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学科作业29.docx,共(10)页,325.9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33dbc5cc4421842a778fc6035eba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北安平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学科作业二十九基础训练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
业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城市化D.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3、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可以用来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面是我国M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该城市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B.关闭所
有污染大气的企业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4、城市在再生阶段应采取的措施有()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资源开采量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工业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
接影响是()A.减弱噪音B.减少酸雨C.保持水土D.绿化环境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区位条件的是()A.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7、下列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②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与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③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④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道路
及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大②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③城市的功能分区④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9、2011年7月,珠三角、长三角众多电子工厂落户成都、重庆。据
此完成下题。从东部沿海地区移往西部地区的工厂多属于()A.资金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能源密集型10、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又是老工业城市,城市中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的职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D.选择新地址,建一个新首都11、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b—c
B.b—c—aC.c—a—bD.b—a—c1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出现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的“二次转移”,如()A.汽车制造工业B.普通陶瓷制造C.高级时装制造D.IT软件产业13、成渝经济区的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中心,以
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落为主体的超大城市群。读图,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②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
互补性,成都在科技、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③该经济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④该经济区可建成为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A.国际经济环境B.侨乡C.区位D.对外开放政策15、面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①占用大量耕地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④城镇和工业密度过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6、读“中、韩、日三国近年产业结构比较图”,回答下题。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日、韩两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
人口来自第一产业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17、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
,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18、广东省东莞市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接受港澳台的经济辐射,创造了“东莞奇迹”,但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东莞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6月,东莞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独具
特色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东莞曾利用地缘关系大规模承接港澳台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是()①政策支持②地租便宜③市场广阔④科技水平高A.①②B.②⑧C.③④D.①④19、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关于下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B.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C.1985~
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D.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20、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题。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一、第三产业之
和拓展训练21、在广州举行的“珠三角地理经济结构变化研讨会”上,不少区域经济学专家认为,珠三角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城市化正在推动该区域进入“超级城市体”时代。根据文字描述,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处于阶段()A.夯
实基础B.“三来一补”C.加速发展D.发展“泛珠三角”22、广东省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双转移”战略,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四年大发展”84个
重大项目,促进珠江三角洲协调发展。下列叙述中,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丰富的矿产资源23、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图中阴影所
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24、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A.广州、深圳、珠海B
.广州、珠海、澳门C.广州、中山、深圳D.广州、香港、深圳25、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图中信息反映()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C.2001—200
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26、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珠三角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可采取的措施是()A.大力提高农业的地位B.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D.大力发展现
代服务业27、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强度太大B.排涝设施太差C.绿地水塘太少D.气象预警滞后28、有关珠江三角洲的
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B.20世纪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C.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
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29、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题。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30、下图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某市城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分别表示城区面积和冬季气温
变化的曲线是()A.①和④B.②和①C.③和②D.④和③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31、读“长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名称。①,②,③,④。(2)长江三角洲具有的突出特点是:①;②;③。亟待解决的问题是。32、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材料二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1)指出图中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
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2)简述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飞入地”的优势,并分析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附加题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原长三角区域和新长三角区域图。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图。(1)
试分析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对苏北城市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2)简述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