享有选举权进行激烈交锋,最后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29.【答案】B【详解】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因

此材料中特朗普的做法是合法的,是在行使美国总统的职权,故答案为B项;这一做法不是违宪行为,排除A项;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则该法案有效,排除C项;在总统否决后,国会不能直接实施该法案,但可以

进入复议程序,排除D项。30.【答案】A由一票共和到共和派占多数席位,表明共和派占优势,共和政体日益巩固,故A正确,排除B;1875年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C;保守派仅占208席,说明仍有反对派存在,而不是所有国

民认同,排除D。故选A。31.【答案】C【详解】根据“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工人只需要缴纳很低的费用即可得到相应保障”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强调在民主政体建立之后,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利益,说明立宪制度具有一定进步性,C项正确;工人地位并没有极大

提高,排除A;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帝国议会权力较小,排除D。32.【答案】D【详解】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宰相,1890年被威廉二世命令辞职,据此可知1878年俾斯麦担任宰相主持德意

志帝国的内阁工作,故答案为D项;沃尔波尔在英国内阁任职是在18世纪中期以前,排除A项;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是在1871年,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是在1875年,排除C项。15.【答案】(1)

中国:皇帝的权力由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满族贵族由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议政王大臣会议由专权到权力移转军机处,直至该机构被撤销。(每点2分,6分)英国: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渐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内阁由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到

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每点2分,6分)(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每点2分,答三点6分,答四点7分)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每点2分,6分)【详解】(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主要突出君主的权力空前的强化,例如,军机处的设立,而英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主要突出君主的权力不断的削弱,逐渐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等

。(2)中国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既要强调积极影响又要强调消极影响,例如,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积极影响而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则是消极影响。英国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等积极方面进行分析。34.【答案】论题:妥协也是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方式(2分)论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正因为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才有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框架;此后由于各方面的政治力量的妥协,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上下议院制度的完善,君主立

宪政体不断发展成熟。(举例一)在美国制定联邦宪法时,由于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才完成了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大大推动和维护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举例二)近代法国自大革

命以来,法国政局震荡近百年。1875年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妥协,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它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迅速稳定了法国的政局,最终建立了和维护法国民主共和制。(举例三)辛亥革命期间,面对掌握清政府全部实权和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为取得袁世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表示如果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正因为双方的妥协,最终快速促清帝退位,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举例四)(任意举两例且符合史实及论题给8分;举例不符合“近代”相关要求的史实,该部分不给分

。)综上所述,妥协不等于停止不前,更不等于倒退,有时胜于激进革命对民主进程的作用,它还可以大大减少推动民主进程的社会成本,因此妥协也是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方式。(2分)【详解】论题:根据材料“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依赖妥协”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观点:妥协也是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方式。论证:论证过程:根据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妥协展开,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和封建势力的妥协、美国民主制建立过程中大小州之间的妥协、中央和地方的妥协,中国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袁

世凯的妥协等历史事实。具体论证过程如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正因为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才有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框架;此后由于各方面的政治力量的妥协,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上下议院制度

的完善,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发展成熟。在美国制定联邦宪法时,由于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才完成了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大大推动和维护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近代法国自大革命以来,法国政局震荡近百年。1875年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妥协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它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迅速稳定了法国的政局,最终建立了和维护法国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期间,面对掌握清政府全部实权和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为取得袁世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表示如果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正因为双方的妥

协,最终快速促清帝退位,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得出妥协不等于停止不前,更不等于倒退,有时胜于激进革命对民主进程的作用,它还可以大大减少推动民主进

程的社会成本,因此妥协也是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方式。35.【答案】(1)主要内容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缓和民族关系;恢复太学,发展教育。(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意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

复发展;有益于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汉族文化在北方的复苏;有利于加强前秦的统治力量,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每点3分,任答三点9分)【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苻坚首先整顿吏治”得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根据“下令推广先进的区

种技术,还在当地大兴水利,使北方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得出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根据“废止胡汉分治”得出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缓和民族关系;根据“下令恢复了太学及地方学校,使公卿子弟入学受业,成绩优秀者,予以放表授官,对不通经的官吏则予以罢遣”得出恢复太学,发展

教育。(2)意义根据“社会经济情况比过去有很大改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苻坚改革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有益于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汉族文化在北方的复苏;有利于加强前秦的统

治力量,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