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02(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420.912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期中测试02(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期中测试02(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期中测试02(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期中测试02(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共(15)页,420.91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b5bb243e8885ced1717fbd3dafac4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度(下)高二期中测试卷02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分析了希腊人打败波斯帝国的原因,称:“说雅典人拯救了希腊人无疑是正确的。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他们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就肯定会获胜……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

动他们放弃希腊,他们坚定不移,勇敢地迎击侵略者。”上述记载反映了A.希腊人崇拜于超自然的力量B.雅典城邦热衷于对外扩张C.作者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D.作者质疑雅典直接民主制【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文主义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材料中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肯定了雅典人对打败波斯入侵的重要性,表明的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突出的是作者历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C正确;材料未涉及超自然力量,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希腊人抵御波斯的入侵,热衷对外扩张的说法错误,B排

除;材料未涉及对直接民主制的质疑,D排除。故选C。2.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A.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D.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答案

】D【详解】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清理了场地”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兴土木”指启蒙思想家们不仅反封建专制制度,而且还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性王国”,故选D;AC项不符合材料中“大兴土木”之意,排除;B项属于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点睛】23.

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霸主;冷战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B【详解】据材料数据可知,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故吸引了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处于低谷,故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1900年左右,故A、C两项都错

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不是1930年左右,故D项错误。4.376年,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抵挡不住匈奴人的进攻,经罗马帝国皇帝允许,渡多瑙河进入帝国,是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开始。日耳曼人大迁徙A.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B.促进日耳曼人封建制度的瓦

解C.促进了罗马生产力的发展D.是历史上的严重灾难【答案】A【详解】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其灭亡,故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5.“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

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3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答案】C【详解】北宋末年士大夫“忠君爱国”的伦理观被佛教吸收和应用,反映出佛教

融汇了儒学伦理,C选项正确;只有佛教吸收儒学思想,不能得出两者互动的结论,A选项错误;佛教的发展不能体现士大夫普遍崇佛,B选项错误;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与材料不符,D选项错误。6.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参与对基层民众的教化,他们

向民众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劝喻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这些劝喻和禁约,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与这一历史现象相一致的观点是A.“礼法立教,出礼入刑”B.“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

杂之”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可知,强调对百姓进行思想和伦理教育,突出了儒家的仁孝思想,根据材料“百

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可知,如果百姓不遵守的话要受到惩罚,体现了刑法的重要性,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礼法立教,出礼入刑”,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时期“礼法立教,出礼入刑”的现象,没有强调汉朝治国思想,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时期以法家为治理国家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材料内容体现了“礼法立教,出礼入刑”,C项错误;“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是法家思想主张,而材料内容体现了“礼法立教,出礼入刑”,D

项错误。7.在阿拔斯阿拉伯时期(公元750一1258年),银行经营的业务规模更大,服务范围更广。它们不仅向经营者贷款还充当不同币种的投资者和交换代理者;它们建立了多级支行以兑付从总行签发的支票。这A.表明阿拉伯人拥有先进经营理念B.刺激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经济发展C.推动

阿拉伯经济走向现代化D.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做经济准备【答案】B【详解】阿拉伯人的银行规模扩大,服务范围拓宽,经营贷款和不同币种的投资和代理活动,是商业经济繁荣的产4物,也刺激了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拥有“先进经营理念”,A项排除;13世纪阿拉伯经济并未“走

向现代化”,C项错误;银行业务的拓展的目的不是要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作准备,D项错误。8.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

集权君主专制思想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答案】B【详解】依据“百人百义”,墨子提倡“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知,这体现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故选B项;法家的思想精髓是法治,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按照血缘关系世袭,排除C项;墨子

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其主张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排除D项。【点睛】9.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的节日大量涌现,关于节日的规定、规范、风俗习惯和立法也逐渐增多,这些节日的总体特征就是要求城邦公民集体参加。由此可知,古希腊A.旨在培养公民的城邦意识B

