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1.071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bc8faad47085fc0d8464a932f569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阜阳一中2027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在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具有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一起使用,能增强消毒效果B.戴护目镜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C.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答案】B【解析】【详解】A.“84”消
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一起使用放出有毒气体氯气,不能增强消毒效果,故A错误;B.为防止反应生成的盐酸小液滴进入眼睛,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需戴护目镜,故B正确;C.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灭火,故C错误;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
钠溶液,故D错误;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D.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均有单质生成,则有单
质生成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即是碱性溶液,A正确;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二氧化
氮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C.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如氯化铝熔融态不导电,但是水溶液能导电,因此氯化铝是电解质,C错误;D.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均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转化为臭氧,D错误;故选A3.下列物质
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选项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液氯次氯酸H2SO4醋酸CO2B胆矾石灰水硫酸钡H2SCOC火碱蔗糖溶液氯化钠NH3二氧化硫D冰醋酸氢氧化铁胶体苛性钾氯化氢乙醇A.AB.BC.CD
.D【答案】B【解析】【详解】A.次氯酸为化合物,不是混合物,A错误;B.胆矾42CuSO5HO为纯净物,石灰水为2Ca(OH)的水溶液,为混合物,硫酸钡为强电解质,H2S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CO为非电解质,B正确;C.NH3为非电解质,C错误;D.氯化氢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D错误;故选B。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H2SO4分子中含有的H+总数为2NAB.28g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中所含分子数目为2NAC.标准状况下,18gH2O中所含质子数目为10NAD.常温常压下,22.
4LSO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大于NA【答案】C【解析】【详解】A.H2SO4由分子构成,不存在H+,A项错误;B.28g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为1mol,所含分子数为NA,B项错误;C.18gH2O为1mol,每
个水分子中含10个质子,故其所含的质子数10NA,C项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L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常温常压下,22.4L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其所含的分子数小于NA,D项错误;故答案选C。5.2ClO、2ClO、27ClO,都是氯的常见氧化物,制
备方法如下:①2232232Cl2NaCOHOClO2NaHCO2NaCl++=++②32222NaClO4HCl2ClOCl2NaCl2HO+=+++③42534276HClOPO2HPO3Cl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每生成0.5mol2
ClO,转移电子数约为236.0210B.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27ClO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724ClOHO2H2ClO+−+=+D.2ClO、2ClO均
可用作消毒剂,自身会被还原为Cl−,则2ClO消毒能力是等质量2ClO的1.25倍【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①中生成1个2ClO转移2e−,故生成0.5mol2ClO转移电子数约为236.0210,A正确;B.反应中②的HCl,一半表现酸性,一半表现还
原性,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正确;C.27ClO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强酸高氯酸,离子方程式为2724ClOHO2H2ClO+−+=+,C正确;D.2ClO和2ClO在消毒时自身均被还原为Cl−,则等质量2ClO和2ClO得到电子数之比为29∶18
,2ClO消毒能力是等质量2ClO的1.61倍,D错误;故选D。6.下列离子组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K+、2-4SO、-4MnOB.+4NH、Ba2+、Cl-、Br-C.Na+、H+、-3NO、I-D.Ag+、K+、2-4SO、-3NO【答
案】D【解析】【详解】A.这些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4MnO具有强氧化性,但这里没有还原性离子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这些离子能大量共存,A项不选;B.这几种离子之间既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这些离子能大量共存,B项不
选;C.在酸性条件下-3NO具有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它们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不选;D.Ag+和2-4SO会发生反应生成Ag2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选;答
案选D。7.已知酸性H2CO3>HClO>-3HCO,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Mg2++2-3HCO+2OH-=MgCO3↓十2H2O+2-3CO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3HCO++4NH+
OH-Δ2-3CO+NH3↑+H2O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ClO-+CO2+H2O=HClO+-3HCOD.将少量氯气通入小苏打溶液中获取高浓度次氯酸:Cl2+2-3CO+H2O=Cl-+-3HCO+HClO【
