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版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2.2 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docx,共(9)页,619.20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192e763de1487849407f378bd5e8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地质构造与地貌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质构造1.概念:岩层的①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类型:②褶皱和③断层。特别提醒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和变位
,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包括褶皱、断层,判断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判断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
高低起伏状况来回答。二、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④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⑤波状弯曲,叫作褶皱。2.组成:背斜、向斜。(1)正常形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形成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中间老,两翼新山岭向斜一般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谷地(2)地形倒置课标解读课标要
求素养达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及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2.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说出地质构
造规律对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的重要指导作用。(地理实践力)形成的地貌成因背斜谷地(如图中字母⑥A所示)背斜顶部受⑦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向斜山岭(如图中字母⑧B所示)向斜槽部受⑨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特别提醒“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
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三、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⑩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⑪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2.形成的地貌断层位移方向形成的地貌以水平方
向为主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⑫错断以垂直方向为主图示岩层运动方向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另一侧岩体相对上降形成地貌常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常形成谷地或低地举例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思考感悟俗话说“自古华山一条路”,为什么华山特别陡峻呢?试解:⑬华山为
块状山,是因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的。自我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褶皱山的形成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解析:(1)褶皱山是地壳运动中岩层水平挤压而成的。(2)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解析:(2)背斜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到新。(3)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3)“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2.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属于两条断层线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与图中的①吻合。3.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图中③处岩层
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互动探究·关键能力探究主题地质构造与地貌探究活动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1.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情境一褶皱示意图。图1图2情境二断层示意图。(1)情境一图1中A、B分别属于褶皱的哪种基本形态?如
何区别它们?(2)情境一图2中甲、乙从地貌形态上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3)情境二中的①②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各自形成怎样的地貌类型?(4)情境一图1中A、B两处适宜开凿隧道的是何处?说明理由。答案:(1)A是背斜
,B是向斜。一般情况下,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2)甲为谷地,成因是背斜
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成为谷地;乙为山岭,成因是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3)①为地垒、②为地堑。地垒往往发育为山岭或高地;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4)A处。A处是背斜,为拱形结构,岩层稳定;不易积水
。知能整合一、常见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
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后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方法一:依据
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
较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下图中A为背斜,B为向斜)。2.“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
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层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层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
断层。三、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积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
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育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四、判定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
,岩浆侵入体形成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岩层的形成时代。素养培育综合思维1.下面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并说明原因。答案:(1)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海底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
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3)不能。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随堂巩固·自我测评(2020湖北十堰高二期末)读
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M处的地质地貌类型是()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谷D.向斜山答案:D解析:M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故该地的地质地貌类型为向斜山。2.形成N地貌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岩体沉积—岩浆活动—挤压变形B
.挤压变形—外力作用—变质作用C.岩体沉积—挤压变形—外力作用D.挤压变形—岩浆活动—外力作用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N处岩层具有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先受沉积作用;N处岩层发生弯曲向上拱起,表明沉积作用后受到挤压变形;N处表面较为平坦,表明挤压变形
后受外力侵蚀作用,故选C。(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中)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读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塌陷答案:C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
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C。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C.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
浆入侵D.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2021山东青岛胶州高二期中)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5.下列四处
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图中①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③④处地层断裂下陷,为断层构造。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
影响B.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C.③处总有泉水出露D.④处低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答案:A解析:①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A项正确;②处为向斜,地下水资源丰富,故B项错误;③处为断层,可能有泉水出露,故C项错误;④处低地的形成是断裂下陷导致的,主要是受
内力作用影响,故D项错误。实践活动·科学探知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cmx30cm的“竹片”(或“木片”“
三合板”)2片。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5.实验过程和现象6.研究结论(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
结果。(2)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7.理论依据(1)褶皱形成的原理: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就形成褶皱。(2)断层形成的原理:地壳运动产生强大
的压力、张力,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石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3)地震发生的原理: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
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这就是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