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632.81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eef07ad8bcd196f4a43d22d08338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2级2023年春第二学月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小
鼠和大象的肝脏细胞体积相差很大C.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了细胞的长大D.容纳细胞器和酶等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细胞并非越小越好【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
体积就会分裂。(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详解】A、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正确;B、不同生物细胞体积大小相差很小,细胞数量相差很大,B错误;
C、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C正确;D、细胞器和酶等需要一定的空间,使细胞不能无限缩小,D正确。故选B。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胎儿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消失是基因决定的B.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C.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都是受基因直接控制的D.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诱导细胞凋亡,自噬过程主要依靠溶酶体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
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详解】A、胎儿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消失是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B、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可以形成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B正确;C、细胞坏死是种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不受基因直接控制,C错误;D、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诱导细胞凋亡,自噬过程主要依靠溶酶体的作用,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
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C。3.科学家曾用非洲爪蟾的蝌蚪做过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将它的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获得了新的个体,而不含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不能存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未分化,
全能性较高C.细胞表现全能性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细胞分化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B
、卵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相比,全能性较低,B错误;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表现全能性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正确;D、上述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B。4.在衰老的细胞中将会发生以下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B.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C.细胞通透性
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答案】B【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A正确;
B、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多种酶(而非所有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C、细胞衰老后,细胞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异花传粉
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正反交结果相同C.根据子代中不同的表现型来判断是否纯合D.孟德尔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流
程如下图所示(以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对其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要对母本去雄,然后套上纸袋,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正确;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正反交结果相同,
B正确;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分离,根据自交子代中是否发生性状分离来判断是否纯合,C错误;D、孟德尔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相同,均为假说—演绎法,
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形成精子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都是均等分裂的C.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会形成1个卵细胞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不同之处:形成场所、形成的配子的数量、形成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名称、形成配子过程中是否经过不均等分裂、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是否变形等方面。【详解】A、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过程,才能形成精子用于受精过程,A正确;B、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都是均等分裂的,B正确;C、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会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C正确;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比如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进行
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故选D。7.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萨
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详解】A、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据说.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错误;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
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8.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说B.“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雌
、雄配子的数量相等”属于作出假设C.提出假说的关键依据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一演绎法”五个步骤:发现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及摩尔根探索基因位置的科学方法都是“假说一演绎法”。【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然后提出假说进行解释,A正确;B、“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雌雄配子中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C、
孟德尔观察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提出假说,C正确;D、孟德尔采用的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内容是指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的推理过程,即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
1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故选B。9.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的根尖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DE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该蚕豆植株的所有细
胞的细胞周期均为19.3hC.CD阶段为细胞分裂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D.DE阶段结束时核DNA含量增加一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
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详解】A、一个细胞周期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A错误;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且细胞周期不一定均为1
9.3h,B错误;C、图中BC、DE为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C错误;D、图中DE段表示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该时期结束后其DNA含量增加一倍,D正确。故选D。10.实验室里,老师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抓取小球时应做到随机抓取C.抓取后的小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中D.若甲桶内丢了几个D小球,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每次抓小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确保随机抓取,以减少实验时人为误差,B正确;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使保证两种
配子的数目相等,C正确;D、若甲桶内丢了几个D小球,导致抓到D小球的概率低于抓到d小球的概率,并最终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D。11.下列是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的四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据此能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①糯性玉米×糯
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②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④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
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①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以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
;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以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即糯性为显性;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则糯性是显性,具有相同性状
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出现测交比例,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故选B。12.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
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
b【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纯合白花窄叶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花阔叶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详解】纯合红花窄叶AAbb与纯合白花阔叶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AaBb)与“某植
株”杂交,后代中红花(A_):白花(aa)=1:1,阔叶(B_):窄叶(bb)=3:1,说明前者是杂合子测交Aa×aa,后者是自交Bb×Bb,据此可知“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对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并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B.豌豆是单性花,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C.豌豆雄蕊和雌蕊较小,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粉.D.豌豆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