答案】C【解析】【详解】A.向碳酸氢镁溶液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3HCO+4OH-=Mg(OH)2↓+2H2O+2-3CO,A项错误;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离子方程式为-3HCO++4NH+
2OH-Δ2-3CO+NH3↑+2H2O,B项错误;C.酸性:H2CO3>HClO>-3HCO,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
+-3HCO,C项正确;D.少量氯气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3HCO+H2O=Cl-+2CO+HClO,D项错误;故选C。8.120℃时,将1.6g由2CO、2H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22NaO的密闭容器
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残留的固体比反应前增重0.64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生成2O的质量为0.96gB.1.6g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06molC.该混合气体中2CO的质量分数为33%D.该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8mol【答案】C【解析】【分
析】反应过程中涉及反应:22222NaO+2HO=4NaOH+O,2222322NaO+2CO=2NaCO+O,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固体实际增加的是H2和CO的质量。【详解】A.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与固体反应同时生成氧气,氧气质量:1.6g-0.64g
=0.96g,A正确;B.设水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mol,18x+44y=1.6g2x+28y=0.64g,得x=0.04y=0.02,故1.6g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06mol,B正确;C.2CO的质量分数为0.02m
ol?44g/mol×100%=55%1.6,C错误;D.该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水物质的量加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的2倍,故为0.04+0.02×2=0.08mol,D正确;答案选C。9.将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有①MgSO4溶液﹐②稀NH
4Cl溶液③Ca(HCO3)2溶液﹑④饱和NaCl溶液⑤饱和澄清石灰水⑥CaSO4溶液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解析】【详解】①金属钠在Mg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①选;②金属钠在稀NH4Cl溶液中先与水反应
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会放出热量,促进氢氧化钠溶液与NH4C1溶液反应释放出氨气,不会产生沉淀,②不选;③金属钠在Ca(HCO3)2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③选;④金属钠在饱和NaCl溶液中先与水反应
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中水的量减少,得到过饱和NaCl溶液,会析出氯化钠,故④选;⑤金属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与先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中水的量减少,得到氢氧化钙悬浊液,会析出氢氧化钙,故⑤选;⑥金属钠在Ca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
氧化钠溶液与CaSO4溶液不反应,反应中水的量减少,但不确定CaSO4溶液初始状态,因此无法确定是否有固体析出,故⑥不选;综上所述,①③④⑤符合题意,答案选C。10.过量的2SO通入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中,现象和离子反应方程式均正确的是溶液现象离子方程式A2
NaS产生淡黄色沉淀22233SO2S3S2SO−−+=+B3FeCl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3222242FeSOHO2Fe4HSO+++−++=++C2BaCl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222232SOBa2HO2HBa2HSO+++−++=++D23NaCO(含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22322
32SOCOHOCO2HSO=−−+++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过量2SO与0.1mol/L的2NaS溶液反应,产生的淡黄色沉淀是S,还生成3NaH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35SO2S342OOSHSH−−=+++,A错误;B.过量的
2SO通入0.1mol/L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H2SO4和HCl,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2242FeSO2HO2Fe4HSO+++−++=++,B错误;C.过量的2SO通入0.1mol/L2Ba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C错误;D.23NaC
O水解使其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过量的2SO通入0.1mol/L23NaCO溶液(含酚酞)反应生成2CO与3NaHSO,最终溶液呈酸性,则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2232SOCOHO
CO2HSO=−−+++,D正确;故选D。11.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钠的燃烧实验B.实验室制取Cl2C.除去CO2中HClD.观察KCl的焰色试验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钠燃
烧较为剧烈,应将钠放在坩埚中进行燃烧,A错误;B.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常温下就能反应,可以用于制取氯气,B正确;C.二氧化碳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用于除去CO2中HCl,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除杂,C错误;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D错
误;故选B。12.为达到探究目的,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目的方案设计A探究干燥的Cl2是否具有漂白性将鲜花投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看能否褪色B验证氯水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