.意在丰富古希腊文化生活C.重视对各种节日统一管理D.文化繁荣催生了民主政治【答案】A【详解】根据“这些节日的总体特征就是要求城邦公民集体参加”可知,雅典城邦注重培养公民的城邦意识,让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可排除。10.宋明时期徽州地区宗族的“族训”“族规”

和“家典”的制定,基本上都是“推本紫阳《家礼》”,即以《家礼》为其根据,并且明确作出诸如“祭用文公《家礼》”,“元旦渴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之类的规定。这体现出A.儒学重建信仰理论的完成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儒学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答

案】D【详解】5“族训”“族规”和“家典”的制定,“以《家礼》为其根据”“元旦谒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表明理学逐步走向世俗化,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错在“开始”,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

1.战国时代,儒家学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但是,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对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人来说,儒家学者的积极实践活动只是在浪费精力”。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们A.坚决反对一些人对儒家的贬低B.为提高儒

家学者的地位积极努力C.对儒家学者们的实践并不支持D.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答案】C【详解】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儒家主张仁爱思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儒家学者的积极实践活动只是在浪费精力”说明当时国君并不赞同

儒家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国君对于儒家思想不支持,并不是反对一些人对儒家的贬低,故A项错误;材料明显是反对儒家思想实践,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儒家思想主张的反对,故D项错误。12.下图为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在世界各地雇佣劳动

力,赚取巨额利润。该漫画表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是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流向地B.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C.劳工迁移是主要趋势D.主要流向中东产油国【答案】B【详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

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6这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故选B;材料内容只是说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雇佣劳动力,并没有流向方向的内容,而且流动的趋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故AD都是错误的;随着新兴产业的发

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是“精英迁移”而不是“劳工迁移”,故C错误。13.古希腊的四大“冠冕賽会”---奥林匹亚竞技赛会、皮提亚竞技赛会、尼米亚竞技赛会、科林斯地峡竞技赛会,不但是希腊人祭祀神灵的宗

教仪式,更是希腊人自己的盛大节日,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之情。据此可推知,古希腊的“冠冕赛会”A.加剧了各城邦间的矛盾B.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

B【详解】根据材料“是希腊人自己的盛大节日”“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之情”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体现了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城邦间矛盾、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内容,故AC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都排除。14.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

。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

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答案】A【详解】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

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

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15.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7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

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B.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

【答案】A【详解】“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了流放犯人的数量,进而出现了阶级差别,为此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故A项正确;“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

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又被迫进行一次次改革,这间接表明当地地主资产阶级控制议会的力量日益膨胀,排除B项;C项错在“主动”,题干中所提及的“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是被动的;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16.东汉末年,有“中古

第一豪族”盛名的琅琊王氏族人遵循的家训是: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这也成为此后世族大族主要的社会价值标准,两汉时期不断被提倡的忠君思想,逐渐被孝亲观念超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A.政治动荡,改朝换代成政治生活主线B.世家大族不重视文化教育C.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日益衰落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原来的忠君观念不再稳固,而世容大族为了稳固自身的地位,加强家庭族内部的思想教育,因

此忠君思想被大家族的孝亲观念所超越,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大家族重视教育、地位日益稳固,排除BC;孝亲观念也是儒学的内容,因此不能得出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17.1543年维萨里出版《人体构造》一书,不仅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而且配有精美版画插图,插图中的人物衬着明快的大

自然背景,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如图),颇为生动。这反映出当时8A.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543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如图),颇为生动”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B不符合史实,排除;现实主义特点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人体构造》不符合现实主义的特点,

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排除D。18.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的“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等信息来看

,说明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非表明清政府注重

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19.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

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B.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答案】C【详解】9希腊城邦用200多年,组织居民向海外殖民,另建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