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
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A正确;B、豌豆是两性花,在自然情况下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都是纯种,B错误;C、豌豆雄蕊和雌蕊较大,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粉,C错误;D、豌豆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D错误。故选A。14.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
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A【解析】【分析】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无染色单体时,
染色体:核DNA=1:1。【详解】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染色单体分开后,染色单体消失,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核DNA=1:1,a、b、c的数量关系
正确的是甲、乙,故选A。15.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其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某个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C.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精细胞D.细胞中A与A、A与a分别在
MI、MII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由于是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A正确;B、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B正确;C、该细胞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4个精细胞,为AB、ab或Ab、aB,C正确;D、细胞中A与A位于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分别在MⅡ、MⅠ的后期分离,D错误。故选D。16.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B.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C.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
性状,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的3、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A与a,B和b,C和c⋯⋯);非等位基因:既可以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在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如A与b,B和C,C和a⋯⋯)。4、纯合子与杂合子:可用自交、测交(适用于动物)的方法进行判断;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
在的,像AA或aa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像Aa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杂合子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5、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即遗传因子(或基因)组成。【详解】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是相对性状,棉花的短绒与长绒才算相对性状,A错误;B、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不一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例如,杂合子AaBB与杂合子AABb的后代中,会出现不同
基因型个体,但可能都表现为显性性状,B错误;C、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D、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不同,例如,AA与Aa可能都表现为显性性状,D错误。故选C。17
.图甲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该生物某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加倍B.图甲中,cd段会出现核仁解体,核膜追失C.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的cd段D.图乙的后一个时期会在细胞中
部出现一个细胞板【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及纵坐标的含义可知: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其染色体数目的2倍即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因此可判定其所处时期为G2期、前期和中期
;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bc段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加倍,A错误;B、图甲中cd段可表示细胞分裂的G2期、前期和中期,因此cd段会出现核仁
解体、核膜消失,B正确;C、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ef段,C错误;D、图乙为动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故选B。18.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
胞核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避免染色过度C.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
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然后换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A、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B错误;C、龙胆紫为
碱性染料,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D、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D错误。故选C。19.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体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过程②存在细胞的分裂
、分化等过程C.过程④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D.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进行有性生殖的
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彼此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而过程①表示受精作用,A错误;B、过程②是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具有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
,B正确;C、过程④为减数分裂过程,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细胞连续分裂2次,C正确;D、过程①为受精作用、过程④为减数分裂,都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D正确。故选A。20.某同学在
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细胞装片时,不小心与其他动物细胞分裂装片混在一起,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如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B.图中②含染色体8条C.图中①与②细胞所含
染色体上DNA分子总数相同D.图中③与④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②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初级
卵母细胞,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③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图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①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②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
等分裂,属于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图中②含有4条染色体,核DNA分子数是8,B错误;C、图中①与②细胞所含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都是8,C正确;D、③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④图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且③图和④图中染色体数目形态相同,如果③图为第一极体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则图中③与④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体,D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共5个题,共60分)21.下图为细
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图解。请据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过程中。(2)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3)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就同一个个体来说,乳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的遗传信息_____(填“相同”或“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
其本质为_____。(4)细胞的凋亡是指_____。(5)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的细胞重大生命活动?_____(填写序号)。①噬菌体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变形虫⑤海带⑥蚯蚓⑦玉米⑧蘑菇【答案】(1)A(2)有丝分裂(3)①.相同②.细胞中遗传信息执
行情况不同(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5)⑤⑥⑦⑧【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重要生命活动图解,其中A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数量,但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B为细胞分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
会增加细胞的数量;C为细胞衰老;D为细胞凋亡过程,这四种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小问1详解】的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染色体会从间期的染色质状态浓缩变粗形成染色体的形态)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即发生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即图中的A过程中。【小问2详解】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主要的分裂方式。【小问3详解】乳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分化形成的,而这些细胞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本质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的。【小问4详解】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对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小
问5详解】图中四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只有多细胞生物才能完成这些过程。①噬菌体是非细胞生物,②酵母菌、③乳酸菌和④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⑤海带、⑥蚯蚓、⑦玉米和⑧蘑菇是多细胞生物,这些生物体内会发生图示的过程,故选⑤⑥⑦
⑧。22.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绘制出下面示意图。其中图1表示小鼠细胞分裂的部分过程(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甲所处分裂时期与图2中的_____段(用字母表示)所处细
胞分裂时期对应。(2)图2中Ⅰ和Ⅱ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它们对于维持小鼠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若从过程Ⅰ和Ⅱ的角度分析,小鼠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3)在雄性小鼠中,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是_____。(4)
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只雄性小鼠(XBY)与一只雌性小鼠(XbXb)的后代中,有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变异个体。经分析发现是某一亲本产生的配子发生异常所致,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该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异常的时期对应图2中_____段(用字母表示)。【答案】(1)f