对比C验证物质为NaHCO3取少量样品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溶于水后滴加BaCl2溶液无现象;若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分别加热固体,将导管插入水中,看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出现A.AB.BC.CD.D【答案】C【解析】
【详解】A.鲜花中含有水分,氯气与水反应会生成次氯酸,无法探究干燥的Cl2是否具有漂白性,A错误;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测量其pH值,B错误;C.取少量样品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溶于水后滴加BaCl2溶液无现象;说明不是碳酸钠、硫酸钠、亚硫酸钠,若溶于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说明样品为碳酸氢钠,C正确;D.分别加热固体,将导管插入水中,装有碳酸钠的试管因受热气体膨胀,会产生气泡,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因受热分解,会产生气泡,无法比较稳定性,应将导管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进行比较,D
错误;故选C。13.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rrr1XYZ2MM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B.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三种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C.同温同压下,三种气体的体积若均为2.24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molD.同温
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入1gY气体和2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1:1【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rrr1MX<MY=MZ2,可知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的质量关系为XYZ,A正确;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
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与气体的质量没有关系,气体摩尔质量()M越小,其密度越小,故同温同压下三种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X,B正确;C.同温同压下,三种气体的体积若均为2.24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不一定是0.1mol,因为没有说明具体的温度和压强,C错误;D.同温同
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由于摩尔质量()()MZ=2MY,故1gY气体和2gZ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其压强比为1:1,D正确;故选C。14.某溶液可能含有下列某些离子:Na+、Mg2+、+4NH、H+、Cl-、2-3SO、2-4SO、-3NO,且
含有离子的数目相同,取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加入淀粉-KI溶液,呈蓝色;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由①能确定含有的离子为2-4SOB.若将①中的试剂换成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不影响成分的判断C.③中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4NH+3OH-ΔMg(OH)2↓+NH3↑+H2OD.不能确定有无Cl-【答案】B【解析】【分析】①加入3HNO酸化的()32Ba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24SO−,也可能含有23SO−被
硝酸氧化生成24SO−导致;②加入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强氧化性离子,能将KI氧化生成碘单质,则应含有3HNO+−、,从而排除23SO−,则原溶液中肯定存在24SO−;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存在2Mg+,加热后产生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存在4NH+;又因各离子浓度相同,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Cl−,不存在Na+,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仅由①可推断出原溶液含有24SO−或23SO−,故A错误;B.若将①中的试剂换成盐酸酸化的2BaCl溶液,则可通过白色沉淀现象直接确定24SO−存在,对最
终成分的判断无影响,故B正确;C.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存在2Mg+,加热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存在4NH+,反应为:()2-4322MgNH3OHMgOHNHHO++++=++,但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含有氢离子
,还存在离子反应2HHOOH+−+=,故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Cl−,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题)15.完成下列问题:有下列物质:①铝、②硫化氢、③金刚石、④氢氧化铝、⑤干冰、⑥液氯、⑦盐酸、⑧氢氧化钠固体
、⑨碳酸氢钾溶液、⑩熔融的硫酸钡、⑪液氨、⑫氨水、⑬冰醋酸、⑭乙醇。(填序号)(1)其中在常温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2)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3)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____。(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5)写出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①⑦⑨⑩⑫(2)⑩(3)②④⑧⑩⑬(4)②④⑬(5)H2SHS-+H+,HS⁻H⁺+S²-【解析】【分析】
①铝能导电,是单质,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②硫化氢不能导电,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③金刚石是单质,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氢氧化铝不导电,水溶液中微弱部分电离属于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⑤干冰是CO2不能电离,不能导电,
属于非电解质;⑥液氯是液态氯气属于单质,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⑦氯水是氯气水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⑨碳酸氢钾溶液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⑩熔融的硫酸钡能导电,熔融状态完全电离属于