展繁荣,反映出希腊殖民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C项正确;希腊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A项错误;古代希腊殖民的目的是解决地狭人多问题,与近代欧洲列强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殖民扩张不同,B项错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希腊的海外殖民早已停止,D项错误。20.以下是

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400年1600年1800年印度74145180欧洲5289146非洲撒哈拉以南6010492拉丁美洲361019A.1400—1600年印度

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B.1400—1600年拉丁美洲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答案】B【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殖民主义者对拉丁美洲进行

大肆劫掠,屠杀原住民,导致拉丁美洲人口的减少,故B正确;英国的殖民扩张顶峰期是18世纪,故A错误;奴隶贸易的盛行会导致非洲人口减少,不是欧洲,故C错误;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三角贸

易,故D错误。21.“父亲尽量使自己像孩子,甚至怕自己的儿子,而儿子既不敬也不怕自己的双亲,似乎这样他才算自由人……教师害怕学生,迎合学生,学生反而漠视教师和保育员……买来的男女奴隶与出钱买他们的主人同样自由。”柏拉图虚构的这样一幅社会图景,是想告诉人们A.直接民主制易导致社会混乱B.民

主和自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雅典民主制度得到普遍拥护D.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尊崇法律【答案】A【详解】10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公民之间实现了权利的机会均等,因此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难以构成一种相对权威,这种权威或者是道德或者是法律,否则必然会导致社会失序,柏拉图将直接民主下的社会失序极端化,是为了

告诉人们直接民主容易导致社会混乱,A正确;柏拉图构建的社会图景是一种警示而非预期,排除B;C错在“普遍”,排除;父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维系,而非法律,排除D。22.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规定科学和艺

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

恢复与重建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C.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答案】D【分析】美国的移民法主要是从科学和艺术方面,还着眼于保护国内人们的职业稳定,体现出美国该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故D项正确

;美国没有受到二战巨大创伤,不存在恢复和重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种族歧视的取消,故B项错误;美国“滞胀”问题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23.《礼记·王制》篇记载:“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

,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这反映出先秦儒家A.主张建立践礼的社会规范B.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支撑C.旨在通过修礼教以明霸道D.以礼乐教化反对不义之战【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先秦儒者的社会秩序建构中,司徒作为掌管民政.教化的官员,其职责是通过冠、婚、丧等礼典来调节人们的性情,向人们灌输父子、夫妇、君臣、长幼等的相处,交往应有的道德观念,同时在整齐衣服、饮食、事为等方面来防止僭越,正是通过这种制度性的灌输,礼

的践行才可能转化为主体的自觉,故选A项。先秦尚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B项:霸道是指君主凭借武力、权势、法治进行统治,属于法家思想.排除C项;墨家反对不义之战.排除D项。24.汉朝以前,端午节俗主题为祈福裱

灾。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日”的活动。唐代,竞渡成为规模盛大的祈福和娱乐活动,唐诗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据此可知A.龙舟竞渡源于汉代纪念屈原的活动11B.唐代社会有推崇竞争与力量的风尚C.荆楚文化发展为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D.端午节俗演变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答案】D【详解】材料“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的活动”“唐代,竞渡成为规模盛大的祈福和娱乐活动”体现的是端午节俗演变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龙舟竞渡起源于南北朝,A排除;B与材料无关

,排除;汉以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C排除。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

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黑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

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编自褚冉冉(儒学的西传:历史和现状》等材料二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

。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

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6分)【答案】(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较强;耶稣会士的传播。(2)儒家思想传人西方,影响了启蒙

思想家的思维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西学12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详解】(1)根据材料“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可知,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的西传也与耶稣会士的传播有关;根据材料“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黑上处于领先地位”概括可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且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为儒学的西传提供了

技术条件。(2)根据材料“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可知,伏尔泰十分崇拜孔子,儒学思想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

