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年(2018-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共(10)页,1.12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2be846572540fca372d711dcf6be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年(2018-2020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
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图1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C2.B3.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传统的打坝淤地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且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作物产量。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了耕地面积,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对。故选C。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
,AC可直接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结合图示“沟道覆土造地”信息可知,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为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提高耕地肥力没体现,D错。3.根据图中信息提
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排除①;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说明生态环境脆弱,②对;加上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点睛】治沟构造图(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图1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动漫产业园区智能公交站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太阳能发电设施图11.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图1中的景观
依次对应的是()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
影响是()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A.受风沙影响小B.盐碱化程度低C.受干旱影响小D.热量条件较好【答案】1.C2.A3.B【解析】1.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
,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了低碳环保特色。C正确。故选C。2.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
,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故选A。3.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
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正确。堆土形成的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平地热量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永定河,
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为河北系的最大河流。华北盐碱地面积较大,影响林木生长。〖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
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环境问题】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
C.能源D.产品2.【环境问题】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2.C【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
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
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
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2019年江苏卷)图6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13.【环境问题】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
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14.【环境问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答案】13.C14.A【
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3.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C
正确。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ABD错误。故选C。1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
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A正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C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
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D错误。故选A。(2019年江苏卷)杂交构树
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图11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生态农业】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A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22.【生态农业】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C
.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答案】21.AB22.BD【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进行作答,难度较小。2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
大,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明显,生态环境脆弱。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弱,并不是全年多雨,冬季有准静止锋带来的降雨。该县经济
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不是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是有利条件。故选AB。22.从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种植在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A错误。有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
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购书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
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故选BD。(2019年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图13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25.【人地协调发展】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6.【人地协调发展】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
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答案】25.AC26.CD【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25.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
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
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B错误、C正确。故选AC。2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
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CD正确。故选CD。〖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7.【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
7.B【解析】7.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选B。(2018年江苏卷)图6为“
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11.【环境问题】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
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12.【环境问题】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答案】11.C1
2.C【解析】11.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
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故选C。1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
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故选C。(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
,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19.【环境问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B.东部由低纬向
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D.边境省区比较多20.【环境问题】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答案】19.AB20.BC【解析】19.结合图11可知,我
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AB。20
.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故选
BC。(2018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3)【环境问题】为保
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答案】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解析】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
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