电解质中的强电解质;⑪液氨是液态氨气,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⑫氨水氨气水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⑬冰醋酸是纯净醋酸不能导电,溶于水导电部分电离,属于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⑭乙醇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小问1详解】其中在常温下能导电的
是①⑦⑨⑩⑫;【小问2详解】盐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的是⑩;【小问3详解】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⑧⑩⑬;【小问4详解】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②④⑬。【小问5详解】H2S为二元弱酸,在水中分步电
离,电离方程式为H2SHS-+H+,HS⁻H⁺+S²-。16.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增氧剂,常用于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实验室可用钙盐制取CaO2·8H2O,再经脱水制得CaO2,CaO2·8
H2O不溶于水,在0℃时稳定,加热至130℃时变为无水CaO2,其制备如图:(1)“沉淀”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防止氨水挥发和___________。(2)“沉淀”时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
__________。【答案】(1)防止H2O2受热分解(2)CaCl2+H2O2+2NH3⋅H2O+6H2O0℃CaO2⋅8H2O↓+2NH4Cl【解析】【分析】氯化钙溶于水,过氧化氢与钙离子生成过氧化钙【小问1详解】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故温度不能过高;【小问2详解】过
氧化氢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八水过氧化钙,加入氨水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故反应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H2O+6H2O0℃CaO2⋅8H2O↓+2NH4Cl;17.一氧化二氯(Cl2O)是一种氯化剂和氧化剂,呈黄棕色且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受热易分解,易。溶于水,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遇有机物易燃烧或爆炸。利用如图装置可制备少量Cl2O。已知Cl2O的部分性质如下表:熔点沸点制备方法-120.6℃2.0℃2HgO+2Cl2=Cl2O+HgCl2·HgO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2)写出装置甲中制备Cl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3)装置丁中通入的空气要提前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装置戊中采用18~20℃水浴而不采用更高温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5)氨的沸点为-3
3.4℃,熔点为-77.7℃,则装置己中收集到的产物为____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6)尾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可用___________溶液吸收除去。【答案】(1)分液漏斗(2)MnO2+4H++2Cl-ΔMn2++
Cl2↑+2H2O(3)Cl2O+H2O=2HClO(4)温度过高会使Cl₂O分解(5)液体(6)①.Cl2、Cl2O②.NaOH【解析】【分析】装置甲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装置乙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装的置丙是干燥氯气,装置丁通入干燥的空气,
和氯气混合,通入装置戊中,发生反应:2HgO+2Cl2═Cl2O+HgCl2•HgO,生成Cl2O,最后通过装置己中液氨对Cl2O进行冷凝,尾气中含有Cl2O、Cl2,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处理,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装置甲
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小问2详解】装置甲的作用是为该制备反应提供Cl2,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ΔMn2++Cl2↑+2H2O;【小问3详解】装置丁中通入的空气要提前干燥的原因是Cl2O与水反应生成HClO,方程式为Cl2O+H2O=2HC
lO;【小问4详解】装置戊中采用18~20℃水浴而不采用更高温度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会使Cl2O分解;【小问5详解】氨的沸点为-33.4℃,熔点为-77.7℃,Cl2O的沸点高于-33.4℃,熔点低于-77.7℃,则Cl2O以液态形式进行收集
;【小问6详解】尾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成分是Cl2、Cl2O,可用NaOH溶液吸收除去。18.回答下列问题。(1)当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经О3预处理的烟气时,清液(pH约为8)中2-3SO将NO2转化为-2N
O,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我国科学家研究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去除废水中的As(+5),其机制模型如图,已知硫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其中过硫酸钠把零价铁氧化为二价铁的
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在该模型中得到铁砷共沉淀物经灼烧(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后得到一种磁性化合物,化学式为Fe7As2O14,该物质中二价铁和三价铁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3)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
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不含结晶水)。通入二氧化碳体积V与M的质量W的关系如图1所示。①推断W=7.16g时M的组成成分___________。②将B点固体全部溶于水中,逐滴滴加稀盐
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求溶质的个数之比___________。(4)工业上,将碳酸钠和硫化钠以物质的量1:2混合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并产生新的气体,则每生成lm
ol新气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5)某地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成分是三氯乙烯(C2HCl3)(氯元素为-1价),向此污水中加入KMnO4(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MnO2)溶液可将其中的三氯乙烯除去,氧化
产物只有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2--2--32422SO+2NO+2OH=SO+2NO+HO(2)①.2-2+2-284Fe+SO=Fe+2SO②.3:4(3)①.Na2CO3和NaHCO3②.