g(2)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②.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3)睾丸(4)ab##abh【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为精原细胞,丁细胞为处于减
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分析图2:Ⅰ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Ⅱ为受精作用,Ⅲ为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在图2中,Ⅰ的结果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Ⅱ过程是受精作用,因此Ⅲ时期表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其中fg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图1中细胞
甲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图2中的fg段所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小问2详解】图2中Ⅰ和Ⅱ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
物质的差异。以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小问3详解】在雄性小鼠中,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中。【小问4详解】在图2中,Ⅰ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ab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考虑基因突变,一只雄性小鼠(XBY)与一只雌性小鼠(XbXb)的后代中
,有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变异个体,说明该变异个体是由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XBY的精子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基因型为XBY的异常精子的产生,是由于亲本雄性小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但减数
第二次分裂正常所致,对应图2中ab(或abh)段。23.人(2N=46)的红骨髓中存在造血干细胞,它一方面能转化为淋巴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一方面能经过有丝分裂保持数量稳定。图甲表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时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只画出了部分染色体)某时
期图像。(1)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2)根据图甲DNA含量的变化,BC段细胞内_____(“有”或“无”)同源染色体。(3)造血干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有_____
条染色体,该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_____。(4)干细胞指的是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_____能力的细胞。(5)请在下图画出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应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_____。【答案】(1)中
心体和核糖体##核糖体和中心体(2)有(3)①.92②.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4)分裂和分化##分化和分裂(5)【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表示某
生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曲线,AB段表示前期,BC段表示中期,CD段表示后期,DE段表示末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其
中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核糖体参与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小问2详解】图甲表示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图乙所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即造血干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的有丝分裂后期时
,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为46×2=92条;该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4详解】干细胞是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小问5
详解】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依次为间期(OA段)、前期(AB段)、中期(BC段)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6(2n)条,后期(CD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92(4n)条,末期(DE段)结束后染色体数目为46(2n)条的子细胞,可绘图如下:。24.豌豆是良好
的遗传实验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I、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将A、B、C、D、E、F、G7种豌豆进行杂交,其中F是矮茎,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后代实验组合高茎矮茎总数杂交后代实验组合高茎矮茎总数A×B21070280E×F190190380C×D0250250G×D300030
0(1)豌豆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豌豆G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2)上述杂交实验A×B组合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约有_____株。【(3)现种植E、G两种豌豆,两者数量比2: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数量比为_____。(4)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
人工授粉的操作步骤是:对母本去雄并套袋_____。II、豌豆花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B与b控制,现用一株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5)杂交组合:用该紫花植株与_____进行测交。
预期结果:若_____,则该紫花植株为纯合子。【答案】(1)①.dd②.DD(2)70(3)9∶2∶1(4)人工传粉、套袋(5)①.红花植株②.后代全为紫花【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自然状态下,豌豆都纯种,A×B杂交后高茎∶矮茎=3∶1,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C×D后代都是矮茎,说明C和D都是矮茎,遗传因子组成
是dd;G×D后代都是高茎,说明G遗传因子组成是DD。【小问2详解】A×B杂交后高茎∶矮茎=3∶1,说明A和B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子代中DD:Dd∶dd=1∶2∶1,高茎纯合子植株约有1/4,故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植株约有1/4×280=70株。【小问3详解】G遗传因子组成是DD,E×F子代
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F是矮茎,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则E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现种植E、G两种豌豆,两者数量比2:1,即1/3Dd、2/3DD,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数量比为(1/3×1/4
+2/3):(1/3×2/4):(1/3×1/4)=9∶2∶1。【小问4详解】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人工授粉的操作步骤是:对母本去雄并套袋,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处理。是【小问5详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或Bb,欲设计实验来鉴
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进行测交实验,即用该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dd进行测交。预期结果:若该紫花植株是纯合子,其基因型是BB,与bb测交,子代都是Bb,全都是紫花。25.果蝇是遗传学中经常使用的实验材料,其体色和眼色是两对相对性状。灰体B和
黑檀体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红眼R和白眼r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白眼灰体雄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黑檀体,请根据该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1可知,灰体和黑檀体这对
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2)摩尔根通过运用_____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定律。(3)亲本中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F1雌果蝇中白眼灰体的概率为_____。(4)F2中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产生配子时,
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答案】(1)灰体(2)①.假说—演绎法②.自由组合(3)①.BbXRXr②.38(4)bXr或bY【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
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他惊奇地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总是高茎的。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简称子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孟德尔把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
性状,叫作隐性性状,如矮茎。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作性状分离。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
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3、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做了眼色的杂交和测交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红眼(W)和白眼(w)的基因只位于X染
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后来,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
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
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一只红眼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白眼灰体雄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黑檀体,亲本都是灰体,子一代(F1)出现了黑檀体,说明黑
檀体是隐性性状,灰体为显性性状(或从题“灰体B和黑檀体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中直接推断,B显性基因控制的是灰体,灰体是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先观察并发现问题(果蝇的白眼和红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眼性状为什么总是与性别关联?
)→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实验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摩尔根通过运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灰体B和黑檀体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红眼R和白眼r位于X染
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灰体B和黑檀体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亲本都是灰体(B_),F1出现了黑檀体(bb),亲本体色的基因型是Bb;红眼R和白眼r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交配
,F1出现了白眼,无论是白眼雌性后代(XrXr)还是白眼雄性后代(XrY),都需要红眼雌果蝇亲本提供含Xr的配子,以此推测红眼雌果蝇眼色的基因型是XRXr,因此亲本中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亲本中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若只考虑
眼色,F1的雌果蝇从父本那获得的是Xr,母本可能产生的配子中XR:Xr=1:1,所以,F1的雌果蝇是白眼(XrXr)的概率是12;若只考虑体色,题中亲本组合(BbBb)得到的F1(BB:Bb:bb=1:2:1)中,是灰体(B_)的概率是34,即F1的雌果蝇是灰体的概率也是34;
综上所述,F1雌果蝇中白眼灰体的概率为133248=。【小问4详解】F2中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bXr或bY。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
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