影响。根据材料“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可知,西学东渐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学与文化的进步。由此可见,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下面是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一书的目录摘编。——据《中国文化概论》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作者以“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作为“第四节秦汉”子目标题的理由。(8分)(2)在目录“两宋、明清”中任选一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其子目的编写并简

要阐述你的编写理由。(6分)【答案】(1)理由:秦汉统治者致力于建立和巩固一统帝国的举措,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秦汉文化,如: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焚书坑偏、“以法为教”,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融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一统的

举措满足了专制君主集权政治的需求,有利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巩固国家的统一,故而整13章虽然是讲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但作者仍以“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作为这一节的标题。这个标题很符合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必修三知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2)子目编写:第七节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①理学建构②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③市民文化之勃兴④教育和科技成就【详解】(1)理由:根

据所学秦汉政治、文化相关知识可知,在政治方面,秦汉统治者致力于建立和巩固一统帝国的举措,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秦汉文化,如: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焚书坑偏、“以法为教”,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融百家,独尊儒术”。在文化方面的举措影响了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举满足了专制君主集权政治的需求,有利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巩固国家的统一,故而整章虽然是讲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但作者仍以“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作为这一节的标题。这个标题很符合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这

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必修三知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2)子目编写:第七节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文化体系主要包含兴起于宋代的理学,从文化的阶层属性看,又分为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同时宋代的科技教育也有卓越成就。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子标题:①理学建构②精

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③市民文化之勃兴④教育和科技成就。27.(14分)物种的交流,人口的流动,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传入中国后,起初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提倡。清代乾隆年间及以后,由于受到人口增长的压力,玉米“接济民食”的

功效逐渐得到了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认识和重视,并采取措施在所属地区进行提倡和推广。——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材料二1965年,《移民和归化法》开放的政策精神也为后继的移民法律所继承,之所以被继承,是因为后继的美国历届总统都看到了外来移民对美国

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1986年,里根总统就曾指出:“外来移民为其他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生活水平,为他们自己和整个国家都带来了益处。”继任的布什总统也持相似的观点。随着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美国不但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有优

惠政策,14而且在吸引教育、艺术、体育等人才方面的政策也有所拓宽和鼓励。——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在中国得以传入、推广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65年至20世纪末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和影响。(8分)【答案】(1)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缓解人口增长压力的需要;部分政府官员的支持;玉米的适应性较强,玉米的高产性。(2)特点:开放性;持续性;政府推动,立法保障;立足于提升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任答2点4分)影响:吸引大量人才流入,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任答2点4分)【详解】(1)原因:根据“玉米”,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

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根据“受到人口增长的压力”得出缓解人口增长压力的需要;根据“玉米传入中国后,起初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得出部分政府官员的支持;根据“玉米‘接济民食’的功效”得出玉米的适应性较强,玉米的高产性。(2)特点:根据“开

放的政策”得出开放性;根据“1965年,《移民和归化法》”“90年代”得出持续性;根据“《移民和归化法》开放的政策精神也为后继的移民法律所继承”得出政府推动,立法保障;根据“”得出立足于提升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影响:根据“外来移民为其他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生活水平”得出吸

引大量人才流入,改善了民生;根据“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得出促进了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在吸引教育、艺术、体育等人才方面的政策也有所拓宽和鼓励”得出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交流。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

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诗人但丁(1265﹣1321)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材料三“……信徒的获救

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材料四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尚的人15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

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一是哪个学派的主张?材料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他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四,归纳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制学说诸方面,各提出

了什么主张?说明产生的影响。(8分)【答案】(1)主张:智者学派;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指导思想:人文主义。(2)主张:国家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权学说:人民主权说;法制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影响: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详解】(1)第一问,联系所学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第二问,从材料二“诗人但丁”可以看出,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从材料三“……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可以看出,材料三反映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第三问,联系所学可知,他们共

同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2)第一问,根据材料中的“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这是至高无尚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信息可以看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

制学说诸方面提出的主张包括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问,联系所学知识,从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回答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