1:3(4)8mol(5)423222KMnO+CHCl=2MnO+HCl+2KCl+2CO【解析】【小问1详解】NO2具有氧化性,23SO−离子具有还原性,23SO−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NO2被还原为亚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
2422SO+2NO+2OH=SO+2NO+HO;【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生成Fe2+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2-284Fe+SO=Fe+2SO。Fe7As2O14中Fe显+2、+3价,As显+5价,O显-2价,可
设二价铁的个数为x,则三价铁的个数为(7-x),依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建立如下等量关系式:2x+3(7-x)+10=28,x=3,从而得出该物质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个数比为3:4。【小问3详解】的①由图象知,开始时氢氧化钠为4.0g,物质的量为4.0g÷40g/mol=0.1mol,随
着CO2的通入依次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若全部生成碳酸钠,则固体的质量为0.05mol×106g/mol=5.3g;若全部生成碳酸氢钠,则
固体的质量为0.1mol×84g/mol=8.4g;B点对应的固体M的质量为7.16g,介于5.3g和8.4g之间,故M为Na2CO3、NaHCO3的混合物;②将B点固体全部溶于水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
盐酸,则发生NaHCO3+HCl=NaCl+H2O+CO2↑,设固体M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反应先后2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x:(x+y)=1:(5-1),则溶质的个数之比=x:y=1:3;小问4详解】碳酸钠和硫化钠以物质的量1:2
混合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并产生新的气体是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生成1molC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小问5详解】含有三氯乙烯(C2HCl3)的污水中加入KMnO4(高锰酸钾
的还原产物为MnO2)溶液可将其中的三氯乙烯除去,氧化产物只有CO2,生成物有KCl、CO2、MnO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3222KMnO+CHCl=2MnO+HCl+2KCl+2CO
。19.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晚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10/23,外观与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相似。试用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3.01×1023个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这些OH-与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L的H2S的质量相同,和___________mol-3NO含有的原子数相同。(2)阿莫西林的分子式为C16H19N3O5S,其摩尔质量为___
________,2.190g阿莫西林含有氧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3)现有4g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中,平均___________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OH-离子。(4)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A室中充入H2、O2混合气体,
B室充入1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若将A室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恢复原温度后,(非气体体积忽略不计)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刻度___________处。【答案】(1)①.8.5g②.5mol③.5.6④.0.25(2)
①.365g/mol②.1.806×1022【(3)20(4)2【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23231AN3.0110n0.5N6.0210molmol−===,所以()n0.5OHmol−=,()
m0.517g/8.5gOHmolmol−==,每一个氢氧根含有电子数为10个,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en0.5105molmole−−==则()28.5gnHS0.2534g/molmol==,()2VHS0.2522.4L/5.6Lmolmol==。0.5mo
lOH−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31n0.254NOmol−==。故答案为:8.5g;5mol;5.6;0.25。【小问2详解】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据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阿莫西林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2.19
0g阿莫西林含有氧原子数目为:231222.190g56.02101.80610365g/molmol−=。故答案为:365g/mol;221.80610。【小问3详解】4g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为4g,溶质NaOH质量为4g×10%=0.4g,NaOH物
质的量为0.01mol,水的质量为3.6g,其物质的量为0.2mol,水分子与氢氧根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01mol=20:1,根据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均20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20。【小问4详解】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设
A室氢气、氧气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y2+=,2x32y34+=,解得x1=,y1=,若将A室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2222HO2HO+=点燃,则恢复原温度后,还有0.5mol气体,再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则A和B室的体积比为1:
2,因此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刻度2处;故答案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